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陳云:兩個案例,一種結局
陳云:兩個案例,一種結局
----兩個男人的沉浮啟示錄
前言
曾經的他,是台北喜來登酒店的門童,從底層的服務生到年營銷額超過50億的老闆,再到坐擁40億的高富帥,他用了17年的時光;隨後的8年,從迎娶日本白富美到投資失利而破產,再到路邊擺攤的小老頭,以致最後,嬌妻離去,胞弟跳樓……,從天堂到地獄,八年間他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如今的他,誓要靠向母親學習的麻油雞手藝,東山再起。他叫郭正利,台灣郭媽媽麻油g創始人。
曾經的他,靠著六條神奇的土狗,成為了身家數千萬的富翁,在萬元戶尚且鳳毛麟角的90年代,他是傳奇;後來養雞卻遭遇禽流感,從雲端跌落的他,負債千萬。如今依靠母親的炸香腸手藝,年入數百萬,三年間還了上千萬的債務,算的上是二次創業成功的典範。但由於事業的起伏,導致三個女兒的教育受到嚴重影響,面對採訪的鏡頭,他留下的是無盡的遺憾和悔恨。他叫付關政,長沙「非腸不可」創始人。
他們放下身段從頭開始的創業精神固然可喜,他們能屈能伸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也值得鼓掌,亦有不少媒體為他們的經歷而大唱讚歌。但我們更應思考,為何他們曾經如此輝煌,卻又落魄至此?二次創業就一定需要從零開始嗎?
商海的沉浮我們無法預知,但家庭的生活卻該如何保障?當我們老了、父母老了、孩子們老了,缺乏甚至喪失創造財富的能力的時候,如何讓長時間的退休養老生活依然能夠得到保障?
如果說生活的標準可以降低,退休的年齡可以延後,但子女的教育卻經不起波折,教育基於孩子的重要性已無需多言,如何保障子女的教育尤其是高品質的教育不受家庭經濟變化的影響?
等等等等,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我們用極富前瞻性的眼光未雨綢繆,在事業順利或者風險來臨之前,先行做好必要的家庭綜合財富規劃安排。而這兩個現實的案例,也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和思考,包括:
第一、隔離風險。
中國的大部分創一代都是在不完善的經濟法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都面臨很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家庭與企業資產的混同。為了擴大企業總資產而不分紅,採取股東借款的形式滿足家庭消費需求;為了讓企業獲得融資而以個人名義為提供無限連帶擔保……等等,這些方式在企業經營順利的時候倒也沒什麼,一旦企業經營出現問題,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則有可能造成原本屬於企業有限的責任,而需要個人及家庭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類似於郭正利這樣從巔峰迅速跌落的遭遇也就不難理解。
除了企業經營的風險之外,因爭產導致親人反目的風險、因揮霍導致家道中落的風險、因婚變導致財產分割的風險、因身故導致資產不明的風險、因遺產稅導致資產凍結的風險等,都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隔離。這些風險,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而且資產量越大,未來出現這些風險的概率越高。
因此,當我們在做家庭綜合財富的規劃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財富隔離於未來可能面臨的這些諸多風險之外,讓這部資產永遠屬於家庭,永遠能夠為家庭所用,讓家族成員的奮鬥,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第二、保障教育。
老話說的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素來有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子女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教育周期裡面,不僅耗費家長很多時間精力,同時這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尤其是對於希望給子女更好教育的家庭來說,比如就讀國際學校或者出國留學等,可能需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支出,面對如此大額的支出,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做好徹底的規劃安排,一旦家庭遭遇什麼變故,對孩子的教育將是致命的影響。
比如長沙的付關政,面對採訪的鏡頭,他對於財富的得失顯得很淡然,但當談到他的三個女兒時,卻異常的遺憾和悔恨----大女兒計划出國留學,二女兒學的新聞,三女兒學的藝術,最終都因為他生意的失敗沒有成才。
如果說失去的財富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再創造,那麼逝去的時光卻永遠無法追回,尤其是當這個時光涉及到子女教育的問題,更是如此。若付關政在其成功之際做好充分的子女教育安排,即使後來經商失敗,也能夠保障子女的成才,不至於在其東山再起之際,卻留下無盡的遺憾和悔恨。
因此,當我們在做家庭綜合財富的規劃時,第二個要考慮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尤其是想要給子女高質量的教育的家庭,由於所需教育費用更多,越需要得到保障,因為教育,根本停不下來。
第三、保障養老。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老來難》不僅道出了老年人生活的艱辛,更為我們的養老敲響了警鐘。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到來,一方面養老金替代率低、養老金缺口大、空巢家庭越來越多而且時間越來越長,另一方面,人均壽命在延長、通貨膨脹在走高、自主創收能力在變弱,對於退休養老生活的規劃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的重要內容之一。
年近六十的郭正利、付關政還能創業,以圖東山再起固然可喜,但換個角度來說,花甲老人還需要為還債、為生活而奔波勞累,是否可悲?是否給了我們更多的反思?如果他們不是在六十歲的年紀遭遇人生變故,而是七十歲,甚至八十歲,我們是否還能看到他們如此勵志的再創業故事?
