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中體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一部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明之,行也。」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故事,實際上是對人的精神和能力的歌頌,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要求我們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審時度勢」、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說的是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人在客觀規律、客觀條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客觀規律為指導,利用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創造新的有利條件,並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明了想像的形式是主觀的。

◆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句話蘊含的哲學道理是: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造條件認識事物的本質。

◆「隔行如隔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的體現,要求我們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要求我們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近。......此兵法之勝,不可先傳也。」這說明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如實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釣多識魚性,樵多知樹名」這幾句話共同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培根說:「把學問用於裝飾是虛假,完全依靠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這段話要求我們必須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揭示的哲理是認識來源於實踐;科學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王安石在>中寫道:「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這意味著認識事物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恩格斯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這句話說明由於實踐條件的限制,人們每一正確認識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孟子說:「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這一觀點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求我們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參加社會實踐,要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他的觀點否認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孔子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這段話體現哲理有認識是變化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應當相結合,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一句話表明:⑴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鬥精神;⑵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⑶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馬克思說:「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這段話表明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

◆淺嘗輒止、固步自封:用靜止觀點看問題的形而上學觀點,違背了認識應當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

第二部分人生價值觀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安石說:「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訴我們享樂主義具有危害性,應該反對。

◆德國寓言大師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這個比喻告訴我們:理想的確立和形成,僅是理想通往現實之路的一個環節;把理想變為現實要靠實實在在的實踐。

◆馬克思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這句話說明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恩格斯說:「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這告訴我們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句話正確闡述了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係,個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是統一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范仲庵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毛澤東評價劉胡蘭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兩句話共同體現了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係,個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是統一的,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要樹立集體主義的人生價值觀。

◆「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說明了貢獻和索取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主要蘊涵的哲學道理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等於艱苦奮鬥+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從理想角度看這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過艱苦奮鬥。

◆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這表明理想產生於現實的需要。

◆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其中包含哲理是人應當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

◆「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寶的旅程。」其含義是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實現要靠奮鬥;「立志」與「工作」是相輔相成的。


推薦閱讀:

胸腺癌與方法論
生活中的演算法——37%法則
社會工作研究中方法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選擇問題
麥肯錫方法論,讓你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那批人
丘成桐的方法論

TAG:世界 | 世界觀 | 名言 | 方法 | 名言警句 | 方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