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記】孟子心學與君子人格 | 沂山書院學術講座第4期
活動簡記
文/心弘
2017年7月16日下午兩點半,北京牡丹園彼岸書店高朋滿座,沂山書院學術講座第4期邀請到著名出版家、學者周殿富老師。周老師為聽眾帶來了一場題為「孟子心學與君子人格」的精彩講座。
現場簽到
本次講座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沂山書院文化志願者陳彥瑾老師主持。陳老師感謝聽眾在炎熱的三伏天如期相聚,一起共享文化大餐,特別感謝幾位可愛的小志願者,他們上午就來書店周邊宣傳講座信息,感動了很多人。
左:周殿富老師 右:陳彥瑾女士
陳老師介紹說,沂山書院由國家一級作家雪漠老師創辦,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弘揚。雪漠老師不僅是作家,也是一位傳統文化的踐行者,被認為是當代少有的儒釋道文化集大成者,尤其精通中華文化中的心性之學,最近開展的心學系列講座,就是對中華心學的挖掘和弘揚,包括「雪漠心學與陽明心學」「陽明心學的研究與實踐」「心身疾病與心學」等,今天是第四期,主題是「孟子心學與君子人格」。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思想的又一座高峰,他被後世尊為「亞聖」,也被尊為中華心學的一代宗師。心學大家陸九淵與王陽明都自稱繼承了孟子的遠脈心傳。所以,了解孟子的心學思想,會有助於我們領會中華文化的精髓。孟子心學這個概念,可以說是本次講座首先提出的。
主講嘉賓周殿富先生是著名出版家、學者;曾任吉林出版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北京時代書局創始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特殊貢獻的專家學者稱號、鄒韜奮出版獎、新中國優秀出版家稱號等,著書二十餘種,近一千萬字,代表作有《生命美學的訴說》、《第七崇拜》《領袖政治學》《尚書治要》《楚辭源流選集》《曾刻孟子要略譯註》《孟子論君子人格與人性》《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等。
主講嘉賓:周殿富老師
周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一臉和藹,一身書卷氣。他為本次講座精心準備了半個多月,手上拿著厚厚的一疊講稿,卻非常謙虛地說:能和這麼多年輕朋友在一起,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孟子的書,我從小就開始讀,長大之後,又選編《孟子》。這次講孟子心學是第一次,沒有參照系。我姑妄說之,大家姑妄聽之。
周先生的講座分為兩部分。
一、孟子心學概說
1.性善論:孟子心學的邏輯
孟子心學僅僅是孟子思想體系的一部分。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都是一種主張和推演。孟子講人性善,是為王道服務;荀子講人性惡,是為霸道服務。孟子講人性善,所以君王要以民為本,強調統治者要愛民如子。荀子說人性惡,要求諸侯王必須管著老百姓。思想文化是為政治服務的。孟子的理想是:治國用王道,治人成聖賢。
2.孟子心學的思想體系
有人說孟子的思想為「仁義」二字,其實孟子主要講的是人性善。
孟子可以說是「東方柏拉圖」。孟子幾十年奔走於諸侯之間推行自己的治國理想,但沒有君王能採用,不得已退而著書。他說,吾道窮矣。他只有著書立說,開館授學。儘管命運很悲哀,但他是人類的悲劇英雄,代表了一種人類的生存境界。過去兩千年了,孟子的學問現在依然有生命力。因為,他研究的是人性,人性是貫通古今的,變化最少的。
性善論是孟子心學的邏輯起點,是孟子學問的基石。不過孟子說人性善,但沒有說人性至善。性善是內生的,具有成長性,需要擴充。孟子說的四心,即四端之心,也是有生長性的,需要擴充。端只是起點,不是全部。只是一個點線面中的點,不擴充便無用。
