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詩人兼政治家的白居易

詩人兼政治家的白居易

在中唐時期有個著作郎叫顧況,此人善作文章很有才華,但也很狂妄,許多人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文章拿給他看,他都不滿意。一天,家人來報說:「外邊有個小夥子,拿了一篇文章求見老爺。」顧況懶洋洋地說:「今天難得老夫有興緻,讓他進來吧。」

不大功夫,家人引進一個年輕人,小夥子恭恭敬敬地行過禮後,送上名帖和詩卷。

顧況看見上面署名是「白居易」,便打趣道:「居易,居易,現在長安百物皆貴,米價飛漲,恐怕居住下來不容易呢!」

白居易對此奚落毫不在意,只是說:「但求先生指點。」顧況接著往下看,只見上面寫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顧況讀到這裡,不禁喜出望外,高興地說:「有這樣的才華,縱橫天下都不難啊。看來,剛才老夫說的是戲言了。」從此,顧況對白居易大加讚賞,認為他後繼有人了。經顧況這麼一說,白居易的名聲在長安迅速傳開了。

大多數人都知道白居易是個大詩人,並且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一生共寫了2800多首詩,有《白氏長慶集》75卷流傳後世。他的詩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豐富的現實內容,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疾苦,抨擊黑暗的社會統治,因此他的這些詩被稱為「諷喻詩」,是他詩歌創作中價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視的。

白居易除了在詩歌上有傑出表現外,他還是一個政治家,一個敢於說話的諫臣。

白居易在仕途中可以說一帆風順。貞元十四年(798年),他一舉考中進士,被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四月,通過憲宗親自考試,白居易又為盩(ZHOU)屋(陝西周至)縣尉、集賢校理。第二年(807年)十一月,白居易所作樂府及詩百餘篇傳到宮裡,憲宗看了大為讚歎,召白居易為翰林學士,後來又做3年的左拾遺。對此白居易也頗為自豪地說:「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人眾耳,跡升清貴。」

白居易做官在其位謀其政,他非常能諫、敢諫,以至由於多次上疏竟惹惱了憲宗。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憲宗見天久旱不雨,為了顯示愛民,想下一道恩詔。白居易與另一翰林學士李絳認為要是真正地為民著想,不如來點實惠的事,減免天下百姓的租稅,才是真正地愛民。他兩還諫道,宮人數量太多造成浪費,多餘人等應放出宮去,又說地方官員為了進奉,對百姓橫徵暴斂,皇上應採取措施禁止。還把南方掠賣良人為奴婢的風氣告訴皇上,引起了憲宗的重視。憲宗聽取了這些勸諫迅速降旨,問題都得到了處理。

憲宗由於白居易總是敢諫,多諫,對他感到非常頭疼。他對李絳說:「白居易小臣出言不遜,應當讓他離開翰林院。」後來有人誣陷,憲宗不問青紅皂白,急忙貶他為江州司馬,調他外任。

後來白居易在穆宗、文宗時期都曾被召還京,而他本性不改,經常上疏批評時政。他見皇上不重視,為了躲避朝中激烈的牛、李黨爭,主動要求外任。在這一時期,白居易的思想有所轉變,他開始信奉儒學佛學,有了消極因素,寫下了大量閑適詩、感傷詩。

會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病逝洛陽,終年75歲。

白居易和元稹關係很好,他們倆創作的詩風格也很相近,人們稱為「元白」。有唐一代,元、白樂府獨樹一幟,對後代詩歌產生深遠影響。有一個「千里神交」的故事千古傳頌。

太和年間,元稹任御史到梓潼(今四川境內)審理案子離開長安,白居易十分惦念他。過了幾天,白居易和幾名詩人游曲江慈恩寺,在那裡飲酒作詩,作了一首寄元稹的詩:

花開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想不到的是,白居易寫詩這天元稹真的到了梁州,有趣的是他在那裡還做了夢,夢見他在長安與白居易同游慈恩寺,並寫了首紀夢詩:

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里游。

驛吏喚人排馬去,忽驚身在古梁州。


推薦閱讀:

『南水北調』是否真的有必要?利弊如何?
中國的抹茶為什麼唐宋之後就逐漸消失了?
打破新常態
中國是不是真有很多愚民政策,政府機關高層官員是否認為大眾本身就是愚笨的?
蔣介石為什麼要反對「台獨」?

TAG:政治 | 詩人 | 轉載 |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