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邵逸夫88年影視路:創電視帝國 105歲卸任
在天一公司,邵家老二負責編劇、製片,老三和邵逸夫負責發行,此外邵逸夫還擔任過攝影。
1967年11月19日,TVB啟播,六叔(左一)參與剪綵。
邵氏鼎盛時期,邵逸夫和邵氏演員合影。
邵逸夫接棒TVB後,挖來汪明荃。邵逸夫的一生歷經了107個年頭,而其中有88年都在影視行業里沉浮。他把優秀的華語電影帶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是中國有聲電影的直接推動者,建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更曾是一度被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曾明確地表示過,他認為觀眾的需要和願望是第一位的,正是基於這樣的核心理念在他掌控下的邵氏電影和TVB,才創造出了眾多深受觀眾喜歡的影視作品。儘管,他也被人非議過不重視電影的藝術性,但留下的許多影片足以成為華語影史上的經典。他善於挖掘和培養新人,雖然被質疑對旗下藝人的合約苛刻,但看看那些從邵氏或TVB走出的明星名單,就不得不佩服其識人眼光。作為華語電影、電視的見證和締造者,邵逸夫就是那個真正做到讓自己製造的「產品」走進所有華人視線的傳奇。父親邵玉軒浙江寧波人,1901年在上海創立錦泰昌顏料行邵醉翁(仁傑)1925年邵醉翁牽頭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並於當年推出了他自己導演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邵逸夫(仁楞)邵邨人(仁棣)邵山客(仁枚)天一影片在創業頭兩年發展迅速,其他幾家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公司」,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史稱「六合圍剿」。為了開拓市場,1926年,18歲的邵逸夫隨三哥邵仁枚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開拓南洋市場,正式開始了自己從事一生的事業。另一方面,在上海的邵醉翁自1926年起用著名影星胡蝶,拍攝《梁祝痛史》《珍珠塔》《孟姜女》等系列古裝片,影響頗大。【起步期 1927年-1957年】下南洋打天下,游美國學技術1927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在南洋推出流動放映車,為星馬鄉村送片上門,是中國影業史上的首創。1930年,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站穩腳跟,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美芝路的新娛樂劇院和曼舞羅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公司的新電影。到1941年,邵氏兄弟在星馬、印尼、泰國、安南,已經擁有了139家戲院。1931年邵逸夫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途中遭遇海難,奇蹟生還,在美國他學習了當地的技術。同年利用邵逸夫引進的技術和器材,天一拍攝了中國最早的兩部片上發聲影片之一的《歌場春色》。1932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因上海的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到香港發展,並建立了「天一港廠」。1934年,推出了第一部有聲粵語電影《白金龍》,在香港、南洋等地頗受歡迎。1937年1937年,邵逸夫和在新加坡認識的黃美珍結婚。當年,天一影片公司結束了在上海的製片活動,轉移至香港,改名成立了南洋影片公司。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各地,公司在香港的業務受影響,1942年2月,日軍佔領新加坡,邵氏所有戲院充公,但他們仍在新加坡堅持拍電影,並於1946年創辦了邵氏出版印務館,出版刊物《南國電影》專門為公司的影片做宣傳。【草創期 1957年-1960年】建邵氏帝國,挖名角助力1960年1959年,邵氏再推出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的《江山美人》,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突破40萬,刷新了邵氏自己的紀錄。在1959年的第六屆亞洲影展上,這部影片史無前例地囊括了全部的12項大獎。到1960年,香港10大賣座影片,邵氏已獨佔6部,邵氏最大的競爭對手、陸運濤的電懋公司卻只有3部。