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古典詩詞中的襯托、對比、烘托、渲染手法學案

古典詩詞中的襯托、對比、烘托渲染學案(一)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考點知識

2、學習答題方法

3、通過訓練學會鑒賞此類詩歌。

知識介紹

一、冷暖相襯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在咆哮,龍在吟嘯,山岩震動,清泉叮咚,深林戰慄,峰巒抖動。烏雲滾滾,雨點將落;水面蒙蒙,煙霧繚繞。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峰巒崩裂,大地搖動。作者極力鋪陳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勾畫出天門打開前的冷暗色調,然而天門一打開,景象就為之一變,天空青色透明,一望無際,太陽月亮一齊大放光明,金樓銀台懸空而起,真是光輝燦爛,耀眼奪目,一片暖亮色調。以天門打開為界,前面越冷暗,後面就顯得越暖亮,冷暗與暖亮相互映襯,在色調的對比中,使詩在氣勢上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後面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二、動靜相襯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照」「流」「喧」「動」四個動詞,描繪了山間清新自然、明麗如畫的動態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塵不染,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黑影,白練似的泉水從石上輕輕流過,淙淙有聲,像優美的奏鳴曲一樣在身邊響起。竹林中笑語喧嘩,是姑娘們洗衣歸來;水面上蓮葉搖動,是漁船順流而下。然而這樣的動景給人的感覺卻是清幽寧靜,超塵絕俗。景物的動態描寫,使靜景有了一個參照物,變得更靜,即所謂「動中之靜尤顯靜」,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效果,這全賴於襯托的作用。三、樂哀相襯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詩人給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戰士凱旋,換上錦衣,向國人炫耀戰功;另一幅是如花的宮女,在宮殿里恣情歡樂。詩人用濃筆重墨極力渲染越國軍隊的勝利姿態及王宮的繁華、歡樂。末句順帶一筆,引入眼前凄涼之景。前三句樂景為末句哀景蓄勢,強烈的對比,巨大的反差,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讓人頓生人事變換、古今盛衰之感慨。正應了清人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四、大小相襯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遠處,星空低垂,原野遼闊無邊。近處,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洶湧澎湃,奔流不息。遠處、近處,天上、地下,空間被無限擴大,在這樣的環境下,一葉扁舟顯得何等渺小,置身於其中的詩人又是何等的孤苦伶仃!以闊大的環境作為背景,卑小的人物只是滄海一粟,兩相襯托,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生出無限感慨和惆悵。五、聲寂相襯

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王實甫《長亭送別》【一煞】)深秋,黃昏,青山疏林,淡煙暮靄,阻隔了鶯鶯的視線。鶯鶯送別張生,張生已走,夕陽古道上原來的竊竊私語、依依情話,現在已歸於一片寂靜,偏偏這時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原本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鳴之聲卻不見馬上之人,鶯鶯的心情何等悲苦凄愴!「有聲」與「無聲」相互映襯,烘托出當時環境的凄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六、收放相襯

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王實甫《長亭送別》【耍孩兒】)

前兩句說縱然馬上就要相別千里,姑且在聚合時再飲一杯送行吧,是由上文的極度悲哀轉向無可奈何的寬慰之辭,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即此意;後三句說,哪裡還要飲什麼送別的酒啊,酒沒飲,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淚流盡繼之以血,心卻如死灰,由前面的暫時寬慰又轉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可以看出,前兩句是後三句的蓄勢,是一種欲放先收的手法,收得越緊,放得就越開,如此,把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肝腸欲斷。

七、正反相襯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難》)詩人寫蜀道難行,先從正面著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下面曲折迴環的河川,衝波激浪。然後宕開一筆,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千里翱翔的黃鶴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緣,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正反結合,極力狀寫蜀道的難行。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懷》)詩人說:我有點名聲,哪裡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罷退。果真如此嗎?細想:儘管詩人名滿天下,但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不能以官實現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本志。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實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上句的「名」,只是作為烘托,下句的「官」,才是正意所在:休官原因不是老病,而是不受皇帝重視,又遭同列排擠。胸中塊壘,不吐不快,卻又不能直吐,只好採用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

