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一位有能力的人

如何做一位有能力的人

現在是一個從資格社會向能力社會轉換的重要歷史階段,人的發展最終可依靠的就是能力。那麼什麼是能力呢?又需要怎樣培養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可供朋友們參考:

一、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能力之本質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不是看他有什麼文憑,也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書,而是看他每天是否有所感悟,如果他不善於感悟,那麼他就是一個「粗人」。

一個人是不是有思想,不是看他能不能寫文章,能不能口若懸河,而是看他是否經常在一個人的時候,能不斷沉思、不斷感悟。如果他有沉思、有感悟,那麼他就會有思想。 

  一個人有沒有能力,不是看他知道什麼,能做什麼,而是看他是否經常「悟到」,「悟到」了,能力就形成了,因為,只有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從前,在南北相對的兩座大山上,各有一個寺院。兩個寺院的人們相互之間的見解、主張不完全相同,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天早上,兩個寺院分別派一個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場去買菜,兩個小和尚血氣方剛、年輕氣盛、互不服氣,在市場上相遇,經常或明或暗地較勁,互試機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問:「你到哪裡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腳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南寺院的小和尚聽之無以言對,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買了菜,回到寺院問師父,師父說:「下次你碰見他的時候,就用同樣的話問他,如果他還是那樣回答,你就說:『你沒有腳,你到哪裡去?』這樣你就能擊敗他了。」小和尚聽完,很高興。 

第二天早上,南北寺院的小和尚又在菜市場相遇。南寺院的小和尚又問道:「你到哪裡去?」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風到哪裡我便去哪裡。」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南寺院的小和尚完全沒有招架之力,又站在那裡,一時語塞。回到寺院,師父見小和尚滿臉晦氣,便問道:「難道我教給你的方法不靈嗎?」小和尚便將早上的事如實講了出來,師父聽了哭笑不得,對小和尚說:「那你可以反問他『如果沒有風,你到哪裡去?』」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勝!」   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見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了,於是問道:「你到哪裡去?」「我到市場去。」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沒有話了,因為他不可能說:「如果沒有市場,你到哪裡去?」師父知道了他們的對話之後,語重心長地嘆道:「觀晚霞悟其無常,觀白雲悟其卷舒,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學貴用心悟,非悟無以入妙。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悟出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我一直在思考人的學習和發展問題,我認為其核心就是能力的形成問題。因此,我試著在我周圍的人身上找突破口,並設計了專門的日常感悟模式,既結合了實際,又融會貫通於個人能力的提升上。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個性的成功,每一個人成功都是悟性的成功。關鍵是,我們要拒絕做一個「粗人」。

二、自信心是能力的第一要素——能力之要素。 能力是一種可能性,是一個人努力運用條件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我的能力公式是:能力=態度+條件+目標。因此,能力的第一要素是態度,是人的傾向、是人的努力。人的主觀能動性,其核心是自主選擇,其實就是自信心。 

自信亦稱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狀態,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既定目標的心理傾向。自信是建立在對自己正確認知基礎上的、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我曾聽過一個流傳甚遠的故事:一個黑人孩子躲在公園的角落裡偷偷看幾個白人小孩在快樂地玩。他羨慕他們,也很想與他們一道遊戲,但他不敢,因為自己是一個黑人小孩,心裡很自卑。這時,一位賣氣球的老人舉著一大把氣球進了公園,白人孩子一窩蜂地跑了過去,每人買了一個,高高興興地把氣球放飛到空中去。白人小孩走了以後,他才膽怯地走到老人面前,低聲請求:「你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老人慈祥地說:「當然。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小孩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老人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氣球,小男孩接過氣球,小手一松,黑氣球慢慢地升上了天空……   老人一邊迷著眼睛看著氣球上升,一邊用手輕輕拍著孩子的後腦勺,說:「記住,氣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為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不是因為種族和出身,關鍵的是你的內心有沒有自信。」   這個孩子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基恩,這是他小時候親歷過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事,正是這件事使得基恩從自卑走向了自信。

怎樣提高自信心呢?

