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專題】了解癌症早診早治的方法

請選中您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癌症有哪些早期信號?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提出下列「八大警號」作為人們考慮癌腫早期徵兆的參考:

●可觸及硬結或硬變,例如乳房、皮膚及舌部發現的硬結。

●疣(贅瘤)或黑痣有明顯變化。

●持續性消化不正常。

●持續性嘶啞、乾咳及吞咽困難。

●月經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經期外出血。

●鼻、耳、膀胱或腸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不愈的傷口,不消的腫脹。

●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上面講的癥狀和體征,不是癌症所有特有的,而是癌症常有的信號。一旦出現上述任何一種信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力爭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何做到早期發現癌症?

●醫患雙方對癌症保持高度警惕性

早期癥狀的識別極其重要,對此醫患雙方都要保持足夠的警惕性。當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臨床癌症徵象時,一些患者仍然不當一回事。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醫學知識,不知道這種徵象的嚴重性;二是存在僥倖心理,認為癌症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一旦癥狀稍有波動,就自認為「好一點」了,不可能是癌;或者推辭工作忙,看病太麻煩,而不去就診。患者麻痹,不到醫院找醫生,失去了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醫生麻痹,也失去了癌症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機會。

●定期自我檢查

一個人是否患有疾病,很多情況是依靠患者自我發現的。所以,每個人需要學習一些醫學科普知識,以便即時發現自己患病。自我檢查主要是用眼看、用手觸摸。包括人體表淺部和頭頸部腫塊、男人陰囊內的兩個睾丸、頸部、腋窩及大腿根部腫物、腹部腫塊及乳房的自我檢查等。

●定期參加健康查體或癌症初篩普查

對40歲以上及癌症的高危人群更應定期參加健康檢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目前醫學上對癌症診斷有幫助的檢查方法非常多,如果是一般的癥狀如消瘦,或者患者疑心生癌但並無一定的臨床表現,則在選擇檢查項目時一般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廉到貴的順序。


癌症篩查有無必要性?

大規模的腫瘤篩查雖然會消耗人力物力,但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講,是非常有必要的。規範的腫瘤篩查,其意義不僅僅是篩查出患者,還在於早期檢出、早期發現的癌症也許還在原位癌階段,那麼通過簡單的治療我們或許就可以將癌症徹底根除。而且,篩查過程中,除了發現癌症,常常還可以順道發現很多良性病變。這樣通過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良性增生性病變向癌症的發展。舉例,受衛生部委託,中國抗癌協會在我國30個省對適齡婦女進行大型的乳腺癌篩查。該項目已持續3年,採取乳腺臨床體檢、乳腺X線攝片、針吸活組織檢查和乳腺超聲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完成篩查46萬餘人次,確診乳腺癌287例,同時也發現了很多良性腫瘤,篩查效果顯著。在確診的287例中,284例得到手術治療。通過對患者的分析發現,通過篩查方式就診的患者多處於疾病早期,而自然就診的僅為17.1%。早期乳腺癌不僅治癒率高,而且可能有做保乳手術的機會,各種輔助治療減少,不但節省醫療費用,也可有較高的生活質量。Ⅰ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達到了95%,所以如果早期發現的話,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


什麼是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是惡性腫瘤發生前的一個特殊階段。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階段緩慢的漸變過程。從正常組織到發生癌變的中間階段稱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本身並非惡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變為癌(或肉瘤)。如:宮頸(或其他部位)鱗狀上皮中一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果不加以適當的治療,10年後大約1/3的患者要發展為鱗狀細胞癌。因此,對癌前病變我們既不能輕視,也不能談之色變,要積極採取措施治療。


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哪些?

