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震撼開課!未來已來,你還不來?

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

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我國迅速搶抓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以構築先發優勢。經過短短60年的演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新理論、新技術已日趨成熟,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一環,正全面刷新人們的認知,在獲得全社會高度密切關注的同時,必將通過技術革命帶來新一輪人類社會的整體變革。人工智慧時代尤其給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科技給法學傳統學科理論與立法司法實踐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出現例如互聯網虛擬財產、P2P互聯網金融以及公民隱私權、言論自由等基本權利受到衝擊等一系列新事物、新問題,迫切需要法學研究對當下顯現的法律漏洞和治理難題做出回應,運用法治手段全面支撐大數據與互聯網的縱深發展;另一方面,大數據和互聯網給法學研究帶來了勃勃生機,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和法學研究方法等都將受到人工智慧的創新驅動,通過深度融合取得新的跨越式發展。例如大數據運用於司法,已為全面推進司法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公開提供了有效助力。

基於此,法學教育亦在醞釀著深刻變革,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愛丁堡大學法學院等世界知名法學院相繼開設人工智慧與法律相關課程,無論從增強法學院校培養學生的全球競爭力,還是滿足科技時代對法律人才的全新要求角度,開設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的創新性課程都是應然之舉。東南大學法學院憑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等科研優勢,在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立「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這一植根於傳統法學的二級學科,並與入選「雙一流」學科建設的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強強聯合,在法學院博士生與碩士生中首次開設《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課程。

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是法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前沿交叉學科,探討「互聯網+法學」、「大數據+法學」、「人工智慧+法學」的前沿熱點問題。本課程旨在系統講授互聯網法學基礎理論的源起、發展脈絡與未來趨勢、互聯網空間的法律治理、大數據時代的法律人思維方式、法律人工智慧的前沿發展、大數據與法學研究、大數據與數據挖掘技術等專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法學院學生的互聯網與大數據思維,使學生能夠多維度、直觀地了解、把握大數據與互聯網法學的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而藉助前沿技術強化專業工作與法學研究的能力。

以下對課程的前沿主題以及師資陣容等作簡要介紹,更多精彩歡迎到授課現場感受,未來已來,你還不來?

課程安排

師資陣容

網路犯罪與網路空間的法律治理

劉艷紅,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委法律顧問專家庫成員。2014年主導啟動司法大數據戰略,與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共建司法大數據中心,並獲批全國首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近年來,從刑事法學基礎理論與網路犯罪相關問題出發,進一步研究互聯網空間的法律治理,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商研究》、《法學評論》、《法律科學》、《光明日報》發表該領域相關學術論文10餘篇,已形成了基於實質刑法立場的網路形式與實質雙重法律治理模式論;大力推動相關科研成果向司法實務的應用轉換,持有「案件權重系統」等著作權多項。

大數據時代法律人的思維方式轉型

圖片丨王祿生副教授

王祿生,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執行主任。2015年入選 「中國法學年度高產作者榜」和東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獎勵計劃、2016年入選唐仲英青年學者獎勵計劃。近年來從事司法大數據研究,主持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大數據視角下『智慧檢務』建設基本理論與實施規劃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重點資助課題「基於司法大資料庫的法學教育模式變革與創新研究」等多項大數據課題;持有「同案不同判智能預判輔助系統」等軟體著作權3項;2016年度獲首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報告一等獎。運營微信公眾號「數說司法」,累計閱讀量超200萬人次。

人工智慧驅動的法學研究新思維

圖片丨漆桂林教授

漆桂林,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獲「六大人才高峰」資助。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語言與知識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知識組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開放知識圖譜聯盟openKG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特約專家、語義Web著名國際期刊Journal of Web Semantics編委。曾任中國語義Web和Web科學大會主席、國際會議JIST程序委員會主席。指導學生在國際會議ICTAI獲得最佳學生論文獎。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一部。6項專利獲得授權或者受理。先後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歐洲第七框架項目Marie Curie IRSES在內的多項科研項目,作為第二負責人參與了由科大訊飛牽頭的863課題「高考機器人」的子課題。在知識工程、大數據語義分析、知識圖譜等領域有將近20年的研究和產業化經驗。

