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學會抽離,否則會毀了你
精讀
【精讀君曰】
不知讀友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段時間內,你被某些書迷住了,每天都在廢寢忘食的看書,整個人彷彿都陷入了書內的世界。
若作者傳遞的是消極、悲觀厭世的情緒,自己也會變得悲觀、不思進取;反之若作者傳遞的是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心態,自己也變得更加陽光積極。
事實上,這也正是閱讀帶來的影響之一。但這樣的影響卻不一定都是好的,若總是看一些悲觀的書籍,那麼人也可能變得懈怠、不思進取。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清醒理智地讀書,而首先我們就得學會從書中抽離自己。
讀書,要學會抽離,否則會毀了你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公眾號富書,ID:zhongchoudushu
1《紅樓夢》的消極的虛無主義初三的時候,開始讀《紅樓夢》,甚是喜愛,因為是文學經典,所以家長老師也不會阻止,高中時依然放在身邊,幾年間不知不覺讀了好幾遍。
王國維說《紅樓夢》是「宇宙一大著述」,的確,書中涉獵廣泛,堪稱一部百科全書,不同的人看《紅樓夢》也有不同的角度,魯迅說:「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那對於一個價值觀還沒形成的讀者呢?
《紅樓夢》對我的影響很大,無形中提高了我的閱讀能力、欣賞能力,書裡面豐富的內容也拓展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內心。
但是,作者在書中傳遞的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甚至說讓我的價值觀「誤入歧途」多年。若不是大學時讀到一段話,我想我仍然走不出它的「陰影」。忘了那段話的原文了,只記得自己知道了一個詞——「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是一種哲學觀點,認為世界,特別是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質價值。
《紅樓夢》正是傳遞著這種消極的「虛無主義」的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好了歌》都在勸說讀者不要追求功名利祿,最好無求無欲,剃頭當和尚去。
雖然《紅樓夢》很經典,很好看,很有價值,作者說的很多話都很對,看人看事都很透徹,但是他整體的人生觀、價值觀我是很不贊同的。因為剛接觸《紅樓夢》時,自己才十幾歲而已,不諳世事,而且外界對其評價都是極好的,就連語文課本里都節選其中一部分,供學生們賞析,所以作者說什麼我都挺相信的。
不能說作者的觀點有什麼不對,他說的很有道理,而且內容、結構等等都那麼無可挑剔,但是現在想來,整本書所傳達的人生觀、價值觀真的不值得借鑒。
也許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他的經歷有關吧,他小時候很幸運,生在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含著寶玉出生,又帥又有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富帥一枚,但不幸的是,作者成年以後越來越倒霉,家道中落,他家族裡的人都挺倒霉,死的死,瘋的瘋,賣身的賣身,出家的出家,肯定受不小的打擊。
再加上作者受到一些別的什麼思想的影響,可能是宗教上的,可能是文學上的,導致他形成了悲觀厭世的及其消極的價值觀。所以,很自然,在他的著作中就想告訴世人追求這些都沒有意義,沒有用,直接別經歷這些的好。
但是,你讀過《小馬過河》嗎?小馬要過河,老牛說水淺,松鼠說水深,他們說錯了嗎?都沒錯,那都是他們的人生經驗,小馬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知道水的深淺。所以,如果作者太悲觀厭世,不要盲目和他一樣看待這個世界,你比他幸運多了,而且我相信,你越樂觀對待生活,你的生活也會越好。
在中學的那段時間,我無意中或多或少受了《紅樓夢》的影響,在很多事情上不那麼積極,甚至在遇到困難時有些懈怠、不思進取。
2安妮寶貝的病態的「美」上大學那段時間,安妮寶貝的書賣的很火,那時候很喜歡讀她的文字,安靜、流暢、凄美,不知不覺間受到了她很大的影響,有時候顧影自憐一下,有時候寫點兒凄美決絕的文字。
呵呵,現在想起來真是好笑。
不是說她的作品不好,我只是想說,她表達的價值觀太悲觀了,傳遞的能量太消極了,尤其,她的受眾群體大多是中學生、大學生這些價值觀還沒太成熟的年輕人,很容易誤導他們形成不太健康的價值觀。
那時候讀書,不太會追究作者的經歷,喜好,寫作的目的等等,我不知道作者的真實經歷是否真的那麼凄慘,還是她為了文學而故意誇大了這種凄慘,或者是因為她本來就很悲觀,所以看什麼事物都是悲觀的角度,還是受了哪個文人前輩的寫作風格的影響。
其實,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角度去看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樂觀一些,尤其是不如意的時候。
3當作者消極時,你要學會抽離,否則會毀了你舉前面兩個讀書的例子,不是勸大家不讀這類書,我只是想說,當你讀這些書,欣賞這些作品時,要學會抽離出來,不要受作者的悲觀的消極的觀念影響,否則可能會潛移默化中毀了你的人生。
前段時間,聽《曉松奇談》,談論民國美女的命運與歸宿——周旋、阮玲玉、蝴蝶、小鳳仙、黎莉莉等等,總結起來,真可謂「性格決定命運」,同樣是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有的人沒有熬過來,有的人不但熬過來了,還活得有聲有色,因為這些人在逆境中樂觀堅強,不屈不撓,所以她們才更幸運。
阮玲玉
以前有段時間喜歡讀一些文筆犀利的文章,比如王小波、魯迅、阿乙等,這些作者的文字都頗有個性,見解獨到,一針見血,受這些作者的影響,我也像個憤青一樣,總要對一些人、事評頭論足一番。
但是後來經歷的多了,看的人、事、書多了,才發現,這只是好的作品中的一種類型而已,能寫出好的文字的作家不一定非要批判點兒什麼,不一定表現得像看什麼都不順眼一樣。
要知道,有時候,批判,看似客觀,但是卻暗藏著一種憤世嫉俗的觀念,專門挖掘人的、事的、社會的陰暗面來寫。
我們需要這種類型的文章來批判一些不好的東西,提醒大家做得更好,鞭策社會不斷進步。但是這種文章看多了,或者看得太認真了,會使讀者有一種什麼都不好、無藥可救的錯覺,所以,這時,我們就需要學會抽離了,別太當真,怎麼可能什麼都好?怎麼可能那麼容易就改變?不如改變自己吧!讓自己更樂觀更包容地看待這個世界!