●粘膜白斑:一般發生在口唇、舌尖、食管、子宮頸、外陰等的粘膜面,也可發生在老年男性的陰莖龜頭或包皮內面。

●宮頸糜爛: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若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則可能發生癌變。

●慢性潰瘍:小腿慢性潰瘍、慢性骨髓炎的皮膚竇道、慢性肛瘺等,經久不愈,可能變成鱗狀細胞癌。

●卵巢囊腫:其中漿液性囊腺瘤約有半數演變為癌,粘液囊腺瘤約1/3演變為癌。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如經久不愈,可能惡化成肝硬化、肝癌。

●包皮過長及包莖:陰莖癌80%~100%伴有包皮過長及包莖。

●胃腸道多發性息肉:尤其是腺瘤樣息肉有惡變傾向,有家族史。

●燒傷瘢痕:有角化增生或潰瘍經久不愈,可演變鱗狀細胞癌。

●色痣:短時間內迅速增大、顏色變深、脫毛或周圍出現形似衛星狀小心,局部發癢、痛等,可能是惡變的先兆。


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如何處理?

宮頸癌的前期病變過去曾認為是子宮頸糜爛、息肉、撕裂、外翻等。病狀為性交時疼痛。但現在認為應從子宮頸活組織的病理組織學變化來看,如果子宮頸活檢鱗狀上皮中發現有不典型增生者,則稱之為癌前期病變。雖然並非所有的不典型增生均會發展為宮頸癌,但據統計,如不給予治療,有10%~15%的輕中度和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將會轉變為浸潤癌。凡有宮頸癌前期病變者,應給予及時治療,如激光、冷凍、電烙、錐切等方法治療。但對病理活檢為重度不典型增生病變者,因癌變的可能性大,應考慮行子宮全切術,術後還需定期隨診,以免複發或漏診。


乳腺癌癌前病變如何對待?

乳腺癌的癌前病變概念迄今為止並不十分明確。以往認為乳腺增生症屬於乳腺癌癌前病變,但是現在認為這一說法並不準確。從理論上講,任何癌腫都是細胞增生的最終惡果,是細胞增生在量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質變。它經歷了輕度增生-高度增生-非典型增生-細胞突變-癌性增生的過程。所以僅從這個意義上看,乳腺增生症最終可以發展為乳腺癌。但由於增生的發展並不是一個永不停止的過程,多數增生細胞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再繼續發展,停滯在某一階段,同時即使是發展到癌前增生,只要沒有變成癌腫,仍然是可逆的,所以籠統地把乳腺增生症看作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是不夠科學的。這隻能給患者帶來精神上巨大的恐懼和不安,這種恐懼不安的不良心理感受又構成了促進和加速乳腺癌發生危險因素。事實上,只有極少數的乳腺增生病可能發展成乳腺癌。

現在觀點認為單純的乳腺增生症並不發生癌變,主要是在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基礎上發生癌變,因此將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視為癌前病變。現在還有觀點認為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亦有較高的癌變率。故現在大多數學者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治療癌前病變的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但是必須權衡手術範圍與外形美觀之間的矛盾,既不要切除範圍過大,造成不必要的組織缺失,也不要切除範圍過小而留下複發隱患。


萎縮性胃炎如何處理?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伴有病理檢查上的結腸型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屬於癌前病變,如不積極治療、合理調養,比較容易誘變為胃癌。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鏡複查:一般的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率10%以上)應視為癌變,可予手術切除治療。只有積極治療、生活調養、定期複查,才能使病變好轉或靜止而不發展,從而防止胃癌的發生。即便是病情發展,若能堅持定期複查胃鏡,也能及時發現,採取胃病變處的預防性切除或早期胃癌的切除,仍是徹底的根治方法,效果還是很好的。因此,只要做到積極治療、生活調養、定期複查,那麼,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樣看來,慢性萎縮性胃炎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胃潰瘍如何處理?

胃潰瘍的癌變率為2%~10%,因此胃潰瘍患者應定期隨訪,真正良性潰瘍轉變成胃癌的為數不多,潰瘍癌變通常經過不典型增生階段,因此潰瘍邊緣粘膜的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變。

目前認為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各種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神因素等,通過不同途徑或機制,導致上述侵襲作用增強和或防護機制減弱,均可促發潰瘍發生。只要了解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這樣會更快、更准地治療疾病,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為防止癌變,除積極治療胃潰瘍(例如經久不愈者應行手術)外,還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富有維生素C的食物,減少致癌物質——亞硝胺的攝入及體內合成。


腸道息肉有何癥狀?如何處理?