1959年邵逸夫極其看重明星的影響力,也著力培養新人,1959年他開始參與舉辦「香港小姐」選拔,並為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提供試鏡機會。邵氏對旗下導演和藝人的合約掌控嚴密,李翰祥當時就和邵氏簽了8年合約,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如今的TVB。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後,他便將電台主持人鄒文懷招致麾下,擔任宣傳經理。「明星牌」是天一影片時期就制定的方針之一,鄒文懷入職後,便和邵逸夫制定了一份挖角名單,並將第一個對象鎖定為電懋的頭牌女星林黛。當時電懋影業老闆陸運濤模仿好萊塢藝人的經紀理念,限制藝人跟其他影業公司接觸。最終,經過幾番努力邵逸夫最終接觸到了林黛,開出兩倍於電懋的價格簽下了她。1958,邵逸夫大膽起用邵氏導演李泰祥為林黛量身打造黃梅調影片《貂蟬》,影片票房不俗,李翰祥導演也一舉成名。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都創下票房紀錄,例如《江山美人》等等。1957年二戰結束後,邵逸夫二哥邵邨人回到香港重振公司業務,將南洋電影公司改名為邵氏父子公司。但邵邨人經營保守,業務發展不佳,1957年邵逸夫離開打拚31年的新加坡回到香港接管家族事業,他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開始興建邵氏影城。1958年將公司改名「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兩段婚姻】黃美珍——50年的浪漫情緣邵逸夫闖蕩新加坡時,與前輩余東璇的女友黃美珍(圖左)一見鍾情,邵逸夫跟余東璇說明了情況,余東璇成全了兩人。1937年邵逸夫與黃美珍結婚,後育有兩子兩女。黃美珍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方逸華——90歲給一個名分1952年,邵逸夫在夜總會觀看演出時認識了當時南洋的當紅女歌星方逸華(圖右)。她從邵氏採購部小職員做起,很快成了邵逸夫事業上的得力助手。1997年,邵逸夫與方逸華結婚。【騰飛期 1961年-1965年】戰「勁敵」電懋,掘「潛龍」張徹1961年1961年12月6日,位於九龍清水灣的邵氏影城正式啟用。邵氏兄弟影業開始迎來騰飛時期。邵逸夫和李翰祥為「電影到底是要票房還是要藝術」產生分歧,李翰祥因此遭到雪藏。但因電懋陸運濤支持嚴俊導演黃梅調歌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邵逸夫為了「鬥氣」,重新起用李翰祥和他人搭檔用半個月拍出了同題材作品,邵氏和電懋的競爭達到白熱化。1963年,李翰祥版本的「梁祝」在台灣引起巨大轟動,並獲金馬獎多項大獎,演員凌波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人瞬間變成了大明星。1964年凌波走紅,讓邵逸夫意識到培養新人是至關重要的事情,1964年,他開辦南國電影訓練班,培養了黃霑、羅文、王羽、羅烈、鄭佩佩、陳鴻烈等一批新人。這些人在之後都成為了大名鼎鼎的電影人。同年,清水灣影城的14間攝影棚全部落成,邵氏電影王國初具規模。還是這一年,競爭對手陸運濤因空難去世,邵逸夫在香港已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黃梅調影片勢頭不如當年,他開始尋找新的拍攝方向。1964年大約1964年,邵逸夫在自己每天都閱讀的《新生晚報》上看到一篇文章,署名為「何觀」的影評人批評邵氏電影「太過陰柔,缺陽剛之氣,是女星的天下,長此以往,發展不均」。這位「何觀」就是之後大名鼎鼎的新武俠導演張徹。經過這篇文章,邵逸夫發現了張徹的才能,並提拔張徹為邵氏的製片主任,邵氏武俠片時代即將開啟。1965年1965年,邵逸夫和利孝和、余經緯及英美資金,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並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啟播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並由最大股東利孝和為主席,邵逸夫則任常務董事。1971年邵氏和TVB合作創辦無線藝人培訓班,眾多如今的大牌明星都是從這裡出發。【電視期1980年-2002年】重心移至電視,TVB出名劇1970年代末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受嘉禾電影的衝擊,邵氏的電影產業受到影響,邵逸夫將重心轉投新興的電視行業,邵氏電影開始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1977年事業不斷壯大,但親人也在不斷離去,1973年和1975年,邵逸夫的大哥、二哥分別去世。受此影響,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開始慈善事業。