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管盛世下,再思「存款立行」

平安銀行戰略規劃部、央行觀察專欄作家 童文濤

在大資管的繁榮下,用資產端的收益來覆蓋負債端的高成本,對於銀行來說,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存款變動的一小步,也許就是銀行危局的一大步。

金融乃百業之首,而在整個金融業,銀行佔據著特殊的地位。中國存量的金融資產,銀行佔有絕對的份額,近十年以來雖然有下降的趨勢,但佔比仍然高達90%(截至到2015年5月,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超180萬億元,秒殺證券、保險、基金等行業)。無論是利潤、機構數、從業人員都遠超其他金融業態。毫無疑問,中國仍然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

一切都和風險有關,存款也不例外。

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經營商品和服務,而是經營風險。風險是什麼?——因不確定性造成的損失。而金融風險的特殊性又在於它可以轉換和傳染。銀行也毫不例外,不同的業務板塊和經營行為,相互之間不僅僅是財務鏈條上的因果關係(比如,貸款的發放會產生利息收入,從而增加利潤),更可能成為風險的連鎖反應(比如,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的波動,導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價格倒掛,利率風險產生)。因此,對銀行來說,風險真是無處不在,或者你可以形象的說:在銀行從事每一項業務,每一個動作都帶著風險。

我們以銀行最核心、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業務領域——存款為例。一般的理解,存款是沒有風險的,多多益善(低於銀行內部指導價即可)。但如果從上面提到的風險角度去理解存款及其背後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我們可能會重新認識這個「最傳統的」業務。

在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的大背景下,大資管的繁榮已經毋庸置疑,銀行也正在通過理財這一特殊載體分享資管業務的黃金盛宴。但和存款相比,理財仍然只是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一小部分。今天中國的銀行都在面臨存款流失的挑戰,資金加速出逃,存款越來越多的進入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互聯網金融、股市的大池子。吸存日益艱難,為保住存款的一定規模,高成本的類存款業務無奈蓬勃發展(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大額存單等)。儘管在存款流失的大背景下,適度合理的高成本存款是銀行防範流動性風險的重要舉措,但也可能出現以下連鎖反應:高成本存款——利差縮小——凈利息收益率下降——提高資產端收益水平——風險偏好改變——信用風險增加。

也就是說,如果前端存款成本增加,長期來看,就很可能迫使商業銀行改變風險偏好,投資更激進的行業和市場(再加上銀行短期考核的驅動,基層單元選擇逐利的行為模式),以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來維持利潤增長的沉重負擔。按照這個邏輯,現在大家普遍提倡的「資產立行」(邏輯是這樣的:只要保持利差水平,提高資產端收益率,我可以容忍高成本的負債)就需要反思。高收益是否可持續,風險如何控制,成本管控是否還有空間?這些都是大資管提倡的資產驅動業務模式背後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

根據「存款-風險鏈條」的推論,當存款的邊際成本增加的時候,由成本風險轉化而來的信用風險,就會像幽靈一樣出現,並毀滅資產為王的美夢。因此,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儘管利率市場化打破了狹義的存款定義,拓寬了負債經營的範疇,資金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但存款的重要性並沒有消失,它依然是商業銀行的基石和最核心的「生產原料」。因此,在大資管的繁榮下,用資產端的收益來覆蓋負債端的高成本,對於銀行來說,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存款變動的一小步,也許就是銀行危局的一大步。那麼在這樣的邏輯思考下,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存款的意義。

存款立行,永不過時。

在大資管的背景下,打造資產經營優勢的同時,不能忘記「存款立行」。商業銀行(而不是投資銀行)的內在經營邏輯決定了一切經營的基礎都來自存款。而存款不僅僅是一個資金的來源和組成部分,也絕非「價高即可得」,其背後隱藏著風險的重要邏輯內涵,最終將傳染至信用風險端。此外,在大資管時代,存款也仍然是一種剛需,比例下降,並不意味著存款的消失。無論是居民還是企業,無論是儲蓄還是投資,出於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考慮,存款都是顯性而且長期的金融需求,這就需要銀行繼續提供相應的服務,持續經營下去。因此,過去我們擅長的,被證明合理的一些存款經營理念不應該丟棄。