腸道息肉以大腸最為多見,隨著年齡增加腸息肉的發病也逐漸增加,常常為多發性,男性多於女性,並且息肉的惡變率也是隨著息肉的變大而增加的。多數人沒有癥狀,部分可有大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較大的腸道息肉患者可能會出現鮮血便、腹痛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引起腸梗阻、腸套疊。

  這些在胃腸鏡下看上去大小形態不同的息肉,根據病理檢測的結果分為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等。有經驗的內鏡醫生可以通過外觀、大小、形態及顏色等大概判斷它的性質、有沒有惡變傾向。其中腺瘤型息肉是消化道息肉的最常見類型,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混合型腺瘤,因為有一定的惡變幾率,因此在明確了息肉的病理類型為腺瘤尤其是管狀絨毛狀混合型腺瘤後,建議病人早期進行內鏡下或者外科手術治療。

現在,內鏡下治療的水平有著很快的提高,通常直徑不超過75px大小的良性帶蒂息肉可以通過胃鏡或腸鏡進行切除。內鏡下切除的優勢在於如果病人是高齡患者或者身體一般狀況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部分已經發生早期癌變的胃腸道息肉也可以在內鏡下進行切除治療。醫生建議治療前可以通過超聲胃鏡或腸鏡檢查,了解息肉病變浸潤的深度,以便決定治療時進行內鏡黏膜切除術(簡稱EMR術)還是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術)。治療順利者一般術後住院觀察24小時到48小時即可出院。


肝癌的癌前病變有哪些?

肝癌的癌前疾病主要有肝細胞不典型增生、腺瘤樣增生和肝硬化。

●肝硬化

在我國約40%肝硬化合併肝癌,而肝癌合併肝硬化高達85%。病理研究證明,在肝硬化假小葉內發現不典型增生肝細胞的頻率很高,有可能肝硬化發生肝癌轉化的過程就是由肝細胞不典型增生惡性演化而形成。

●腺瘤樣增生  

腺瘤樣增生的病理特徵是肝臟呈瀰漫性結節性改變。肝臟可以正常、增大或縮小。在腺瘤樣增生肝組織中,可以發現不典型增生肝細胞。對腺瘤樣增生患者的追蹤調查證明,部分患者可以發展為肝癌。

  ●不典型增生

  應用多種測定方法可發現不典型增生肝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含量、染色原倍體分析、核面積、核不規則指數等趨同於肝癌細胞。基因表達產物分析發現,肝細胞不典型增生中明顯減少或消失,癌基因產物等較正常肝細胞明顯增加。簡單來講,這種類型的肝細胞已經不斷接近於肝癌細胞。

  這三種就是比較常見的肝癌癌前病變,如果有這樣的疾病,惡化為肝癌的幾率很大,必須要定期複查,否則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變為早期肝癌,可查B超、CT、PET-CT等,以求儘早發現肝癌,並根據具體病情積極及時治療。


為什麼說「防癌體檢≠健康體檢」?

   用防癌體檢、篩查的辦法使癌症能夠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是目前攻克癌症最理想的辦法,也是代價最小、痛苦最少、最值得提倡的方法。

   常規的健康體檢在防癌方面有3個局限:

●很多癌症早期並沒有典型的癥狀,甚至沒有癥狀,比如肺癌早期的癥狀就是咳嗽、咳痰,而有抽煙史的人多少都會有這些癥狀,但當出現胸痛、咳血、高燒不退等癥狀時,肺癌多半已是晚期。此外,早期腫瘤的體積非常小,直徑一般小於1厘米,如果它在體內的位置還比較深,那麼常規體檢及影像學檢查都很難將其檢出。

●普通的健康體檢人數很多,醫生像進行流水作業一樣,一些不太明顯的癥狀就有可能被忽略。

●一般的健康體檢僅有基礎檢查項目,如內、外科,血、尿常規,胸片等。這樣的體檢對個人不具針對性,癌症體征和癥狀就會成為漏網之魚。

相比之下,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專業的體檢方式,由腫瘤專科醫生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全身檢查,能夠有效發現早期腫瘤或獲取受檢者的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發生。 


哪些人更需要進行防癌體檢?

