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空巢」背後的制度性難題
「村官空巢」背後的制度性難題
http://www.cyol.net 殷國安 職員 2011-10-06 10:26 中青報訂閱 收藏本頁
近日,一篇題為《村主任不在村裡,公章留給父母保管使用》的帖子出現在網上。網帖直指江西上饒市廣豐縣橫山鎮山頭村村主任夏劍波長期在外省包工程,將公章交由其父母保管,村民辦事需要找其父母,並且需要「意思意思」才能蓋章。(2011年10月5日《新京報》)
作為一輩子都與農村工作打交道的我,不認為「村官空巢」是一個對基層權力監管的問題,而是暴露了整個農村基層組織制度存在的問題。在許多農村都存在一種現象:村幹部的人選缺乏能人。有知識、有能力、有頭腦的人都會離開農村,起碼也會外出打工,沒有幾個人願意當村幹部。這是因為村幹部工作難而待遇低。於是,剩下一些年齡大、文化低,沒有能力外出的老人擔任。這些人也只能把村幹部當做一個為自己增加收入的「副業」,主要還是從事自己小規模的種植、養殖業,所以他們往往是村裡比較困難的家庭。這樣的人當村幹部,只能把鄉鎮布置的計劃生育等任務完成,他們連自己都無法致富,哪裡還能帶領農民致富?
如果把帶領農民致富作為村委會的主要任務,這就要求村幹部有知識、有文化、懂技術、懂市場,首先自己能致富,然後才能帶領農民致富。於是,許多地方都千方百計邀請本村在外地的富人回家當村官。當然,他們的主業還是自己經營的企業項目,不可能啥都不幹,就當村官。這樣「老闆村官」成功的有不少,但也有不少不成功。原因在於,村官這個官並沒有多少吸引力,他們願意帶領農民致富,或者是具有較高的覺悟,或者是農村還有勞力、土地等有效資源,於是實行了雙贏。大量的富人寧可捐款,也未必會回鄉當村官;更有的則是只利用村官的權力,為自己的發展提供條件。
其實,這個問題反映的是制度缺陷。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通過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問題在於,在一部分人已經富裕起來之後,我們沒有出台「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的具體措施。現在只是靠一些富人的覺悟或良心,如果這個富人不願意幫助、帶動農民致富,那就無計可施了。於是,自己都沒法致富的村幹部無力帶領農民致富,如何能讓已經富起來的人帶領農民致富又沒有答案,鄉鎮和村能有什麼好辦法?
這當然不僅是農村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問題。對於如何從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我們又有多少具體完善的政策措施?這個制度缺口並沒有填起來。
來源:南方網
推薦閱讀:
※靜安寺這扇門背後,竟藏了1.2億改造的遠東第一樂府!
※鄭蘭:《刀塔傳奇》背後的中二「女戰士」
※揭秘紅樓夢下人焦大罵人背後的隱情
※《王牌對王牌》朱茵再扮紫霞仙子 背後的王源看呆了!!
※那些成功電影背後的「大導演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