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部!世界各國申奧片最完整片單
看死君:又到一年一度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報名截止時間,今年有92部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非英語電影申報了奧斯卡。由於是政府選送,這些申報影片在展現各國電影製作水準同時,必然也體現了各國政府意志。
許多國家都選送了反映社會現實或政治歷史的影片參與角逐,尤其是歐洲難民問題、種族衝突、LGBT平權、民主運動、反戰等熱門話題成為很多申報電影的主題。
這些影片基本體現了一年內全球電影的創作動向,其中不乏有在三大電影節中獲得大獎的作品。姑且不論奧斯卡是否有能力從這個繁複冗長的名單中挑出最好的那幾部,這個名單本身就可以作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年度觀影指南。(文末有福利)
關於奧斯卡獎項的小貼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提名電影應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間於所在地區連續公映7日以上。該獎項是由國家出面申報的,每國只能選送一部影片。最終獎項僅頒給電影導演,但也被認為是電影出品國家的榮譽。
與奧斯卡其他獎項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全體會員投票選出不同,最佳外語片則另成立專門的評選委員會選出入圍名單,再由參與過外語片放映活動的會員選出得獎影片。
熱 門 申 報 影 片
法國:《每分鐘120擊》
導演:羅賓·坎皮略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艾滋病席捲資本主義世界,一群巴黎的年輕人為喚醒大眾的關注,組建激進組織Act Up,並走上街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艾運動。組織中的一位患病男青年Sean與新加入的Nathan因為共同的事業很快墜入愛河,而這段同志戀情最終卻因理念的衝突和Sean的離世而憾然終結。
此片前段是社會運動的群像描摹,而後過渡到對個體命運起伏和愛恨糾葛的關注,有亢奮的派對熱舞,有熱血的遊行吶喊,還有沉重的生離死別。導演羅賓·坎皮略正是2008年金棕櫚影片《課室風雲》的編劇,這是他首次以導演身份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導演羅賓·坎皮略及影片主創
去年由於受到川普穆斯林政策的影響,最佳外語片最終逆反性地頒給了伊朗影片《推銷員》,而得獎呼聲最高的《托尼·厄德曼》只能感嘆生不逢時。這一結果也因明顯的政治導向被評論界詬病。
而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更是頒給了黑人同志題材電影《月光男孩》。可見話題性和政治正確對奧斯卡的評選是多麼重要。作為最容易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國家選送的影片,此片實力不容小覷。
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這部涉及平權運動、艾滋病和同性戀諸多當下熱門話題的電影已賺足了眼球,評審團主席阿莫多瓦也毫不掩飾其對此片喜愛。有戛納電影節二等獎——評審團大獎的加持,又有熱門話題加身,此片的提名前景一片大好。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以色列:《狐步舞》
導演:塞繆爾·毛茨
全片分為三幕:第一幕是悲慟的寫實,父母收到軍方帶來的兒子的死訊,癱軟、昏厥……可不久後軍方證實是把同名同姓的人搞錯了;第二幕畫風轉為荒誕幽默,在沙漠中的一處邊境哨所,兒子在百無聊賴中跳起狐步舞。
某日,一個落下的易拉罐被誤認為炸彈,於是士兵們條件反射地射殺了整車人。父親動用關係將兒子召回,在途中卻發生意外……;第三幕父母再次收到了兒子的死訊,失而復得之後的再度失去,就像狐步舞的舞步,跳了一圈又回到原點。
此片是以色列導演塞繆爾·毛茨第二部劇情長片,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受到評論界的一致好評,最終獲得了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而就在八年前,毛茨就已憑藉其處女作《黎巴嫩》一步登天,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獅獎。
導演坦言,拍攝此片的動機源於自己女兒錯過校園大巴而免於汽車爆炸。導演秉持一種超然於宗教、民族、國家的立場,控訴了戰爭的罪惡和犧牲的無意義。據說此片在威尼斯得獎後被以色列文化部和軍方點名批評,以色列國內也有人罵其為叛徒賣國賊。
看來民族主義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大有市場的。不過此片最終能代表以色列征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說明理性還是最終戰勝了民族主義。相信此片能進入最終名單。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銀獅獎評審團大獎