程子對孟子的評價是:「對聖門有大功」,「對世人有大功」。性善論為王道奠定了理論基石,使歷代統治者對老百姓寬容很多。孟子曾對諸侯王說,你們就是率領禽獸吃人的人。他當著面直接和諸侯王鬥爭,是一個鬥士。這也是為什麼孟子不被君王重用的原因。知識分子的悲劇在於,總在要求應該怎麼樣,但是政治家考慮的是現有的條件能夠怎麼樣。這是錯位的問題,人類有兩個使命,一是認識世界,一是改造世界。前者是知識分子的任務,後者是政治家的使命。如果知識分子想越界,將以悲劇收場。我很贊成孟子的理想主義,但我不宣傳「君子固窮」,人不是為窮而生的。我不主張安貧樂道,也不贊成貪慾。人類最大的悲哀就是不知足。守不住底線,總是越界。
3.良知:孟子心學的支點與展開
良知與四心,是孟子心學的支點和展開。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的敘述風格與孔子不同。孔子只說格言,孟子每一篇都是小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甚至有立論和駁論。
孟子的「四端之心」指:「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認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情感是「仁義禮智」的萌芽,「仁義禮智」即來自這四種情感,故稱四端。
惻隱之心,通俗說,即勿傷其類。天上的鳥和地上的野獸,見到同類死了都很悲傷。不管誰家的孩子,掉到井裡,每個人都會去救。這就是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人在遠古時代就有,是人與禽獸的分界線。孔子說,知恥近乎勇。舉個例子,魯庄公的車夫駕車翻車了,魯庄公罵車夫連車都趕不好。車夫滿心羞愧,拿起武器上了戰場,結果戰死了。後來,魯庄公發現拉車的馬受傷了,傷得很隱蔽,才知道翻車不是因為車夫失誤而是因為馬受傷。魯庄公很慚愧,他覺得車夫是個義士。於是厚葬了車夫。這就是恥感。一個民族沒有恥感是很悲哀的。
辭讓之心與恭敬之心是緊密相連的,是人性的美德。但未必都是天生的,人不學而不知禮,辭讓之心是禮之端。尊和讓是一個人的美德。有尊才有讓。
是非之心就不多說了。善的,有利於社會的,就是「是」;惡的,不利於社會的,就是「非」。
建議大家讀讀《禮記》,比讀現在小清新的東西有用多了。中國傳統的東西丟失了很多,要撿起來。
4.孟子人性善——心學旗幟的兩面觀
怎麼看性善論?孟子講人性善,並不否定人性惡。講良知、四端之心,並不否定外因的作用。孟子也不是一味地反對利,凡是一味反對利的人,都會失敗的。孟子說過,不合道義,一餐一飲,都不能接受;合於道義,天下也能納入囊中。孟子的辯證思想很偉大。
目前看,心學只是一門學科,不是科學,心學到底是不是科學,離不開遺傳學和基因學的發展的最後驗證。孟子說的人性善,有一部分是本能,有一部分是遺傳,也有一部分是感情。
周殿富老師講座手稿
二、孟子心學的心法
1.以氣充志說
氣的概念太多了,有血氣,志氣。物質層面,是血氣;精神層面,是志氣。就是老百姓說的,人活精氣神。君子養其志氣,不在血氣。孟子說,志,氣之帥也。志是主要的,氣是從屬的。兩者是辯證關係。
2.飽心以德說
孟子提出了天爵人爵論。天爵,指仁義道德,人的美德是上天賜予的。人爵,指公侯將相,高官厚祿是人賜予的。天爵是奪不走的。人爵是人賜予的,說奪就可以剝奪。用人性之德把自己的心餵飽了,就不會去貪圖功名利祿。
3.浩然之氣論
孔門最羞言霸道。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問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浩然之氣是內心的東西,難以言說。浩然之氣,大到頂天立地。最具體的詮釋是孟子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都充斥著浩然正氣。孟子的浩然之氣為中華民族造就了許多仁人志士。
養氣的方法概括起來為:直養無害,自反而縮,集義而成,持之以恆。
4.擴充推心之道
良知是內生還是外存的?如果不把四心推廣開來,是沒有用的。孟子說,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他認為,把慈善之心推廣到老百姓,就可以成為聖王。