總量管理到成本管理。

不過,有些方面確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存款正在從過去的「總量導向」轉向「成本導向」。首先,存款已經從「資源屬性」演變成「成本屬性」。既然是成本,就需要量入為出和精細化管理,細分存款成為首要的功課。按照穩定性和價格高低,存款大體上可以分為核心存款和非核心存款,細分是為了定位,定位是為了選擇。其次,選擇什麼樣的渠道即選擇什麼樣的成本模式。按照銀行實踐的一般規律,核心存款來自於對價格不敏感的結算業務,來自於小微企業(絕非強議價能力的大中型企業)。非核心存款來自於市場的公開購買(價高者得),其關鍵在於控制邊際成本(新增存款的成本)。

關於存款,還有一個誤區需要驗證。那就是「資產派生存款」,一般的邏輯是對客戶提供的資產類業務會帶來存款的有效增長,很多銀行也都制定了不同客群的存款派生目標。但站在一家銀行全局的視角去分析,真實的情況到底怎樣?恐怕需要用數據去檢驗。人為制定的存款派生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或者即使實現,是否也另外附加了較高的成本,這些都需要研究和探討。

當我們談論存款的時候,我們談論的已不僅僅是存款本身。

存款涉及銀行戰略、管理的很多方面。比如,從成本管控的角度,資金邊際成本背後的邏輯離不開客群的選擇,而客群的選擇就是一家銀行的客戶戰略定位。如果選擇追逐以結算為主體以及對利率不敏感的客群,那麼背後就需要系統、產品、定價策略等一整套差異化的服務體系和管理機制。如果一家銀行選擇大力發展結算業務,勢必重視無貸戶的管理,那麼傳統的客戶經理管理模式也將隨之改變。客戶經理不僅要管貸款戶(過去的重心),更要管無貸戶,不僅要管業務,可能要管開戶(開戶是絕佳的營銷場景)。以上種種,都說明一個道理:我們不能孤立的去看存款,其背後是銀行整個經營管理體系的變化,這反過來也說明了存款的基石作用。

那麼,在大資管的浪潮下,我們迫切需要明確的是,什麼才是一家商業銀行最佳的存款成本目標?如何有效管控存款成本?

如果孤立地來設定存款成本的目標,其結果一定是有有失偏頗和無效的,因為存款成本的目標設定與資產收益的目標緊密相連,沒有資產收益的總體目標,設定任何的存款成本目標也將毫無意義。因此其基本邏輯應該是:首先確定一個時間段所需的貸款總量和投資總量,其次確定所需的存款總量,最後在所確定存款總量產出的基礎上追求存款成本的最小化。

在未來完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銀行之間競爭的將不是存款的數量,而是存款的質量,銀行更多需要的是核心存款。存款增長的最大挑戰也將變成存款成本的管控能力和資產收益的管理能力。

活期才是存款的金礦,運營效率是降低成本的王道。

存款成本管控的關鍵是活期存款的獲取和運營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公司類存款(目前股份制銀行裡面,該存款佔比平均70%左右),存款利率市場化後,儘管仍有部分公司客戶存款資金成本能夠保持較低水平,但總體上資金成本呈現上升的趨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未來公司客戶存款成本的競爭更多的是聚焦於如何保持活期存款佔比的穩定和運營效率的提升兩大關鍵問題上。前者需要龐大的客群,尤其是小型企業群體,後者則極大考驗電子化渠道和網路金融服務的能力。因此,那些客戶基礎比較好(特別是非貸款類客戶)、銀行網路化服務超前的銀行更容易建立存款成本上的優勢。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商業銀行自有其特殊的經營邏輯和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大資管的美麗藍圖需要建立在風險和成本可控的基礎之上,而這其中最關鍵的,則是存款之於商業銀行的價值和意義,在資產為王的背後,我們還需要重新審視存款立行的新機會、新問題。努力前行的同時,別忘了為何而出發。

推薦閱讀:

儲蓄率持續下滑 居民存款都去哪兒了?
今年天降祥瑞,存款飆升的四大生肖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30歲有多少存款才可以結婚?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裁判要旨權威觀點

TAG:存款 | 盛世 | 資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