瑞典:《自由廣場》
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
當代藝術策展人克里斯蒂安外表光鮮、工作體面,獨立撫養兩個女兒。本片圍繞其工作和生活兩條線展開。他在博物館前的廣場上用LED光條圈成一個名為「the square」(即為電影名)的矩形裝置藝術品,以期能喚醒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可在上班途中其錢包和手機被竊,為了尋回自己的財物,他做出一系列出格行為。
本片用一種近乎荒誕的方式、利用大量當代裝置藝術對自私、自戀、自覺道德優越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進行諷刺,也對當代社會階級分化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進行批判。140分鐘,尷尬與幽默並存,毫無冷場之感。
此片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上一部電影《遊客》就在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引起廣泛關注,打開了國際知名度。而這一次則走得更遠,進入戛納主競賽單元並一舉奪下戛納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也難怪他會在戛納頒獎典禮上手舞足蹈不能自已。
▲金棕櫚得主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
攜金棕櫚的餘威,此片提名前景也被看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11月第十屆歐盟電影展將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放映此片,北京觀眾將有幸率先目睹這部新晉金棕櫚的真容。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匈牙利:《肉與靈》
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
左手殘疾、人過中年的屠宰場財務總監安德烈過著獨居的生活,平日工作瑣碎,也沒什麼朋友,直到新質檢員瑪利亞的出現。瑪利亞是一個具有某種人格障礙和強迫症但心智過人的姑娘,她性格孤僻,與他人有溝通困難。一次心理評測後,安德烈和瑪麗亞被發現經常會做同一個夢,並在夢中互動。
他們分別化作一雄一雌兩隻鹿,在冰天雪地中遊走。於是本來就互有好感的兩人開始艱難地嘗試交往。一個身體殘缺的人和一個心理殘缺的人,由心靈交流開始,最終能實現肉體的融合嗎?殘缺的個體都渴望在愛人身上找到完滿,可溝通又成為橫亘在兩個精神獨立個體之間的障礙。但這個略帶超現實氣質的電影不光在探討愛情,更指向了人類永恆的殘缺與孤獨。
該片導演伊爾蒂科·茵葉蒂是匈牙利超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早在1989年便以其處女作《我的二十世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導演處女作獎),此後蟄伏近30年,終於憑藉此片奪得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
奧地利:《快樂結局》
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奧地利著名導演邁克爾·哈內克的新作,通過群像描繪講述了法國北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內部和外部的危機,而移民的到來更加劇了矛盾的激化。此片被認為是哈內克個人創作的一次總結,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有他過去作品的影子,但手機直播、社交網路等新型媒體的介入又讓電影在視聽上有了新的探索。
作為大師級導演,哈內克早已確立了自己獨特風格。冷靜、剋制得近乎無情的鏡頭,突如其來的讓人驚愕的血腥暴力,手術刀般精準細膩的人性剖析,極簡主義敘事的留白,而這一切在此片中都有體現。
此片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被媒體批評為敘事鬆散,人物浮於表面,這有可能是哈內克一以貫之的極簡主義敘事風格導致的誤解。對於這樣一部多主題、多人物的電影,導演只提供主人公家庭生活的一些片段作為觀察樣本,人物的很多動機都被隱藏,觀眾需要整合這些信息對影片進行自我解讀。
故事並不沿著一條邏輯清晰、動機明確的線路演進,這很容易讓人產生鬆散、虛浮的感覺。在觀影過程中,觀眾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而是通過自我整合和解讀真正參與到電影的創作中。
因此儘管在戛納場刊的評分不佳,我們還是有理由對哈內克的新作充滿期待,畢竟他的前兩部電影都獲得了金棕櫚,上一部電影還幾乎包攬了世界上所有最具分量的電影獎項(《愛》囊括了戛納金棕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他是當今影壇的大師。
