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過了這一時間洗澡,會加重體內濕氣!
現在已經進入中伏,一個「熱」字早已無法形容當下的天氣。然而「暑必兼濕」、「暑多挾濕」,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會讓我們被濕氣所困。下面一起聽專家談談,哪些習慣會讓濕氣「趁虛而入」。
指導專家: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中醫科主任 孫保軍
6個習慣造就「濕人」
孫主任說,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以下幾個壞習慣最好避免。
1、洗頭後用毛巾捂著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中,手足三陽經均匯聚於頭。
如果洗完頭一直用毛巾捂著,很容易讓濕邪入侵。而濕邪性黏膩,會損傷陽氣,導致「因於濕,首如裹」的情況。
因此,洗完頭要盡量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
2、晚上9點後洗澡
洗澡本身並不會導致體濕,但總是在晚上9點後洗澡,濕邪就容易入侵。
在中醫看來,養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而在一天中也有四季之分,晚9點至第二天凌晨3點為冬,這個時候應該把自己「藏」起來。
晚9點又是亥時,是「太陰之時」,此時陽氣伏於體內,體表失去了保護,人體抵禦濕邪的能力最弱。這個時候洗澡,濕氣會更容易進入體內,導致寒濕。
3、過食生冷
夏天不少人會吃生冷食物來解暑,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生冷寒涼之品會影響氣機升降,讓水濕無法運化,滯留在胃腸道,誘發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癥狀。
4、猛吹空調
夏天過度使用空調也是不健康的。
流汗本來是散濕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但身處於空調房中,身體毛孔自動閉合,汗排不出去,濕氣自然也散不出,只能聚積體內。
因此,空調應該適當使用,當室內濕氣較重時,最好開啟除濕功能。
5、喝酒不節制
夏夜吃燒烤、喝啤酒,聽起來十分舒爽愜意,但酒助濕邪,很容易讓體內濕氣聚集,導致脾胃功能失調。
6、久坐不動
《黃帝內經》中說「久坐傷肉」,其實傷的就是脾。
脾主肌肉,主運化水濕,缺乏運動會導致脾氣虧虛,水濕不化。
因此,不想讓濕氣纏身,還得多運動。像慢跑、健步走、太極拳等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生活提示:祛濕養脾常按三大養生穴位
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等三大養生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
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以上三個養生穴位每天按50~100次,也不失為一種祛濕養脾胃的好辦法。
推薦閱讀:
※濕氣太重百病生!不要怕,水中放點小食材,濕氣悄悄「溜」走了,告別大肚腩!
※體內濕氣重不用怕!吃這些濕氣自然消~~~
※一個動作排出體內多餘濕氣
※一粥,一湯,一穴位,輕輕鬆鬆祛濕氣
※你為什麼濕氣重,用這五步驅除濕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