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三國》:同為道義,太史慈出力,劉備撿便宜
無戒365極限挑戰日更營第1天
?文/鯨北晨
善良能得以好處,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
話說曹操得知自己的爹被殺之後,將錯都算到陶謙身上,並起兵攻打陶謙。徐州被困,陶謙只能外出請人來解救曹操攻打之危。
於是,糜竺就請計去北海請孔融,讓陳登去青州求主,待兵力方可解圍。
等他到孔融處卻發現,孔融雖想起兵,但又恐與曹操無仇。而就在糾結之時,黃巾賊來襲。孔融不敵,糜竺心裡十分愁苦,這可如何解徐州之危。
在孔融危機之時,太史慈前來相助。而兩人之前並不認識,只是因為孔融聽聞太史慈英雄之名,就經常送東西去給太史慈的母親,母親因為感恩,就讓兒子前來相助孔融。
太史慈一來,暫時緩解危機。孔融說,要想解決此事,要去請劉備來。就拜託太史慈殺出重圍,去請劉備。
劉備一聽孔融知道他的大名,太史慈又以漢室宗親以勸之,就與關羽和張飛前去平定黃巾賊。
等劉備攜兄弟弄死黃巾賊之後,被孔融邀請到宴會,與糜竺相見,答應去徐州幫忙。但太史慈因為被同鄉劉繇招見,就離開了。
但劉備並不盲目,而是先去公孫瓚那借兵,還借了趙子龍一枚大將。與之前往,等劉備趕到徐州時,孔融和之前去青州請的人馬早已經到了,等待時機。
等劉備來,劉備建議殺到城下去見徐謙。就這樣三方軍隊和曹操打了一架。入城,陶謙一看劉備長得非常不錯,談吐不凡,又加上劉備是漢室宗親,就想把徐州讓給劉備。
劉備急忙拒絕,糜竺趕緊解圍說,我們還是先商議怎麼退兵,其他的事情之後再說。劉備就建議先寫一封勸和書,然而再看曹操的反應。
曹操一看,自是不樂。但奈何此時後方不穩,被呂布這廝給「偷襲」,就只能退兵。
待曹操退兵後,劉備等人已經在城裡混得相當具有人氣,徐謙也不想他離開,再讓徐州。劉備依舊沒有接受,徐謙沒辦法就只能請求劉備去小沛住。
待劉備到小沛,將地方治理得特別好,百姓擁戴。
而過不久,陶謙染上大病,加上糜竺的建議。陶謙就在臨死之前沒有把徐州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卻把它託付給劉備,並向劉備推薦了名為孫乾的人才。
陶謙死後,劉備還是不接受徐州。直到城裡的百姓和關羽、張飛等人的竭力勸說下才答應掌管徐州。
透視劉備得到徐州的整個過程,太史慈真是為他人做嫁衣。
沒有他因為道義去相助孔融,哪能解救孔融之危,又怎能引來劉備見糜竺,而哪有前去相助徐州。
奈何去徐州的時候,太史慈又走了,孔融送的物品都沒拿,太史慈出力,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而劉備,弄死黃巾賊靠的是兩個兄弟,而前往徐州,又靠了公孫瓚的兵馬,還得與趙子龍相熟。
到徐州之後,單憑衣冠楚楚和漢室宗親身份就讓陶謙這般信任,到死位置都不讓給兒子,就像是《史記》里談到舜將帝位讓給禹而沒有給自己的兒子一樣,只因為對方賢能,品德好。
劉備與禹相似的地方是都是推辭不當,而天下追著他讓他來治理,既得地盤,又得民心。
陶謙一讓徐州,劉備未接受,這可以讓人覺得他並不對徐州有所企圖,而真心實意前來幫忙。其實,要是劉備接受了,可能徐謙反而不把徐州給他了。畢竟,劉備若懷異心,給他和曹操都一樣。
陶謙二讓徐州,劉備未接受。這發生在曹操兵退之後,沒什麼事情劉備其實就可以滾了。雖然在這個退兵過程中,劉備也沒有做什麼,寫一份書信反而引發曹操大怒。退兵與他也無關,只因為呂布在搗亂。但能來幫忙,已經是雪中送炭。陶謙感激在心,就想留下他,還以小沛增之。此所謂,好人有好報。
陶謙三讓徐州,此乃更重要在於謀士之計,糜竺對劉備的品行有所信任。故從第一次陶謙讓徐州時候的言語解圍轉變到自己主動請陶謙將徐州交給劉備。
致此,劉備還未放半隻箭得到徐州。果真,救人於危難之際就算沒有實際的行動,只是陪在身邊表明心意就能得到很多回報。
但同樣是道義相助,為何太史慈什麼都沒有撈到,倒是讓劉備撿到便宜呢?
歸根到底在於,太史慈是老好人,而劉備企圖得到好處的好人。
之所以這麼說,在於太史慈是得母親的旨意來協助孔融,幫忙完就走,無所求。而劉備則是因為孔融承認自己漢室宗親身份及記得自己大名而前來幫忙。
到徐州,劉備更是如此。如果真的無所求,可以斷然拒絕。不用等百姓前來啼哭,說到底劉備所為是企圖得到好處。
而這就和當初劉備破黃巾賊一樣,沒有得到皇帝封賞,就跑去告訴張鈞,我乃漢室宗親,如今又幫了這麼大的忙,怎麼沒有一點賞賜呢?
話到此處,為得好處的好人較一心為當好人誰更好呢?
推薦閱讀:
※劉備僅僅佔了荊益兩個州,為何和曹操打的難解難分
※九易其主的劉備是幾姓家奴?劉備為何那麼多人要
※曹操為什麼會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詠劉備
※關羽這麼受重視,真的只是因為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