正如此片女主角、法國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在北京做活動時說的:哈內克的電影怎麼可能差呢?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入圍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俄羅斯:《無愛可訴》
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
珍婭和鮑里斯因為婚姻破裂而急於處理共有房產,他們在外面有各自的情人,一旦離婚將開啟新的生活,可兒子阿廖沙將成為他們通向新生活的累贅。夫妻雙方的爭吵被兒子意外聽到,在得知自己的處境之後,阿廖沙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此片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一向關注後社會主義時代的各種遺留問題,對社會體制的批判和強權的控訴,是他一貫的追求。他之前的一系列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描寫當代俄羅斯困境的政治寓言。
他特別善於發掘事物所能傳達的象徵性,比如影片中孩子藏匿的廢棄樓房似乎指涉歷史遺留的爛攤子,而孩子本身也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他的影片里家庭關係往往被賦予某種政治關係的隱喻,夫妻吵架離婚更像是蘇聯解體後國與國之間長期紛爭的寫照。
作為俄羅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薩金塞夫初登影壇便以處女作《回歸》驚艷世界,並一舉奪下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影像風格被評論界認為是繼承自塔科夫斯基。此後他被戛納電影節招為嫡系,幾乎每一部影片都能進入戛納主競賽。
他的上一部電影《利維坦》在戛納大熱,獲得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獎,並代表俄羅斯進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終提名名單。這部《無愛可訴》在今年戛納電影節獲得了主競賽場刊最高分,最終得到了評審團獎。此次再次出征奧斯卡,獲得提名的可能性也很大。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韓國:《計程車司機》
導演:張勳
1980年5月,計程車司機金四福搭載一德國乘客來到光州,恰巧碰到光州民主化運動的爆發,而那位德國乘客正是來韓國報道此事件的德國第一公營廣播的駐日記者。經過輾轉的躲避與逃亡,在眾多友人的以死相助下,計程車司機最終順利將記者送往首爾機場,光州事件的影像得以公之於世。影片借用計程車司機的視角很好地再現了當年軍政府對民眾的殘酷鎮壓和光州民眾的英勇反抗。
作為韓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光州事件是韓國電影創作樂於挖掘且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況且此片在韓國口碑爆棚,已提前鎖定年度票房冠軍,所以代表韓國出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不讓人意外。
但平心而論,此片無論是情節推進還是表演都太過套路化,是標準的電影工業產品,總體來說並不算優秀。不過就其題材而言,在追求政治正確的當下,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也不是不可能。韓國寬鬆的創作環境總能讓國內影迷艷羨不已,曾一度在豆瓣獲得了9.1分的高分,不過隨後整個詞條被戲劇性地刪除了。
提名指數:
台灣:《日常對話》
導演:黃惠偵
導演黃惠偵母親在台灣新北市以舉行喪葬儀式為生,她同時也是一名同性戀。在家人的包辦下,母親很早就與嗜賭成性且有家暴傾向的油漆工父親結婚。黃惠偵小時候甚至還受過父親的性侵。在黃惠偵十歲的時候,母親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父親。其後父親自殺身亡。
此片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電影,以母女之間日常對話作為主線,穿插記錄了母親的生活狀態和過往經歷。這對母女關係是緊張且微妙的。就母親而言,血肉親情不可斷絕,可女兒又成為母親追求自由生活的障礙。
就女兒而言,母親的特殊身份成為其成長過程中難以啟齒的陰影,而母親的冷落又必然在其心理留下長久的創傷。此片涉及性少數群體、家庭倫理、女性地位、社會階層等諸多社會問題,雖為一部紀錄片,但其戲劇性和精彩程度遠超許多劇情片。
