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時突然要上廁所怎麼辦?

古已有之的戰地廁所

在戰場上怎麼廁所這件事,自從人類有戰爭起,就一直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畢竟大家都人嘛,只有最基本的需求滿足了,才談得上有戰鬥力。能在戰爭期間舒舒服服方便的,莫過於駐紮在城堡或城池之內的軍隊了。在高牆深池的保護下,建造永久性的廁所,既不困難也是必須的。

縮在城中防守,由於迴旋空間相對小,就得更注意解決便溺的問題,否則不等敵人攻上來,自己就先因為瘟疫而垮掉了。在戰爭頻繁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這方面的實踐,但因為中國的建築多為土木結構(夯土城牆,木頭房子),當年的實物很難保存下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多是《墨子》等著作當中的文字記載。不過糞便也不全然是廢物,中國古代便有將糞便收集起來,加熱之後當武器使的記錄,這種噁心至極的東西還有個雅號——「金汁」。怎麼用呢?往攻城者頭上一澆……,還可以沾在箭矢上,敵人一旦中箭,即使當場不死,過幾天也得因感染而亡。這效果,實在太生化武器了。

▲英國德比郡佩弗里爾城堡的單人廁所,不用

水沖,不用清潔,因為這是「先進」的「重力效應」

衛生間——排泄物直接就掉到城外了

有石制建築傳統的歐洲,還可以見到羅馬時期遺留下的要塞廁所,不光看上去跟今天的坐便器類似,而且還真是用水沖。只是當時沒有紙,據說擦屁股用的是海綿,並且還是公用的,Oh, my God……。不過,在堅固工事保護下的防守並非一定是好事,如果被圍日久,糧食耗盡,可就慘了。在公元前 15 世紀的《埃及亡靈書》中,就特別要提到死者在來生「絕不食糞飲尿」,據歷史學者考證,這正是古埃及時期圍城戰的真實反映。在中國歷史上,圍城圍到「人相食」也並不少見,類似古埃及那樣的慘烈場景也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戰爭真能把人逼到違背生理規律的程度。

▲李衛公就是被民間神化成「托塔天王」的李靖,他是唐

初文武兼備的軍事家,實戰經驗豐富,對於古代戰爭

中軍事細節的記述可信度很高

古代野戰條件下的如廁問題相對靈活一些,因為野戰營盤都是臨時性的,在這方面花很大代價不太划算。但這不是說就沒有規矩,在常年的戰爭中,古人還是通過經驗總結了一套規範和原則。源自唐代的《李衛公兵法》中就詳細介紹了關於軍營衛生的規定——每個營區要挖一個公共廁所(具體形式就不清楚了,可以理解為就是一個深坑),並且強調要選擇離水源和貯藏糧食地足夠遠的位置,離營房不能太近,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除此之外,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掩埋焚燒,重病患者和傳染病患者要隔離等條目一應俱全。

在清朝與有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曾國藩編練的湘軍能取得最終勝利,與其重視細節有很大關係。為了能讓基本上沒什麼文化的士卒也能明白該怎麼打仗,曾國藩創作了一系列近似於「順口溜」的歌謠,在他的《得勝歌》中就這樣寫道:

第一紮營要端詳,營盤選個好山岡。

不要低洼潮濕地,不要一坦大平洋。

……

爛泥碎石不堅固,雨後倒塌一缸糟。

一營只開兩道門,門外驅逐閑雜人。

周圍挖些好茅廁,免得熱天臭氣熏。

……

在這首包羅了行軍作戰各方面的歌謠中,特地指出了「茅廁」的問題,但是何謂「好茅廁」呢?非常推崇曾國藩的蔣介石還專門為此做了解釋:「所謂好茅廁,第一茅坑一定要深,第二是周圍要有掩蔽,第三是地點要僻遠一點,而尤其不可與廚房接近。因為茅廁里,免不了有蒼蠅,這個東西飛進廚房,便把微菌散在吃的飯菜里,大家吃了都會病起來……」。

無獨有偶,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華盛頓也曾親自過問過廁所的問題。由於近乎於烏合之眾的大陸軍「游擊習氣」嚴重,欠佳的衛生習慣致使許多官兵患病,以至於華盛頓不得不特地強調軍官要帶頭挖掘合格的廁所,並下令懲處隨地大小便的士兵。古今中外的最高指揮官都要來關心這個細節,說明我們習以為常的「上廁所」,在戰場上並非小事。