因此,當我們在做家庭綜合財富的規劃時,第三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家庭成員的養老問題,包括自己和配偶的,父母的,子女的,甚至有些時候還可能包括失能的兄弟姐妹的,讓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第四、量出為入。
無論是前面提到的保障教育和保障養老,還是為了保障家庭的生活,我們到底需要為此準備多少錢呢?有人說是300萬,也有人說3000萬。老實說,這沒有標準,主要還是看家庭對於目標的具體需求。
比如現在有兩個家庭,一個家庭是為60歲父母做個養老安排,假設其父母能活到100歲,並希望未來40年的年消費支出不低於按照當前標準的50萬,還有一個家庭是想為今年10歲的女兒做個教育安排,保障其從高中開始出國留學的費用,一直到研究生,由於這兩個家庭的具體需求不一樣,其所需要費用也肯定是不一樣。再換個角度,用300萬的資金來保障第一個家庭的養老目標,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或者用3000萬資金來實現第二個家庭的教育目標,估計也是綽綽有餘。
因此,當我們在做家庭綜合財富的規劃時,第四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特定目的的具體需求,然後依據這個需求來合理的計算未來所需要支出,而非一拍腦袋的300萬或者3000萬。
後記
郭正利、付關政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和思考除了以上幾個方面之外,還包括很多,比如說如何讓自己二次創業、東山再起的時候不用從零開始,如何能夠讓親情不用面臨利益的考驗,如何讓「同林鳥」在大難來臨之時不會也無需「各自飛」,……。
這些啟示背後的解決方案也有很多,比如為了防婚變可以做婚前財產公證、為了保障生活可以用保險、為了隔離風險可以用代持,等等,都可以從某些方面幫助我們實現某個或者某幾個目的,但這些方案都有一些致命的缺點,難以完整的解決包括以上各個方面在內的所有問題。比如婚前財產公證能夠避免婚姻變動對財產分割的風險,但卻無法規避債務的連帶;保險能夠為生活提供一些保障,為不確定性的未來提供一些確定性,但卻無法隔離投保人的債務,也無法保護非金融資產;代持帶來的潛在問題比它能解決的問題還有多。
而能夠綜合的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方案,有且只有一個:私人信託!那麼私人信託是什麼?為什麼說唯有私人信託能夠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筆者將在後續的文章中與大家交流。
先送給大家一句話,這是被譽為現代信託業之父、美國哈佛大學斯考特教授說的,他說:信託的運用範圍,可以和人類的想像力相媲美!(本文作者:新時代信託私人信託部首席財富顧問、中國私人銀行傢俱樂部創始人兼秘書長陳雲)
歡迎關注私人銀行傢俱樂部--「CPBCLUB」公共賬號,但願我們的努力能給您帶去有價值的體驗。
溫馨提示:感恩您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讓我們一起傳遞理財的正能量!
為了回饋大家對於俱樂部長期的關注和支持,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行業動態,為了給大家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們正式推出「俱樂部之星」計劃,不定期的向大家展示俱樂部老師、會員及長期關注我們的業界精英的風采;若您是我們沒有關注的業內精英並且願意在平台上進行自我展示,請給我們留言或發郵件:cpbchenyun@vip.163.com。
另外,俱樂部每個月下旬在北京舉辦一次線下活動,以私人銀行家相關業務知識為主題,涵蓋專業交流、案例分享及時政研討等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每月15號之前預約。預約請添加創始人個人微信「chenyun1024」或者直接回復此微信公眾賬號,期待您的參與!
推薦閱讀:
※花香隨風--美文圖音(原創)
※換個角度看菲律賓(原創首發)
※【原創】人生感悟點滴(185)
※【新提醒】絕配——原創1
※日主旺相在八字中的重要性—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