此片去年曾被提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而後被選入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全景單元,最終獲得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今年五月,台灣大法官宣布「不允許同性結婚的規定『違憲』」,這預示不久後台灣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選擇一部講述性少數邊緣群體的紀錄片征戰奧斯卡也算順應了島內平權運動時局,而此話題性也增加了最終提名的砝碼。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67屆柏林電影節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柬埔寨:《他們先殺了我父親》
導演:安吉麗娜·朱莉
此片是根據柬埔寨裔美國女性作家翁琅的同名回憶錄改編,以一個小女孩兒的個體命運變遷為主線,講述了在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柬共)政權統治下的柬埔寨,極權的暴虐和人民的苦難。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紅色政權,紅色高棉在不到四年的統治時間內,殺戮了近二百萬民眾,占柬埔寨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直到親蘇的越南入侵柬埔寨這場殺戮行為才告終止。然而由於特殊的政治歷史因素(柬共和中共交好,毛澤東是波爾布特的偶像,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動機之一是為幫助柬共),此事件在國內也不常被提及。
此片雖為柬埔寨的申奧片,導演卻是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她長期以來致力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公益慈善事業,也是聯合國高級難民署的親善大使。而且她還有一個16歲的柬埔寨裔養子。
這些經歷使得她能用一種去白人化的方式拍攝這部電影,剋制而不迎合西方。不過此片也並非完美,情節太過散漫,虛浮的文藝腔太濃,主角小女孩的表演太業餘。不過以此片的好萊塢製作背景和題材的政治性,被最終提名也是有可能的。
提名指數:
德國:《憑空而來》
導演:法提赫·阿金
德國名導法提赫·阿金時隔十年,再度入圍戛納主競賽的作品,講述了在一起德國「新納粹分子」策劃的爆炸事件後,失去土耳其裔丈夫和兒子的卡佳求助法律無果,最終走上暴力復仇之路的故事。
作為土耳其裔導演,社會批判和族群平等是阿金最善於表達的主題,加上歐洲難民問題在時下的熱度,此片獲得提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而德國著名演員黛安·克魯格在影片中也奉獻了從影以來最精彩的表演,並一舉奪得今年的戛納影后。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黎巴嫩:《羞 辱》
導演:齊德·多爾里
兩個男人因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兒對簿公堂,重新攪起政治歷史矛盾和戰爭創傷記憶,從而引發失控的社會騷亂。此片充斥著酣暢淋漓的法庭戲,涉及大量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政治歷史背景。
一個月前剛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展映,收穫了諸多好評,其男主角卡梅爾·巴沙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此次代表黎巴嫩出征奧斯卡,被提名的可能性也很大。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中國大陸:《戰狼2》
導演:吳京
最後截止日期,中國大陸終於上報了自己的申奧片。不出所料,正是這部充斥愛國激情、攪動民族情緒的《戰狼2》。此片票房已達56億之巨,是大陸院線票房新紀錄的創造者。
在其他國家都熱衷於選送各種關注社會、關注政治歷史、關注更普遍人性的影片競爭奧斯卡的當下,中國大陸選送這樣一部架空現實、將愛國激情凌駕於人性之上的動作大片,不能不說是一種愛國義舉。
提名指數:〇
其他熱門申報片
義大利:《吉普賽少年》
導演:喬納斯·卡皮納諾
作為藝術電影大國,義大利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次數最多的國家。此次義大利並未選送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展映影片出征奧斯卡,而是選擇了一部講述了黑人與吉普賽少年之間情誼的片子,此片今年入選了戛納電影節非官方的導演雙周單元。不過可以想見,涉及吉普賽人和非洲人兩大移民族群,這樣的選片也是有其政治考量的。
提名指數:
獲獎情況:入圍第70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希臘:《美國廣場》
導演:恩尼斯·薩卡里迪斯
希臘選擇了一部難民題材的電影,講述紋身師比利在雅典的美國廣場拯救敘利亞難民的故事。
提名指數:
獲獎情況:入圍第52屆芝加哥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單元
西班牙:《九三年夏天》
導演:卡拉·西蒙·皮坡
西班牙則選擇了一部家庭、兒童題材的電影,講述了失去母親的女孩如何融入新家庭的故事。此片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並最獲得最佳處女作獎。
