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犀牛角】告訴你真正的犀牛與犀牛角

看看真正的犀牛與犀牛角(圖)

肯亞近年來最大一批象牙及犀牛角1

肯亞近年來最大一批象牙及犀牛角2

肯亞近年來最大一批象牙及犀牛角3

肯亞近年來最大一批象牙及犀牛角4

肯亞野生生物局專家將一個發送器置入到一個麻醉的雌性黑犀牛角內。

昆明海關查獲的走私印度犀牛角。

昆明森林公安查獲總價值138萬元犀牛角1

昆明森林公安查獲總價值138萬元犀牛角2

南非當局稱,2010年4月至今年3月,共抓捕了超過200名犀牛捕獵嫌疑人,另有16人在交火中被警方打死。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野生犀牛最多的國家,境內約有2.1萬頭犀牛,其中包括1670頭瀕危的黑犀牛。

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國家級和省級保護區收集到的眾多因自然因素而死亡的犀角,

還有從偷獵者手中所繳獲的犀角。

請保護非洲野生動物。

圖中,克里斯-福京博士於上個月在奇平格國家公園中切掉一根犀牛角。

犀牛角多被犯罪集團走私到亞洲並在黑市出售,後被用於製作春藥及其它藥品。

姚明親赴非洲揭露盜獵與犀牛合影1

姚明親赴非洲揭露盜獵與犀牛合影2

姚明親赴非洲揭露盜獵與犀牛合影3

姚明與保護者合影1

姚明與保護者合影2

姚明在非洲拍攝紀錄片

一塊約7.3斤重的犀牛角在黑市上可以賣到36萬美金。

一隻白色的犀牛(圖左)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的園區被襲擊後和同伴在吃草。

一隻黑犀牛被蒙上眼睛,打了鎮靜劑後,

由直升機從南非的東開普省運到了一輛大卡車上並將被送往遠在900英里之外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內。

一隻在歐波海塔保護區的巡邏隊員看護下吃草的北方白犀牛,

這頭犀牛屬於僅存的七個珍稀犀牛的亞種之一。

由於不能繁殖後代,所以和其他三隻北方白犀牛從捷克被轉移到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

工作人員在做最後的努力防止其滅絕。

一隻站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的山坡上的犀牛。

因為犀角的價格在黑市上堪比黃金,所以犀角已經成為血腥獵殺場的焦點。

在過去的六年里,偷獵者們殺死了一千多隻非洲犀牛以獲取犀角。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用岩鹽加工一張白色的犀牛皮。

在克魯格爾國家公園,另一頭犀牛也被綁上了標籤。

在誇祖魯納塔爾省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兩頭犀牛在玩耍嬉鬧。

在離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不遠處的一座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內,

一隻角被切除的腐爛犀牛被偷獵者用鐵絲線勒死。

在南非被偷獵者捕殺的犀牛數量已由2007年的13頭猛增到84頭。

在南非的一個國家公園裡,一頭犀牛被盜獵者屠殺死亡。

在南非西北省,一名獸醫砍掉了一隻經麻醉的白色犀牛的牛角。

在南非西北省麥菲肯野生動物保護區內,巡邏隊員將一個全球定位系統置入到一個頭8歲大犀牛的角內,

這樣可以跟蹤它的行蹤並有利於逮捕盜獵者。

這種輕型的全球定位系統裝置只有大約40毫米長,使用壽命最長可達3年。

在約翰內斯堡北方的私營犀牛與獅子自然保護區內,一頭犀牛正在悠閑地吃草。

在約翰內斯堡北方的私營犀牛與獅子自然保護區內,一頭犀牛正在悠閑地吃草。

在越南的一家咖啡館內,一名婦女正在研磨一塊犀牛角。

湛江海關貨運渠道查獲一批涉嫌走私的犀牛角。1

湛江海關在進出口環節查獲一批涉嫌走私的犀牛角。2

湛江海關在進出口環節查獲一批涉嫌走私的犀牛角。3

這頭犀牛從麻醉中清醒過來。

這隻被麻醉的犀牛被切去角後躺在曠野中。

犀牛角的種類(圖)

