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五個小故事

文 / 饅頭大師

微信公眾號 / 饅頭說

1901年11月7日

李鴻章逝世

1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860年,李鴻章37歲的時候。

彼時的李鴻章,辦過團練,稍微有了點名氣,最多算一個「小V」。之所以還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為他加了一個「大V」的微信,進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個「大V」,叫曾國藩。

安徽合肥人李鴻章,1823年出生,17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23歲以「年家子」身份進入曾國藩帳下。

什麼叫「年家子」?就是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和曾國藩是同年中的進士。在那時候,「同年進士」一般都互相抱團,官場上相互照應,所以本身就是個利益團體。

曾國藩以「識人」聞名。當23歲,身高一米八,儀錶堂堂的李鴻章出現在曾國藩面前時,就被一眼看中。從後來的發展看,曾國藩對李鴻章也是刻意培養,確實是把他視為自己的接班人和衣缽傳承者。

可以說,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沒有曾國藩的提拔和指點,可能還是會有左宗棠,但基本不會出現李鴻章。

曾國藩和李鴻章

李鴻章一直恭恭敬敬地叫曾國藩為「老師」,自稱「學生」,但在他37歲那年,卻和曾國藩鬧翻了。

鬧翻是因為兩件事。

第一件事,當時負責追剿太平軍的曾國藩,把大本營安扎在了安徽的祁門。當時是曾國藩幕僚的李鴻章堅決反對。他認為,祁門易攻不易守,且是個「絕地」,無路可逃,大本營安扎在這裡是自尋死路。

曾國藩不聽。

第二件事,曾國藩當時任用另一個親信幕僚李元度守徽州。李元度文人出身,帶兵到徽州後,不聽曾國藩「堅守不出」的意見,貿然出擊,徽州轉瞬就被攻破。徽州是祁門的門戶,徽州一失,祁門門戶大開。曾國藩盛怒之下,要向朝廷參奏李元度的過錯。

李鴻章認為,李元度是曾國藩幕僚中資格最老的親信,在最困難的時候一直力挺曾國藩,還救過曾國藩的命,不應該因此就參奏他。於是李鴻章就帶著一干幕僚,去和曾國藩講道理。

曾國藩還是不聽。

兩個建議接連不聽,李鴻章怒了,一氣之下,決定拍屁股走人。

李鴻章要走,曾國藩也怒了:老夫這麼關照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要走?罷了,滾!

後來呢?太平天國的大軍果然直撲祁門,曾國藩退無可退,當時把遺書都寫好了,把刀掛在帳上,隨時準備殉國。幸虧手下悍將鮑超率援軍在最後時刻趕到,在千鈞一髮之際解圍。曾國藩後來再也不敢把大本營放在祁門了。

而李元度後來被重新啟用,平苗亂,修炮台,辦洋務,還是做的有聲有色的(當然,曾國藩後來還是密薦了李元度)。

第一個故事,說的是李鴻章的「倔」。

但「倔」的背後,折射處李鴻章當時的一些能力和見識,至少已不在老師曾國藩之下了。

2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1863年,李鴻章40歲的時候。

那時候的李鴻章,已經是江蘇巡撫,算得上是一個中V了。更重要的,是手下有了自己的軍隊——「淮軍」。

這一切,還是靠曾國藩。

就在負氣出走的第二年,李鴻章還是在諸人的「勸和」下,回到了曾國藩的帳下。一方面,曾國藩發現帳中少了李鴻章,怎麼都不順暢,另一方面,李鴻章發現離開了曾國藩,自己也是一事無成。

這次「複合」後,師徒倆再也沒有翻過臉。曾國藩對李鴻章開始加速「提拔」——傾力幫李鴻章打造「淮軍」,甚至親自幫李鴻章訂立營規,並把湘軍中戰鬥力相當兇悍的幾個營作為「嫁妝」送給李鴻章。

1862年年初,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率淮軍共13個營9000人南下上海,開始在江浙地區與實力強大的太平軍周旋。在上海,李鴻章不僅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更是開始和洋人打交道,將淮軍慢慢更新為「洋槍洋炮」,發展到了6、7萬人,羽翼初成。