提名指數:
獲獎情況:第67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最佳處女作獎
香港:《一念無明》
導演:黃進
影片講述了一個身患躁鬱症且曾經失手殺掉了同樣患有躁鬱症的母親的男主,在離開精神病院後和父親一起的生活。這是各國、各地區的申報片中唯二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的電影,雖為精神病題材,但影片也反映了原生問題家庭對人的摧殘。
提名指數:
日本:《滾燙的愛》
導演:中野量太
日本選送的是他們最擅長的家庭題材的電影,講述身患絕症的女性如何安撫被校園欺凌的女兒、找回有外遇且失蹤的丈夫的故事。可惜劇情老套且設計感太強,煽情過度。宮澤理惠飾演的女主角對家庭、對丈夫只懂付出不求回報,是儒家價值觀推崇的東方女性完美典範,可惜這種明顯的男權主義傾向早已不值得提倡了。
提名指數:
獲獎情況: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2016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佳第七名
智利:《普通女人》
導演:塞巴斯蒂安·萊里奧
智利選送的是一部變性人題材的電影,講述一位變性人妻子在丈夫猝死後受到的一系列不公平對待。此片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泰迪熊獎,此獎是專為獎勵LGBT題材的電影而設立的。
提名指數:
所獲獎項: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劇本,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熊獎最佳電影
保加利亞:《榮耀蝕刻》
導演: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佩塔爾·瓦查諾夫
保加利亞申報的是一部批判現實、批判體制的電影,講述了小人物被政府利用、並遭受公職人員不公正對待之後的奮起反抗。
提名指數:
獲獎情況: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特別提及新電影獎
其他各國選送電影:
瑞士:《天道》(The Divine Order);導演:佩特拉·比翁迪娜·沃爾普(Petra Biondina Volpe)
獲獎情況:翠貝卡電影節觀眾選擇獎,評審團最佳女演員獎
波黑:《男人別哭》(Men Don""t Cry);導演:Alen Drljevi?
獲獎情況: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歐洲電影獎
伊拉克:《黑暗的風》(The Dark Wind);導演:海珊·哈桑(Hussein Hassan)
獲獎情況:迪拜國際電影節最佳虛構劇情片
亞塞拜然:《石榴園》(Pomegranate Garden);導演:Ilgar Najaf
尼泊爾:《燦爛陽光》(White Sun);導演:Deepak Rauniyar
獲獎情況:入圍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多米尼加:《啄木鳥》(Woodpeckers);導演:喬斯-馬拉·卡巴爾(José María Cabral)
獲獎情況:入圍第33屆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劇情片競賽單元
土耳其:《艾拉》(Ayla);導演:Can Ulkay
比利時:《忠誠》(The Racer and The Jailbird);導演:邁克·洛斯卡(Michael R. Roskam)
獲獎情況:入圍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非競賽展映單元,入圍第42屆多倫多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
烏克蘭:《黑色水平》(Black Level);導演:Valentyn Vasyanovych
獲獎情況:敖德薩國際電影節 費比西獎 最佳烏克蘭電影
巴勒斯坦:《必修課程 ????》(Wajib);導演:安娜瑪麗·雅西爾(Annemarie Jacir)
獲獎情況: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唐·吉訶德獎
泰國:《入黑之時》(By the Time It GetsDark);導演:安諾查·蘇薇查柯邦
獲獎情況:第11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獎 - 長片類,入圍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委內瑞拉:《印加人》(El Inca);導演:Ignacio CastilloCottin
喬治亞:《可怕的母親》(ScaryMother);導演:Ana Urushadze
獲獎情況: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劇情片獎
克羅埃西亞:《別盯著我的盤子》(Quit Staring at My Plate);導演:HanaJu?i?
