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之以國,紀念每一個「人」的悲劇 | 欄目風采
距離2018年高考還有152天
本周推薦
最頭條
「放在最前面的,最重要的內容」
《作文素材·上半月》精品欄目
如何評議一個高熱度的宏大事件?怎樣的角度才能議論出新出彩?2018年《作文素材·上半月》第2輯【洞見︱重磅熱聚焦】的「最頭條」欄目給大家做了一個示範: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周年祭,2017年是設立國家公祭日的第四個年頭,這一天,我們以國之名,沉痛悼念遇難同胞。
80年前,日軍攻佔南京後,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40多天的血腥大屠殺,中國軍民被槍殺和活埋者達30多萬人。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慘痛回憶,也是人類歷史上人性的墮落一刻。
相較眾多從國家、世界等高層面大角度的熱烈探討,作為一名思考深刻的當代中學生,我們更應看到這是紀念每一個人的悲劇。每個國家都由無數國民所組成,國民的生死存亡本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每一個人都與南京大屠殺有著緊密聯繫,都能感受到切膚之痛。而只有在紀念一個人的悲劇時,我們才能防止悲劇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如此角度,我們即可從眾多寬泛而宏大的角度的議論中脫穎而出。
從「人」的角度,變熱點為價值素材
什麼是「最頭條」?顧名思義,即放在最前面的,最重要的內容。
2017年12月13日這天,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刷屏「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這件事,其頭條熱度毋庸置疑。但並不是所有的熱點都是作文素材。唯有在有思想,有獨特見解者手中才成其為真正的作文素材。我們可以從「人」的角度,來挖掘這個熱點事件的價值,寫出深度與新意。
人的災難·至暗時刻
齊回望,不敢忘
1931 年至 1945 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 1937 年 12 月 13 日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 6 師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侵華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 6 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其中,日軍集體屠殺有 28 案,屠殺人數有 19 萬;零散屠殺有 858 案,死亡人數有 15 萬,總計死亡人數超過 30 萬。這是南京城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生命如草芥被踐踏,人性如敝屣被丟棄,讓人不敢回望不忍回望卻不得不回望。
考場運用
2017 年是國家公祭日的第四個年頭了,當尖銳刺耳的防空警報在我的城市上空響起之時,我和我的同學老師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事,保持靜默與嚴肅,向 80 年前在南京遭遇恐懼與死亡的國人,表達哀悼。回憶這段歷史,我總感到憤怒與哀傷,憤怒是對喪失了基本人性的每一個侵華日軍,哀傷是為慘遭屠城、無力反抗的每一位無辜犧牲者。總有一些時刻,留下的只有回不去的遺憾,而追根溯源,這遺憾來自人性的貪婪與黑暗,尤其是在集體的慾望被鼓吹、人性的惡被肆意縱容的時刻,集體無意識的惡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會在多年後,讓每一位劊子手在良心的反覆拷問中煎熬無比。
人的力量·為正義奔走
1 張純如——帶著使命降生的鬥士
199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殺 60 周年。華裔女作家張純如歷經兩年,訪問 14 位倖存者,參閱上千頁的歷史文獻,出版了英文版作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二戰中的大屠殺》。該書一經問世,震驚了英語國家,在隨後數年內再版十餘次,印刷超過 50 萬本。
考場運用
難以想像在屠殺發生 60 年後,在英語類非小說類書籍里竟然沒有一本書提到這涉及 30 萬人的慘案。 27 歲的張純如,或許註定帶著這樣的使命降生在美國的土地上,年輕的她註定要成為向全世界徹底揭露這一暴行的先驅者。她在南京奔走,她在書房奔走,她在歷史的版圖裡奔走,她堅信屠殺永遠都是屠殺。只有屠殺為世人所知時,冤魂才能遠離追殺,成為歷史上的定格。但這樣血腥沉重的過去並非常人可以承擔,36 歲的她不堪殘忍歷史真相的折磨,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許,使命終結,生命也隨之終結。南京大屠殺的慘案不應被遺忘,鬥士張純如也不應被遺忘。
2
黃素梅——在加拿大發出我們的聲音
加拿大安大略省是華裔和日裔的人口大省,華裔議員黃素梅提出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的第 79 號法案,於 2017 年 10 月 26 日下午三點,被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投票通過,這意味著,加拿大成為西方第一個設立「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的國家。為了讓第 79 號法案順利通過,黃素梅的團隊曾徵集簽名請願書。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加拿大南京同鄉會、江蘇聯誼會、加拿大江蘇總商會等社團組織都曾多方奔走,共同收集請願簽名,以此向安大略省政府反映民眾意願。