我認為有以下四個階梯過程: 

1、第一階梯:體驗。

就是體驗成功、小成功,然後大成功。

2、第二階梯:發掘自己。

不斷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發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以及個人優勢區。

3、第三階梯:思維。

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穩定的思維模式。真正的自信心是一種穩定的思維體系。思維方法體系就好比一個生命的總坐標體系,是生命一切行為的指揮系統。事實上,具備相應方法論體系的人極少。大多數僅僅是在本能的推動下,使用經驗主義式的或本本主義式的思維技術。這構成我們社會整體狀態的燥動與傾斜,因此,建立科學的各具特色的方法論體系,是重要的一環。沒有穩定的思維模式,自信則是主觀的、唯心的,並不能穩定的。

4、第四階梯:習慣。  

就是行為程序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自信心最終是一種習慣,是內化的道德和智慧。  

一個的客觀的自信體系的建立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第一要素——態度,除了自信心,另外兩個組成部分是:責任感和意志力。

三、想得到,並且要做得到——能力之階梯 . 能力的實質是——想得到,並且要做得到。有知識但沒有能力,或者想到了但做不到,看起來,好像只差那麼一點點,實質上,差之甚遠。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得到,做不到呢?在「想到」和「做到」之間有一座怎樣的橋樑呢?我認為這座橋樑——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開竅」。  

人沒有「開竅」時,即使知道了、想到了,還是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還是不能轉化為有效行動,達到目標。比如:不善於讀書的人,書讀得越多就越糊塗,知識就成了人的拖累,而會讀書的人,可以通過讀書導致開竅。  如何提高執行力,也是這個問題。如:文化人的書獃子氣與書卷氣的比較,「書獃子氣」的核心正是沒有「開竅」,而文化人的「虛弱」、「缺鈣」也集中體現在這裡。  

我要探討的就是——如何開竅,也就是一個人如何開發自己的悟性?解決了這個問題,實質上也就解決了能力的自我培養問題:開竅=理解+頓悟。而所謂理解,就是可靠的概括;所謂頓悟,就是超越的思考。

開竅的方法很多,這裡介紹一個經典階梯模式:

1、第一模式:讀萬卷書。 就是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獲得足夠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分類、區分、整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第二模式:行萬里路。  就是通過實踐、體驗、接觸,在閱歷的基礎上,獲得理性的認識與歸納。

3、第三模式:閱人無數。  就是大量接觸不同的人,從不同人的身上找到相通和交集之處,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4、第四模式:跟隨成功者的腳步。  模仿與跟隨是普通人獲得頓悟的一種捷徑,模仿與跟隨就是自我訓練,就是從訓練中獲得可靠的理解。  

5、第五模式:高人點悟。  高人的啟發與點悟,是人開竅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的至高形式。中國的所有智慧高度集中到「啟發」兩字之上。

四、能力,在堅持之後的拐角處——能力之實現。  

能力,從某一種意義上說,是人生的一種歡喜。世界上任何的歡喜,精神的、肉體的,都會在堅持之後的某一個拐角處出現。  

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區別也就在於能否堅持,沒有堅持,就沒有歡喜,也就沒有能力。堅持,不是爆發力,是一種韌性,無堅不摧的往往正是這種看似綿薄但後勁十足的持久力。  

我們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做雙手懸掛運動,通常在單杠上堅持做十幾分鐘就覺得再也堅持不住了,並從單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面。但我們這樣設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種意外的情況下,你的雙手握住的不是離地面2米的單杠,而是離地面500米的機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被人營救,於是只有耐心地堅持著,這時,也許你能超乎尋常地堅持一個小時以上。這,就是意志力在發生作用。  人有許多極限,通常情況下,是無法超越的,所以許多人做事情,到了艱難的時候,就放棄了,就像從單杠上輕易跳到地面一樣。而事實上,成功,往往會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時就會出現!  


推薦閱讀:

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能跳能跑有爆發,力量和靈活並存,教你訓練出超高的綜合能力
嬰兒語言能力培養與訓練方法
初生牛犢不怕虎和老當益壯將會越來越突出
由女人的八字看老公是否有能力

TAG: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