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教師自我培訓策略

基礎課程改革不僅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更是我國基礎教育迎接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世紀挑戰的重大舉措。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重要目標,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則成為能否培養出創新人才的關鍵,新課程呼喚創新型教師。

美國學者史密斯(R.Smith)認為,「所謂創新型教師,就是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只有具有創造精神的創造型教師,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創造精神的創造型人才。教師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這一要求,必須不斷地學習提高,鑒於我國學校教育現狀,教師自我培訓是一種最為有效且靈活的方式。本文就此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擁有創新觀念

何謂創新教育?閻立欽教授認為:「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問題」。「創新」不同於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新」,它指的是「通過對中小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於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並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基礎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奠基教育。學生們有沒有創新精神,在於教師自身有沒有創新精神,教師們培養人的觀念不變,學生的學習仍會處於應試教育的禁錮下而難以自由地進行。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擯棄應試教育中不利於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因素,真正確定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改革教材、教法和考試方式。尤其是要進行探索性教學,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說到底是學會思維。學會思維的前提條件是敢想、敢說、敢為,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敢於挑戰權威,質疑權威,甚至否定權威。對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開自由聯想,尤其鼓勵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的想法,允許學生說錯做錯,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允許學生保留意見,提倡學生向教師「發難」,提倡不同意見的爭論。此外,人格的豐富多彩、智力以及創造水平與類型的差異,決定了我們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多元的。中小學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差異,要避免用單一的學業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和管理學生。有了這種寬鬆、和諧的教學及評價環境,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進取心、探索性、堅韌性等創新品質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更新知識結構

知識是創新的前提,離開必要的知識,不知道別人已經知道了什麼,就根本談不上創新。大凡有非凡創新能力的人,都有廣博而紮實的知識。因為創新不能憑空瞎想,知之甚少是無法創新的,唯有知之甚多,才能為創新提供原材料,才能啟迪人的創新靈感。一個人的知識能否有助於他的創造性的發揮,關鍵看他知識的質的組織狀況即是否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D.P.Ausubel)認為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利於同化原有知識、概念而形成新觀點、新概念。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知識越豐富,產生新設想、新觀念的可能性也越大。合理的知識結構必須具備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鞏固性這三個特徵。可利用性是指面臨新的問題時,個體頭腦中是否具有可以用來解決新問題的適當觀念,個體原有知識概括性越高,包容性範圍越廣,越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可辨別性是指面臨新的問題時,個體頭腦中原有知識與新的問題之間異同是否能清晰分辨,可分辨程度越高,則越有助於問題解決。鞏固性是指個體原有知識結構的鞏固程度,原有知識鞏固程度越高,越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按照現代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觀點就是貯存於不同個體長期記憶系統中的陳述性知識、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識的實質性內容以及它們彼此之間協調關係上的差異,導致他們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差異。

知識是創新活動的源泉。教師的知識如同源頭活水,需要不斷更新。只有把學到的知識變成「活水」,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創造「清泉」流淌,這正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培訓部的名言:「知識像鮮奶,紙盒上就印著有效日期」。教師卓有成效地進行教學,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完善的知識結構。基礎教育課改之後,有些舊教材中原有的文化知識已經相對陳舊,要想適應當代社會知識不斷更新的狀況和國際交往迅速發展的要求,教師必須首先學會篩選和獲得信息,拋棄沒有必要的內存,不斷接納和吸收新概念、新知識,建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知識結構,充實教學儲備。

三、發展創新思維

創造性活動從思維的角度看,也就是創造性思維過程。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在創造性思維中,發散式思維和聚合式思維是兩種最主要的思維形式。前者是一種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多樣性的思維,強調的是數量和多樣性,體現的是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後者是一種把問題所提供的各種信息聚合起來,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或最好的解決方案的思維,強調的是質量和準確性,體現的是思維的方向性和穩定性。其中,發散性思維是直接決定個體創造性大小的一種思維形式。

新課程改革中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樣,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其實對固守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而言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和養成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式,不使自己的思維局限於邏輯思維的單一模式上。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就是要有意識、有步驟地擴大思路,通過開放式提問,激發學生思維朝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擴散,做到一題多解,一事多議,諸事多想,從而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目的。

四、構建創造性人格

許多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某些人格特徵之間存在高度相關。美國心理學家推孟(L.Terman)對有創造才能的人的研究表明,堅持性、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等人格品質,在他們取得成功中有重要作用。吉爾福特將富有創造性的人格特徵概括為八個方面:(1)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立性;(2)有旺盛的求知慾;(3)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事物的運動的機理有深究的動機;(4)知識面廣,善於觀察;(5)工作中講求條理性、準確性、嚴格性;(6)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直覺;(8)意志品質出眾,能排除外界的干擾,長時間地專註於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中。綜合國內外關於教師創造性人格的研究資料,考慮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性,認為教師的創造性人格特徵應該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富有探索、冒險精神。指不滿足現狀,善於鑽研,對於已有的認識和現成的結論,不輕易滿足,不受傳統文化的約束,勇於向權威挑戰,不迷信權威,勇於開拓,不斷進取,不懈追求,敢作敢為的精神,它是人們創新的重要動力和心理保障。如果不具有勇於挑戰權威、傳統與定論的勇氣,不具有敢於冒險的膽識和品格是不可能創新的。作為教師要培養高素質高創造力的人才,自己首先要具有挑戰性、冒險性的精神及其個性品質。

2.態度和藹,耐心細緻。只有和藹可親、耐心細緻,才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造性"心理安全基地",使創新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3.好奇心強、求知慾旺。表現為具有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對知識的不倦渴求,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可以說,理智的好奇心,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典型特徵。

4.獨立自主、自信果斷。充滿自信,不迷信定式,不屈從於權威,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動的傾向。實踐表明:獨立性強的教師抱負水準高,適應能力強,有革新、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強。

5.鍥而不捨、持之以恆。人們從事任何一項創造性活動,要想獲得成功,取得有價值的成果,都需要有執著的勇氣,堅韌的毅力,頑強的鬥志和鍥而不捨、不屈不撓的精神。

6.具有獻身精神。樂於從事教育這個辛辛苦苦、默默無聞而又偉大的事業,即使自己的崗位條件艱苦、文明程度落後,也甘心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創新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發展,是創新型人才表現出的整體的精神風貌。教師具有了創造性人格,能更懂得去愛護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全面地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教育是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造。教師要善於在教育過程中獨立思考,善於在教育實踐中自我培訓,不斷適應教育形勢對教師的要求。


推薦閱讀:

【重磅炸彈】淺談三國殺S5新統帥三軍(二)組合篇
職稱論文投稿策略及注意事項
陳亮:幾個案例,來分析如何運用免費+收費策略!
紅利投資策略
王綿之運方策略

TAG:教師 | 策略 | 自我 |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