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應用功能
《易經》的形成過程經歷了幾千年,從伏羲始作八卦,以後經過炎帝、黃帝,又經夏、商,不斷地演進,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繹《易經》,整理卦辭、爻辭,還有孔子作《十翼》,幾千年中凝結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這裡有一個共同的東西,這就是《易經》產生於人類的活動,源於人們的生活,是人類自身為求得生存而產生的,它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是一個大層面上的功利,是為大眾的利益,而非一己之私利。今天我們繼承下來,它與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以及事業的追求都是息息相關的,有它應用的功能:
首先,要學習和掌握《易經》中的思維方式。研究易經,按照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走下去,最後留給人類的成果莫過於其中的思維方式。《易經》及其研究展示出了諸多思維方式,其中具有一定價值的有五種:直觀思維、形象思維、象數思維、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前兩種屬於初級的思維形式,運用於感性認識階段,後兩種屬於高級的思維形式,用於理性認識階段,而第三種是由初級形式向高級形式過度的思維形式。思維方式是人類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從而指導自己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因此,我們學習和研究《易經》,就要認真地學習和體會融合在《易經》和《易傳》中的各種思維方式,並且能夠運用到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去,不斷提高自己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占卜要注重看過程,而不拘泥於結果。《易經》主要有象、數、理、佔四大功能。占就是預測,就是選擇。《易經》中無論是卦辭,還是爻辭,都給占卜者提供了選擇的餘地。如佔到「乾卦」的人都想學做「飛龍」,「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春風得意。但這是結果,過程還要先學做「潛龍」、「勤龍」、「惑龍」(解惑)。占卜就應當這樣守住既定目標,注重每一個過程,不要迷信占卜,要相信自己,占卜是看過程,而不是看結果,如果只選擇結果,那麼有些事就是遙遙無期,有些事只是畫餅充饑。善易者占卜就是重過程,不重結果。不善易者只想看結果,因為他根本沒有艱苦奮鬥、努力拚搏的思想準備。看重過程的人能注重自身的努力,他知道什麼結果都是人為的,每一個目標必須一步一步地去走才能到達;只想看結果的人,他是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想貪便宜、圖省事、求便捷蹊徑。有些人通過占卜,自己所做的事的結果與之不相符,就會反問怎麼不靈呢?其實卦是靈的,因為卦是講自然法則的,講事物變化發展規律的,就像馬克思講的唯物辯證法一樣。關鍵是他選擇了結果,沒有注意過程。無論從《易經》的哪一方面看,它提供的信息都是以過程為主的。靈與不靈,不在卦上,全在心態和行為中,卦只是引個路而已。如「需卦」,實現理想,需要等待,結果才能「利涉大川」。但等待是一個過程,「需於郊」、「需於沙」、「需於泥」、「需於血」、「需於酒食」。如果忽視整個過程,就不可能闖渡難關。
再次,學習《易經》要懂得知行合一的道理。綜觀六十四卦,我們不難發現,《易經》本身是十分重視力行的。從乾卦開始:「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告訴我們應該效法天的剛健精神,發憤自強,小心謹慎,才能夠處於險境而不生危害。如三十二恆卦:「恆,亨。」告訴我們只要有恆心,堅持自己的意志,就能亨通。人活在世上,最怕沒有志向,沒有堅強的毅力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如果有堅強的毅力,絕不會一無所成。六十四未濟卦,也告訴我們事業尚未完成的時候,應該堅持中正,不要放棄,不要過多的傷心,要心懷信念,充滿希望,永不懈怠,迎接最後的勝利。因此,知行合一,即知即行,應該是我們學習《易經》的最佳原則。研讀這本書,相信不是一次就能夠看得明白的,特別是從來沒有接觸過《易經》的人,更會覺得有很多地方根本摸不著頭腦。建議先從頭到尾整個看一遍,有一個概略的印象,然後再重新仔細地分章閱讀,用心思考,必然有所領悟。也可以每天試著佔一卦,然後把這一卦從頭看到尾,思索它的含義、玩賞它的用意。這樣做既充滿興趣,又能夠增進自己的認識,日積月累,成績必定可觀。也可以拿六十四顆玻璃彈珠,每顆珠上用膠紙粘上一卦,每天抓出一顆,看看是哪一卦,然後再學卦辭、爻辭、象辭,久而久之,自然貫通易理。
推薦閱讀: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金錢功能歌
※五臟六腑及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唱紅的功能十分有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教師禮儀舉止中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