考場運用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的精神和歷史,這是切割不斷的民族感情和信念。雖然身在遙遠的北國加拿大,但黃素梅不曾忘記自己身上炎黃子孫的責任。在華人和日本人聚居的安大略省,她四處奔走,只為讓更多人了解那段血腥的歷史,她敢於面對來自日本的不息阻撓,她以更矯健更勇猛的步調向前。她前進的一小步,是中國歷史被世界銘記的一大步。
3
松岡環——「日本良心」不曾老去
松岡環曾是一名小學歷史教師,已年逾七十,在日本右翼眼裡,她是「眼中釘」;在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眼裡,她則是「日本良心」。從 1988 年至今,30 多年裡,她前往南京97 次,「向當事人調查南京大屠殺一手資料」。2002 年,她編著的《南京戰·尋找被封閉的記憶——侵華日軍原士兵102 人的證言》在日本出版。之後,她製作的《南京——被撕裂的記憶》等紀錄片也完成,「向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各國人民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是她生活的唯一目的。
考場運用
親親相隱的傳統固然有其人性的依傍,但人心卻是更公正的天平。松岡環 30 多年來持之以恆,追尋日軍在南京城裡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真相,並且毫無畏懼地向日本民眾,尤其是青年人宣講這段歷史,對此,我想有許多人難以平靜吧,尤其是欲蓋彌彰的日本政府,羞於面對的侵華老兵,以及狂熱而年輕的好戰分子。但無論多大的阻力也無法阻擋一顆強勁跳動的「日本良心」,事實與正義站在良心一端,只有坦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所犯下的罪行,才能把這罪行點滴淘洗,為先人贖罪。
人的接力·共同記憶
1 他們,不曾忘記
5 月 9 日是俄羅斯法定的「衛國戰爭勝利日」。1945 年 5 月8 日 24 時,法西斯德國在柏林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 月 27日是德國法定的納粹受害者紀念日。1945 年 1 月 27 日,蘇聯紅軍解放了位於波蘭南部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該集中營關押著來自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一百多萬人在這裡慘遭納粹殺害。 12 月 7 日是美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法西斯偷襲珍珠港,致使 2388 名美軍官兵死亡,1178 人受傷。
考場運用
我想,沒有任何民族和國家存續到現在,不曾經歷波折與坎坷。在資源永遠稀缺的地球上,在我們既是同類又是敵手的地球上,我們曾聯手抵抗過來自自然界的無數威脅,但我們也曾為爭奪有限資源拓展無限慾望而兵戈相向。一個個國家紀念日,提醒著我們:曾有一些黑暗的時刻,我們忘記了生而為人,應該守望相助。為了生命的存續而非為了貪慾的擴張,讓戰爭澄清自己的底色,讓我們認清同類操戈的荒謬與羞恥,這是我們的文明得以更長久保存的根本。
2
我們,不曾忘記
1937 年的 12 月 13 日,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 40 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 萬生靈慘遭殺戮。2014 年 2 月 27 日,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 12 月 13 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到國家層面。
考場運用
國家是什麼?國家是我們眾志成城時的精神嚮導,是我們團結一心的核心力量。國家意味著這片土地上全部的民心與最高的意志。當對一段仇恨和歷史上升到一個國家的程度,那麼,它宣告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堅定不屈,我們必將以最強有力的方式維護這段記憶,並強力打擊試圖讓歷史重來的任何邪惡勢力。
新刊速遞
在重大歷史事件面前,或是面對同一身份認同時,人不再是個體,而是凝聚成群,呈現出某種迷人的特質。《作文素材·下半月》2018年第1輯的「課本」欄目,為大家呈現了一個獨特的人群——刺客,他們以刺殺他者為己任,卻有屬於自己的堅守與擔當。
刺客是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刻畫了一撥中國最早的刺客。他們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如今被很多人掛在嘴上、喜歡當玩笑話來說的那句「士為知己者死」,實際上就始自於那個年代。持這種信念的刺客們,往往被尊為「義士」,它不僅成為刺客們行走江湖的一種執業信條,也是古代義士們最為崇信的一種氣節。
推薦閱讀:
※鄉愁——斯人已杳,詩情猶在!紀念余光中先生
※最好的紀念
※北京天文館誕生記——紀念北京天文館成立60周年
※漢唐石刻:中國式的紀念與記憶
※周恩來塑像集錦 紀念周總理誕辰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