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作品:《喧嘩與騷動》
世界意識流小說的經典作品:《喧嘩與騷動》
背景說明
威廉『福克納(1897—1962),出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的新奧爾巴尼的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加拿大空軍服役,戰後人密西西比大學,其後從事過各種職業並開始寫作。《士兵的報酬》發表後,福克納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與他們分道揚鑣。從第三部小說《沙多里斯》開始,不斷寫「家鄉的那塊郵票般大小的地方」,終於「創造出自己的天地」,這個天地就是他虛構的密西西比州約克納帕塔法縣,這個縣的中心是傑弗生鎮,原型是他故鄉所在的拉斐特縣,他後來作品基本上以這個縣和傑弗生鎮為背景,這套「約克納帕塔法」體系主線是若干個家族的興衰榮辱。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他花費心血最多的小說。小說大量運用多視角敘述法及意識流手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整個現代派小說的經典名著。福克納後期的主要作品有《村子》、《闖入者》、《寓言》、《小鎮》和《大宅》等。此外還有短篇小說、劇本和詩歌。1949年,「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作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名著概要
《喧嘩與騷動》一名來自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台詞:「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傑弗生鎮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但如今只剩下一棟破敗的宅子勉強可以住,黑傭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女了。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英年早逝,在世時算是一個律師,但從不見接洽業務,整天醉醺醺,嘮嘮叨叨地發表憤世嫉俗的空論,而且把這種悲觀失望的情緒傳染給了他的大兒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實際上是她在折磨拖累家人,她時刻不忘自己南方大家閨秀的身份,而完全沒有作為妻子和母親應有的溫情和責任心。女兒凱蒂雖沒有單獨作為一章,但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凱蒂從「南方淑女」的規約中衝出來,但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佻放蕩的女子。她與男子幽會,有了身孕,不得不與另一男子結婚。婚後丈夫發現隱情,拋棄了她。她只得帶著私生女(也叫昆丁)寄養在母親家中,自己到大城市去闖蕩。哥哥昆丁和妹妹兒時感情很好,但是一種莊園主的沒落感始終追隨著他,而且精神和肉體都極其孱弱,但極重視家族的名譽,把它與自己的生死相連,因此無法忍受妹妹的輕佻,最終投河自盡。昆丁本也想過與妹妹「一起進地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與蔑視、鄙視他們的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既然辦不到,他只得採用結束自己生命的辦法,免得自己看到事態朝他不喜歡的方向發展。表面上他是為妹妹而死,實際上則是為家庭的沒有前途而亡。傑生是凱蒂的大弟,他是一個實力主義者,除了錢,什麼都不愛,恨身邊所有人,從他嘴裡吐出來的每一個字彷彿都含有酸液,使人聽了感到發作並不值得,強忍下去又半天不舒服。他毫無心肝,處處佔人便宜,卻裝出受害者的模樣,令人作嘔。班吉是凱蒂的小弟,但是個先天性白痴,沒有思維能力。女傭迪爾西是作者唯一歌頌的對象,她不畏主人的仇視與世俗觀念的歧視,勇敢地保護弱者,她的忠心、忍耐、毅力與仁愛同其他人物的性格形成了對照,通過她,讀者看到了人性的復活。
知識鏈接
1.意識流手法
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於1890年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為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一起,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一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和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展了詹姆斯關於非理性、無意識的觀點,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並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論,促進了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意識流手法是西方當代文學中普遍採用的一種藝術手法,特別是小說和電影中廣為應用。20世紀20年代起,意識流技巧在小說領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並未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意識流作品著力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採用迥異於傳統文學的心理描寫方法,把意識的流動視為作品內容的主體,以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現實與虛幻相互交織為主要方法,開創了現代小說的新紀元。代表人物有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法國的馬塞爾·普魯斯特、英國的弗吉利亞·伍爾芙和美國的威廉·福克納等人。
2.神話模式
所謂神話模式,就是在創作一部文學作品時,有意識地使故事、人物、結構,大致與人們熟知的一個神話故事平行。在《喧嘩與騷動》中,第一、三、四章的標題分別為
名家評述
人的不幸在於他被時間制約。「人者,無非是其不幸的總和而已。你以為有朝一日不幸會感到厭倦,可是到那時,時間又變成了你的不幸了。」這是這部小說的真正主題。
——薩特《關於(喧嘩與騷動)——福克納小說中的時間》
《喧嘩與騷動》這本小說有堅實的四個樂章的交響樂結構,也許要算福克納全部作品中製作得最精美的一本,是一本詹姆士喜歡稱為「創作藝術」的毋庸置疑的傑作。錯綜複雜的結構銜接得天衣無縫,這是小說家奉為圭臬的小說——它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創作技巧的教科書。
——康拉德·艾肯《福克納評論集》
精彩推薦
以下內容節選自《喧嘩與騷動》中的第三章《
我們沿著柵欄,走到花園的柵欄旁,我們的影子落在柵欄上,在柵欄上;我的影子比勒斯特的高。我們來到缺口那兒,從那裡鑽了過去。
「等一等」,勒斯特說,「你又掛在釘子上了。你就不能好好地鑽過去不讓衣服掛在釘子上嗎」。
凱蒂把我的衣服從釘子上解下來,我們鑽了過去。凱蒂說,「毛萊舅舅關照了,不要讓任何人看見我們,咱們還是貓著腰吧。貓著腰,班吉。像這樣,懂嗎。」我們貓下了腰,穿過花園,花兒刮著我們,沙沙直響。地綳綳硬。我們又從柵欄上翻過去,幾隻豬在那兒嗅著聞著,發出了哼哼聲。凱蒂說,「我猜它們誰是在傷心,因為它們的一個夥伴今兒個給宰了。」地綳綳硬,是給翻掘過的,有一大塊一大塊土疙瘩。
「把手插在兜里,」凱蒂說:「不然會凍壞的。快過聖誕節了,你不想讓你的手凍壞吧,是嗎。」
「外面太冷了」,威爾許說,「你不要出去了吧」。
推薦閱讀:
※【歐美經典音樂】《Rivers Of Babylon(巴比倫河)》
※經典語錄:只有嘗遍了人情冷暖,才明白何為事態炎涼
※文盲都能看懂命學經典《滴天髓》
※你我身邊的經典語句
※經典語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