帶一本書去故宮
帶一本書去故宮 |
|
||
|
||
|
楊小洲
故宮是一處神秘的寶藏,又是一位傳奇的老者。它的建築、它的收藏、它的歷史……長久地吸引著我們,風姿綽約,歷久彌新。也許有些書可以幫助我們跨越厚重的宮牆,跨越百年的時光,引領我們在紅牆之內自由地行走,讀懂故宮、品味故宮。
我們對一件事物起敬意,多因它的神秘,早幾個月故宮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圖》,觀者蜂擁而至睹其芳容,多因傳說所誘,上下求索只為一解好奇。又因故宮本身也是神秘所在,殿宇軒昂藏有百年舊事,只磚片瓦承載著恩怨情仇。前兩年的熱門書《故宮的風花雪月》是將《蘭亭序》《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等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書畫作品一一「解碼」。而祝勇新近出版的《故宮秘境叢書》以故宮七處「隱秘角落」為背景,從歷史與藝術的角度來描寫故宮:武英殿、慈寧花園、昭仁殿、壽安宮、文淵閣、倦勤齋、景陽宮。武英殿與東邊的文華殿相對稱,一文一武,文武相對。李自成進駐紫禁城,以武英殿為處理軍政要務之所。祝勇從李自成藉此地登基來敘述這位只做了一日皇帝的悲情人物,在經歷了血雨腥風的暮色蒼然里,武英殿承載著李自成的倉皇與混亂,在隨後的朝代中倏忽轉換,成為皇室文化的聚集地。武英殿聚珍版為皇家造版所在,也是官方出版管理機構。而昭仁殿雖為乾清宮東側小殿,卻有大事予焉。祝勇借昭仁殿透析康熙與吳三桂的複雜心理和權術規則,衝冠一怒為紅顏,由此看到吳三桂雖為武夫,卻心思縝密,名為陳圓圓而反,實為自身避禍之舉,遣追兵化作遠逃,有過人之智。百姓最愛探聽宮廷私事,妃們一顰一笑藏於《慈寧花園》,此處為明清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嬪們遊憩、禮佛之處,至今未曾開放。祝勇探幽其間,歷述嬪妃寵辱相爭,恩怨相隨,晨鐘暮鼓,夕陽寂寞,哀婉嘆息。另有壽安宮在紫禁城西北隅,英華殿迤南,為皇太后及太妃、嬪等人的居所,後宮爭鬥,恩怨情仇,輪迴不止,祝勇描述了胤礽註定失敗的一生,在朝代更替、王朝興衰的波詭雲譎里,交織著作者的感嘆與深思。
故宮的小細節都是學問,朱家溍先生有《故宮退食錄》考皇室日常,中華書局增添若干文章新編為《故宮藏美》風景依舊,景色不同。朱先生一派舊學人姿態,小玩意不上眼,直接從國寶談起,漢魏晉唐隸書之演變、清代院畫漫談、舊藏蔡襄《自書詩》、元人書《靜春堂詩集》序卷、大米和小米、舊藏沈周作品、幾凈閑臨寶晉帖、窗明靜展游春圖等等,舊時王謝煙雲過眼,推敲指點,出手不凡,皇室家底徐展輕拂,到底大家風範,詞語闊朗,氣宇軒昂。單士元先生《故宮營造》善談元明清宮廷建築,背景、結構、法則步步為營,前世今生煙霞不散,規則繁複技巧瑣細,風水、寓意、權謀、勾斗都在眼前。兩位老故宮終日面對隔朝歲月,寒暑間流逝的是往昔寂寞,惟有袖裡春秋,筆底漣漪。
一個王朝被顛覆未遭血洗,在中國歷史中大約只有清朝如此。光陰荏苒驀然回首,才發現1933年便已有人想到使用故宮珍藏做一份《故宮日曆》,編者馮華,集故宮所藏古代楷書、隸書及碑拓字體做日期,每日飾以故宮藏曆代書畫、器物圖片,穿插安置,歲月靜好,稱「震鑠世界惟故宮日曆足以當之,獨霸天下惟故宮博物院有此資料」卻也不為過。只是後來這份日曆停印,及至前些年始復編,重新刊制,並以當今印刷新技術彩色精印,得賞心悅目之妙。
我們對皇宮總不免好奇,除去一些傳說,殿堂廟宇的建築結構也給人無盡的想像。用建築線條繪畫來表現故宮,是趙廣超的奇思妙想,據說要完成這個妙想,趙廣超用了十年,此前他用建築線條做了《清明上河圖》《一章木椅》,別具新意,又有《大紫禁城》做視覺濃縮,將皇家宮殿盡收眼底。這冊《紫禁城100》圖冊為故宮博物院建院90年所作,備以九卷敘述,採用空間俯瞰角度,幾百年的皇家居所徐徐展開,隨圖移步,漸入佳境。
