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判周恩來攤底牌:最差就是再次被瓜分
結語
在基辛格來華之前,尼克松和基辛格定製了一整套談判策略。他們認為,中國改善對美關係是出於維護國家安全、抗衡蘇聯威脅的迫切之需,因此中國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將呈現靈活姿態。那麼,華盛頓就可以通過增加北京對於蘇聯威脅和日本在東亞發展趨勢及「軍國主義復興」的擔憂,以實現三方面的目的:其一,利用北京對蘇聯威脅的擔憂,促使北京同意暫時擱置台灣問題或做出妥協。其二,將台灣問題分為從台灣撤軍和從政治上承認「一個中國」兩步走,在軍事方面,將美國從台灣撤軍同結束越戰相「掛鉤」,迫使中國人為緩和中美關係並解決美軍駐台問題,向北越領導人施加與美停戰和談壓力;在政治方面,將「一個中國」的政治表態推延至討論中美建交時再解決,迫使中方進一步主動緩和中美政治關係。其三,利用中國領導人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擔憂,強調美軍駐台的必要性,延遲從台灣撤軍。(Department of State, U.S. Strategy in Current Sino-U.S. Talks, Secret, Strategy Paper, January 21, 1970. DNSA, Item Number: CH00120, pp7-8; Memorandumfor the President"s File, Subject: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Dr. Kissinger and General Haig, Thursday, July 1, Oval Office, Washington, July 1, 1971, 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p354-357.)
然而,中國領導人在談判桌上一一打破了美方的談判策略。周恩來先發制人地提出「互惠」的談判原則,這就戳破了以「和平」、「平等」等措詞偽飾其現實主義外交原則的基辛格的「道德」外衣,為解決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中的障礙、也為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訂立了基本的原則。按照互惠的原則,周恩來巧妙地利用尼克松訪華的希望,儘管並不為尼克松的訪華鋪設任何前提條件,但提出尼克松訪華的成果之一應當是中美雙方就解決台灣問題達成一致方案。這就使美方設計的分軍事和政治兩步走解決台灣問題的策略破產,並將緩和雙邊關係的責任分擔給美方。
關於與蘇聯和日本的關係,與基辛格的料想完全不同,中國領導人對來自蘇聯的威脅並沒有表示出擔憂,更沒有乞求美國援助之意。周恩來更為關心的是日本未來的發展趨向及其對台灣的意圖。按照毛澤東有關「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指示,中國領導人向基辛格展現了中國人不怕犧牲、不怕恫嚇、不怕侵略的勇氣和立場,從而反制美方承諾將壓制日本覬覦台灣的野心。
推薦閱讀:
※舉世無三 藍星只有中美兩國掌握協同交戰系統技術
※急了!數百中美洲移民將抵美墨邊境 特朗普忙下令阻攔
※敵視20年:尼克松如何開啟中美封閉之門
※風景攝影:霧中美景人間仙境
※中美日之戰爭如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