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為嬌臟,尤其是小兒。所以容易引起咳嗽。大人們都希望小兒的咳嗽立馬能夠好起來,生怕咳嗽迂延留下病根。反過來,從醫生的角度講,也是希望能儘快治好孩子的咳嗽,並且在不斷地探索和積累經驗。譬如王霞芳醫師在著名的溫病學家吳鞠通的影響下,通過長期的臨床探索總結出了治療小兒咳嗽的新思路,值得一看。欲知其中玄妙,且看下文分解!
咳嗽是小兒常見的一種肺系病症,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聲有痰為咳嗽。正如《幼幼集成·咳嗽證治》指出:「凡有聲無痰謂之咳,肺氣傷也;有痰無聲謂之嗽,脾濕動也;有聲有痰謂之咳嗽,初傷於肺,繼動脾濕也。」臨床咳嗽有外感和內傷之分。小兒外感咳嗽大大多於內傷咳嗽。其病機以肺氣失宣痰黏氣道為主。肺為嬌臟,主氣清宣肅降,上連咽喉,開竅於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氣,司呼吸。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邪侵入肺,肺氣不宣,清肅失職而發生咳嗽。
《溫病條辨》中的三仁湯乃溫病大家吳鞠通首創,本是主治濕溫病的名方。原方以宣暢三焦氣化功能而解除濕熱為特點,配伍用藥巧以「宣上、暢中、滲下」三法,使外感濕邪從三焦分消。王師深受其學術思想的影響,提倡在治療小兒咳嗽中亦可遵循「宣上、暢中、滲下」三法。經過長期探索總結出治療小兒咳嗽的一條新思路。
宣 上
外感咳嗽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氣為先。小兒外感咳嗽之初其病機往往比較單一,大多為外邪襲肺,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肺主一身之氣而司呼吸。肺失宣肅則肺氣不利而咳。王師長期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現新感咳嗽患兒,發病之初多見呼氣不暢、鼻塞等肺氣不宣表現為主,甚則出現胸悶、咽中如窒等肺氣鬱閉之象,而肺氣上逆癥狀的出現往往晚於上述癥狀。從而總結:外邪襲肺之初時,對於肺的宣發功能的影響,要先於或大於對肺的肅降功能的影響。肺的宣發和肅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運動,在生理情況下相互制約,在病理情況下則又常常相互影響。所以沒有正常的宣發也就沒有很好的肅降。故王師認為,宣發功能的失常在先為因,肅降功能的失常在後為果。基於這種觀點,王師對於新感咳嗽患兒喜用麻黃、杏仁、桔梗,紫蘇梗、荊芥等宣肺之品。很少用或不用旋覆花、桑葉、枇杷葉一類降逆之葯。認為肺氣一宣則竄逆自止,而咳喘自平矣。
暢 中
王師曰:理肺當顧脾胃,重視中焦氣機調暢。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若升降得當則氣機調暢,陰平陽秘則不病。倘若中焦樞紐壅滯,造成氣滯,不利於氣的周身流傳,同樣也不利於肺氣的宣發。故治咳必須同時注重中焦氣機調暢。《素問·咳論篇》把咳嗽的病機高度概括為:「此皆聚於胃關於肺」。胃為五臟六腑之海,氣血生化之源,若胃弱則化源不足,臟腑失於充養,則抗病力弱,易感外邪而病咳;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若脾胃受傷水津失運,停聚於胃則為痰為飲上逆於肺,而發咳嗽。正如《醫學三字經》中云:「蓋胃中水谷之氣不能如霧上蒸於肺而輸諸藏,只是留積於胃中,隨熱氣而化為痰,隨寒氣而化為飲。