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菜系列):五色糯米飯、寧明壯粽、艾葉糍粑、發糕
核心提示
吃,是了解風土人情的一種方式。廣西「三月三」節,不僅民俗活動人氣旺,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動人的味蕾。在陽春三月,曬著春光,去品味舌尖上的「三月三」,豈不是一種身心享受?!本報搜羅了一些廣西各地的「三月三」美食,是否已讓你味蕾大動了?不妨DIY試試哦。
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壯家人把五色糯米飯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傳說:
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外出幹活總是帶著糯米飯。而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飯搶去。有一次,特儂隨手扯了楓葉驅趕猴子,卻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靈機一動,回家後把楓葉浸泡到糯米飯里蒸煮,製成了黑色糯米飯。猴子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物不敢碰。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幹不燥也不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後來,壯家人都學著特儂做黑色糯米飯,後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
壯粽
寧明壯粽是用糯米、豬肉等煮製成的一種大粽粑,是壯族「三月三」特製的傳統食品。
傳說:
壯家粽子起源於宋代,叫「風莫」。它是一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里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
艾葉糍粑
清明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曆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傳說:
其實艾葉糍粑,也是青團的一種。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在一農民的幫助下躲在耕地旁的隱蔽處。農民回家的路上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里,混過哨兵的檢查拿給李秀成吃。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艾粑粑------清明節不可或缺的特色小吃2014-03-23食尚廣西
四月摘艾草,清明端午吃糍粑,這是壯族人們自古以來形成的傳統。
每到清明時節,嫩綠的艾草長得鬱鬱蔥蔥到處都是,山腳、河邊隨便都能採摘得到。艾草氣味獨特,草葉深綠,除了作為艾糍粑的原料,艾草還是中藥中常見的藥引子,可謂全身是寶。奶奶在世的時候,每到春天,我總隨奶奶一起去採摘鮮嫩的艾草回來,嫩的艾莖炒來做菜吃,艾葉則拿來做艾粑粑當點心吃,老一點的艾莖奶奶就用來煮水給我們洗頭、洗澡和泡腳。對於我來說,艾粑粑有著別樣的寓意。
艾粑粑的做法:
1.鮮艾洗乾淨,莖葉分摘,艾莖留來做菜,艾葉做粑粑;
2.燒砂眼水(燒水至即將開鍋底布滿砂眼)把艾葉入鍋燙一下,然後撈出來放入冷水中冷卻,隨後撈出來把水擰乾、碾碎備用;
3.用白糖加水煮成的糖油來和放了碎艾葉的糯米面(或玉米面),面揉軟後醒半小時左右;
4.艾面做皮,炒花生仁或炒芝麻舂碎加少許白糖做餡,包好圓成團壓扁,上下用新鮮柚子樹葉墊蓋,入籠蒸熟即成。
艾葉的藥用功效:
艾葉芳香,性味苦、辛、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的功效。據報道,現代藥理化驗分析,艾葉含有軟性樹脂,揮發性精油,鞣酸,葡萄糖,氯化鉀和維生素B、C等成分。其所含的苦艾葉素能收縮血管,興奮中樞神經和運動中樞神經。能增強人體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人型結核菌,溶液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和某些引起皮膚疾患的真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有殺滅和抑制作用。據近年研究,艾葉還有解毒抗癌作用,能平喘,鎮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鎮靜,抗過敏,能護肝利膽。試用於胃癌,乳腺癌有緩解癥狀,控制病情惡化的作用,亦可用於甲狀腺癌,腸癌,惡性淋巴瘤等。
發糕
蓮花發糕是南寧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特色食品。蓮花發糕有焦黃、泥黃、雪白三色,焦黃色發糕是最傳統地道的做法,後兩種是隨著市場的發展,顧客口味的差異化而演變出的新品種。
傳說:
相傳有一位農家小媳婦在拌粉蒸糕時,不小心碰翻了擱在灶頭上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進米粉中。小媳婦怕遭到公婆的責罵,只得把沾了酒糟的米粉依舊拌好,放在蒸籠里蒸。誰知由於酒糟的發酵作用,這一籠糕蒸得特別鬆軟可口,還有一股微微的酒香。
推薦閱讀:
※米飯的做法大全89
※米飯又有新吃法
※爽食壽司卷——剩米飯的華麗轉身
※5款最受歡迎的下飯菜,米飯瞬間見底!
※時尚"煮婦"的米飯經:一碗米飯吃得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