當時上海方面派出洋人的火輪來迎接淮軍南下

然後,就發生了「蘇州事件」。

1863年,李鴻章率軍圍攻蘇州。蘇州當時是太平天國名將李秀成苦心經營的老巢,雖然李秀成已去救援天京(南京),但蘇州城依舊是易守難攻。

李鴻章當時得知,守蘇州的「慕王」譚紹光手下八個「王」(太平天國後期封了2000多個王,阿貓阿狗都成了王)對譚紹光不滿,密謀投降,便與對方聯絡。雙方請當時的「洋槍隊」(那時已叫「常勝軍」)隊長戈登(英國軍官)作為證人,許諾只要八王獻出蘇州,均能加官進爵。

結果,八王果然一刀割下譚紹光首級,送到李鴻章帳下,並打開城門,迎清軍入城。

清軍入城之後,按照李鴻章後來的說法,發現太平軍依舊佔據著半個城池,要求兌現諾言。於是李鴻章在晚上就辦了一桌酒宴,宴請投降的八個王。八王興沖沖赴宴,酒酣耳熱之際,被李鴻章安排的武士一刀一個,全都砍下了首級。之後,清軍屠城,又殺害投降的太平軍2萬餘人。

這就是著名的「蘇州殺降」事件。

「殺降」事件發生之後,輿論大嘩。英國人戈登甚至拿著手槍要與李鴻章決鬥。李鴻章避而不見,上表朝廷,說「常勝軍」勞苦功高,賜賞銀7萬兩,隨後又給了戈登個人1萬兩。戈登隨之偃旗息鼓。

第二個故事,與其說這件事展現了李鴻章洞悉洋人心理的手段,倒不如說,暴露出李鴻章的一個「狠」字。

3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1864年,離上個故事只過去一年,李鴻章41歲。

彼時的李鴻章,憑藉日益強大的淮軍,已經基本肅清了蘇南地區的太平軍,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大V了(曾國藩算超級大V)。

彼時的太平天國,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生死存亡階段。曾國藩的湘軍已經將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團團圍住,但一直久攻不下。

然後朝廷就急了,連連下詔,催李鴻章的淮軍迅速進軍天京。當時的形勢是,誰拿下天京,誰就等於最後剿滅了太平天國,那是對整個大清朝而言最大的功勞。咸豐帝曾經承諾過:誰能攻破天京, 就封誰為王!

但李鴻章就是按兵不動。

李鴻章不想封王?當然想。但他知道,這個「桃子」必須讓給曾國藩。

李鴻章深知,曾國藩自在湖南辦團練以來,最大的目標,就是剿滅太平天國。那麼多年來,曾國藩苦心孤詣,率領湘軍征戰南北,最後終於合圍天京,一圍就是兩年。這個時候,如果李鴻章出兵,等於一間亂七八糟的房間,湘軍掃地,拖地板,倒垃圾,把臟活累活全乾完了,然後淮軍進房間灑點香水,說是和湘軍一起整理的這間房間。

所以,李鴻章的部下雖然不斷地請戰,但全被李鴻章壓住。他今天回復朝廷:部隊太累了,要休整,明天回復朝廷:自己生病了,病好了再說。實在扛不住,居然率部隊進入了當時閩浙總督左宗棠的地盤追擊太平軍,氣得左宗棠上書朝廷,說李鴻章「越境掠功」。(同為曾國藩幕僚的左宗棠,當時也已經成了一個大V,參看他的成長之路:《一個被低估的大V的成長之路》)

但是,朝廷一再催促,李鴻章又不敢公然抗命。於是,他不斷派人打聽,圍困天京的湘軍部隊到底準備得如何了?等聽到湘軍已經把進城地道差不多挖通了,他才假模假樣開始集合部隊。

但在發兵之前,他給當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大帥曾國荃(曾國藩的弟弟)先發了一封信,說我受朝廷之命,就要來增援啦!

