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普世價值的倡導者的大巨大潛力
那小兵:您對於一篇中國學者關於孔子的文章很有想法,這次就請您談談這篇文章好嗎?
恩格爾:首先祝所有讀者新年快樂!我一直喜歡研究中國歷史,尤其關注中國思想史。我個人認為《我們必須拒絕為帝師的孔子》一文是過去一年中很出色的文章,它把孔子的「先知,君子,帝師」這「三位一體」定位說出來了,這在中國思想史中是個新穎的看法,很有說服力。上個月我在《儒家與西方普世價值孰優孰劣》中從另個角度說到同個問題,我認為儒家精神所包含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不是君臣父子的「三綱」,如果我們不承認這點,孔子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統治工具而完全失去了「先知」的意義。
這點對於中國人比較陌生,但對於基督教文化中的西方人很容易理解,比如,基督教中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真神,上帝就是耶和華,這不是指一個具體的「人」,他必須是個完全抽象的「人」,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所有人」的同時並不具體和任何一個人相像,作為一個自有永有的觀念體存在。但光有觀念還不行,還要有人格的形象(形式)存在方式,這也就是耶穌來來到世間行神跡,做人的榜樣,沒有這些就沒有上帝對人的救贖。這有點像所謂的孔子的「君子」身份,只是孔子是作為人向其他人樹立了榜樣。最後一點,基督教的上帝不但是「觀念」,不但是在人間俗世做榜樣的神子,也是「聖靈」,沒有這個「無所不在」的聖靈就不會讓人類看到上帝和人的每時每刻作用,上帝的永恆存在和聖靈的時刻存在本來就是一體的。這種邏輯關係超越了我們一般所說的「形式邏輯」,是形而上的「邏輯」,是邏輯的起點,是一切邏輯推理的前提。這對於許多人比較難以理解,我舉個例子,有人說「絕對自由導致了人類啟蒙」,康德不是這樣認為的嗎?不是的,康德自己無法啟蒙自己,他必須接受上帝的啟蒙。每個個體的認知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個絕對公認的制高點作為邏輯前提,一切都是只是相對的,相對的東西不會產生終極信仰和共識,這恰恰是孔子儒家和基督的天壤之別---「人的相對性局限」與「上帝的絕對性超然」。
從這個層面看,孔子是華夏的「先知」是恰如其分的說法,一是他追求得到「天道」,天道就是上帝的觀念,二是他是也認為人是平等的,人是作為人是有人的獨立存在意義和權力的,相互之間不可侵犯是做人的前提,這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人生而自由」的基督教觀念是相通的。我們知道,基督教文化非常強調一點就是「博愛和平等」,最大的博愛就是人格的平等,從這點出發,基督徒遵守「十戒」並非只是單純的行為,而是通過這種行為實現上帝的意志,獲得救贖,這奠定了西方法制社會的道德基礎。可惜孔子作為「先知」沒有能力樹立這個信仰體系,他作為「君子」也無法彰顯出俗世中的天道,最悲劇的是他的「天道」最終被集權統治者所利用,成為一個以「三綱」為核心的帝王神學體系。
有趣的是,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西方的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之後也經歷了類似「工具化」的過程,羅馬皇帝信奉基督教後把它變成了一種權力工具,形成了天主教的「教皇體系」,這是一種政教合一的體系,導致了漫長的教權和政權的紛爭,甚至教皇和皇帝們之間發生過戰爭,直到馬丁路德重新提出「上帝與個人之間的直接關係」才逐步改變,最終形成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分開,讓基督教社會成為世界上最理性最科學最先進的社會,為世界做出了榜樣。當然,這個過程充滿了艱辛,否則不會出現那麼多的戰爭和清教徒們乘坐五月花前往美洲大陸了。
有位中國朋友問我,「為何歐洲沒有秦始皇統一各國?」」的確,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分析,我認為,一是羅馬教皇制度很大程度實現了政教統一,各國王朝和貴族無法超越皇權的至高無上觀念,加上貴族的聯姻關係,很難出現一個秦始皇那樣的集權霸主來統一歐洲,反而形成了英法德俄之間的相互制衡。中國的皇帝和西方的不同,他們是「天子」,具有「神」與「人」的雙重身份,漢武帝獨尊儒家,更貼切的說他是獨霸儒家,把孔子改造成了自己的工具,寡人就是「天道」,寡人就是「君子」的代表,寡人就是「天下歸一」的合法性存在,成為中國人最核心的文化道德傳統,因此,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康熙接受天主教教義也好,還是陳獨秀接受馬克思主義也罷,最後都成了一種「思想包裝」,被用來包裝集權天子體系。
我對一個中國朋友說過:「中國新文化運動最失敗的是找錯了對象,五四運動一哄而上高喊『打倒孔家店』,沒人看到秦始皇才是中國集權社會文化核心,把包裝撕破了,但得來的是蘇聯體系,秦始皇從此有了替身」。大家也許到現在才恍然大悟,文化這個東西不要看表面,更要看到本質,什麼是文化本質,那就是你潛意識中最底層的壓倉石---你對權力的排序選擇。秦始皇在中國開創了「天下」的實體,漢武帝為這個「天下」找到了道德文化包裝,形成了政教合一體制,導致中國的文化道德一直無法擺脫統治工具的身份,之後沒有任何中國人曾打破這種格局,包括打出基督教幌子造反的洪秀全之流。大家都感到很困惑,為何中國法治思想無法真正建立?為何中國人總是把物質利益最大化看成是人生目標?為何中國人把政府權力最大化看成是社會發展目標?其實答案都在「政教分離」和「政教合一」之間,需要大家深思。按照自由主義和現代基督教思想,文化必須自由,道德必須獨立,因此,我認為把孔子定位成「先知,君子,帝師」的真正意義在於樹立起「政教分離」的概念,就如基督教說的「凱撒的歸凱撒,天父的歸天父」那樣。我特別要重複一下我在《儒家與西方普世價值孰優孰劣》中的一點,那就是孔子作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首創者和倡導者,他具備了普世價值先知的地位和作用,這個信條可以為世界上所有信仰之間搭起一座橋樑,一座自由平等的橋樑,關鍵是它本身必須首先具備超越皇權的前提。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眼科醫生,你有哪些「一般人我都告訴他,但他就是不聽」的忠告?
※女人都太猛了。。。作為一個男人,不感到很慚愧!
※作為教練:我向每一位找我學車的學員鄭重承諾……
※閆紅:探春,被作為工具使用的人的孤獨感
※作為女生,愛上你我也不會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