35~60歲的人,每年應做一次防癌體檢,有腫瘤家族史、經常接觸致癌物(包括工作環境接觸或不良生活方式導致)或生活於某種癌症高發地區的特定高危人群則應每年做1~2次。防癌檢查主張要有針對性,男性要特別注意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大腸癌和胰腺癌的徵兆,女性則要注意檢查乳腺癌、宮頸癌和卵巢癌。

不同年齡段人群防癌體檢的側重也有所不同:

●20~40歲人群

女性要注意乳腺和子宮檢查。女性有性生活後就要每年做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篩查宮頸癌。這是目前最有效、最簡便易行的早期發現宮頸癌的辦法。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來,年輕人的腫瘤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此也應特別警惕。

●40~50歲人群

40歲以後的中年人,尤其是吸煙或生活、工作環境空氣質量差的人,應每年做一次胸部X線或CT篩查,對早期發現肺癌有積極意義。肛門指檢對早期發現大腸癌或前列腺病變有幫助。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應定期檢查血清甲胎蛋白。酗酒或喜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應定期檢查口咽部。此外,還應對胃癌進行篩查,包括胃蛋白酶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及相關的影像學檢查等。女性應注重乳腺和子宮的檢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乳腺體檢,包括手診、超聲或乳腺鉬靶檢查。每年做一次宮頸塗片檢查,每3年做一次婦科檢查。

●50歲以上人群

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史的人最好做腸鏡,篩查結腸病變,不適合做腸鏡的人可改用CT檢查。男性還應在體檢中增加一項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前列腺癌,此外,50歲以上人群是腫瘤發病的高危人群,應警惕各種腫瘤的發生,注意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身體出現異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貽誤病情。


如何選擇合適的防癌體檢項目?

選擇合適的防癌體檢項目,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性別

女性檢查者需要挑選檢查女性生殖器系統的檢查,男性則需要挑選檢查男性生殖器系統的檢查。女性有宮頸炎、宮頸糜爛者,可加做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等。男性可選肺癌、胃癌、前列腺癌檢查項目。

●年齡

30歲以內要注意血液疾病、甲狀腺、肝等,30歲以上多關注肺、胃、肝、胰腺等。

●職業

建議環衛工人,教師注意呼吸系統方面,如肺部檢查。司機,白領,公務員等飲食沒規律,注意消化系統,做個胃鏡;長期接觸化學物質的人,如油漆工,按職業特點定期體檢。

●疾病史

應針對自己具體情況,如乙肝患者,重視肝臟超聲波等肝癌診斷相關檢查,老煙槍查胸片及呼吸系統腫瘤標誌物檢測等。

●遺傳史

很多人家族中癌症高發,尤其是乳腺癌、食道癌、直腸癌等都有遺傳傾向,這類人群需要注意相應的項目。


體檢一次可以保證幾年內不會得癌么?

體檢檢查結果能反映人體一定時間內的狀況。血液學的檢查結果經常發生變化,有時一天內的檢查結果都不相同。影像學的檢查結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一般人群的體檢一年進行一次,即使每年進行體檢,也有可能在兩次體檢中間診斷癌症。所以,在每年進行體檢而且在體檢未見異常的情況下,如果有不舒服或者身體有異常的表現也應該及時就診。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惡性腫瘤或者乙肝病毒攜帶(患肝癌的風險明顯增高)的人群等體檢的時間間隔要縮短,可以半年體檢一次。


推薦閱讀:

奧運會會徽的含義了解嗎?
觀音三十三法相,了解增智~
職場情商,你了解多少
猴年馬月並非戲說 快速了解天干地支測其具體日期
【想要獎品性把妹 但你真的了解獎品性嗎?】

TAG:癌症 | 方法 | 了解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