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張藝謀選女人的眼光,誰都比不過
前些天金馬獎,首次出現了雙影后——
周冬雨、馬思純獲得最佳女主角。
對於兩位小花拿獎,輿論一致好評。
她倆在台上的感言也被贊「直率、可愛」。
而Sir卻發現了不一樣的:
周冬雨第一個感謝的人是張藝謀。
確實。周冬雨說她們家沒有一個做電影的,如果沒有張藝謀,她可能不會進入電影行業。
這才想起,周冬雨最初不過是個練體操的藝術生,沒有任何演藝經驗,被張藝謀發掘,才出演了《山楂樹之戀》女主。
當初青澀的靜秋,如今成長為金馬影后,領先一眾小花。
此情此景,不禁讓Sir撫掌慨嘆——
論張藝謀挑女主的眼光,姜還是老的辣啊。
當初拍《山楂樹之戀》,全國選角。為找到合適的「靜秋」,副導們來回奔波,跑遍23座城市,在幾千人中篩選。最後張藝謀拍板,由周冬雨來演。
女主角靜秋,如果按照原著形象來選,周冬雨排不上號。
當時周冬雨還在讀高中,沒有絲毫表演經驗。
論長相,五官不出挑,個子又矮小,一旦放到人群中就再也找不出來。
而小說里的靜秋是個「漂亮的城裡姑娘」,豐乳翹臀,很多男人看了都心動。
不僅漂亮還聰明,上高中時就被選去編寫新教材。
讓周冬雨這樣的「路人臉」,來演漂亮聰明的靜秋,張藝謀身邊人表示無法理解。
他的文學策劃周曉楓曾說:
我第一次正式見到周冬雨,只有短短三分鐘,事後我完全回憶不起她的五官。我準備離開會議室,正趕上《山楂樹之戀》的幾位主演進來,其中有竇驍和周冬雨。我心裡那個黯淡呀,因為當時覺得是進來了幾位財務人員。
問題嚴重了……這哪裡是拍張導大片,明明是在拍網大啊。
周冬雨完全不能給人留下印象,這就叫沒「星氣」。女主暗淡無光,肯定要拖累票房啊。
當時片場照曝光,包括原著作者在內,很多人都覺得老謀子走眼了,挑錯了人。
但張藝謀堅信周冬雨可以。
老謀子眼光毒到什麼地步?
不誇張地說,演員臉上糊一團馬賽克,他也能判斷這人能不能用。
選演員,副導先全國海選,選出合適的再拍段影像資料給張藝謀。但海選太多人,一個個仔細看太費時。
張藝謀會用快速放映模式,看圖和視頻。這種模式下,圖像看不清,像蒙了一層馬賽克。聲音,也變成了動畫片里的卡通音。
但張藝謀就是用這麼變態的辦法,選出了周冬雨。
結果,等到周冬雨的臉出現在鏡頭裡,滿屏都涌動著一種「青澀的生動」。
純凈得如同白色的山楂花,又綻放出別樣的青春活力。
Sir當年,是陪著有過類似下鄉經歷的老媽去看的。老媽對故事評價一般,但反覆幾句都在說:那年代姑娘就這打扮,真像。
或許周冬雨當時不漂亮,但片中她給人的感覺,透明、乾淨,的確符合老年人的時代記憶,以及年輕觀眾腦中關於初戀的畫面想像。
看了屏幕上的周冬雨,他的文學策劃也一改看衰的態度,開玩笑似地對張藝謀說:
以後你隨便從大街上拉個賣冰棍的演主角我也不攔著了。
但張藝謀從來如此。
他挑的女主,不被看好的,多。
不僅僅是周冬雨,最初被張藝謀挑中的鞏俐,也一樣。
當時,鞏俐還在中戲念書,被張藝謀找來演《紅高粱》。
那時,張藝謀還年輕。他把鞏俐帶到莫言面前,滿以為莫言會喜歡,結果……
莫言很失望,覺得和他理想中的「九兒」差距太大。
我心目中『奶奶』是一株鮮艷奪目、水分充足的帶刺玫瑰,而那時的鞏俐更像不諳世事的女學生。
那時的鞏俐,確實不大,22歲,長得很純。
左一為鞏俐,遠看很像山口百惠。
莫言一度認為,《紅高粱》會砸在鞏俐的手裡。