八、明暗相襯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白居易《琵琶行》)主客忘歸不發,為何?——「忽聞琵琶聲」。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餞別酒宴的悲傷氣氛,主、客離愁加重「慘將別」,這時卻忽然聽到琵琶聲,不管是誰人在演奏,演奏的什麼曲子,可有一點可以肯定,琵琶聲引起了主、客的某種共鳴,要麼是琵琶女的琴聲中透露出與他們相類似的情感,要麼是琵琶女的演奏技藝十分的高超博得他們的喝彩,而這兩點正為琵琶女的出場和演奏作了鋪墊,也為揭示主題打下伏筆。因此,明寫主客,暗寫琵琶女,明暗相間,互相映襯,天衣無縫,真乃妙筆!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琵琶曲結束了,周圍「悄無言」,為何?——因為琵琶女把她的「平生不得志」「心中無限事」「幽愁暗恨」等微妙複雜的內心情感通過音樂這個載體傳給了「東船西舫」的聽眾,並深深地感染了他們,使他們仍沉浸在琵琶女營造的「餘音繞梁」的境界中。可以看出,明寫景色,暗寫琵琶女,用周圍的景色來烘托琵琶女內心的悲苦和琴藝的高超。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琵琶行》)滿座皆掩泣,作者淚濕青衫,為何?——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動,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從中來,為琵琶女,也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淚。明寫眾人眼淚,暗寫不幸遭遇,進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主題。九、虛實相襯實,正面寫,直接寫,寫眼前所見所聞;虛,側面寫,間接寫,寫想像中的所思所想。李煜《虞美人》中,實景虛景交相輝映。一面寫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樓昨夜又東風」;一面又沉入對往事的回憶,「故國不堪回首」「雕欄玉砌」「朱顏」,對照之下,讓人頓生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最後集中到一個「愁」字上,真實而又深沉!柳永《雨霖鈴》中,上片寫的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別的心情;下片是對別後生活的設想,著意描繪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全是虛寫。讀完下片再看上片,便會理解實景實事的深刻內涵了,「都門帳飲無緒」「無語凝噎」,意在表現詞人在分別時對心愛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難捨難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實景和虛景相互映襯。赤壁的險要形勢是實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是詞人親眼所見;火燒曹營是虛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是詞人的想像。二者相互襯托,是謂虛實相濟。姜夔《揚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春風十里」寫的是詞人想像中的揚州昔日繁華的圖景,是虛景。「盡薺麥青青」寫的是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景,兩幅虛實相濟、對比鮮明的圖景中自然寄予了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則虛寫杜牧的「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實寫揚州著名的景點二十四橋,返照出今日揚州是何等的凄清、荒涼。綜觀全詞,有虛有實,有景有情,迴環反覆,跌宕生姿,讀來頗有身臨其境之感。十、以景襯境李白《蜀道難》寫蜀道的難行,第一段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西遊何時還?」句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切的境界。「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山空。」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這裡詩人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的烘託了蜀道之難。十一、以景襯情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長亭送別》【端正好】)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徵的景物創設了蕭瑟悲涼的意境:藍天白雲,黃花堆積,西風漸緊,北雁南飛,霜林染醉。但一個「淚」字,使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反襯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四色山圍中,一鞭殘照里。(王實甫《長亭送別》【收尾】)張生遠去,鶯鶯含情凝望,夕陽里偶爾又見征馬,隨即又隱沒,只留下一片寂靜,烘托出鶯鶯悵然若失的心境。

襯托·對比·渲染·烘托

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或對立的條件,用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的表現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條件來突出主體。反襯就是主體與襯體相反,襯體從反面作背景,襯托主體。

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

用對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對比和襯托都有對照的意味,都是通過對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進行對照來完成。但是,襯托有主次之分,陪襯事物是說明被陪襯事物的;是用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表明是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並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例一、

