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片U約】英國/美國電影:《納粹屠殺陰謀》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影視展播》英國/美國電影:《納粹屠殺陰謀》[海報劇照]
[熱誠推薦]經典歷史劇之作這裡沒有陰森壓抑的死亡集中營,沒有冒著黑煙的焚屍爐,沒有眼睛裡閃著驚恐絕望的猶太人,沒有凶神惡煞的集中營看守,沒有一切當提到「納粹」,「Holocaust」等關鍵詞時人們腦子裡會自動浮現出的血腥恐怖場景。恰恰相反,電影的展開猶如一冊優美的畫卷:銀裝素裹的柏林雪景,古典氣派的森林別墅,別墅里女僕傭人穿梭忙碌著送上豐盛的美食,身穿黨衛隊黑色制服的高級軍官和納粹要員,觥籌交錯,優雅的措辭,間爾激烈的唇槍舌劍,偶爾的歡聲笑語,舒伯特的樂曲如舒緩的流水在耳畔淌過......而電影外的你,看著這冊畫卷的展開,寒意一點點侵入血管,慢慢在全身瀰漫開來。[劇情資料]名稱:納粹屠殺陰謀外文名稱:Conspiracy更多中文片名: 陰謀 、納粹大獵殺導演: 弗蘭克·皮爾森 Frank Pierson編劇: Loring Mandel ....(written by)主演:肯尼思·布拉納 Kenneth Branagh ....Reinhard Heydrich史坦利·圖齊 Stanley Tucci ....Adolf Eichmann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Dr. Wilhelm Stuckart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 歷史片長:96 min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對白語言: 英語 / 德語上映:2001年色彩: 彩色MPAA評級:Rated R for language.級別:Singapore:PG / Argentina:13 / Australia:M / Spain:13 / USA:R / Iceland:12攝製格式: 35 mm (Eastman Kodak)洗印格式:35 mmDigital (Texas Instruments DLP 1280 x 1024, 1.5 : 1 anamorphic)陰謀的獲獎情況2002年金球獎(Golden Globe)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Series,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史坦利·圖齊2003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TV Award) Best Single Drama2001年艾美獎 Outstanding Writing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Loring Mandel劇情: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軍參戰令希特勒一統世界的狂夢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場秘密會議,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就此改變.這場會議中的一份文件,隱藏了多少秘密,猶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對話里的發言者知道.....影片評價:向我們揭示了二戰時納粹背後的「陰謀」。納粹有深厚的玄學背景,大部分以北歐神話為基礎,納粹正是用這套東西煽動了日耳曼民族的集體激情(其實就是暴力傾向了)。這部片子的內容也就是關於納粹內部的故事的。本片拿過艾美獎和金球獎等等,詳細的也不多說了。只要一句話就能代表這部片子的品質:它在DVDempire.com中是Rating 滿5分作品。[精彩影評]另類戰爭片關於二戰的影片已經在不同的時期,用不同的方式,被不同的編劇和導演懷著相同的熱情演繹了無數次。可是這次看過Conspiracy後,卻對這種戰爭題材的影片,有了另外一種感想。它不像其他的二戰影片直接描寫戰爭的殘酷場面或集中營的非人生活。而是用一種微觀敘事的方式再現了一九四二年二戰戰事發生轉機時,德國加速實行種族政策的一次秘密會議。整個影片就如同是一次長達兩個小時的討論會記錄。十幾個人圍繞該不該屠殺和如何屠殺猶太人的話題爭論不休。故事內容倒更像是一個歷史研究題目。從一份僅存的當時的會議報告,還原了一個歷史事件。這大概是我喜歡它的一個前提吧。不過電影畢竟不是研究。否則誰也沒有興趣了。故事化與情節化是理所應當的。圍繞著核心問題-什麼是最佳方式滅絕猶太-一層一層的深入和明晰。但是在我看來,就這個問題本身也超越了戰爭帶給我們的想像空間。種族滅絕伴隨著對人性等問題思考。可能會提出更多的疑問。上帝的權利或者職責是否能如此現實而且明確地被人類自己決定和解決?這種遐想增加了電影內容上的廣度和深度。儘管德國種族政策與前方戰事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但莫斯科失利與美國參戰,其實已經暗示了這次會議將是對猶太的政策的進一步惡化和加速。接著,當每一個具體問題被逐個討論後,人們才真正意識到這只是一個政治遊戲。這些問題早已有答案,其實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偷窺式鏡頭的成功運用,讓觀者有一種身處真實會議現場的感覺。儘管從頭到尾,沒有一幕關於描寫戰爭或者屠殺猶太人的場面。但是一些電影的細節的描寫不亞於這種直接的視覺衝擊,其實,導演似乎有意把這種場面留給了觀眾去想像。與話題殘酷性相對立的描寫比如德國景色優美的冬景,華麗的 Wannsee別墅,豐盛的各式食物,這些內容本身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當你看著衣冠楚楚得紳士們在品嘗食物,欣賞美景時,討論如何發明一種高效男性絕育設備,如何最低限度的劃分出具有猶太血統的身份,如何最高效達到毒氣致命的工廠的籌劃時,一幕幕想像中屠殺猶太人畫面自然產生。語言與實物之間的反差這可能就是這部影片的獨到的之處。真正的主題在這種反差中被想像出來。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參與會議的德國上層領導人物,並非都被描寫成毫無人性的納粹。很多人對於以屠殺的方式進行種族滅絕持有異議。並且從各自的立場提出提出不同的理由,例如屠殺平民有損軍人的驕傲等等。但是隨著會議的深入,每個人都逐漸意識到這種屠殺的方式實際上已經決定了,此次會議只是一種形式,實際上這個會議後半部分過程是每個人調整其心態的過程。這裡不得不提拍攝這部影片的公司HBO,之前曾看過它拍的另外一部Wit (2001), 也很喜歡。同樣運用了微觀敘事的手法以第一視角講述了一個四十多歲大學女教授死於癌症的故事,也後有機會再寫。[請您觀看]
http://www.tudou.com/v/KL21NCk6n80/v.swf編輯於2011年8月4日
推薦閱讀:
※[2016 美國總統大選直播帖] 實時記票數據顯示,特朗普暫時領先希拉里
※外媒:美國鐵桶似包圍中國
※[原創]美國孩子18歲後,父母就不管了嗎?(轉載)
※高高舉起 輕輕落下——評美國對埃及軍方的立場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