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慧禪如何修?

禪的本質是什麼?

大願法師

禪的本質是什麼?禪的本質是我們每一個人、人人本具的內在的不斷湧現的鮮活智慧。比如說,我們看眼前這個花,我們看到眼前的花了嗎?很多人說:啊!我看到了,那個是太陽菊,這個是百合花。但是當你這樣說的時候,事實上你是沒有看到花,你是認識了花, 沒有看到花,這個有什麼差異?  如何去修禪?就是提升我們的思惟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平時往往是陷在大腦思惟的狀態之中,而學禪的人是運用靈性生命思惟。這兩者有什麼差異呢?大腦思惟的特徵就是兩點——記憶與解讀。過去累積了很多的知識,在腦海裡面把它記住,以後遇到新鮮事物的時候,我們馬上調動過去的知識,來解讀現在的事物,我們就以為我看到了,或者我真正懂得了。那麼修禪的人,事實上他是什麼?他是運用靈性生命思惟,他不用調動過去的知識來解讀,而是直接地讓心和物融為一體,用花的心情來看花。因為我的生命是鮮活的,這個花也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呼吸的,也是鮮活的,那麼兩種鮮活的生命相遇的時候,因緣重組就能夠產生新的生命,那就是智慧命。

我們要由凡夫的這種大腦思惟的階段,提升到靈性生命思惟的階段。靈性生命思惟的特徵,就是覺照和欣賞。對一切只是覺照它,不用去給它貼一個標籤。這個會有什麼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能夠了解世界的真實相。我們其實往往是截取了某一個片段,還執著它。這世界本來是變動不居的,但是我們把它看成是靜態的。這個花本來也是動態的,剎那剎那都在呼吸,鮮活的生命。但是我們往往就把它看成是一個靜態的花,事實上它是動態的,本來它是活的,我們把它看成死的,所以這樣只是截取了某一個片段而已。  還有一個好處是什麼?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處理人際關係之中,比如說,太太看到先生有某一個行為,就會用過去對先生的印象來解讀先生這個行為,但事實上這個問題就產生了,就是什麼?因為先生現在的行為是現在的心決定的,太太對先生的印象是過去心,用過去心來解讀現在的行為,就會產生隔膜,就會產生誤會。   所以在我們佛教裡面重要的經典,《金剛經》上面有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說什麼?就是不要被過去的我所絆倒,不要被現在的我所累倒,不要被未來的我所嚇倒。

我們每一個人,往往容易停留在過去的成就裡面,尤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後,我們總會抓住過去成功的經驗,執著於這個成功的經驗。後面遇到新鮮的事物的時候,我們還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決現在的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會失敗。為什麼?因為會被過去的成功所絆倒,而現在的環境都變掉了,你還是用過去的經驗來解讀的時候,事實上就變成像刻舟求劍一樣了。  中國春秋時候,百家爭鳴,墨家學派的墨子就說過:「人寡不死其所長」。意思是說人很少有不死在自己的長處裡面的。例如:會游泳的人,往往死在水裡面,因為他有所依恃,認為他的游泳技術很高明,所以就敢於犯險,結果往往失敗了。車技非常好的人,往往死在高速公路上,因為人寡不死其所長。造成這個原因都是什麼?都是因為被過去的我所絆倒,被過去成功的經驗所困住。  所以禪的本質,就是從一切已知的知識之中解脫出來。這樣,當然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才能快樂。  那麼,不被現在的我所累倒,就是不要執著於現在的事物。不被未來的我所嚇倒,就是不要對未來恐懼。偏重於感性的人,他往往會回憶過去,留戀過去。偏重於理性的人,往往想把未來的一切事情都計劃得非常完善,滴水不漏。但事實上他越想就會越擔心,越恐懼。  所以真正有禪的智慧的人,就能夠真正地活在當下,就能夠無憂無悔,就能夠沒有恐懼,沒有擔憂,就能夠做一個快樂無憂的人。像我們禪宗祖師所說的,快樂無憂是名為佛。這樣是開啟禪的智慧。  禪的智慧就是打破一切成見,任何時候都活在當下鮮活的智慧裡面,而不活在成見裡面。但是我們往往有一個路徑依賴。我們接受過教育以後,我們按照教育接受的那種價值觀,那種思考方式,往往依照舊路去思考,實際上有一個路徑依賴的時候,內在的智慧就打不開,就開發不出來。

說一個小故事。有一位老和尚,帶著一個小沙彌,在森林裡面禪修。修了一年多了,小沙彌覺得很無聊,說:「師父啊,我跟隨您到這山林裡面來閉關,來禪修,但是怎麼沒看到您老人家教我到底要怎麼用功,怎麼參禪?您從來都沒有教我。」師父就啟發他:「其實我天天都在教你,時時都在教你,但是你不明白的話,現在我有一個事情要託付給你,在森林的另一頭,也有一位禪師在用功,我有一封書信,你幫我送給他,回來以後,我就教你怎麼參禪。」小沙彌很高興,因為他年紀很小,興高采烈地就跳起來說:「師父啊,您不可以打妄語,我把信送到了,您老人家一定要教我怎麼參禪開悟。」  師父說:「好。」小沙彌很高興就出去了,出去了以後過了半天,垂頭喪氣地回來了。為什麼?他手裡面還拿著那封信,說:「師父啊,我們到山裡面禪修有一年多了,所以我們來的那條小路,已經長滿了荊棘和野草,我找不到我們進來的那條路了,所以我無法給您送達這封信。」師父就啟發他,指著天上飛翔的小鳥說:「你看,天空中沒有路,但是小鳥哪裡不可以飛呢?」同樣的,我們在思惟方式上面,不要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大腦思惟模式裡面,要能夠打開我們內在的鮮活的智慧,這樣才能夠真正開啟禪的智慧。

——節選自大願法師《禪解吉祥經》

蒲公英

一起分享禪的智慧

推薦閱讀:

郎郎智慧圖書室祝朋友端午節快樂!
《道德經》里的理財智慧_王昱清的BLOG
他為官的智慧值得借鑒   錢江晚報
能否用淺顯的語言解釋一下: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這四種智慧!
羅中立油畫《父親》的背後:中國式的集體智慧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