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CET實驗的背景因素

已經有很多大型的研究支持CEA作為一種標準的治療因為動脈粥樣硬化而狹窄的頸動脈的外科術式,而一些預防性治療也是必須的。對於單個病例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而且其中充滿了警示。當擁有特定水平和能力並且併發症發生率低的外科醫生對其進行手術時,這一操作對於嚴格符合臨床標準的患者來說是有收益的。 手術的成功以及不足充分展示了CEA在預防腦卒中發作方面的發展以及CEA的目前情況,為了能夠更好的動態了解頸動脈血管成形術在頸動脈所致腦卒中的作用,我們需要對它的發展情況、引入臨床實踐的過程、以及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治療的目前情況有一個了解。 為了預防腦卒中的CEA治療早在19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展了,那時人們就發現了該手術的有效性,並且很快就為外科界所接受。在19世紀80年代中葉,美國每年都要開展大於100,000台的CEA手術。然而在CEA問世以來關於該手術治療頸內動脈狹窄的爭論持續了30多年。兩個在19世紀80年代早期發表的隨機臨床試驗將CEA手術和藥物治療相比較,結果並沒有能夠證明外科手術的益處所在。1970年發表的關於顱外動脈阻塞的Joint 研究也表明CEA對於預防腦卒中方面並沒有明顯的益處,而且該研究還報告了手術操作相關的死亡和傷殘率是11.4%。第二個研究也沒有能夠顯示出其益處何在,並且在早期就被終止了,因為圍手術期的卒中死亡率(stroke-death rate)是25%。儘管隨機試驗並沒有表明手術的益處,CEA手術在美國仍然流行,因為其在很多美國內科以及外科大夫的印象中都是有益的。 到1987年為止,在美國已經開展了超過一百萬台的CEA手術,而且其手術例數仍然在增加。 目前內科治療可以較為有效地預防卒中,在這種背景下,CEA對卒中預防的作用則取決於手術相關的併發症發生率。事實上,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在關於CEA應用的指南中指出,對於有癥狀的患者,CEA僅適用於外科手術併發症發生率<=6%的病例。對於無癥狀的患者,可接受的併發症發生率<=3%。否則,動脈內膜剝除術相較於內科治療的優勢則大大降低。這表示如果手術相關的併發症發生率超出上述數據,手術不僅不能預防卒中,反而引起更多的卒中。 19世紀80年代末之前,CEA在臨床上的應用愈來愈多,但相關的醫學文獻支持卻不夠,此時人們迫切需要一份對CEA在特定的條件下預防卒中的正式評價。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剝除術試驗(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即NASCET研究。
推薦閱讀:

決定身高的四個主要因素
遠離血管健康的8個危險因素,讓您多活30年
第三章 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
決定智商,身高,情商的父母因素

TAG:實驗 | 因素 | 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