5.夜氣說與養心守心論
夜氣,指一個人的修為與自我反省的過程。人到夜間的時候,應該反思,便有了這個比喻。氣日夜周流於體,入夜氣養,但關鍵在於守心。把心守住,不為外物所動,那才是本事。
因為時間關係,周老師精心準備的其他內容,包括心法中的其他五點——心同理同論與溺心說、失心收心說、眩瞑治心說、強怒強善論、大人心法論,以及先秦諸子對君子的界說種種、孟子論君子人格簡介等內容,都無法展開了。期待以後有機會繼續邀請周老師給我們講解。
陳老師總結說:
周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角度看性善性惡,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不能從本質去理解,而應從其主張和目的去看;周老師還以豐富的人生閱歷,以接地氣的語言和生動的例子,詳細講解了四心,包括怎麼理解良心、良知,怎麼養浩然之氣。「飽心以德說」對現代人也很有啟發意義。人的煩惱和貪慾來源於內心的饑渴、匱乏,當我們用人性之德把自己的心餵飽了,自己的心圓滿了,就不會貪渴了。「夜氣說與養心守心論」中的「夜氣」,可能也包括天亮前的狀態。古人起床很早,天亮前起來的時候,就如一個初生嬰兒一樣,這時候的那種清明的狀態是最接近本初之心的。夜氣也要養,就是點滴積累,熟悉那種純凈無染的清明狀態,守住本初之心。沂山書院舉辦的心學系列講座,針對的是現代人普遍的心身煩惱問題,期望通過一期一期的講座,把失落的中華心學寶藏重新撿起來,讓現代人受用。非常感謝周老師今天的講座分享。
接下來進入了提問環節
問:孟子的養氣,有沒有佛道那樣可以具體操作的功法?
答:儒家論氣,和佛家道家不同。佛道家講氣,可以說是種物質之氣。儒家的論氣,完全是唯心的。養氣主要在思,心之官則思。養氣的方法就是反省和思考。心是一切,就是孟子講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就是志向,志與氣是互動的,志為氣之帥,要思考一輩子的志向是什麼,然後只管踏踏實實往前走。
現場合影
以上只是根據錄音整理的提綱要點,周先生還深入淺出地講到了許多人性善的踐履。
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大家都覺得受益匪淺。講座完畢後,大家合影留念。很多人加入了沂山書院群,希望能夠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聽眾感言:
安成:
周老師頂著京城的桑拿天為沂山書院奉上一場精彩的公益講座,本身就是對於孟子思想的踐行。他為這場兩個小時的講座準備了厚厚的一摞提綱草稿,這些內容真的可以在某所大學裡講一個學期。周老師是東北人,身上還依然帶著那股黑土地般的厚重、富饒和淳樸,他準備的精神大餐也像東北菜一樣,盤子似小盆,菜量出奇的大,最後要是見了盤子底主人就會覺得沒面子,待客不周。「飽心以德」也似「飽腹以饈」,不過思想的盛宴卻一定勝過一場饕餮。飽暖會思淫慾,豐富的思想則一定會使人進步。
周老師強調的「漢氣」之說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我能很能理解東北那嘎達的「漢氣」,這基本是對一個男人的最高評價了,等同於時下流行的說法——純爺們。它體現的是一種擔當,無論是對家,對團體,還是對國家。它也體現的是一種正義感和基於某種道義的勇敢說「不」。它也是孟子「以氣充志」在民間代代相傳千年的民族精神,早已融化到人們的血液里,形成了我們共同的「集體無意識」。
在彼岸書店的這間不算太大的屋子裡,坐滿了前來聞道的人們。我們都活在市井之中,卻因不願被那市井之氣熏染,才會有酷夏中的齊聚一堂。周老師幾次強調,從古至今,人性的變化其實不大。說善也好,說惡也罷,我們跟周老師一起追憶孟子提著君王耳朵大聲疾呼王道治國的景象,同時也都聽得到屋子之外的那個偌大的世界花花綠綠的喧囂。
善惡之爭一直呈現在歷史的天空之中,這「變化不大」實在會使人心頭蒙上一層陰霾。甚至沒準成了許多人的借口,不,是理論根據,好去行那「必要的惡」。
其實我想問:心學之說既然始自孟子,到陽明一代已推至歷史高度,儒家卻罕見有人把承載這善惡「心」是個什麼東西說的明白。如果「變化不大」那研究「心學」到底有啥用?難道這問只能變成空谷之中漸次消失的迴響?
