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油畫的材料與技法詳解,著名人體油畫里風情萬種的撩人美少女!

不論是寫實風格油畫還是表現風格油畫,任何繪畫作品都不僅僅是一個單一色彩表層的平面,油畫材料的物質結構是由多重不同材料而構成的複合體,一般分為基底層、繪畫層、保護層三個基本層次,每個層次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在繪畫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尊重材料的物理特性,遵循繪畫層次關係的基本原則,就能更好的控制最終的畫面效果和作品的壽命。

油畫技法的「肥與瘦」, 我們在這裡說到技法中的「肥蓋瘦」是指在油畫層次中底層材料(偏瘦性)應該比覆蓋層材料含乾性植物油的成分要少。這是使用油性顏料作畫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只有這樣上面含油分比較多的覆蓋層材料(偏肥性)中的部分油分就會很容易滲入到底層材料中去,使兩個層次之間產生非常好的銜接關係,如果反而為之就會造成表面色層的脫離開裂。

在作畫的過程中應該先使用揮發性溶劑例如松節油等媒介來調和顏料來畫底層顏色,在中後期逐漸增加亞麻油等幹性油的使用比例進行調色用來繪製覆蓋層。

油畫技法的「快與慢」。在寫實風格油畫創作中大部分畫家都會採用油畫的多層畫法,這也是我們前面多次提到的層次問題,而非常重要的是底層色通常應該選擇乾燥速度比覆蓋層顏料乾燥速度略快的顏料,這就決定了在寫實風格油畫的繪畫過程中先使用快乾的顏料畫底色,乾燥後再用慢乾的顏料來畫覆蓋色層,這樣在底層色乾燥的過程中就不會影響覆蓋層顏料的牢固度,這樣的方法也有利於縮短繪畫的時間和畫面細節的刻畫。所以說油畫技法中我們這裡說的「快與慢」不光是指顏料各色層間的乾燥時間,也可以理解成繪畫過程中每個步驟的時間的長短。

油畫技法的「細與粗」。 在寫實風格油畫的多層次畫面結構中,一般要讓地層塗料或者顏料比上層塗料或者顏料在質地結構上要粗糙一些。底層材料只有起伏不平或者具有多孔性才能增強對覆蓋層的顏料的吸附力,反之在光滑的底子上去覆蓋比較粗糙的塗層或者顏料色層就會造成色層的翹裂剝落。

寫實風格油畫製作中的常見的技術問題:實風格油畫中使用的材料與技法相對會比較複雜,不僅一般初學者不容易掌握其中的製作繪畫技術,就是具備一定經驗的人在進行比較複雜的油畫創作時也會遇到很多材料與技術問題,如出現吸油、起皺、黏滯、膩滑、變色和滯澀等等,接下來我們就幾個明顯問題簡單分析下其出現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吸油, 吸油產生的原因是當顏料覆蓋層色中的油全部或者大部分被吸入到底層顏料當中,使顏料表層發灰變暗或者無法顯示其正常的色彩,吸油情況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到畫面的色彩效果以及作品的壽命。吸油出現的原因一般是在做底子的時候不慎漏膠,或者是繪畫開始的時候過多的使用松節油等揮發性溶劑,還有可能是在還未乾透的色層上直接進行作畫。要防止吸油現象的產生要從底子的製作、媒介的選擇以及正確的繪畫步驟幾個方面入手。在製作底子的時候要仔細的上膠,讓底子擁有合適的吸收性,而在選擇媒介劑時要盡量在不同的層次中選擇不同的合適的媒介劑。

膩滑,膩滑是指在油畫顏料中加入了過多的油性媒介劑而產生的畫面產生油膩浮滑,顏色發虛並且不肯定的現象。後期還會因為畫面油分過多而變黃導致畫面渾濁變暗。膩滑現象的產生造成畫面過於光滑的表面並直接影響顏色層之間的結合牢度。避免膩滑現象產生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控制油的使用,如果管裝顏料含油過多的話可以先擠在吸油的紙上先吸掉部分油分,除了在底層使用揮發性稀釋劑外,正常的厚塗色層時可以基本不加油性媒介劑,這樣可以某種程度上解決膩滑問題的出現。

變色。 在油畫中色彩產生褪色、灰暗、發黑和泛色等現象統稱為變色。有時候變色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顏料中幹性油和樹脂上光油時間長了後引起的顏色變黃,大部分顏料變色是由於顏料混合不當造成顏料中不同的化學成分產生不良反應造成的,同時使用質量差、耐曬力差的顏料也會引起顏色變色。另外長時間將油畫直接暴露於強烈的陽光直射下或者長期放置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也很容易造成畫面色彩變色。

綜上所述,西方傳統寫實油畫的材料與技法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慢慢形成的,在不同的時期里,材料與表現技法也會隨著不同寫實流派的油畫題材創作而產生改變。但總的來說,傳統的寫實風格油畫材料技法都是圍繞著以寫實性的造型而發展變化的。在傳統寫實風格繪畫藝術中,材料和技法的選擇以及繪畫風格的的樣式的應用一般都要服從於具體的表現對象,前者是手段和形式,後者為目的與內容。


推薦閱讀:

魔鬼中的天使 偉人中的畫家
名人改名後才成功
西村-名人資料1
名人贊佛
有哪些重名的歷史名人?

TAG:材料 | 人體 | 名人 | 油畫 | 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