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聊聊道家醫學(上) | 太極當道
文/王彥彬道長 微信公眾號/太極當道
▲ 本期主講嘉賓|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負責人王彥彬道長(道號宇鶴)
道醫學:玄門道教道人必修五術之一,即山、醫、命、相、卜中的醫,為道教內外丹養生之基礎,亦為上古醫學之繼承,在道教內部由眾多祖師,道人將之傳承,發揚,創新。
為天地立命
為生民立心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現在作為道醫、乃至中醫習醫,行醫,承醫之標準。那麼作為道醫學及道醫者,其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靜樂宮(丹江口市)
1、道醫者,謂道人行醫,廟觀常住道人,尊道行醫,濟世渡人,行道立德,普渡有緣之未事。亦有十道九醫說。
定義實踐道醫學的人是否為道醫,應著手於兩個方面。即從狹義上的道教宮觀廟庵常住道人、居家修行的火居道者、承太上之教法的信者;廣義上為尊道行醫,持法修行者。不論是狹義與廣義的去理解道醫者,其共同點就是作為道醫學踐行者必須要有嚴肅而堅定的信仰,而這個信仰乃是指道教信仰,無此信仰者不足以稱呼道醫之謂。
上尊天——貴生之道,下秉地——厚生之德,中行人——五常之倫。作為道醫者,普渡有緣人未了之難事與病災,以濟世渡人為要,並以此傳揚教法,行道立德,積累三千功德以成就修行之圓滿。而通過積德行善來修行悟道得道者,最直接易行的修持方法莫過於廣度有緣人,使之受福、壽、康、寧人倫之樂,免受疾苦。而關於這個十道九醫說,一為信眾及受眾對於道人以醫術行道的印象的一種表達與寄託,一為道人日常修行所需。
當人們因健康、人生、思慮等諸多生活因素與自身身體因素困擾時,其所生 存的環境就會產生連鎖的亂象,而這些問題多數是身不由己而又無能為力的且又待需解決。替人消災解厄,去病驅邪實為修道、行善、積德之常事。因此,道人皆有異於常人難施之醫術、醫德及不貪圖權財名利的無私之品行,而這些體現是離不開道人的苦修的。
那麼,之所以異於常人,是作為道人的多重責任與自身修為,而道人住廟持戒修行或隱於山林靜修,或雲遊市野山川,皆為自身作為道教徒對道教的崇高信仰與對道門五術的終身追求。
▲圖中間人物為王彥彬道長
2、道醫,大醫也,能治未病及已病
道醫,古稱大醫。孫真人指出:凡欲為大醫者,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等醫學經典及對脈的三部九侯,五臟六腑辨證,表裡孔穴的認知,本草藥方的熟記。並能妙解陰陽祿命,周易六壬,諸家相法等。然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作為道醫,亦無須完全遵照古人對道醫評判標準去理解作為道醫的責任。但是作為一名現代符合道醫的實踐者來說,依然要熟讀古人醫術經典,羅列各家各派學說,天文地理,周易八卦,社會人文等亦有所宗略參合。
在過去未有西醫時,一個好的有德行的醫生被稱之為大醫,而大醫實為道醫之前稱謂,孫真人《大醫精誠》中把作為大醫標準講的很清楚。其中「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chi),冤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生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chuang)勿避險巇(xi)、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這一段更是突出了大醫的責任與擔當,其無私奉獻而又嚴於律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醫者去學習。
其中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這段來自大醫精誠的話同樣詮釋了大醫乃為道醫之據,老君為老子的化身,而老子乃玄門祖師。而如今默守大醫精神的除了道醫也就寥寥無幾了。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道者,聖人從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閣。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古語有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疾病。對於現在各門各類的醫學,未病先防為最上,此為養生之道。
