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星代工企業蘇州普光被爆出突然倒閉的消息,該事件引發連鎖反應,也對東莞普光產生了影響。給三星供應手機液晶顯示器的東莞普光已經從7月1日宣布停產整頓一個月,目前已停產20多天。
蘇州普光的倒閉
蘇州普光是由韓國普光集團於2007年4月在吳江開發區註冊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主要從事新型電子元器件的開發及生產。蘇州普光當時設廠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韓國客戶,因此其所有產能都是供給三星的,沒有其他客戶,蘇州普光的生存完全依賴於三星。
三星這幾年受智能手機業務拖累,公司的凈利潤持續下降,在國內被國產手機步步趕超。據了解此前韓國普光集團已經申請破產,中國分公司自然很難獨善其身。蘇州普光在面臨三星的訂單逐漸減少的情況下,運營漸入困境。而更糟糕的蘇州普光的韓籍高層在六月中旬秘密回韓國,工廠頓時大亂,資產已被債權銀行查封。
據了解,普光蘇州佔地28畝,之前擁有800多名員工,目前欠銀行貸款4億多元人民幣,欠供應商貨款情況不明。在資不抵債的狀況下,韓國普光集團回中國重組蘇州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留下的資產不足以償還債務。雖然後來吳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工廠的財務人員對公司債務狀況進行清算整理,並與蘇州三星協商,解決了員工工資和賠償金,但是普光蘇州還欠著很多供應商貨款。
東莞普光的危機
和蘇州普光一樣,東莞普光同為三星的代工廠,主要代工三星手機液晶顯示屏,蘇州普光還是東莞普光的大股東。據了解,東莞普光最鼎盛的時候有3000名員工,而目前只剩200多。也是由於三星訂單減少,東莞普光從6月開始處境漸不佳,6月底,員工接到放假通知,稱公司停業整頓一個月,員工無薪放假一個月,放假期限從7月1日至8月1日。加上上月蘇州普光領導失蹤及倒閉傳聞、債券人東莞農商行在工廠設備上貼上了封條,員工人心惶惶、情緒不穩。
東莞廠員工眼見蘇州廠的結果,擔心步後塵,還於7月初與銀行做過資產維護上的抗爭。同時為防止發生和蘇州普光高層跑路的事件,員工還將東莞普光的韓籍權姓總經理堵在辦公室一天一夜,要求發放工資和賠償款。隨後在東莞市勞動部門介入後,公司和員工商談好了確保工資發放事宜和賠償款之後,公司才恢復了正常秩序。
不過比起蘇州普光,東莞普光還沒有徹底倒閉,企業採取了停工和部分裁員措施。暫屬於正常運營中。但即使對外界說法如此,也掩蓋不住東莞普光的困境和頹敗之象,即將倒閉的可能性極大。
國內普光們為何舉步維艱?
分析蘇州普光倒閉和東莞普光面臨倒閉的原因,其實除了三星方面訂單的問題,還有代工廠們自身的問題。
首先,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業務的低迷是導火線
三星智能手機業務在國內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了三星的整體業務,手機業務佔三星運營利潤的60%左右,三星手機走下坡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其次,三星為減少成本,將大量訂單轉向深圳自己的工廠和東南亞很多代工廠。
近年來,與東南亞、南美,乃至於非洲相比,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處於劣勢,所以中國企業很難在代工業務方面與之競爭,隨著廣東珠三角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許多工廠也正從東莞遷往內陸和東南亞。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東莞的人工成本比東南亞高了10倍左右。其實不止是三星,由於國內生產成本急劇增加,很多大的品牌也陸續將代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地區。
三星在國內的代工廠大多都是客戶單一,依賴大企業餵食。隨著三星方面資金鏈和業務問題頻出,自然會將代工業務轉向成本更低的代工廠,這些並沒有後路的代工廠們就顯得手足無措,最後只能面臨倒閉或者被拍賣的結局。
從代工廠自身方面來說:
首先,小代工廠們市場拓展能力差,只依靠大樹並無自身品牌,轉型迫在眉睫
代工廠雖然技術好,但是大多數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中顯得有些落後,很多依舊停留在代工產業時代,並沒有自主品牌建設的意識,對自身的認識和未來發展也沒有清晰的定位。除此之外很多小代工廠的市場拓展能力差,除了大東家少有屬於自己的業務線,依靠著大企業的業務生存,它們就像沒有根的浮萍,隨時可能被衝上陸地。
不過相比蘇州普光和東莞普光,同為三星供應商的勁勝精密,在市場拓展方面明顯有先見之明和對企業長期發展的考慮。雖然勁勝精密之前也有虧損,但是其之前為應對業務大幅下滑,在積極開發新客戶、增加優質客戶群體方面有所努力。據了解,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導入和碩、京東及部分台灣地區新客戶。
因此,在當今形勢下,各代工廠的轉型迫在眉睫。尋求新出路、拓展市場、發展多元化的業務線是傳統代工廠們當下應對代工在中國落寞的最好方式。
其次,外企獨斷,管理模式混亂
現在再回到蘇州普光,顯然,導致其悲劇的原因不單是來自三星業務方面和國內代工行業不不濟,從根本來說,蘇州普光內部管理模式的混亂也是一大原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前幾年普光蘇州還是吳江地區發展不錯的外資企業,是三星在華最大的PBA代工廠,就算如今三星業務下滑、訂單減少,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就迅速倒閉,落得如今這樣的局面,與其自身管理制度混亂和未能及時轉型導致。
據了解,蘇州普光的管理模式偏向於外企獨斷。據普光蘇州一位中層管理人員透露:「目前公司的毛利潤占銷售額的8%左右,其中銷售額的5%被韓國總公司以技術支持的名義拿走,也就是說只剩下3%維持公司運轉。」「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開會時中方的中層幹部都參加,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不讓中方幹部參加會議。」不但如此,多位車間管理人員稱,公司所用的生產機器和生產工具,都從韓國購買。韓國運過來的機器基本都是舊機器,有的經過翻新,有的直接就把舊的運過來。
面對外企獨斷的管理模式,除了沒有自主品牌,連企業盈利中方都不能分食,也難怪三星方面一打噴嚏代工廠們就感冒。
推薦閱讀:
※如何開家賺錢不倒閉有機專賣店※國內即將倒閉的幾個品牌, 最低的一月賣1輛, 花費26億打造!※倒閉潮中,我的鋼鐵女戰士母親※受「倒閉」傳聞影響 圓通速遞股價五連陰·每日商報※發改委:企業倒閉 一線房價短期將大漲
TAG:代工工廠 | 危機 | 工廠 | 代工 | 倒閉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