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辯證防治牙痛

牙痛是口腔科疾病的常見癥狀。由於牙病引起的牙痛有以下幾種:齲齒(蛀牙或蟲牙)一般無自發性疼痛,多在遇冷、熱、酸、甜刺激時才感到疼痛;急性牙髓炎(牙神經痛)的疼痛呈自發性,遇到冷熱刺激時加重。

  ◆中醫辨證

  牙痛是以牙齒及牙齦紅腫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多因平素口腔不潔或過食膏粱厚味、胃腑積熱、胃火上沖,或風火邪毒侵犯、傷及牙齒、或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齦等引起。形成牙痛的原因有四:

  ①因於火者,系陽明伏火與風熱之邪相搏,風火上炎致牙齒疼痛。患牙得涼痛減。治宜疏風、瀉火、解毒。用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減治療;

  ②因於寒者,風寒之邪客於牙體,致齒牙疼痛,患牙得熱痛減。治宜散寒止痛。可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③因於虛者,多屬肝腎兩虧,虛火上炎,致牙齒浮動隱痛,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可選用左歸飲、大補陰丸、知柏地黃湯等加減。

  ④因濕熱客於手足陽明二經,致齦腫腐潰,或齒牙腐蝕,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熱、除濕、止痛。可選用溫膽湯、甘露消毒丹酌加細辛、蜀椒等。此外,齲齒、蛀蝕亦可致牙痛。參見齒齲條。

  ◆中醫認為牙痛是與下面因素有關:

  1.風熱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呈陣發性,遇風發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

  2.胃火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火盛傷脈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3.虛火牙痛

  主證 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後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痠痛,頭暈眼花,口乾不欲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於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於濡養,發生萎縮。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虛失於儒養,牙齦萎縮,則牙齒不固,而牙根浮動,咬物無力。午後陽明經氣旺盛,更助虛火上炎,因此午後疼痛較重。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痠痛。

  陰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眼花,虛火傷津,故咽干但不多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此為陰虛之表現。

  ◆西醫認為牙痛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①齲齒:初齲一般無癥狀,如齲洞變大而深時,可出現進食時牙痛,吃甜食或過冷、過熱的食物時疼痛加重。這時可先用防酸止痛牙膏,溫水刷牙,必要時用民間驗方止痛,但有效的治療方法應是填補齲洞。

  ②牙髓炎:多是由於深齲未補致牙髓感染,或化學藥物或溫度刺激引起,其疼痛為自發性,陣發性劇痛,可有冷、熱刺激痛和叩痛。這種牙痛的應急處理,可用芬必得300mg口服,一日2次,止痛,或用民間驗方止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開牙髓腔作牙髓治療。

  ③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擴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圍組織發炎。表現為持續性牙痛。患牙有伸長感,觸、壓痛明顯,不能咬食物。這時可服消炎止痛藥,如先鋒黴素四號0.5克,一日3次;滅滴靈0.4克,一日3次,消炎痛25毫克,一日3次;並吃軟食。也可用民間驗方應急止痛。待消炎後再作根管治療。

  ④牙外傷:如意外摔倒、碰傷或吃飯時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開,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藥,也可用民間驗方止痛。有條件者應到口腔科處理。

  ⑤誘發牙痛的原因還包括智齒冠周炎:智齒萌出困難(阻生),加上口腔衛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圍組織發炎、腫痛。可用口泰或口舒等含漱液漱口,服消炎、止痛藥或用民間驗方止痛。消炎後再拔除阻生牙。此外,流感、三叉神經痛、頜骨囊腫或腫瘤、高血壓、心臟病,有時也會引起牙痛。所以對主訴牙痛,但牙齒又無任何病變者,切不可盲目濫用止痛藥了之,應及時去醫院專科診治。

  ◆牙痛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一 中醫方法

  1.基本治療

  治法 祛風瀉火,通絡止痛。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 合谷 頰車 下關

  配穴 風火牙痛者,加外關、風池; 胃火牙痛者,加內庭、二間;陰虛牙痛者,加太溪、行間。

  操作 主穴用瀉法,循經遠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續行針1—3分鐘。配穴太溪用補法,行間用瀉法,余穴均用瀉法。

  方義 合谷為遠道取穴,可疏通陽明經絡,併兼有祛風作用,可通絡止痛,為治療牙痛之要穴。頰車、下關為近部選穴,疏通足陽明經氣血。

  2.其他治療

  耳針法 選上頜、下頜、神門、上屏尖、牙痛點。每次取2-3穴,毫針刺,強刺激, 留針20—30分鐘。

  3.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九卷記載「石膏亦稱細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風寒熱,有解肌發汗,除口乾舌焦,頭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熱之良藥。」據中醫理論及民間使用證明:牙痛屬熱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頭,以寒克熱,可有效地控制牙痛癥狀,從而起到了「內病外治」的作用。

  4.治療牙痛的小驗方

  1)白鬍椒10克研成末,加酒精調成糊狀,分4次放入牙洞內。

  2)針刺同側勞宮穴,中度刺激,進針1~2次,上下捻不留針。

  3)烏梅12個,分別含於口中,或兼含糖球也可。

  二 西醫方法

  1、含漱

  鹽水漱口:取鹽1匙,開水小半杯,攪拌使其溶化,待冷卻後,頻頻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為鹽水既可清除殘留口腔內之食物殘渣,又能消炎殺菌解毒。

  蜂礬含漱方:露蜂房5克,白礬3克。水煎待溫,含漱。1日4次,每日1劑,用至痛除。

  2、冷敷

  用濕冷毛巾或冰袋、冰塊敷近牙痛部位的臉頰部。每次約15分鐘,1天3~4次,可起緩解疼痛作用。

  3、掐合谷穴

  用指甲或指尖掐壓合谷穴(拇指骨與食指骨交叉處),可使牙痛減輕或消除。左側牙痛掐右合谷,右側牙痛掐左合谷。

  4、姜灸法

  鮮姜1片,艾絨2~3壯。鮮薑片切成五分硬幣大小,置合谷穴或牙痛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指紋1寸處),艾柱放薑片上,連灸2~3壯。左側牙痛灸右側穴,右側牙痛灸左側穴。仍不止,可同時灸頰車、下關、絲竹空,上頜牙痛還可配四白,下頜牙痛還可配承漿。

  5、外用方

  花椒油滴齒:花椒10克,麻油100毫升。麻油放鍋中燒熱,投入花椒,炸焦,去花椒,待溫,滴入齲齒中,可速止齲齒牙痛。

  鮮毛莨方:鮮毛莨葉2~4克,洗凈,搗成泥狀。充填齲齒中或外敷印堂穴,用膠布固定,至痛止即去葯。另方:鮮毛莨全草1000克,洗凈,搗爛,紗布絞汁,加入95%酒精15毫升備用。牙痛時用棉簽蘸藥液擦抹痛牙,可治各種牙痛。

  蒜泥方:新鮮蒜頭,搗成泥。取少許填入齲洞中。可止齲病牙痛。


推薦閱讀:

減少藥物副作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小細胞癌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醫干預之後心悸感的消失及其善後
中西醫結合能夠抑制腫瘤轉移
《銀屑病中西醫結合治療》——4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急性胰腺炎72例臨床觀察

TAG:辯證 | 西醫 | 牙痛 | 中西醫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