獲獎情況:第29屆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塞爾維亞:《她的安魂曲》(Requiem for Mrs.J);導演:Bojan Vuletic
獲獎情況: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芬蘭:《芬蘭的湯姆》(Tom of Finland);導演:多姆·卡如庫斯基(Dome Karukoski)
獲獎情況:哥德堡電影節費比西獎
拉脫維亞:《梅蘭妮紀事》(The Chronicles of Melanie);導演:ViestursKairiss
獲獎情況:塔林黑夜電影節最佳攝影
荷蘭:《蕾拉》(Layla M.);導演:梅卡·德容(Mijkede Jong)
獲獎情況: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站台單元
挪威:《西爾瑪》(Thelma);約阿希姆·提爾(JoachimTrier)
獲獎情況:挪威國際電影節挪威影評人獎
羅馬尼亞:《新聞線索》(The Fixer);導演:阿德里安·希塔魯(Adrian Sitaru)
獲獎情況:入圍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愛沙尼亞:《魔鬼時光》(November);導演:Rainer Sarnet
獲獎情況:翠貝卡電影節評審團獎國際劇情長片最佳攝影
愛爾蘭:《花崗岩之歌》(Song of Granite);導演:Pat Collins
獲獎情況:戈爾韋電影節最佳愛爾蘭電影攝影獎
盧森堡:《堤壩》(Barrage);導演:Laura Schroeder
獲獎情況: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
立陶宛:《冰霜》(Frost);導演:沙魯納斯·巴塔斯(?arūnasBartas)
獲獎情況:入圍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波蘭:《糜骨之壤》(Spoor);導演:阿格涅絲卡·霍蘭 / 加西亞·阿達米克獲獎情況: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阿弗雷鮑爾獎
哥倫比亞:《罪人親屬》(Guilty Men);導演:Iván Gaona
葡萄牙:《聖喬治》(Saint George);導演:馬可·馬丁(MarcoMartins)
獲獎情況: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男演員獎
埃及:《傑克遜酋長》(SheikhJackson);導演:Amr Salama
獲獎情況: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
捷克:《冰媽媽》(Ice Mother);導演:博赫丹·斯拉馬(BohdanSláma)獲獎情況:翠貝卡電影節評審團獎國際劇情片最佳劇本
越南:《父與子》(Father and Son);導演:梁廷勇
科索沃:《少年無求》(Unwanted);導演:Edon Rizvanolli
獲獎情況:入圍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East of West Award
墨西哥:《暴風雨》 (Tempestad);導演:Tatiana Huezo
獲獎情況: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提名第31屆美國攝影協會獎聚光燈獎
英國:《我的純潔土地》(MyPure Land);導演:Sarmad Masud
巴西:《賓果:晨光之王》(Bingo: The King of the Mornings);導演:DanielRezende
摩洛哥:《征途漫漫》(Razzia);導演:那比爾·艾奧殊(NabilAyouch)
獲獎情況:入圍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站台單元
巴基斯坦:《愛的季節》(Saawan);Farhan Alam
寮國:《鬼姐姐》(Dearest Sister);導演:Mattie Do
獲獎情況:Sitges - Catalonian國際電影節關注亞洲單元特別提及
阿爾巴尼亞:《今夜破曉》(Daybreak);導演:Gentian Ko?i
獲獎情況:薩拉熱窩電影節薩拉熱窩之心最佳女演員
秘魯:《羅莎·瓊碧》(RosaChumbe);導演:Jonatan Relayze
獲獎情況: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處女作單元費比西獎
伊朗:《氣息》(Breath);導演:納基斯·阿貝耶(NargesAbyar)
獲獎情況:塔林黑夜電影節評審團最佳導演獎
印度尼西亞:《圖拉》(Leftovers);導演:Wicaksono WisnuLegowo
阿爾及利亞:《伊斯坦布爾之路》(Road to Istanbul);導演:拉契得·波查拉
獲獎情況: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吉爾吉斯斯坦:《半人馬》(Centaur);導演:雅坦·阿迪卡可夫(AktanAbdykalykov)
獲獎情況: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C.I.C.A.E. Award