胃中既為痰飲所滯,輸肺之氣亦必不清而為諸咳之患矣。」又肺絡起於中焦,下絡大腸,環循胃口。故胃獨自受邪,或接受五臟六腑內傳於胃的邪氣,均可循經脈上傳於肺而咳。可見理肺當須顧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另外《素問·咳論篇》云:「其寒飲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指出內有寒飲停聚,因肺脈起於中焦,寒飲入胃則循肺脈上至於肺,內外之寒合併傷肺,致使肺氣失調,宣降失職而為咳。運用現代醫學理論同樣可以解釋這一現象:解剖上支氣管與食管緊相鄰,由於冰冷食物進入食管後,使得食管內的溫度急劇下降,刺激支氣管,造成氣道反應,從而咳嗽。這就是許多小兒貪食冷飲後,繼發咳嗽的原因之一。鑒於這一理論,王師在治療小兒咳嗽時每每顧及中焦,理氣,健脾,護胃,降逆,或忌口,常能獲良效。
滲 下
「瀉腑以清臟實,兼取『圍兵必缺』之理」。《素問·五臟別論篇》云:「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文意指五臟精氣宜盈滿,但不能壅實不行;六腑水谷與糟粕宜暫時充實,但不能滯滿不通。說明臟腑藏瀉是一種互相依賴,協同作用的關係。臟中濁氣由腑氣輸瀉而出;腑中精氣亦需輸於臟而藏之。王師由此總結出「瀉腑以清臟實」的思路,結合肺與大腸相表裡關係,臨床採取「滲下」法治療咳嗽,上病治下也。另外取「圍兵必缺」之意,給邪以出路,使體內壅滯之痰飲由前後二陰分消走瀉,痰化則咳自止。正如《萬氏家傳幼科指南心法·咳嗽》中云:「大凡咳嗽治法必須清化痰涎,化痰順氣為最先,氣順則痰行咳減。」
驗案:張某,女性,4歲。2006年6月3日初診:新感咳嗽2日。患兒2日前汗出當風受邪,經過西醫醫院靜滴「阿奇黴素」後熱已退凈。刻下:鼻塞打嚏流涕咳嗽,嗆咳陣作,咯痰白沫,咽紅痛癢,胸悶,納尚可,大便偏干,1~2日一行。舌質紅,苔薄白膩,脈細小滑。診斷為外感咳嗽,證屬風邪襲肺。治則疏風宣肺、化痰止咳。
處方:二陳湯加辛夷9g,川厚朴9g,杏仁6g,薏苡仁30g,桔梗5g,炒牛蒡子5g,紫蘇梗12g,全瓜蔞12g,炒枳實9g,7劑。
2006年6月10日二診:葯後咳嗆大減,僅晨起偶作一兩聲,胸和,無涕,無熱,胃納欠佳,二便調,盜汗明顯,舌質紅,苔薄白,脈細。邪解痰化,而顯脾肺虛弱,衛氣不固。治以益氣健脾固表。
處方:六君子湯加辛夷10g,黃芪10g,防風6g,麻黃根10g,蟬蛻6g,7劑,以資鞏固。
按語:本例患兒在靜脈滴輸西藥熱退之後,仍有嗆咳陣作,鼻塞多嚏,咽紅痛癢等症。此因風邪襲肺,致使肺氣失宣為主要矛盾。而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故感邪之後易夾痰夾滯,表現為咯痰、便乾等。現代醫學最新臨床研究也表明,感冒後的咳嗽甚至可以持續18日之久,並且大多數是有痰咳嗽,亟需把氣道內的分泌物排出,邪去咳才停。故王師在治療上效仿三仁湯法,合「宣上、暢中、滲下」三法為一方。以辛夷、紫蘇梗解表宣通鼻竅,桔梗上行宣通肺氣,炒牛蒡子清熱利咽,此乃「宣上」;半夏、橘皮、橘絡、厚朴、枳實、瓜蔞皮化痰理氣寬中,此曰「暢中」;薏苡仁、茯苓淡滲利濕,配杏仁、瓜蔞仁滑利腸道,合朴、實以行滯通腑瀉熱,此稱「滲下」,諸葯相合,環環相扣。二診時患兒咳嗽大減,胸脘已和,無涕無熱,乃進以六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加味,鞏固調理而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