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法律責任體系

圖片丨胡朝陽教授

胡朝陽,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法與知識產權研究所主任,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家庫,持有律師與專利代理人雙證執業資格,長期致力於法律與科技的科際整合式研究。發表(出版)學術論文(著)40餘篇(本),部分由《新華文摘》輯錄、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論點摘要等,近年來在互聯網法學研究領域發表多篇論文並主持相關項目。獲中國法學會、民政部、江蘇省政府等各級各類科研獎近十項,主持國家教育部、司法部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十餘項。任江蘇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知識產權局區域專利信息服務(南京)中心專家顧問委員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信息網路與高新技術法律專委會委員等。

司法大數據的非結構化特性與智能化

分析處理

圖片丨張柏禮副教授

張柏禮,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數據挖掘、決策支持和無線感測器網路方面的研究,在計算機領域頂級期刊和IEEE國際會議上發表多篇相關論文。主持和參與四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一項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十多項省部級和三十多項地市級重點項目。開發了一系列國內領先的軟硬體產品,並因「新一代EMS系統」項目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工作七年,期間從事計算機應用研究工作,在SCADA/EMS系統和決策支持方面有著較強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研究的領域為各種機器學習方法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包括文本的相似性、文本的主題模型以及語義搜索引擎等。

互聯網的公法規制

圖片丨陳道英副教授

陳道英,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互聯網背景下的言論自由。近年來主要立足於憲法學中的言論自由理論,對於言論自由在網路中的特殊價值、網路服務商(ISP)在網路言論自由規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法律責任、網路條件下的言論新形式、我國規制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體系及機制等進行了思考和探索。對美國聯邦層面的網路規製法律、案例以及網路言論自由、網路隱私權(個人數據/信息權)等方面的理論較為熟悉。2016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網路言論自由法律機制與憲法第35條解釋適用問題研究」立項,目前的主要研究興趣為網路條件下憲法言論自由條款的解釋適用機制。

大數據與社科法學研究

圖片丨馮煜清副教授

馮煜清,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亞洲法社會學學會理事,美國法社會學學會會員,江蘇省訴訟法學會理事,SSCI期刊《Law and Society Review》外審專家。長期從事法社會學和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致力於將社會學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引入法學研究,近五年圍繞底層人民法律意識、權力話語與糾紛解決、信訪與申訴制度、基層糾紛治理等主題發表英文論文8篇,其中3篇發表於《Law and Social Inquiry》等SSCI期刊,論文曾獲2013年牛津大學中歐法學年會(ECLS 2013)青年學者論文一等獎,在國際法社會學界有一定影響力。

法學大數據分析和演算法導論

圖片丨楊潔老師

楊潔,東南大學法學院講師,工學博士,法學博士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數據研究基地、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中國法治發展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蘇省交通運輸行業政策法規重點研究基地「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政策與法規,重點關注智能網聯繫統中的交通大數據分析與建模、用戶行為決策與系統模擬、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自動駕駛系統的科技倫理與法律規制等領域。主持承擔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江蘇省法學會法學研究項目等多項課題,出版學術專著2部,在SSCI、SCI、EI、CSCD、CSSCI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

人工智慧生成物的法律保護

圖片丨徐珉川老師

徐珉川,東南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法學經濟學雙學士。江蘇省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產權法學,財產權利哲學,財產權利經濟分析,司法大數據。研究興趣和特長集中關注,著作權侵權判定規則,互聯網數字信息版權產業和政策,藝術和法律,知識產權資本化。致力於將政治哲學和制度經濟學理論,適用於具體知識產權法律規則的解釋和適用上。通過在知識產權哲學層面上,綜合運用政治哲學、語言哲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社會學等多元化綜合研究進路,對知識產權法的規則、原則進行檢討、反思和發展。


推薦閱讀:

券商角逐移動互聯網金融 APP成考察窗口
網路自製元年:自製綜藝激蕩互聯網
包政:西方為什麼沒有「互聯網思維」?
智力大腦結構圖-生物學- 科技中國——歡迎光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博物館 -全球第一互聯網博物...
第七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在華盛頓舉行

TAG:互聯網 | 法學 | 大數據 | 未來 | 數據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