這封信的言下之意其實很明確:兄弟,加把勁啊!抓緊攻破天京吧!不然我實在頂不住就要過來啦!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天京城破之後,曾放任部下燒殺搶掠。

曾國荃收到這封信後,當眾朗讀給了所有高級將領,說:我們在這裡苦苦圍困了兩年,是不是功勞就要讓別人搶去了?!(「他人至矣,艱苦二年以與人耶?」)

眾將怒吼:拼了!(「願盡死力!」)

曾國荃出示信件的第二天,湘軍就攻破了天京城。

城破之後,曾國藩握著李鴻章的手說過一句話:

「愚兄弟薄面,賴子保全」。

意思是,我們曾家兄弟倆的面子,全靠你保住了。

所以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李鴻章的」精」。

時人評價: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而李鴻章會做官。

4

第四個故事,發生在1881年,李鴻章58歲的時候。

這一年的11月8日,從唐山到胥各庄(今丰南縣),開通了一條9.7公里長的「唐胥鐵路」。

不要小看這條鐵路,這是中國第一條國人自己鋪設的鐵路(英國人設計)。

為了這條10公里都不到的鐵路,李鴻章可謂是費盡心機。

早在19世紀40年代,鐵路其實就已傳進了中國。但是一方面,清朝視「鐵路」為洪水猛獸,會動了祖宗的根基,另一方面,造鐵路需要大量財力人力,正好也可以作為一個拒之門外的借口。

那如果外國人幫著造呢?1876年,英國人自己出資造的中國第一條營運的鐵路「吳淞鐵路」,撞死了一個行人,正好被清政府抓住了由頭,花28萬兩白銀贖回了這條鐵路,然後一段一段,拆除殆盡。

而李鴻章卻看到了,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鐵路對未來中國的意義。所以,他冒了一個大風險:為了運煤,他主謀建造了那條「唐胥鐵路」,然後上報朝廷的時候,他只是彙報造了一條」供馬車通行的快速路」。

鐵路建成之日,火車以每小時30公里的速度跑了一個來回,觀者無不興奮雀躍,但「紙保不住火」,很快又引起了朝廷的惶恐:

「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

東陵是什麼地方?是清朝列祖列宗的陵墓所在之地啊。儘管東陵離鐵路還有近百公里遠,但慈禧太后勒令必須停止。

於是,唐胥鐵路就上演了世界鐵路史上最經典的畫面:由騾馬拖著的火車機頭,在標準化的鐵軌上面蹣跚前行。

這可笑的一幕,直到中法戰爭爆發,需要鐵路大量運煤之後才消失。

但這也是李鴻章對抗朝廷中頑固派的方式:你有一百種方式阻撓,我就有一百種方式變通。

中國的洋務運動,如果說是始自曾國藩的話(創「立安慶內軍械所」),那麼發揚光大,就是在李鴻章手裡。

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分別是金陵機器局、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局(另一個是左宗棠、沈葆楨創辦的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局的結局,請參看 《一場幾乎被人遺忘的海戰》)

此外,上海輪船招商局、平礦務局、上海織布局、漠河金礦這些當時赫赫有名的民企,都是李鴻章一手創立的。中國的第一根電報專線,也是李鴻章極力促成的。

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現為上海「江南造船廠」。在這裡,誕生過中國第一爐鋼、第一門鋼炮、第一艘鐵甲兵輪、第一台萬噸水壓機,更有中國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

在創辦這些洋務企業的過程中,李鴻章確實也有為他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中飽私囊,但放到大的格局來看,他的眼光確實比當時已經行將就木的清王朝政府要「遠」得多,他所布下的洋務格局,甚至影響到中國的今天。

所以,第四個故事,是關於李鴻章的「遠」。

5

到了第五個故事了,最後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1895年,李鴻章已經72歲了。

這一年的前面,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國慘敗。

慘敗的一方,自然得接受獲勝一方提出的條件。

誰去參加這個註定是屈辱的談判呢?慈禧太后說:我看還得李鴻章。

於是,1895年3月19日,作為清王朝的全權代表,72歲的李鴻章率團抵達日本馬關。

面對失敗者,日本人獅子大開口,除了割地之外,索賠白銀3億兩(當時日本的全年財政收入不過8000萬兩白銀左右)。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只給李鴻章兩個選擇:

同意,或不同意。

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李鴻章請示朝廷後說:不同意。

日本名相伊藤博文,1909年被朝鮮義士安重根刺殺

事實上,按照當時中國的慘狀,基本是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籌碼的。但是5天之後的3月24日,發生了一件事。

