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撤離中國掀輿論狂潮 內地關注危險信號|李嘉誠|撤資|輿論

安裝新浪財經APP:手機看港股 無限免費股價提醒

免費港股level2十檔行情 實時揭示主力操盤動向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朱離

  李超人又一次激起了輿論的狂潮。近期,「李嘉誠撤離香港」、「李嘉誠重組長實和黃釋放危險信號」、「李超人唱衰中國」等說法在坊間盛傳。儘管世人看不懂前亞洲首富的一系列動作到底在幹什麼,但出於「姜還是老的辣」這一句老話,便引來媒體、乃至公眾猜測其近來的動作。

  據媒體報道,元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長實及和黃宣布合併,組成新公司長和、長地。其中,長和將接手原來長實與和黃的非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及動產租賃業務;另一公司長地將持有兩個集團在香港、內地及海外的房地產業務,李嘉誠同時擔任長和與長地的主席。有關交易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簡而言之,這場交易就是把長江實業(141.1, -1.50, -1.05%, 實時行情)資產(控股)及和記黃埔(97.15, -1.15, -1.17%, 實時行情)放到一起,然後再分成地產公司和非地產公司。重組完成後的兩家新公司註冊地均為開曼群島,而原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則是香港註冊公司。

  輿情的關注點

  這一系列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被輿論稱為李嘉誠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老謀深算」。鑒於近期輿論對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有所爭議,加之李嘉誠此前數次處理旗下內地資產均被解讀為不看好中國經濟、撤資逃離,此次重組消息引發內地及香港本地輿論高度關注,媒體大量報道並發表評論,部分觀點認為,李嘉誠將旗下公司註冊地遷往海外,意為看空中國經濟。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監測,兩地的財經媒體高度關注李嘉誠此次的撤資行為,同時亦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引發大量討論。其中認證為「職業投資人」的微博用戶@風雨下黃山-黃生以文章《李嘉誠撤資,極其危險的信號!》引發較廣的傳播範圍。文章認為,李嘉誠重組長實和黃實為撤資,是重大風向標,釋放極其危險的信號——人民幣資產或暴跌。文章分析指出,從經濟的角度分析,中國的經濟已經很危險,很難獲得更高的回報,中國經濟可能長期緩慢增長,泡沫的破滅可能導致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嚴重貶值;從政治的角度講,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和後代。

  在港的言論則以經濟學者關焯照比較典型,普遍擔憂李嘉誠此次做出了不良的表率。他表示,長實與和黃近年不斷出售資產,再加上這次重組,「讓人覺得李嘉誠可能對香港有少許意興闌珊,有淡出香港的考慮」。繼而,他認為,還需要留意未來長和會否再更改上市地點,也要關注其他華資財團、大家族是否會效仿李嘉誠的做法,將公司註冊地改為外國。

  也有較為中立的聲音,認為李嘉誠此舉純粹是基於公司業務和管理考慮。對外經貿大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室主任楊立強認為,長和系是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大型跨國企業,其生產布局、資金管理都是從全球視角考慮的,不能決絕地認為是短期經濟表現或者匯率風險促使李嘉誠做出了這樣的決策,「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其對公司戰略的判斷和調整無可厚非」。

  還有言論從重組本身出發,例如香港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相信,重組不會影響海外投資者來港投資的信心。他認為,長和重組並非意味「李嘉誠帝國」意欲外遷,「很多公司都以開曼群島作為註冊地點,這算不上是新概念。長和系尤其是和黃的業務遍布全世界,並且擁有很多海外資產、海外業務,所以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而在內地反腐風暴的大形勢下,更多人將李嘉誠的商業行為和政治聯繫起來。香港人也有自己的憂慮。有官員認為,現時香港社會分裂愈來愈嚴重,生意人難免對現時社會氣氛感憂慮,他估計李嘉誠遷冊是想給政府「再這樣下去不行」的警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重組議案順利實施,對於李嘉誠家族來說,將以和記黃埔的間接控股權得到地產和非地產公司30.15%的股權。但對於和記黃埔的股東來說,是否能接受這一方案仍需要拭目以待,但「有錢、任性」的李嘉誠承諾了,如果方案通過,將提高派息率。

  重組背後的推測

  在長和系重組消息發布多日後,市場仍在揣測李嘉誠此舉的深意。近日,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周凱旋在以色列會見傳媒時稱,以「撤資」來形容重組計劃「絕對不是一個適當的辭彙」。同時,她大派定心丸,強調重組與撤資無關,而是有助於優化及現代化兩家公司的架構。而李嘉誠本人亦公開表示,並非因為缺乏信心而決定撤出香港,並指出旗下企業仍將保持在港註冊和上市的地位,又略帶辯解地稱香港逾七成新上市公司均在開曼群島註冊。

  事實上,從縱向時間軸上來看,在李嘉誠2013年撤離內地房地產時,就有媒體做了一篇數據較為翔實的分析,如今仍可被視作李嘉誠遷冊的參照讀物之一。由數據顯示,自十年前起,李氏王國就開始把資產從發展中地區向海外發達市場遷移,「長和系」早已邁出走向世界的步伐,原因之一是接班人更適應西方健全的商業體系。

  文章稱,從2003年11月到2013年10月的10年間,和記黃埔進行了65筆重大的投資收購和出售拆分事項。從不同地區交易數量也可看出,這10年,「長和系」資產逐漸從發展中地區向海外發達市場轉移。在這65筆交易中,40筆發生在發達國家,其中32筆為收購,8筆為出售,且主要集中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對產權保護執法力度較大的普通法系國家。統計不同地區交易金額則可更直觀地觀察到「長和系」近10年的資產轉移。「長和系」在不包括香港在內的發達地區併購額高達1995億港幣,遠遠超過在香港及發展中地區併購總和,從新興市場向海外發達地區的資產轉移一目了然。

  從橫向上來看,李嘉誠此舉更有利於增加家族對於公司的控制權,從目前的公司股權關係圖來看,非專業人士要看懂實在頭疼得很,而重組有利於優化股權結構,將對和黃的間接控制權轉為對長實的實際控制權指日可待。而這一舉措亦對資產進行了優化配置,將地產及相關產業等「會壞的蘋果」集中到長地,顯示出超人並不看好未來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地產業,認為這些資產價值或會大跌,而將未來前景較好的港口、電信等資產裝入長和,則是將好的蘋果裝入一個筐里。這樣一來,李氏集團可進退自如,既可以在地產轉衰前賣出長地股權,又可以通過長和保證未來的融資發展潛力。

  所以,《南華早報》的相關評論也說:「對於和記黃埔的股東來說,現在賣出絕對是壞的時機、不划算的價格。而且,和記黃埔股東的『虧本買賣』在以資產估值的資產置換方案中是可以避免的。」

  但無論如何,就像評論所說,李嘉誠在內地市場中獲取壟斷利潤的機會正在消失,卻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幾十年間,李嘉誠在內地市場取得大量房地產投資機會和港口碼頭投資機會以及之後的驚人盈利,很多與內地市場的不規範以及行業的壟斷有關,隨著內地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這樣的機會已然越來越少乃至消失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推薦閱讀:

楊光斌:李嘉誠形象逆轉與香港的沉淪
香港人為何仇視李嘉誠?
曾國藩:記住這句話,無論做人處世將一生受用,李嘉誠深受影響!
關於港獨,李嘉誠這句話說到點上了!
李嘉誠是怎麼「跑掉的」?

TAG:中國 | 危險 | 輿論 | 信號 | 關注 | 內地 | 李嘉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