犀牛根據種類的不同分別有1~2個牛角。南非的犀牛,有一個角和兩個角,幼犀牛為一個角。

犀牛組成了犀科,拉丁學名為Rhinocerotidae。其中有2種犀牛分布於非洲,另3種土生土長於亞洲。

犀牛種類分五類:非洲兩類——黑犀、白犀;亞洲三類——撒馬利亞、爪哇、印度。前三類有雙角,後兩類是單角。

黑犀牛其實長著深褐色的皮膚,肩高5英尺。

1、黑犀牛: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它們的膚色其實是深褐色,而不是純黑色。黑犀牛可長至肩高5英尺(1.5 米)、體重5000英磅(2300千克)。它們的前後兩隻犀牛角可長達4英尺(1.2米)。

2、方吻犀(或白犀牛):全身呈黃色或灰白色,分布於南非、蘇丹(Sudan)南部、烏干達(Uganda)和扎伊爾(Zaire)東部,得名於它們的寬口鼻(白犀牛的「白」來源於南非荷蘭語(Afrikaans)wijd,意思是「寬」)。方吻犀是所有犀牛中最大的一種,可長至肩高6.5 英尺(2米)、8000英磅(3600千克)。它們的前角通常有3英尺(90厘米)長,並可最多長至5英尺(1.5米)。

3、印度犀:呈灰色或白色,分布於印度北部的阿薩姆邦和尼泊爾境內。它們只長有一個牛角,且很少長過12英寸(30厘米),而雌性犀牛的牛角更短,但它們的犀牛角底部可寬達6英寸(15厘米)。印度大犀牛肩高可達5.5 英尺(1.7米),體重超過4000英磅(1800千克)。

4、爪哇犀:皮膚顏色介於灰色和黑色之間,可長至肩高 4 ?英尺(1.4米)、體重超過2000英磅(900千克)。它們只長有一個犀牛角,雄性的角可長達 10 英寸(25厘米),雌性或長有更短的角或不長角。這種犀牛主要分布於爪哇(Java)。

5、蘇門答臘犀牛: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膚色介於灰色和黑色之間,長有短而堅硬的體毛和又短又鈍的犀牛角。它們可長至肩高4.5 英尺(1.4米),但體重還不到 2000英磅(900千克)。

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來。鑒別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頭部長有一隻角,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則長有兩隻角。

非洲犀和亞洲犀的主要區別在:(1)犀角底部的形狀——橢圓的是亞洲犀,圓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長方的是非洲白犀;(2)犀角底部凹腔處旁邊的「裙邊」——裙邊闊的是亞洲犀,裙邊窄的是非洲犀。從犀角杯成品來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狀,若是圓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長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橢圓的便可考慮亞洲犀的可能性。這是因為犀角極其珍貴,雕刻者一定是根據角的形狀來考慮雕什麼東西。

非洲犀牛有二隻角,角大,最大的長度可達80至90厘米,質梗,易裂,半透明,亞洲犀牛隻有一隻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蘇門塔拉犀,角只有十幾至二十厘米,質細性糯。非洲犀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皆在清代中期以後一般由廣州進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廣工,現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馬蹄杯、沒乃何,及牌片、掛件、印章等。

亞洲犀牛角:產自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地。顏色:黑褐色或黑紅色。

犀角既是犀牛的角,俗稱的亞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幾斤重,犀角為珍貴的中藥材和雕刻原料。

犀角有紋絲,而且較直,較粗。犀角橫切面為小砂眼,形似蜂窩狀,斜切面為魚籽狀紋,犀角的紋絲都是直線形,互不粘連,有破茬處用手一撕輕鬆到頭,犀角圓身的上面有一深溝,底部窪進部分底面凸出一條崗,俗稱天溝地崗。