在李鴻章在回到下榻住所的路上,被一個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年輕人槍擊。手槍子彈擊中面部,滿臉是血。

根據小山被捕後的供述,他不希望中日就此議和,而希望日本乘勝追擊,直搗北京,所以他就做出了刺殺李鴻章的舉動。

李鴻章的槍傷經救治後,並沒有大礙,只是因為年事已高,無法手術,子彈就永遠留在了他的眼眶下,直到他蓋棺。他曾叮囑手下,不要將他中彈時的血衣洗掉,而是要帶回國內,因為「此血可報國矣!」

這件事震動日本朝野,因為害怕中國就此尋找借口中斷談判,每天來看望李鴻章的日本朝野政要絡繹不絕,天皇的妻子都送來了親手製作的繃帶。

日本下關市(原馬關)的「李鴻章道」,當年日本人怕李鴻章再被刺殺,專門為他辟了一條行走小道。

但李鴻章需要的是實惠。

因為這一顆子彈,日本索賠的款項,從3億兩白銀減到了2億兩白銀。(其實其中也有日本怕列強幹涉的因素)。

而面對那2億兩,李鴻章還做了最後無用的掙扎。

日本當時的外相陸奧宗光回憶:「他要求減少五千萬兩,視不能達此目的,他則乞減少二千萬兩,最後他竟對伊藤全權哀求以此些少減額為其歸途之餞別。」

按照陸奧宗光的說法,連「少要點錢當回國盤纏」這種話都說出來了,實在有失李鴻章這種人的身份。

李鴻章回國後,輿論對他罵聲一片,但唯獨有一句評價:

「李鴻章挨了一槍,省了一億兩」。

簽下「馬關條約」之後,李鴻章發誓不再踏入日本國土一步。1896年,李鴻章出使俄國,必須取道日本,李鴻章堅決不肯在日本住宿,連換船時都不肯搭乘日本的小舢板,而是在兩船之間搭一塊木板,李鴻章以73歲之年齡,中國第一重臣之身份,就這樣在風中顫顫巍巍地走過去。

當李鴻章走過木板的時候,展現的是氣節嗎?

不是。只是悲哀的氣憤罷了。

所以最後一個故事,是關於李鴻章的「哀」。

【饅頭說】

曾有人說,李鴻章生逢亂世,如果生在盛世,必是一代名臣。

但換個角度看,如果不是亂世,嚴防漢人的清廷怎會啟用漢人做大官?又哪裡會有李鴻章?連曾國藩都不會存在。

時勢往往造英雄,但英雄卻未必能改變時事。

當時的李鴻章,其實就像極了唐胥鐵路上,那匹拖著沉重機車前行的馬——憑一己之力,拖著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前行。

李鴻章自己知道嗎?他清楚得很。

在晚年時,李鴻章曾自嘲是個「裱糊匠」,「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凈室……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評價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而梁啟超表示自己「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1901年,本已被閑置的李鴻章又被慈禧重新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目的只有一個——去和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

李鴻章被稱為清朝「外交能手」,但他晚年經手簽訂的30多個外交條約,幾乎件件喪權辱國。

是李鴻章喪權辱國嗎?

是洋人要打慈禧的耳光,慈禧派李鴻章去代挨罷了。

4個月後的1901年11月7日,早已開始大口吐血的李鴻章在病逝前一小時,俄國公使還在病床上逼迫他就中俄的一份條約簽字。

臨死前,李鴻章雙目不閉,身邊人說:「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

李鴻章才閉目離世,享年78歲。

李鴻章20歲時,曾作詩一首: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78歲臨終前,李鴻章遺詩一首: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閑看。

從「欲封侯」到「孤臣淚」,李鴻章甘苦自知。

李鴻章在晚清掌權的幾十年里,當然有不少過錯,但在當時風雨飄搖的時代里,換個人來,是否能做的比李鴻章更好?

反正我是不知道。


推薦閱讀:

晚清權監安德海被殺之謎!李鴻章為何拍案叫絕?
李鴻章簽完《辛丑條約》大口吐血
肢解李鴻章
大話李鴻章
替罪羊李鴻章:為何成了萬人踩的賣國賊?

TAG:故事 | 李鴻章 | 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