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拼媽」經有何不同
在中國,「拼媽」是繼「拼爹」之後出現的一個新概念。有人說拼爹是比拼權力和金錢,帶有貶義。而「拼媽」則有關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有關子女的幸福感,且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網上曾流傳一個被稱為「當媽新標準」的順口溜「,戲稱中國媽媽至少要有下述十種本事才稱職。1、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2、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3、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4、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5、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6、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7、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8、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9、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而第十項最最重要,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
不知道有多少當媽的可以成為如此的好媽媽,崔哥曾寫文章說在中國當孩子難,看起來在中國當媽更難。除了要有「九大武功」外,最令人感概的是「獨家秘笈」:要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最後成了大媽。而更令中國媽媽艱辛的是,她們很難成為全職媽媽,既要在外工作賺錢養家糊口,又要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名副其實的里里外外「一把手」。
美國人也拼媽,但這媽拼得方向不同。既然照料孩子很重要,在美國當媽的想明白了,里里外外「一把手」幹不了,還不如回到家裡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美國一份新的研究報告稱,目前美國女性選擇完全待在家裡撫養孩子、成為全職媽媽的比例上升到29%,比1999年增加了6個百分點。學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主要是,第一,願意待在家撫養孩子的移民母親比美國出生的媽媽更多;第二,越來越多的女性難以找到工作;第三,更多人認為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現在的美國全職媽媽具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年輕化、二是教育程度低、三是移民女性比例高。在全美的全職媽媽中有42%的人年齡在35歲以下,51%的全職媽媽照顧至少一個5歲以下的孩子。美國全職媽媽中,有51%的人教育程度在高中或高中以下。移民女性成為全職媽媽的比例要遠高於美國本土出生的女性,尤其是亞裔女性,她們的美國夢似乎演變成了家庭主婦夢。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有37萬呆在家裡不上班的女性被稱之為闊太太,她們的家庭責任不是打工賺錢養家糊口,而是在家裡照顧子女、操持家務。這些全職媽媽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有不少是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女性。能過上闊太太生活的人全靠有個好老公,一個人賺錢、全家人跟著享福。要想在美國過上闊太太的生活,家庭年收入至少要在7.5萬美元以上,實際上養著闊太太的家庭中位年收入為13萬美元。這類不用上班而靠丈夫賺錢維持家庭生活的全職媽媽可謂生活在好人家,有吃有喝還不用上班。
美國的全職媽媽會不會像中國媽媽那樣,具備「九大武功」和「獨家秘笈」呢?美國媽媽照料孩子通常是在四個方面。第一是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比如喂孩子、為孩子做飯、洗澡、換衣服等。第二是管理,要教孩子懂規矩以及日常生活如何自立,參加學校家長會等。三是陪孩子娛樂,比如一起玩遊戲、到戶外活動等,而不是把孩子往電視機前一扔,讓他們成了個小電視迷。四是教育孩子,為孩子講故事,教孩子認字、幫助孩子做作業等。美國全職媽媽每周用在孩子基本生活需要上的時間平均為8.3個小時,用在孩子管理上的時間平均為4.7個小時,用在孩子娛樂上的時間平均為4個小時,用在孩子教育上的時間平均為3個小時。看起來美國全職媽媽要比中國媽媽幸福多了,每周用在孩子上的時間也就20個小時,而且管的事還不是很多。全職媽媽每周用於休閑的時間平均為31個小時,每周睡覺的時間平均為58個小時。
如果看中美拼媽經有何不同,簡單的說法是,美國全職媽媽在家娛樂的時間比照料孩子的時間多,中國媽媽為孩子操心費力的時間要多於自己的找樂時間。經過歲月滄桑,中國大媽也成了中國品牌之一。
推薦閱讀:
※原創丨中美開啟新較量!這一次,印度可能成為最大犧牲品!
※1998年中美決戰香港:朱鎔基總理大戰索羅斯內幕
※從駱家輝現象看中美官員文化的差異
※中美再簽電影協議背後:「美方步步緊逼,我們必須贏得時間」
※由中美元首會晤聯想到的春秋戰國會盟規矩
TAG: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