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養生要點
一、保養「精氣神」,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精、氣、神乃人體三寶。精滿、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誌,而精虧、氣虛、神弱則是疾病與衰老的標誌。中醫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亦死」的說法。《靈樞·本藏篇》云:「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養生而周於性命者也。」(人體血氣精神的相互為用,是奉養形體,維護生命的根本。)可見古人對這三方面的調護、攝養極為重視。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陰精充盈,可以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更能提高抗病能力。精有先天、後天之分,中醫說:先天之精受之父母,是「生命之根」。但先天之精,需要後天之精的充養,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功能。後天之精,完全來自飲食中的營養物質,又稱「水谷精微」,有了這些營養物質的補充,人才能正常生活。
「氣」是指人體的元氣,「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神」是我們的精神、意識。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魂、意、志、思、慮、智等活動,藉由這些活動,能夠展現人的健康狀況。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體表現。古人很重視人的「神」,《素問?移精變氣論》也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為神充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能生,神去則會死。
從中醫學來說,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因此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之,神旺則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或是病情的進展,都是從這三方面來考慮。「精氣神」三者之間,相互滋生、相互助長,關係密切。
養精、保精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按《黃帝內經》的話來說叫「積精全神」,認為追求健康、長壽,一定要把腎精蓄積在那裡,作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庫有水才能源源不斷地滋養農田一樣。
腎有「主骨、生髓」的作用,其華在發。腎主管養育大腦、骨骼,腎精喪失了,骨頭、大腦也就受到損傷,記憶力下降,體力衰退,並且出現白髮,不論男女,都是如此。男子縱慾,泄露精氣特別嚴重,女子縱慾,泄露精氣相對少一些,但是,日積月累,對身體的損傷不可忽視,因此寡慾不僅僅是對男子的要求,對女子也很重要。縱慾必然會泄掉人的精氣,使人精力精力衰退、導致腦力下降,生育能力下降,乃至衰竭,出現腰酸背痛、脫髮、齒枯、耳鳴、眼花等徵象,以及糖尿病、腎病等疾病表現。女性傷精還會殃及容顏,患上婦科疾病,還有可能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影響消化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不要圖一時之快,而「引火燒身」、「竭澤而漁」。須知:「淫慾」不僅消耗自己的精氣,同時更是消耗自己福報。漏氣的行為太過,則氣絕人亡!健康最重要,節慾是關鍵!「得」一時之快,耗掉自己的精氣,這是得不償失。
另外,還要依靠飲食營養來充實氣血,所以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在飲食中,要多吃養精的東西,如黑芝麻、黑豆、山藥、核桃、芡實、蓮子等。平常多吃這些食品有利於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有不外不內的。外在的是風寒署濕燥火,內在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很多人雖然把臉洗得乾乾淨淨,但是遠遠望去,好像蒙了一層灰一樣,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色晦暗,其原因在於元氣和腎精不充足。所以,美容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臟腑安和,氣血足,經絡通暢,元氣腎精充沛,氣色才能由內而外的潤澤透亮,皮膚自然會變得細膩嫩滑。」用化妝品,只是外在的東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女士們,要注意了,《黃帝內經提示--五臟健康,容顏才美》,《五臟健康,疾病跑光》,還有一種說法:《脾臟健康女人才美麗》。
二、女子要注意保暖
女人對冷比男人更敏感,從生理角度分析,男人和女人生殖系統的不同造成了他們的溫度「差異」。男人生殖器官中的睾丸不耐高溫,它需要維持比體溫低的溫度,否則會傷害精子。而女人的子宮屬涼性,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所以女人更需要溫暖的呵護。女人要對自己「暖」一點。