很喜歡蔡康永說《康熙來了》的一段話:
我們從第一集開始,就從沒有假裝過世界歡樂無憂人們彼此仁慈,我們只是一直學著笑嘻嘻的面對荒謬古怪的浮世,因為如果真能學會這樣生活,艱辛的步伐有時也能成為小小的舞蹈。
書中找不到的道理,卻由一位藝人評論一檔綜藝節目時教給了我,看起來是不是很諷刺,其實一點也不諷刺,蔡康永是個十足的才子,不信你去看看他的書,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風趣幽默,經歷豐富,見識廣博,有品位有涵養的人,比那些故弄玄虛的思想偏執的作家的文字舒服多了。
4如何抽離如何抽離呢?——時不時地客觀審視作者的觀點是否合理,學會獨立思考,知道什麼該吸收,什麼不該吸收。
上大學時,在寢室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在寢室傳來傳去,我們幾個人多少都看了一些,因為它是哲學啟蒙書籍,所以引起了我們對於生命的意義等宏觀的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其實對於類似的問題,漫漫數千年無數高智商的思想家哲學家都沒想明白,都沒研究出統一的答案,你能就此解決嗎?倒不如,適當的拿來思考一下,但也不要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因為這些終極的問題如果太過糾結很容易讓人思想偏執,不是天才,倒成了瘋子。
那時,一個室友說的一句話對我影響很深——「是人,就有出錯的時候,哲學家也是」。
的確如此,人都會犯錯誤,不要把某個名家的話當做永恆的真理,不管它屬於悲觀主義的還是樂觀主義的,存在主義的還是虛無主義的,那都只是一種思想,一種理論。理論這東西,在這兒適用,在那兒可能就不適用了,現在適用,其他時候可能就不適用了。
比如,一國的經濟是市場主導好還是政府主導好呀?西方不同的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兩大派——自由主義(市場主導)與凱恩斯主義(政府主導)。
剛開始佔上風的是自由主義的思想,政府用這種理論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覺得確實不錯,確實對,但是,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了,很嚴重,比現在的嚴重多了,於是都認為政府得插手,調節經濟,這時凱恩斯主義就佔了上風,政府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開始干預經濟了,最終使經濟逐漸復甦了起來。
所以說,自由主義(市場主導)與凱恩斯主義(政府主導)哪個對呢?都對,但是得看情況而定。
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也如此,哪個好?
不絕對。
在你太順風順水,太得意忘形的時候,接觸一些悲觀主義的東西倒是不錯的,讓你知道,樂極生悲,人非物換,你現在擁有的算不了什麼。
其他的時候,我覺得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的書更好。或者你學會了抽離,讀什麼都可以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知道什麼樣的觀點可以接納,什麼樣的思想不予採納。
有時候,理論用錯了地方,倒不如沒有理論,沒讀過書的人至少可以在生活中學到很多有用的經驗,並且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反倒是讀死書的人,因為過於認真,過於執著,認死理兒,想不開。
最好還是,多讀書,讀好書,清醒地理智地讀書。
5了解作者的身份也很重要
現在,每看一個新的作品之前,都要先了解一下作者的簡介,或者偶遇一段喜歡的文字,也要找找這句話是誰說的,主要看看作者是哪裡人,哪個年代的人長相如何,品位如何,命運如何等等。
目的是甄別一下,這段文字你該如何對待、可不可信、值不值得看,要不要接受作者的習慣、品位、價值觀等。為了防止被誤導,這樣做未嘗不可,因為你讀的書會無形中影響著你的思想,行動,習慣,性格,命運。
在我讀過的散文隨筆里,最喜歡林文月的文字,研一在圖書館找書時偶遇她的文字,溫柔平和,不無病呻吟,不故弄玄虛,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搜了她的個人簡介,更是覺得自己沒看走眼,之後又連續拜讀了她創作的和翻譯的多部作品,只覺得相見恨晚。
作者簡介:松格里,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天蠍座,女,吉林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生在讀,吉林人,愛好讀書、聽音樂、游泳、寫作、旅行等,性格不冷不熱,比較隨和,想與文字長期為伴。
推薦閱讀:
※像芒格那樣去讀書:投資學習書單(2018版) .
※著名作家莫言與您相約新華網談讀書
※讀書志第一千五百0五部?《開元占經》
※2017年,你讀書了嗎?送你十本必讀書單
※父母應該每天給嬰兒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