結果電影出來,莫言自己承認被打臉:
事實證明,我的判斷錯了。
鞏俐的「九兒」,豪爽不扭捏,大膽又奔放,天然透著一股野性。
不能說她和原著的九兒完全一致,但鞏俐確實塑造出一個成功的銀幕形象。多年後人們說起她,逃不開《紅高粱》。
再說倪妮,一樣不被看好。
曾經的她,說長相吧,清秀是有,但出眾好像談不上。稚嫩、傻氣的學生外表,眼睛裡好像也沒裝什麼特別的東西。
說專業吧,和周冬雨一樣,又不是科班出身,表演經驗基本為0。
結果化上妝,一上鏡,和玉墨的氣質無比貼合。
眼睛裡本來沒什麼的東西,也一下子出來了。
屁股一搖,就是滿滿的風情,哪裡還有什麼學生氣。
舉手投足間,都透著秦淮河畔頭牌的風采。
說到這,Sir問你一個常識問題:
一部電影,如何才能選到令人滿意的主演?
李安的回答Sir比較認——他在公開場合談過兩個標準。
一是「眼睛裡要有東西」,二是「要付出一段長時間投入的代價」。
看來,不僅是張藝謀會選,看得出頑石中的璞玉;他還相當會調教,讓女演員在片場、在拍攝過程中迅速成長。
倪妮為了脫胎換骨,訓練了三年多。
寒暑假到北京,英文、中文、演技,各種練。
談到張藝謀的調教,倪妮這麼回憶:
有一場戲,我跟貝爾提起從前也在教會學校上學,拍了多次都不能入戲,大家餓著肚子等我,自己深感過意不去。這時導演安慰我說,你不要有太多想法,沒關係,一遍遍來,大家都是為你服務的。
聽起來沒什麼玄機……無非就是溫柔啊,耐心啊。
但奇怪,第一部戲就遇到國際大咖,一般都會怵。而倪妮演的這個角色,又有些壓制貝爾的戲份,更難。
事後看,她做到了,而且恰到好處。
還有一個例子,也說明張藝謀對女主的入戲,願意花出時間和精力。
有報道說,拍《秋菊打官司》前,鞏俐演不出村姑的「土」,張藝謀就讓她下鄉體驗,吃了三個月的苦。
他甚至親手教鞏俐攝影構圖和畫面感,被鞏俐形容為「讓她的演技進入了新的高度」。
老實說,這個「秋菊」在Sir看來,不管是念白還是姿勢神態,都比今年的「李雪蓮」演得立體多了,看後者,還是會常有齣戲感。
要知道,一向自視甚高的馮小剛,曾經自認在選女演員方面,比不上張藝謀。
不,馮導,依Sir看,你說不定是輸在了調教上。
此外,作為中國視覺系導演的領軍人物,在視覺判斷上,張藝謀當然更有自己的譜。
張藝謀自己也傲嬌地表示過,自己天然地知道,這個演員能不能拍出生動性。
一個演員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的眼光馬上變成攝影機的,想像到他在攝影機前的情況。
找冬雨的時候,我們的幾個副導演都驚了:啊?就是她啊!但我就堅信可以拍出來,我就堅信這張臉在我們的攝影機前能拍到生動性,我就想這個也是我的一點小能耐。
老謀子說這話,Sir相信。
他本身是學攝影出身,審美不同常人。
早年擔任陳凱歌《黃土地》的攝影師,就以大膽前衛的美學風格獲攝影獎。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必然有一雙善於發掘美的眼睛。
演員能不能上大銀幕,耐不耐拍,張藝謀一看就知道。
比如他挑出來的章子怡,堪稱耐拍界的扛把子。
章子怡的第一部片,《我的父親母親》,裡面用了大量的特寫。
拍正臉。
拍右臉。
拍左臉。
眾所周知,特寫是考驗演員的大殺器。
它意味著你臉上每個細微表情,你眼神的每個細微變化,都會被放大。
很多演員只能往遠了拍,靠近拍就會有各種瑕疵。