非洲犀牛角:稱廣角廣角產自非洲,顏色:黑褐色。

廣角又名天馬角,可雕刻工藝品,也可做藥用,但藥效不及亞洲犀角。

為與犀牛角相區別,廣角也是犀牛角,但產自非洲,因自然氣候條件不同,也與亞洲犀牛各異。過去大部分由廣州進口,又是廣運通進口商經營,故一般習稱廣角。

廣角一般是黑褐色,紋絲較犀牛角細,而且相互粘連。廣角無蜂窩狀眼,無魚籽樣紋,無天溝地崗,這是與犀牛角得顯著區別之一。

廣角又名天馬角,可雕刻工藝品,也可做藥用,但藥效不及亞洲犀角。過去大部分由廣州進口,又是廣運通進口商經營,故一般習稱廣角。廣角的紋絲較犀牛角細,而且相互粘連,無蜂窩狀眼,無魚籽樣紋,無天溝地崗,這是與亞洲犀牛角的顯著區別之一。

中藥界稱非洲的白犀角和黑犀角為廣角;稱印度犀角為火犀角;婆羅門犀牛角和爪哇犀牛角為水犀角。這也許是因為婆羅門犀牛和爪哇犀喜游水、怕曬與水的接觸時間比印度犀牛長的原因。水犀角的藥用價值是火犀角的2-3倍。水犀角紋如甘蔗,橫剖面(斷面)有「粟紋」、香味濃、個型小。是貴重的中成藥原料配藥,如「安宮牛黃丸」等。世面上說的文犀、香犀及價格最昂貴的犀牛角就是這種水犀角。婆羅門犀牛角底盤如西瓜籽;爪哇犀牛角底盤橢圓。

犀牛角材質斷面如毛竹之截面,有細小顆粒狀紋。而牛角、羊角等沒有此特徵。另外,犀角加水研磨汁如牛奶。但一般犀角雕刻藝術品鑒定不必用此辦法,因為這畢竟是「有損鑒定」。

犀角和犀角雕質稀物貴,動輒千萬之數,故須明察秋毫方可下手。其實犀角的特徵比較明顯,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盤的造型為馬蹄形,角的前端和後端分別有一條淺淺的縱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脈稱之「天溝地崗」。故明清間的犀角雕造型多馬蹄形杯,利用天溝作杯的流口,地崗作杯的把柄。其次犀角有紋理,即縱向的直絲紋,猶如甘蔗的絲紋,其橫向的斷面上有一點點的粟米紋,和毛竹節的斷面紋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儘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歷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經揮發,但再將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聞到一陣類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鑒定分辨犀角時必須將這三條綜合有機地聯繫起來。

犀角雕有新舊之分,犀角亦有亞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別,在藥用價值上說,據記載亞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隻角,角大,最大的長度可達80至90厘米,質梗,易裂,半透明,亞洲犀牛隻有一隻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蘇門塔拉犀,角只有十幾至二十厘米,質細性糯。非洲犀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皆在清代中期以後一般由廣州進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廣工,現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馬蹄杯、沒耐何,及牌片、掛件、印章等。圖為兩件將在博海秋拍會現身的明清舊器。

鑒別水牛角與犀角的區別

水牛角的底盤系扁三角形,與犀角之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沒有「天溝地崗」的特徵。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與犀角的類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徑庭。

水牛角的紋絲細、質韌,受熱壓後會變形,可加工成多種形狀,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紋絲,作偽者將水牛角雕件,用餐館裡發蹄筋的方法,將其浸發,務使其紋絲變粗,但其橫斷面上的「粟米紋」則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看它的雕工線條,包漿、色彩等等。

犀角的鑒定不難,但由於禁獵,犀角變得十分珍貴,而見過犀角的人又很少,一般人能上手的機會也不多,從而更顯得十分珍罕,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憑著猜測臆斷。從而使造假者大行其道.為防上當減少經濟損失,特發鑒別方法以饗藏友。

犀角是最珍貴的牙角材料。自古以來犀角不僅被作為辟邪稀罕的靈物而寶之,而且被認為具有解毒解熱之藥用(比如《本草·犀》載:入葯惟犀生者為佳)。而明代開始興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類古玩中的頂級精品,其在國外國內藝術品拍賣會中長盛不衰。