已病乃至疾病也就是西醫說的癌症,那是作為普遍醫學技術層次去做的,在醫學中,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高境界。因此,近代最能突出這一點的,是出現了以預防科,但就目前在社會的發展情況來說,仍然因為其預防手法與技術的問題,處於冷門。所以,作為道教的預防學,即養生學在現今社會各個方面廣受歡迎,而其原因則在於人們自身對預防醫學的了解與重視。
3、道醫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陰陽為綱,五行為用,進行調和陰陽平衡,五臟功能正常化,為治療目的進行內外調治,使之無病。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陰陽之道,無所偏重的平衡之道,亦是天地相融合以成就人道。萬事萬物無不以此道為本而生成,以此道為根去發展。所以治病養生者,當陰陽生殺變化的規律為基準再以萬般法門輔助之。
因此,作為一個道教醫學的踐行者,效法於陰陽五行,綜合玄門各類養生、治病、調理的方術。仍以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核心思想理論與實踐方法,對應人體各部位的生理心理功能進行治療調理,以達到人體臟腑等各機能的陰陽平衡,進而使之去病康鍵。
而陰陽五行所涵蓋的內容頗多,包含實際物質屬性以及事物凸顯與潛藏,主觀與客觀的相應關係與規律,其治療方法種類因此繁多,涵蓋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思慮情志等。在草藥丹方,針灸拔罐,推拿按摩,導引吐納,氣功武術等皆可對症施療,辨證施治仍是道醫治病療養的基本方法與主要手段。而關於各類養生治病的詳細內容在往後有如若機會給大家一一解析。
4、道醫者,養生之道,丹功之基。
不論是談及中醫,道家,道教,使人第一印象便是養生,而道教與道家更是讓人聯想到玄妙莫測的內丹學,而道醫學實為內丹之基礎與入門。
養生又稱攝生,衛生,調養生命,攝取生機,營衛形體之術,其內容龐雜,體系相當完整。因為養生術涉及到了生命科學,人體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一切人類人文百科學術。那麼,在道教認為,不論是主觀使人認可的之治療醫學,還是客觀認可的丹道仙學,以及諸多旁門方術,利於生命健康者,皆為攝生養生延生之術,然推行的皆為人們切實可行持的養生方法。
在道教認為,正邪之別在於利己害人者,蔑視倫理道德者,妄想不實者乃邪魔,大公無私,積德行善,淡泊名利者為正道。術無正邪,在為者何為。一切將利於生命健康長壽之術用於邪途的,皆害生而非養生。
因此,養生先正身正心方為正道,反之,被視之為邪道。當然,養生學是道醫學裡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的發展與積累,其內容較多。道教在道藏以及歷代養生經典生中歸納為起居、服食、行氣、導引、調攝、房中、存思、內丹、外丹、符咒、祝由、房中等。在此,就不做一一詳述了。
丹功,即內外丹學,皆是以人體自身為實踐操作與體驗的完整功法,而內丹主要是以性命雙修的修持方法,通過煉養精氣神,提煉人身成為純陽之體,其過程為存精-化氣-煉神-修真合道。外丹則是根據人體需要的能量及能量激發,通過對藥物的精緻提煉而提取出的具有相應能量的丹藥,而後內服以激發人體潛在的功能。
而這種功能對於現代的科學、醫學等鄰域是不能夠全面剖析解釋的,因此對於未涉及此修習的人們來說,玄之又玄。然外丹的煉製本身就是一道步驟極其複雜的工序,究天時,地利,人和以成其功效與靈性。
對於道門修行者來說,內丹與外丹主要是結合一起修持的,也可以分而煉食,然主要還是看修持者持修的法門需要與否。同時,煉內外丹者亦需要良好的環境與特殊的地理,這也是給修行人增加了難度。
- THE END -
歡迎志同道合的道友們
您聞訊而來...我大喜過望
推薦閱讀:
※八字官運工作斷法(道家秘法)
※八字官災牢獄斷法(道家秘法)
※道家養生的100條不傳之法 [圖片]
※道家養生的不傳之法
※道家內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