一戰和二戰

在近現代時期,隨著醫療技術和生物學的發展,軍隊的戰場衛生問題得到了重視,許多規範也得以建立,但這並不等於軍人們在真實的戰場上就一定能保證衛生。可以想像一下,十幾萬,幾十萬人的大軍,每天產生的排泄物數量非常巨大,要真正處理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里,雙方的士兵都受夠了「廁所」的罪。由於不是野外的運動戰,士兵們只能老老實實呆在戰壕里,吃喝拉撒都得在裡面解決,於是綿延的戰壕就成了士兵們的「家」,只是這個「家」實在太糟糕了,尤其是戰壕中的廁所。所謂廁所,其實就是一個比戰壕地面略低一些的大坑,上面架上木樑,士兵們蹲在上面解決。倘若只是幾天還好,但累月經年的對峙,使這些原來的臨時「方便」設施成了裝滿泥漿、污血和XX的污穢之地,從中散發出的臭氣足以使人窒息,再混以戰場上屍體腐爛的氣味,形成了一種與毒氣無二、令人髮指的味道,以至於許多士兵要戴著防毒面具才敢去出恭。時間長了,遇到陰天下雨,「廁所」中的污物還會反溢到戰壕中,假如再有一發炮彈砸到這裡……這是個什麼恐怖景象,可以自己腦補一下。

▲在《硫磺島來信》中,被日軍軍官認為是懦夫的西鄉

就扮演了一回倒馬桶的「latrinerunner」角色。在志願軍的

坑道里,在兩山戰鬥的貓耳洞中,大小便問題大抵也是象電

影里那樣解決的

由於戰壕過於骯髒,蠅蟲孳生,許多士兵患上消化道疾病而腹瀉,即使是散發著惡臭的廁所也會被拉稀跑肚的士兵們「夜以繼日」地佔領,又導致廁所更加骯髒——這就成了惡性循環,實際上在一戰中因為衛生條件差而被疾病放倒的士兵並不比戰場上少多少。要改善這種狀況,可以用在廁所中撒石灰、硫磺粉來對付一下,但更好的辦法只能是定期清掏,被指派去干這種倒霉差事的人,便被稱作「latrine runner」——為什麼是runner呢?因為干這個活必須要快,一是因為臭,時間長了受不了;二是因為要把XX掏到戰壕外,還得小心敵軍火力,不快一點連小命都保不住。

▲二戰時期的戰地廁所與一戰時的「一根梁」形制並

無太大不同,有時就是一個洞,也有用木頭搭建的,也

有在河裡直接解決的——左下角就是巴頓在萊茵河撒尿

的「不雅照」。總體來講,因為是機動作戰,所以廁所不會

出現「囤積」的現象

到了二戰時期,因為雙方都以機動作戰為主,塹壕對峙不復存在,士兵們也不再會因為惡臭無比的戰地廁所而遭罪。但這並不是說士兵們就可以隨意「解決」,因為誰也不會跑到一公里以外去方便,多數人還是會在附近「出恭」,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措施,這些極易孳生細菌和蒼蠅的污物就會反過來影響整支部隊的戰鬥力。在北非戰場上,德軍就吃了這方面的虧,甚至連隆美爾都因此染病而影響了指揮。英軍做的相對較好,有效地維持了士兵的健康,這跟英國這個「老司機」有長期在海外殖民作戰的經驗有關。

現代怎麼辦?

時過境遷,在近年來的現代化戰爭中,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只要條件許可,發達國家的軍隊營地里都會安裝上足夠衛生的臨時廁所。常駐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軍軍營中,就能找到這樣的設施。這些戰地廁所看上去與某些景點的移動式衛生間並無太大不同,至少也不會太臟,比較講究的還帶有空調——與一戰時的前輩相比,今天的美國大兵簡直就是蹲在天堂里。

不過在野戰條件下,還是得挖坑解決,至於怎麼挖,也是有規範的,或者如同二戰中的北非英軍那樣,把彈藥箱改造成「坐便器」,這一切自然是從常年征戰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但是還有一種類型的軍人,他們對於排泄問題可能更加敏感——狙擊手。狙擊手往往要在一個地方潛伏上很久,萬一要是內急,並不能如同普通步兵那樣跑去解決一下,多數時候只能憋著——除了要等待時機以外,還有不能破壞隱蔽的原因。實在憋不住怎麼辦?只能尿在褲子里,或拉在褲子里。為不在實戰中遭這份罪,除了行動前解決一下外,還可以靠吃專用的高熱量、雜質少的食品來減少廢物「產量」。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執行偵察任務的英軍特別空勤團會隨身攜帶一個類似於上面這樣的「油桶」(jerry can,不過當然不會有20L這麼大),用來幹啥呢?裝尿。這樣做是為了保持隱蔽性,主要是防止被對方的軍犬偵察到,也是這支部隊「什麼都不留下」的特別行動規則所決定的。

