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血液粘稠最怕這2種食物,煎水常喝,血液半個月變稀

我們都知道,血液是生命的象徵,很早以來中醫曾這樣解釋血液與健康的關係:「眼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我國古代《黃帝內經》中記載:「諸血皆屬於心」,「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說的就是心臟和經脈中的血液必須運行流暢,周而復始的循環,才能身體健康,而一旦血行不暢則會產生各種病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們都知道,年輕時血管極富彈性,血流通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內壁就會沉積一些膽固醇、脂肪、鈣等雜質,造成血脂增高,血管內徑變小,引起血液粘稠。血液粘稠通常輕則表現為血液不暢、供氧不足、引發頭暈目眩、全身無力、高血壓、局部病變等,重則血管堵塞,從而引發冠心病、腦血栓、腦中風等心血管病。

血液粘稠的原因:

1、飲水不足是導致血液粘稠的主因,如飲水過少,補充水分不及時,可使血容量減少,血液中的紅細胞等有形成分增多,血液粘稠度自然會增高。

2、血漿中的蛋白質、膽固醇、脂肪、糖含量沉積在血管中越多,血液則越粘稠。

3、一些環境因素也會影響血液粘稠度,比如夏季血液粘稠度高,冬季則低,清晨和上午高,傍晚和下午低;陰雨、悶熱、低氣壓時高,風和日麗的天氣低等等。

血液粘稠的後果:

如果血液變得粘稠,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這樣一來,就不僅僅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運送的問題了,連周邊的細胞都會死亡。同時血液粘稠會使得血管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等血液「垃圾」,由此血液則會變得越發難以通過。長期任由發展,輕則會引起頭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失眠、長斑、長皺紋等,還可能加快動脈血管硬化,引起血管堵塞,甚至引起腦梗塞、腦中風等重大疾病。

緩解血液粘稠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改善飲食習慣

①減少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②食療進行降膽固醇,清理血管垃圾,疏通血管,此為食療偏方,是降低血液粘稠,疏通血管的常用方。配方:姬松茸蘆筍飲品——姬松茸20克,蘆筍20克,枸杞子10克,大豆10克,白砂糖2克。

具體做法:水煎服,將這些食物洗凈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改文火慢熬,大概半個小時。每天飲用3次即可,堅持喝半個月,血液會逐漸變稀。

如果嫌麻煩的,在網上也有相關的姬松茸蘆筍複合菌飲品,這種是屬於食物發酵液,原理就是利用多種益生菌發酵食物,提純活化食物中的藥效成分,對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管硬化、降低血液粘稠度有針對性調理。

姬松茸和蘆筍是改善血管硬化、清理血管垃圾、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這2種食物屬於葯食同源的,這2種食物對改善心血管很有成效,主要因為是這2種食物中含有4種神奇的藥效成分:

①、核酸:能抑制過氧化脂質的形成,抑制膽固醇的生成,擴張血管,改善血流,糾正心肌代償不良,促進血管壁再生,抑制血小板凝集,因此核酸被認為對腦血栓、心肌梗死、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

②、蘆丁: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同時能降低血壓,使末梢血管擴張,心血管收縮增強,利於排除血管內毒素,改善心血管等功能。

③、天門冬醯胺:能軟化血管,增強血管韌性,降血壓等作用,可使外周血管明顯擴張,臨床常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等治療中。

④、亞油酸:亞油酸具有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微循環的作用,可預防或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率,特別是對高血壓、高血脂、心絞痛、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另外大豆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大豆中的卵磷脂還具有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脂肪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同時大豆含有可溶性纖維,能夠通便。

二、保持日常生活的好習慣,減少血液粘稠的發生。

每天要飲水不少2000ml,同時也要注意喝水時間段,比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飯前和睡覺前的1小時;動態檢查血液粘稠度指標,做到對自己身體心中有數;還有就是每天經常運動,比如漫步、慢跑、打太極拳、打打羽毛球、爬山等,這樣能促使血液循環。如果血液粘稠比較嚴重的,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一些抗凝、下降血液粘稠度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茶色素、鏈激酶等。


推薦閱讀:

8種食物可「通」血管
多吃十種絕妙食物讓你少生病
TDS:什麼是TDS?
食器進化論 | 兩千年前,它活在大漢,後來它被叫「Japan」
西班牙菜單中「地名的故事」

TAG:食物 | 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