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素養應高價值評估

傳統文化素養應高價值評估 2017-02-23 08:40:52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注新華網微信微博Qzone0評論圖集

  背那麼多古詩詞,學那麼多文言文,讀那麼多古書,在今天到底有多少用處?當《中國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類節目紅透半邊天的時候,我們耳邊仍不時聽到這樣的疑惑。

  這是個隨意就能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時代,時間的車輪碾壓一切滾滾向前,包括古詩詞在內的一些傳統文化被一部分人認為不再有或者大大減少了經世致用的實用價值,確實如此嗎?傳統文化對當代人來說到底有何現實價值?這些價值在今天應該獲得重視嗎?

  答案應該是清晰的。即使今天我們隨時可以在線查詢到《四庫全書》,搜索到《說文解字》,手指一動,就能輕鬆找到任何一句唐詩宋詞的上半句和下半句。但,這些由技術革命帶來的便利,並不意味著傳統文化養成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更不代表著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束之網路這個高閣。

  相反,有傳統文化素養和沒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人在信息時代的差異會更加明顯。一個能在百度上搜出《離騷》的人,和一個能通篇朗誦《離騷》的人,他們的能力當然是不一樣的。

  這讓人想起網站「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會古詩詞和不會古詩詞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底下有人回復:如果不會古詩詞,看到景色的話,你就只能在那裡發出一些無意義的慨嘆,比如看到長城只會說:真長啊,看到黃河只會說:真黃啊,辭彙非常枯燥。但如果會古詩詞,你就可以吟上一兩句諸如「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有了古詩詞的加持,景物便有了不一樣的意境與美感。

  詩詞最初的功能是表達。孔子曾經對他的兒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不過對於當代人來說,表達已經不是詩詞、文言文最主要的功能。學習包括古詩詞在內的傳統經典的核心訴求,應該是一種審美教育和人格養成教育。

  所謂審美教育,是要提升人對美的欣賞力、感受力和鑒別能力。鑒別能力容易理解,何為欣賞力和感受力?在網上看到一位中國留學生說,自己剛出國時不適應國外生活,有一天晚上,又是風雨又是雷電,幾個中國留學生聚在一起,忽然有人念了一句「僵卧孤村不自哀」,結果大家都和了起來:「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和著和著,大家都哭了。這種由文學產生的共鳴和移情,就是對美的欣賞力和感受力。

  審美能力的缺失,在當今教育中並不少見。一位北京重點高中的高級語文老師曾告訴記者,現在的學生感情很乾癟,因為家庭把孩子當寶貝一樣養著,他們只顧自己,缺少一種情懷,很難被書籍打動。沒有被打動,書籍就很難進入他們的心靈軌道,影響他們的行為方式。為什麼會有這種審美能力的缺失?這值得深思。我們的傳統文化里很多經典,蘊含著深厚的個人情感和人生體驗。在學習這些作品時,如果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交互」,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情懷及其在中國文化語境下有哪些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那麼是談不上受到偉大歷史人物熏陶的,更談不上能形成自己的人格操守、處事原則、價值判斷和情懷。從這些層面看,傳統文化養成和浸潤在當代還得繼續給予高價值評估。(鄭 娜)


推薦閱讀:

基督徒的價值
設計價值2017 —— 一個設計從業者的感悟和反思
李杜詩篇及其當代價值
《老馬價值觀》封箱之作:你的樣子,就是世界的樣子
美協會員林德坤山水畫 不可小覷的藝術價值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價值 | 素養 | 評估 | 價值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