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要害怕一個人過節了,大家都誤解了單身的人

最近我重溫了最喜愛的動畫之一《NANA》,裡面講述了兩個同被稱為『nana』的女孩的故事。其中一個叫小松奈奈,是個愛情至上的女孩。為了男友,她離家出走獨自來到陌生的東京。在關係破裂後,又想立馬通過下一段感情來修復前一段戀情帶來的傷害。她對親密關係有著過分的依賴,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小女人」,彷彿只有在愛情中她的自我價值才能體現。生活中也有不少像奈奈這樣的人。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單身意味著落寞,親密關係成了幸福生活的標配。你一定也聽說過「都說很優秀,還不是單身」這樣負面色彩很重的評價。單身,已經成了一個有一定污名化的詞語。每逢佳節,也許你和另一半度過一個浪漫的夜晚;又或許你孤身一人,期盼明年的這一天不再單身。可是單身就一定孤獨、不幸福嗎?今天我們來聊聊對單身污名化的反思。

關於單身有哪些常見的誤區?誤區1: 戀愛與婚姻是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事情人們提起戀愛和婚姻,總是默認它們是人生的必需品。似乎沒有談過戀愛,沒有成為過某人的妻子或丈夫,這樣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然而,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教授Nadine. F. Marks和James David Lambert在研究中發現,一直保持單身的人和已婚者相比,在自主性和個人成長這兩項指標中得分明顯更高。由此可見,沒有親密關係並不會成為單身者成長的阻礙。誤區2:單身狀態是「無奈的間歇期」美國人口普查局2015年的數據顯示,全美國成年人口中,有45%未婚。而65年前,已婚人數是未婚人數的兩倍。同時,也有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生活。這些單身的人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把單身看作下一段戀情開始前的「間歇期」。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心理學教授Bella De Paulo在她的一篇文章提到,很多人是「內心單身」者。他們把單身作為自己的生活狀態,享受不依賴他人生活的感覺。誤區3:一直單身的人是在逃避責任一些人認為,總是選擇單身的人,是對親密關係中責任感的逃避。這種誤區在單身女性身上更加嚴重,特別是一直未婚並且沒有孩子的女性,她們經常被認為是自私的、想要逃避家庭責任的群體。事實上,單身並不與自私和自我中心掛鉤,她們其實非常願意背負起關懷家人的職責。Roona Simpson 對此做了採訪研究,與大部分人的想法相反,大多數她採訪的單身女性長期照顧著自己的父母,也從未覺得照顧他們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誤區4:單身的人是與社會分離的,是孤獨的與這個誤解相反,單身的人比處於關係中的人普遍來說擁有更大的社交平台,更多朋友。他們與朋友、鄰居、家人之間的聯繫也更加緊密。社會學家E. Kay Trimberger認為,這是因為處於關係中的人通常會在自己的伴侶身上花費更多時間與情感,從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自己的朋友。誤區5:一直單身的人會孤獨終老E. Kay Trimberger博士在她的書《The New Single Woman》中描繪了她認識的一位單身女性Wendy患乳腺癌逝世時的場景。Wendy最後的日子並不是孤獨的,她的朋友們就像家人一樣一直陪在她身邊,鼓勵她,陪她度過最後的時光。社會學家Crohan和Antonucci調查發現,有些喪偶的女性即便有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也會選擇和朋友們住在公寓里,互相照顧,分享食物,一起去教堂或是一起參加社區活動。家人,朋友,同事,鄰居都是單身者們圈子的一部分,他們提供的關懷並不會比伴侶提供的關懷來的少。在一些獨身老年人的生活中,朋友甚至比家庭的角色更加重要,因為朋友們之間通常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和社交平台。

社會給我們寫好的劇本中,單身者是反面人物在我們先前提到的Marks和Lambert的研究中,出現了「共同時鐘」的概念。它是社會對於我們不同年齡段的期待。迎合社會期待的個人轉變更容易實現,還會獲得一系列社會認可,而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個人轉變則會受到更多阻礙。在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為我們寫好的劇本里包括了及時的婚姻這一項。於是,一直保持單身的人很容易受到整體氛圍的影響,而變得不快樂。對單身負面的誤解,污名化甚至是歧視也來源於此。心理學教授Bella DePaulo稱這種現象為「單身歧視」。調查顯示,比起種族、性別、性取向等方面的歧視,對於「單身歧視」有所認知的人只是鳳毛麟角。單身歧視對我們有什麼負面影響?隨著「是不是單身」成為人們評價他人的一類標準,人們對單身狀態的恐懼油然而生。多倫多大學社會心理學的Ph.D Stephanie S. Spielmann與她的同事曾針對「單身恐懼」的實驗表明,「單身恐懼」會影響他們對一段親密關係的評價和判斷,同時加大了他們做出不理智選擇的可能性。1. 單身恐懼者在選擇對象時會放低自己的要求。通常來說,選擇一個不夠體貼、不能滿足另一方情感需求的人做伴侶,比起體貼的對象,感情更難長久也更難成功。但對於單身恐懼的人來說,這兩類人對他們的吸引力卻是相等的。2. 單身恐懼對一個人現有的親密關係也有著負面影響。研究證明,無論對當下親密關係的滿意程度如何,有單身恐懼的人會更加依賴現有的親密關係,也是兩人中更難先提出分手的那一個。這會使他們更容易被一段他們並不滿意的感情所束縛。

用戀愛滿足一切,是件特低效的事兒社會學家 Liz Spencer和RayPahl在《重新思考友情》中闡述,在各種類型的關係中,伴侶在每個人心中的佔比最大,是人們情感,物質和個人生活的中心。這也的確是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做法。一項對當代美國人婚姻生活的調查也證實了,仍然有很多人將伴侶看做他們主要情感宣洩和得到情緒寬慰的對象。但這不僅不是最有效率的、讓我們得到情感回應的方式,也會在有形無形中給伴侶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那麼對親密關係的健康的定位是什麼樣的呢?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找某些人使我們從悲傷中振作,而會找另一些人尋求緩解焦慮的建議。這種對於特定的情感,尋求特定的人幫助的關係就叫做「情緒關係」。Elaine等人的一項實驗表明,人們可以找到不同的、幫助他們管理情緒的對象。而且,一個人的情緒關係越多樣化,他通常也就更快樂。Bella DePaulo說道,既然「情緒關係」越多樣可以越讓我們感到快樂,那麼「將伴侶當做最主要情感宣洩對象」的做法可以說是效率低下。她建議人們努力向更多不同的人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不是把自己的感情重心放在某幾個人身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以上。現在,你還害怕一個人過節嗎?

作者 / 曹明然編輯 / KY主創們歡迎關注企鵝號KnowYourself,解析情感背後的心理學,陪你科學認識自己。
推薦閱讀:

古代人如何為父親過節 -
雙11前必看!如何利用過節和她來一發?【免費的】
【引用】過節啦!阿Sir支招防騙防盜
逢年過節家中必備的硬菜,表弟吃了都想賴在我家不走了~
光棍節過節四大類型 你是哪一型

TAG:單身 | 害怕 | 大家 | 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