飲食養生要忌食生冷,多食溫熱。尤其是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或處於生理周期的女性,要避免冰鎮飲料和性味寒涼的水果。如經常喝些山藥紅棗糯米粥、五色粥等粥品,不僅溫暖脾胃,還能溫補血氣、增強體質和抵抗力,做菜時還可放些姜、胡椒、辣椒等有 「產熱」作用的調料。
女子來月經意味著周身氣血充盛,來月經後需重視調理氣血,以保證月經的正常來複。若精神不暢則肝鬱不生血;勞倦內傷則脾虛不養血;外感邪氣則胞寒不溫血,如此皆會影響到月經。建議女子每天晨起服生薑紅糖水,此方最能養血,尤其是宮寒血弱之人。
女子月經來時,氣隨血脫,往往體質下降。此時需注意:一則,避風寒,慎起居,調飲食,勿貪食生冷、油膩;運動鍛煉需減少;勿浸冷水;盡量減緩工作或生活壓力;可以晨起喝薑糖水以養陽養血。若出現月經前後諸多不適,多因於血虛或感寒,可配合湯藥或針灸調理,亦可自己按摩三陰交、女福穴,有一定效果。
不少女孩在月經前後常會出現畏寒、肢冷等不適,血虛陽弱之人尤為多見。平時當重視養血養陽:養血除重視按時睡眠外,還需每天早晨喝薑糖水;睡前熱水泡腳;忌食生冷、油膩諸食物等等。養陽則建議常灸關元或中極,飲食宜溫不宜寒,避免風寒外襲等等。
也可以按揉小腹養陽(月經期間不要按揉),方法為:兩手交疊,用手掌心的勞宮穴按揉下腹,以肚臍眼為中心,順時針推拿60次,逆時針推拿60次,一般按120次,就會感到小腹溫暖、發熱。
用粗鹽茴香袋熱敷小腹,可幫助補充能量,增補元氣,能調理婦科疾病:例如痛經、月經不調等。把粗鹽茴香袋放在腰後的命門穴、腎俞穴部位熱敷,補腎養腎效果也很好!見《粗鹽茴香袋熱敷治疼痛特效》。
女性精神養生要保持振奮,避免消沉。如果陽氣虛弱,則容易使人陷入過度安靜、內斂,甚至抑鬱憂愁的狀態。可以通過形體的運動來緩解精神上的不快。冬季女性要多見陽光,讓環境明亮潔凈,多聽些輕快活潑的音樂。
女性起居養生要注意保暖,眾所周知冷天穿得少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其實,女人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切忌「只顧風度不顧溫度」,其後果是陽氣受損,陽氣受損之後,最易出現的病變就是月經不調,臉長黃色銹斑。所以女性在要格外注意頸部、腰腹部和足膝部的保暖。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否則會阻礙血液循環。
三、久視傷肝,久坐傷骨
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女人養生重在養肝。當然這不是說男人就不需要養肝、女人不需要養腎。女人養腎同樣很重要,腎臟乃生命之本,一生都要養護》,《腎氣足,百病除 》。
「久視傷肝,久坐傷骨」:對女子來說,肝作為身體的大血庫,尤其重要,要注意好好養護。久視會傷肝血!為什麼這樣說呢?肝開竅於目,目之所以具有視物功能,全依賴肝精、肝血的濡養和肝氣的疏泄。肝經上連目系,《靈柩·脈度》說:「肝足厥陰之脈…連目系。」肝的精血循肝經上注於目,使其發揮視覺作用。《靈柩·脈度》也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肝的精血充足,肝氣調和,眼睛才能發揮視物辨色的功能。
「目受血而能視」,「肝藏血,主情志的疏泄。」過度用眼自然要耗損肝血,我們的肝臟就像身體里的一個血庫,如果血庫里的血不充足,就會出現眼睛干涉、視物不清、小腿抽筋、腰膝酸軟、手足無力、手指不靈活、皮膚出現斑點、情緒不穩定、月經不調等一系列癥狀。這一系列問題的禍首便是「久視」。
不要長時間地看電視、手機和計算機,也不要長時間看書,看書時每隔1個小時要活動十分鐘,尤其不要在如廁時看報紙、看手機,否則會損傷精氣神。「久視傷肝,久坐傷骨」。電腦一族長期坐在電腦前,眼睛盯著顯示屏,長時間如此將會出現頭昏、頭痛、眼睛發澀的現象。如果肝氣不舒,人的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出現高血壓、消化系統紊亂等疾病,婦女還會出現月經不調的癥狀。
四、薄滋味、合理飲食
薄滋味指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油,戒肥甘厚味,口味好只是滿足了人的口感,但對於身體無益。
合理飲食不是指要吃好的、吃貴的,而是說飲食結構要搭配合宜,多吃蔬菜和素食。
消化吸收是最重要的,吃的東西不能吸收,等於白吃。一家人吃同樣的東西,為什麼只有你缺鈣?完全是吸收的問題。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是健康的基礎。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人都必須要吃主食。有些女性為了減肥,只吃蔬菜;一些糖尿病患者,為減少糖分的攝取,不吃主食;人體得不到足夠的水谷精微,後天之精得不到補充,基礎不穩固,怎能不生病?注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水、膳食纖維等營養素的比例,糧食、果蔬等食物的合理搭配。五穀宜為主,失豆則不良。蔬菜應多吃,要吃應季、本地、新鮮的蔬菜,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忌偏食。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五、寡言以養氣、少思以養神