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1977年,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勛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1973年1971年,邵氏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重振了粵語電影的地位。1974年拍片達到50部,單一公司有如此年產量,是香港影業史上罕見的。這一時期邵氏的全球戰略穩健推進。在新加坡建成總統戲院後第五年,邵氏再添三條院線。包括新加坡在內,邵氏機構的全球連鎖戲院已達230家。【鼎盛期 1965年-1977年】立新武俠電影,失巨星李小龍1970年1970年,李小龍回到香港尋求發展,並找到邵氏尋求合作,因為要求每部影片1萬美元的片酬,最終未能合作成功。同年,鄒文懷因和邵逸夫、方逸華(1969年進入邵氏,邵逸夫前妻去世後,兩人於1997年結婚)經營理念不合,離開邵氏成立了嘉禾公司,並簽下李小龍拍攝了《唐山大兄》,影片獲得成功,嘉禾也藉此成名,和邵氏形成競爭關係。1967年張徹認為要改變邵氏影片「陰柔」風格,就要從劇本開始著手,1965年支持胡金銓拍出由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正式開創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熱潮。但影片票房不佳,導致邵逸夫不高興,並不再支持他拍攝《龍門客棧》。1966年張徹執導了《獨臂刀》,1967年該片上映,首周就獲得了百萬票房,刷新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這部影片成為新派武打片中影響最深的一部,也成為邵氏武俠片的代表作。之後,則陸續拍出了無數武俠電影,張徹更是成為一代名導。雖然《獨臂刀》大獲成功,邵逸夫卻被指責「看走眼」,放走了之後胡金銓在台灣獲票房紀錄的《龍門客棧》。1980年1980年6月26日,TVB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去世,邵逸夫成為新任董事局主席,自此又開始自己的電視大業。接棒TVB後的邵逸夫,把之前在邵氏電影公司貫徹的「明星」理念帶到TVB,不僅挖來了汪明荃,也更重視無線藝人培訓班。在這之後,藝人培訓班中湧現了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劉嘉玲等數不盡的耀眼明星。邵逸夫接棒的1980年,TVB推出的劇集《上海灘》紅遍亞洲。1987年1987年,邵氏電影公司正式停產,邵逸夫加大力度發展TVB。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後期,TVB迎來鼎盛發展,成為首個以及唯一一個能夠覆蓋兩岸三地的華語電視媒體(大陸的廣東地區可以收看)。所播劇集更是創下一個個高收視,其中的金庸武俠劇、《大時代》等商戰題材劇至今仍為經典。競爭對手亞視收視不敵TVB,也因經營問題屢次易主,TVB卻一直是邵逸夫的電視帝國。【謝幕期 2002年-2012年】百歲老人卸任2010年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宣布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阝奧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當時有消息稱該影城全面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2010年1月1日,邵逸夫卸任TVB行政主席職務,由其妻方逸華接任,但仍出任董事局非執行主席。2012年1月1日卸任TVB非執行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職務,由副行政主席梁乃鵬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在105歲之際,才真正放手自己執掌一生的邵氏娛樂帝國。
返回騰訊網首頁>>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相關閱讀:邵逸夫·107歲香港娛樂大亨邵逸夫逝世 葬禮僅供家人出席 2014.01.08·媒體稱邵逸夫捐助為中國改革開放解決硬體問題 2014.01.08·梁振英對邵逸夫離世表示哀悼:十分值得尊重 2014.01.08·邵逸夫與內地情緣深 曾向汶川地震捐款1億港元 2014.01.08·邵逸夫三捐南京大學 師生懷念「邵氏」恩情 2014.01.07
推薦閱讀:
※盤點大佬們的愛好:馬雲愛打太極,董明珠的亮了
※盤點花錢養男人卻遭背叛的女星
※盤點6個史上最經典的腕錶系列
※全球最受歡迎的25個名牌包包盤點(上)
※盤點10大當紅女星顏值巔峰的角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