《白 梅》王 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問題: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和對比。襯托,以冰雪襯梅之堅毅耐寒;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樂景與哀景的關係: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例二、

《謝亭送別》唐代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結合本詩,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參考答案: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後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得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例三、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用貌似歡樂喜慶的場景,表達一種悲哀凄涼的情緒.用夢境來反襯現實。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夢境寫得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後的悲哀越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便越顯得今日處境的凄涼,「恨」的含意便表達得越充分。

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塗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

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

例一

孟浩然《早寒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這首詩寫寒秋時節詩人漫遊長江下游時所產生的思鄉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

寫出深秋時節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例二

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寫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鬱不平形象地表現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面著意,用筆墨於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並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手法往往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營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託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鬱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心的情感。

例三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問:上片的景物描寫對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多少豪傑,特別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描寫,渲染了場面的雄偉壯麗的同時,為下片寫對周瑜的建立功業之情感抒發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渲染,是意象描寫對意境營造而言;

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寫對情感抒發的烘托。

對比和襯托則是兩個對立或相近的意象之間的關係。

例四、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雨望花 崔塗

細雨滿江春水漲,好風留客野梅香。

避秦不是無歸意[注],一度逢花一斷腸。

註:避秦,即逃避秦末亂世。此指逃避唐末亂世。

古人論詩有「以哀景寫樂情,以樂景寫哀情」之說,意思是用蕭條凄涼的景物來抒寫歡愉的心情,或用美好的景物來抒寫悲傷的心情。這首詩屬於哪種表現手法?為什麼?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此詩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春雨知時,蒙蒙飄灑,瀰漫江面;春風吹來,到處散發著野梅的芳香。縱使眼前好景迷人,好風留客,卻只能更加觸起詩人細雨春潮般的思鄉之情。

古典詩詞中的襯托、對比、烘托渲染學案(二)

學習任務:

1、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華清宮吳融

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便干。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李約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

2、 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越中覽古.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問:詩人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情感的?

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4、 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夜雪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整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8分)

浣溪沙蘇軾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睛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土不聞鴻雁言,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詩人的自比南朝詩人沈約,體弱多病。

詞的上片運用什麼手法?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畫面?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於享樂的統治者。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興衰)

2、詩人給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越王大敗吳國,凱旋而歸,戰士們個個脫下戰袍,換上了「錦衣」,向國人炫耀他們的戰功,宮女們個個打扮得花兒一般,在宮殿里恣情歡樂;另一幅則是「只今惟有鷓鴣飛」———現在只有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昔日的勝利、熱鬧早已煙消雲散。詩篇將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抒發了盛衰無常之感。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主題,發人深思。

3、詩歌上片通過「寒山」矗立、大地空曠以及「秋空」碧澄等場景,來襯托(正襯出)鷹意氣飛揚的形象,為下片個人期待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情懷的抒發做了鋪墊。

4、這首詩採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首句寫的是「衾枕冷」,這其實就是因為下雪夜冷。凍醒後抬頭看見窗外很亮,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寫聽到的「折竹聲」,更是寫出夜雪之大,雪壓斷了竹枝。全詩從觸覺、視覺、聽覺多角度側面描寫,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5、樂景、哀情相襯,其哀傷之情更深(「樂景寫哀」1分)。「風壓輕雲貼水飛,乍睛池館燕爭泥。」作者先用簡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畫圖」1分)。春日和風吹拂大地,薄雲貼水迅飛,天氣初晴,銜泥新燕正軟語呢喃。面對良辰佳景,作者卻用沈約之典,說自己腰圍帶減,瘦損不堪,與萬物盎然形成反差,更顯弱不禁風。(畫面展開,結合作者情況分析2分)


推薦閱讀:

虛擬現實技術哪家強?三大VR設備詳細對比
對比:女人的最佳身材體型標準(組圖)
中藥對比記憶法
大頭九年精中發對比圖
【手機攝影課堂】 第三講《對比和色彩及構圖中的點》

TAG:法學 | 渲染 | 詩詞 | 語文 | 教學 | 對比 | 古典 | 古典詩詞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