寡言以養氣、少思以養神:指說話要戒急戒快,盡量少說話。一個人若經常性地喋喋不休或大聲叫喊,會使體內元氣不足,而且多言者常伴有情緒激動、緊張和代謝加速,耗氧增多從而損傷元氣。不要胡思亂想,以免用腦過度影響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人的大腦是人體的「指揮機關」,若讓其過分勞累,得不到必要的休息,「指揮」就有可能失誤,譬如經常性的用腦過度,往往會使人出現頭昏腦脹、記憶衰退、神經衰弱等癥狀。因此,人在勤於用腦的同時還要善於用腦,切忌用腦過度,以免危及人體健康。
六、常叩齒、咽津液
常叩齒、咽津液是一種簡單但是效果非常好的養生方法,古人認為「津液」是人體的精華,把口中的津液咽下去,有養生益壽的功效。「常叩齒、咽津液」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 ,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身體健壯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 ,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 ,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有人主張:每天早晚起床睡覺前叩齒三十六下,同時將產生的口水咽下,從小堅持一直到老,可以使牙齒堅固,不生牙病,相傳這還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方法。現代科學認為叩齒能興奮牙體和牙周組織的神經、血管和細胞,促進了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增強其抗病能力。叩齒保健法功貴在堅持,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有些醫家認為,叩齒法對已患牙病者可能不合適,原因是叩齒力大,恐有損傷牙齒。
七、養肝護肝穴位
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女人養生重在養肝。按摩以下穴位,養肝的效果非常好。
1、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2、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經的原穴,大約相當於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能很好地調動肝經的元氣,使肝臟功能正常。
3、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肝不可缺少的養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里屬於「俞原配穴」法,能夠補肝陰,養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有人經常足跟痛,這就是腎虛。您應多揉太溪穴,順著太溪穴把腎經的氣血引過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鮮血液就會把淤血衝散吸收,然後再循環帶走。為什麼會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裡不動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則痛。您把好血引過去,把淤血衝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幫助衝散淤血。
有人經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里偏重於補後天,太溪穴偏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詳見《激活先天之本的太溪穴》。
八、其它養肝護肝的方法:
1、多喝水排毒,養護肝臟
人體很多毒素都是通過水分的排出同時一起排出體內。而初春寒冷乾燥身體更需要大量地補充水分。其實,多喝水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2、均衡飲食,減少對肝臟的傷害
其實飲食對肝臟的健康與否影響很大,除了不要暴飲暴食或常飢餓外,還要注意食物的均衡搭配。飢、飽不勻的飲食習慣,會引起消化液分泌異常,導致肝臟功能的失調。而春季飲食中的均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攝入取得相應的平衡,會讓肝臟更好地運作。
3、樂觀心態有益肝氣暢行
不論針對什麼,樂觀總會讓人保持健康與活力。特別是肝喜疏惡郁,如果生氣發怒的話就會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所以如果想要保持肝臟的強健,就要學會控制怒火,要儘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遇到特別生氣的事先冷靜一下,深呼吸十次再說話。而且,愛生氣的女人容易老哦!
4、運動,強體護肝臟
健康永遠離不開飲食跟運動。春季氣溫回暖,適合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以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之目的。愛美的女性要積極運動,不要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哦,運動可以讓你健康,以及保持你的美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