故宮的傳說多,戲說多,一向高大上的故宮出版社近年來也推出了「旅遊故宮」系列,《紫禁城全景實錄》《細說故宮》《建筑紫禁城》《巧逛故宮:發現故宮的30個細節》等,對於走進故宮的旅遊者而言,不失為準確翔實又有趣味的故宮讀本。
在文字里復原歷史的聲音與色澤
祝勇
許多次,在外面演講,我都這樣開場:「我叫祝勇,來自北京故宮,我是乾隆的同事……」現場會笑,覺得我挺逗,想必也有人笑我輕狂,敢與乾隆大帝套近乎。其實我還算客氣呢,因為我不僅與乾隆同事,還與乾隆他爹、他爺、他們全家都同事。當然,除了姓朱和姓愛新覺羅的兩個家族,還有無數的皇子公主、皇后妃嬪、皇親國戚、循吏佞臣、將軍武士、儒林聖賢、太監宮女、方技百工、戲子名伶、學者專家、長官幹部,都曾經在這座宮殿里工作和戰鬥過,從廣義上講,他們都是我的「同事」。已經九十年的故宮博物院、將近六百年的紫禁城,容納了多少人、多少事,沒人算得清。再了不起的人物,在漫長的時間中,也只是紫禁城的一部分。在時間面前,每個人都是微塵眾生,有生、有死,有哭、有笑,有傷、有夢。
故宮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不只在於它坐擁180多萬件文物,還在於這裡雲集了不同時代的名流精英,讓我們底氣十足,狐假虎威。兩朝炎涼、國共風雨,都擁擠在這座城裡,來路各異的歷史名人,在不同的時段,左右著這座宮殿,也改變著國家的歷程。
說到底,人才是宮殿的核心,有人,才有萬物蓬勃、歷史芬芳。
每當我從宮殿的深處走過,心裡時常會想念著那些消失的故人。時間試圖拉遠人與人的距離,但故宮有自己的時間,故宮的時間與外面的不同。故宮的時間不會讓人走遠,相反,會把不同時代的人,拉得很近。
每當走過宮殿,我常會覺得,紙頁里的人物,與我只一牆之隔,像從前一樣呼吸吐納、打嗝流淚。所以在故宮工作,我絕對不會感到寂寞,顧盼之際,我可能早已與我昔日的「同事」們擦肩而過……
我一直希望在自己的書里恢復它從前的燈影與人聲。文字無色,無聲,但除了文字,我再也找不出表達它的更好方式了。
無論古人還是今人,在這座宮殿里,人們都以同樣的虔誠、同樣的姿態在書寫,連我的同事乾隆都不例外——他收藏的許多書畫名品上,他狀如蚯蚓的字跡至今可見,更不用說他一生作詩四萬餘首,這種「大躍進」式的寫法,一個人可以單挑《全唐詩》,也足以讓歷史上其他皇帝都黯然失色。只是他的文學水平實在讓人無法恭維,字也寫得綿軟無力,而且大多寫得很小,與宋徽宗一比,就露出他的膽怯。於是我知道,大人物也有心虛的地方。他不怕露怯,這也是一種勇敢。這些字,這些詩,透露了他性格中真實的一面,連他的膽怯、他的恐懼(害怕被遺忘),都是真實的。
因此,在故宮,讓我們內心震動的,不僅有歷史中的大事件,還包括一些微小的細節。
在這座權力之城裡,書寫的事,一天也沒有中斷。從浩瀚的實錄,到私人化的詩文筆記,再到研究者的文章考據,所有文字,像文物一樣,堆積在時間背後,提醒我們那些宮殿從來都不是空的,它們早已被各種往事填滿。
故宮博物院建院90年,我的同事們共同做的一件事,就是讓歷史可以被看見。
在無聲、無色的文字里,歷史完全可以恢復它原有的聲音與色澤。像它原本的那樣,花色繽紛,五彩妖嬈。
本文為《故宮秘境叢書》序言,有刪節,標題為編輯所加。
推薦閱讀:
※故宮博物院(005)冬季
※【名勝古迹/文化遺產】故宮冬韻
※《故宮日曆》9月28日 萬福來朝圖
※兩個「故宮」能否二合一?
※捐19件文物給故宮的農民罹難 故宮再補助10萬元
TAG: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