關於犀角的成分,20世紀50年代有學者提出是「固體狀的凝集的頭髮」。其後,這種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結的頭髮,它沒有頭髮的囊,它實際上是由縱向的角朊纖維所組成的固體集合體。

  以上五類犀角的共有鑒別特徵是犀角表面有國外行內人士所稱的「髮絲紋」或國內所稱的「竹絲紋」。

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沒有的如同皮膚髮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類似皮膚雞皮疙瘩的感覺,故其紋亦可稱「髮絲紋」。這紋路難偽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不具備。

牛角(最常見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區別還體現在底截面和色澤。牛角底截面有圈狀的角朊層,這是牛角特點,犀角絕沒有這樣的圈狀角朊層。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紅的上色。犀角中有糖蜜色的,但絕無桔紅色的。凡桔紅色的「犀角製品」必是偽品。

雖然辨別犀角和牛角不難,但有些自明代以來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貼面的牛角製品——還需收藏者小心鑒別。

以前行內有種說法:看紋路,紋細的是亞洲犀,紋粗的是非洲犀。其實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鑒別犀牛角的方法

1、看底盤:容器可從口部,雕像、擺件可從底部觀察材料的底盤形狀。亞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龜背形;非洲犀角(廣角)是圓形或長方形,也不絕對:因為煮成熟犀角後可以人工扳為花口等各種形狀,但仍有跡可尋。

2、看紋理:任何犀角的縱剖面都有平行的「竹絲紋」(也叫「順紋」),亞洲犀角「竹絲紋」粗;非洲犀角竹絲紋」細。任何犀角的橫剖面都有「粟紋」(也稱「雞皮紋」、「毛囊紋」、「魚子紋」)。水牛角縱剖面都有交纏的「絞絲紋」(也叫「絞紋」「牛毛紋」)而沒有平行的「順紋」。

3、看角髓:水牛角在橫剖面可見圍繞中心層疊的白色圈狀角髓(角朊層),亞洲犀角沒有,非洲犀角只在外圍有一圈闊邊的角髓,沒有層層套疊。

4、看色澤:蘇門犀角和爪哇犀角製品為蜜色或栗色,色較純,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稱「雲頭雨腳」。廣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黃色。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

5、看個頭和腔子:亞洲犀角個頭較小,腔子較淺,一般用來製作30厘米以內的工藝品,如犀角杯、鼻煙壺等,古代較大一些(超過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則個頭大,腔子深,較大型犀角雕品多為廣角雕制。

6、感覺溫度:犀角涼而溫;水牛角涼而寒(冰冷);樹脂合成品沒有冰涼的感覺。

7、聞氣味:亞洲犀角清香;廣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細膩流暢,細部處理認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細部處理草率,常見毛刺、刀痕、刀傷,地子不平整。樹脂模製品不見刀工,沒有雕刻痕迹。(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優劣系就一般情況而言,不可絕對化。)

9、手觸摸。犀角光亮滑潤,泛油明顯,不幹澀,很少見到裂紋,手感良好。水牛角乾燥,油性差,常有裂紋,手感差。犀角沾水後表面無變化,水牛角沾水後表面變軟,有一種類似摸肉的感覺。

10、犀牛角區分其它牛角的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犀牛角(亞犀非犀都具有)的縱向紋路永遠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遠而出現開裂,也不會出現如其它牛角般那樣的交叉網路。犀牛角的橫斷面,雖有年輪,但因縱向纖維紋路是相互平行的結構,所以反映於橫截面上的現象是:對於亞犀被稱做「魚子紋」;對於非犀被稱做「甘蔗紋」,行內人士都統稱叫「魚子紋」。而其它牛角則沒有這種特徵。

推薦閱讀:

孫悟空送犀牛角為啥沒有觀音菩薩的份?
如何識別真假犀牛角?
犀牛角雕
「犀牛望月,順騎龍格局」鑒定、立局、安葬、擇吉策劃理論
西遊世界最大的困惑:為何越近靈山越少人信佛?且看犀牛精真相!

TAG: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