但剛出道時其貌不揚的章子怡,卻怎麼拍都行。湊近了拍,各個角度拍,都合適。
天生為銀幕而生的一張臉。
這就是Sir為什麼說老謀子眼光毒辣。
謀女郎們,只要自己不作死,有心想當個演員,基本都陸續在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各領一代風騷(除了魏敏芝)。
鞏俐不必多說,國內最頂級女演員,地位不可撼動,如今已被封神。
章子怡,國際知名度很高,是少有的能在好萊塢綻放光彩的中國女星。
前些年憑《一代宗師》宮二橫掃華語獎項,拿下12座影后。
周冬雨,出道時被認為是「最丑謀女郎」,星途不被看好,這次卻意外翻身,成了影后。
倪妮,目前還看不出走向,但她在《金陵十三釵》的表演,成熟得不像新人。
當然,離開張藝謀後,再也沒有表現過如此的演技,但《金陵十三釵》至少證明了她是有潛能的。
董潔、瞿穎,沒上面幾位表演上探索多,後期也發揮有限,儘管如此,張藝謀給她們的角色還是成為了個人演藝史上的標籤形象。
說實話,國內導演很少有像張藝謀這麼愛選新人擔綱主角的。
其他許多名導,諸如陳凱歌、馮小剛、姜文,王家衛、李安、徐克,對女主角都沒張藝謀那麼執著。
除了出於藝術層面的考慮,演員要符合角色的氣質。
另一個,也是給電影產業輸送人才。
張藝謀說:
我覺得也確實需要給中國影壇輸送一些人才。電影產業這樣發展,需要大膽培養年輕的新人,要不然產業發展這麼大,人老是那幾位肯定跟不上,人才是最重要的。
老謀子的大膽啟用新人,就是給電影界輸出了兩位國際巨星和首個90後金馬影后。
雖然他這兩年來頻頻被黑,但不可否認張藝謀的胸懷和貢獻。
現在很多導演、製片人都愛用當紅明星,哪管有沒有演技,願意來就行。
為什麼呢?省事啊!人家自帶流量啊!可是,一味追逐明星效應,我們的影視環境就變這樣了——
小花小鮮肉霸屏:所有影視資源都堆在幾個人身上。天價片酬:演技弱渣,還被片方哄搶。不夠敬業:拿著高片酬,還不停軋戲,大量使用替身。呵呵。
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因為沒人氣,接不到片約,苦熬多年也無法出頭。別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光也得有人看到才行,再說,換個庸才導演看到,說不定還廢了……
不是每個人都像無背景、無專業的周冬雨,那樣幸運。
好苗子很多,但張藝謀只有一個。
會選角色,說穿了未必是導演的核心本領。
但卻是有益於中國電影發展、有益於中國觀眾的大事。
即使就看這一點,Sir也要為張藝謀鼓掌。
對了,鼓掌完Sir才想起,之前在美國採訪過張藝謀。
雖然聊了不少,但Sir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問題:
讓媒體發明了「謀女郎」這個詞的張導,你咋選了景甜呢?!
張導回答:景甜是公平選拔的,她挺好。
Sir存疑……但最會選女主的導演都這麼說,Sir權且先信著。
好希望《長城》出來,Sir能被打臉。
推薦閱讀:
※哪些女人病最易癌變?
※女人,最好嫁大多少歲? - 約會家園 - 北青網-青年論壇
※從女人的面相來看,誰是旺夫旺財之人,男人最值得娶?
※別讓虎狼之年的女人挨餓
※淡然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