又想到,沂山書院所辦的是心學系列講座,會將「心學」作為這一時期重要的線索和主題。書院的創始人雪漠老師最近剛出了一套「雪漠心學大系」。這是來自那空谷的天籟,將會響徹人類文明的天空。
心弘:今天周老師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周老師不僅僅是一位學養深厚的學者,更是一位「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
周老師對孟子性善論的解讀最為精闢。他說,每一種思想文化都是為政治服務的,為意識形態服務的。這一點令我豁然開朗。
孟子講人性善,是為他所提倡的「王道」服務的,王道講以民為本,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要求統治者愛民如子。性善論就是王道的理論基礎。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是善良,所以採用「以德治國」的仁政就能夠感化百姓,從而實現天下大治。性善論也可以說是「以德治國」和「王道」思想的前提。孟子的理想是,治國用王道,治人成聖賢。
荀子講人性惡,是為他提倡的「霸道」服務的。以後的法家人物,比如商鞅、韓非、李斯,繼承了人性惡的觀點,崇尚法術勢,要求諸侯王必須監視老百姓,管著老百姓。可以說,人性惡是「霸道」的理論基礎。人性本惡,難以用仁德來感化,只能用法制來約束。
從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來說,孟子的人性善和荀子的人性惡都有道理。西方文化認為,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結合,每個人身上既有神性,可以理解為性善的一面,又有獸性,可以理解為性惡的一面。因此,在社會治理方面,既要用仁義道德感化人民,使性善的一面得到發揚,又要用刑名法術來規範人的行為,使性惡的一面得到約束。只有將「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才是治國平天下的良策。
當然,對於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我更傾向於王陽明「無善無噁心之體」的說法。心體澄明如虛空,潔凈如寶鑒,能察萬物,但又不被萬物所染。這個非善非惡又如如不動的存在才是心之本體。
從歷史意義來說,孟子的性善論和他的王道思想非常偉大。孟子的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帝王,特別是他的民本思想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仁君,也制約了一些暴君,兩千年來,惠及了無數的中國老百姓。沒有孟子,中國文化會大為失色,儒家思想也會沒有如今的高度。
永虎:
周殿富老師出版著作眾多,素養深厚,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在講座中對於人性善惡的詮釋尤為精彩。他認為,孟子的「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惡」在說到善惡時,都包含了對立面,即善中有惡,惡中有善,說到善本身時,就蘊藏了惡的觀點,說到惡亦然,同老子的「福禍相依」一樣具有樸素的辯證觀點。只是提出的目的不一樣,都為各自的政治觀點服務。即孟子因人性善的一面,故而倡導「王道」;荀子因人性惡的一面,故而倡導「霸道」,同時也培養了如韓非子、李斯等法家治世之人。但孟子沒有說人性至善,只是說「人人皆可為堯舜」,因此個人還需要持續不斷的修身,才能由善到達至善。
孟子是了不起的,他的王道主張,使得後代統治者對百姓寬容很多。很多帝王如朱元璋等,對此頗有怨辭,卻不得不重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來,這幾句話詮釋了何為「浩然正氣」,激勵了無數仁人志士,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歷史上,很多偉大人物都是悲劇的。他們的思想具有真理性和超前性,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其所處時代的真實影響是微弱的,甚至是悄無聲息的。但他們的影響在身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化,其思想越來越被理解和吸收,對後來人以持續的啟迪。孔子、孟子、屈原、岳飛、文天祥等人都是如此。就是這些人,拋棄了現世的利益,堅守自身尋找到的真理性,故而能形成穿越時空的存在。
周老師認為人性的變化是最小的,兩千多年前的人性和現在差別也不大,如反覆無常、不知滿足等。孟子是研究人性的,故直到現在,其思想學說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周老師認為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基本都是演義、歸納、推理的方式;西方的現代科學要求實證、臨床等,連社會科學都需要數據和量化的結果,
推薦閱讀:
※王陽明心學智慧:做人要學會獨立思考,堅守本心,做個有主見的人
※自覺——前進不已,實現無悔人生
※為什麼王陽明的「心學」和佛教禪宗的理論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王陽明30句話,心學精華,人生要旨
※孟子的心學 就是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