丹麥:《消失的你》(You Disappear);導演:彼得·肖諾·甫(Peter Sch?nauFog)
斯洛維尼亞:《礦工》(The Miner);導演:Hanna Antonina Wojcik-Slak
冰島:《樹下驚魂》(Under the Tree);導演:Hafsteinn Gunnar Siguresson
獲獎情況: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
斯洛伐克:《烏克蘭邊界》(The Line);導演:彼得·比布亞克(PeterBebjak)
獲獎情況: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玻利維亞:《黑骷髏》(Dark Skull);導演:Kiro Russo
獲獎情況: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特別提及
巴拿馬:《不只是兄妹》(Beyond Brotherhood);導演:ArianneBenedetti
印度:《倔強的牛頓》(Newton);導演:Amit Masurkar
獲獎情況: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C.I.C.A.E.Award
厄瓜多:《阿爾芭》(Alba);導演:Ana CristinaBarragán
獲獎情況:鹿特丹國際電影節Lions Film Award
哈薩克:《報得三春暉》(Road to Mother);導演:阿坎·薩塔耶夫(AkanSatayev)
烏拉圭:《世上另一事》(Another Story of the World);導演:GuillermoCasanova
肯亞:《什麼什麼》(Kati Kati);導演:Mbithi Masya
獲獎情況: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國際影評人發現獎
新加坡:《大笨象》(Pop Aye);導演:陳敬音(Kirsten Tan)
獲獎情況: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劇情片單元最佳劇本獎
加拿大:《霍克拉加靈魂之地》(Hochelaga, Land of Souls);導演:佛朗索瓦·吉拉德
菲律賓:《獵鳥》(Birdshot);導演:Mikhail Red
獲獎情況: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
巴拉圭:《搜索引擎》(Los Buscadores);導演:Juan CarlosManeglia/Tana Schembori
阿富汗:《給總統的信》(A Letter to the President);導演:RoyaSadat
突尼西亞:《我們的終章》(The Last of Us);導演:Ala Eddine Slim
獲獎情況: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路易吉·德·勞倫蒂斯獎(新銳導演獎)
亞美尼亞:《女人葉》娃(Yeva);導演:Anahit Abad
莫三比克:《鹽糖火車》(The Train of Salt and Sugar);導演:LicinioAzevedo
獲獎情況:開羅國際電影節銀金字塔獎最佳導演
紐西蘭:《一千根繩》(One Thousand Ropes);導演:圖西·塔馬西西
獲獎情況: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
阿根廷:《扎馬》(Zama);導演:盧奎西亞·馬特爾(LucreciaMartel)
獲獎情況: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非競賽單元展映
孟加拉國:《克哈哈》(Khacha);導演:Akram Khan
南非:《傷痕》(The Wound);導演:約翰·特倫戈夫(JohnTrengove)
獲獎情況: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開幕片,泰迪熊獎最佳電影提名
澳大利亞:《之間的空間》(The Space Between);導演:Ruth Borgobello
海地:《海地,我的愛》(Ayiti mon amour);導演:Guetty Felin
宏都拉斯:《Morazán》;導演:Hispano Duron
蒙古:《成吉思汗的孩子們》(Children of Genghis);導演:Zolbayar Dorj
塞內加爾:《菲麗希緹》(Félicité);導演:阿蘭·戈米斯
獲獎情況: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敘利亞:《Little Gandhi》;導演:Sam Kadi
哥斯大黎加:《萬物之聲》(The Sound of Things);導演:ArielEscalante
?究竟誰能笑到最後,順利高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小金人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第十名也想不到!
※普京真要替世界解決「伊斯蘭國」?
※世界上最隱藏不住的就是愛一個人的眼神!真真是醉了
※世界獨一無二:巴哈馬粉紅色沙灘
※我們要學會在愛的世界裡退步(婚姻感悟)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