在戰場上便溺,除了有衛生方面的問題外,有時候還會成為生死攸關的時刻。在美劇《太平洋》中,一名士兵由於內急而跑到一個山洞口方便,剛脫下褲子就被洞內突然衝出的兩名日軍追殺,這名士兵內外交急,只能拔腿狂奔。雖然最後日軍被戰友擊斃,但卻拉了一褲子。劇中的這位士兵好在還有人幫忙,要是落單,很可能性命不保。在建國初期的剿匪戰鬥中,狡猾的土匪也曾利用解放軍戰士內急之時突然襲擊,給解放軍造成了傷亡。要避免這種情況,除了多加小心外,只能是儘管跟隨大隊,輪流方便了。

對於空軍的飛行員來講,這個問題可能更難解決一些。在二戰時期,一般飛行員的出動時間只有一至兩個小時,基本可以不用考慮此問題。但到了冷戰時期,可就不是這樣了,比如U-2之類的,往往要出動十幾個小時,飛行員再怎麼能忍,也不可能憋這麼久,因此只能在飛行服上下功夫,用導尿管和尿袋來解決。而蘇聯蘇-34的飛行員,只能用更加原始的尿壺來方便了。不過在大個頭的運輸機和轟炸機上,因為空間相對夠充足,還是會設計上專用的廁所。

▲U艇上的內部馬桶和外部馬桶

對於潛艇兵來講,上廁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拿二戰時期的U艇來說,一般會有兩個廁所,但其中一個會先裝滿給養(消耗完就可以騰出來使用了),所以一開始五十多個人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廁所,由於使用頻率高,就容易被搞臟,潛艇內部空氣本來就不新鮮,再來上這麼一發,氣味可想而知。在潛艇上沖洗馬桶還有一定危險性,搞不好就會導致海水倒灌。U-1206號就是因為沖洗馬桶時操作不慎而大量進水,被迫上浮,進而被盟軍飛機擊沉。如果能在海面上平安航行一段時間,潛艇艇員還可使用「外部馬桶」,其實就是一個固定在欄杆上的坐圈,直接拉到海里,同時還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享受啊!

最有趣的,莫過於航天員的「方便」問題了。航天員的廁所和「馬桶」並不是一回事。以我國的「神舟」飛船為例,航天員的「廁所」其實是由兩個和身體接觸的小口容器,一根長管子,以及一個尿液收集容器、一個垃圾桶和一個抽風裝置組成。使用時,航天員需要用手抓住兩個裝置下面的長管子,並通過對管子用力,使整套裝置貼緊身體,就像倒過來拿著一個皮揣。航天員排泄小便之後,排泄物將隨著管子向下進入收集容器。而大便排泄物還留在與航天員身體接觸的裝置里,裡面有特製的大便帶,航天員需要用手將其取出,直接扔進垃圾桶。

最後還有一個很現代化的選擇——成人紙尿褲,這種源自於嬰兒用品的「神器」,如今也進入了軍事領域,它可以讓人在比較長的時間裡不用為「尿褲子」而發愁,士兵們用上了以後,起碼小便的問題是可以解決掉了,不用為在戰鬥中尿急而痛苦,起到了保證戰鬥力的作用。

現在的軍事衛生技術已經比較進步了,上下都比較重視,各種工具和規矩也不少,但即便如此,想要在戰場上不遭罪也不容易——比如,穿著紙尿褲,但是拉肚子該怎麼辦呢?拉到紙尿褲上也同樣難受啊……。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有戰爭,否則,連上個廁所這麼簡單的事情,也會讓你感覺痛苦,甚至要了卿命。

《火星救援》

最後推薦部電影《火星救援》,講的什麼?講的是馬特.達蒙怎麼在火星上面種土豆,至於肥料什麼的嘛,你們自己看電影就知道了~~

參考資料:

360圖書館

大象公會

新浪科技時代

科羅廖夫博客

知乎


推薦閱讀:

如何訓練泰迪上廁所?
據說女人穿連體褲都是這樣上廁所的
膀胱彈性差老想上廁所
看女友上廁所我也進去,誰料她扔紙打我
名畫家揭秘鄉下人如何上廁所

TAG:廁所 | 上廁所 | 怎麼 | 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