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家拳與道家思想 —— 榮華豐著

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家拳,不分家而同出一理。太極者,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之母也。天下萬物都沒有離開陰陽,萬物都自然有動靜之分,也都是在講靜極生動、動極生靜,所以天下之大勢用陰陽來解釋,不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嗎?我研究的占卦六爻預測,也是講靜極生動,都是在引用這個陰陽平衡的道理。

武術與兵法陰陽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找到這個陰陽平衡,在練拳中落實,在工作生活中落實,這是我多年研練八卦太極形意三種內家拳的體驗。先輩們為繼承與發揚精深的武學文化,創下許多武學歌訣,既充滿了尚武精神,又包含了健康積極向上的志向,既感人又耐人尋味,既深奧又意義深遠。這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在養與修等多方面,都是留給現代人如金玉般的財富,且永不過時,充滿時代氣息,給後人無限的發展空間。值得我們好武之人去渴望去追隨去挖掘,它高深美妙豐富的內涵文化。

太極八卦形意三大內家拳,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形式。從表面上看,是各行其法,各行其道。事實上,深究就會知曉三大內家拳都同出一理,那就是道家思想。三者都以清靜無為的理念為根源,研出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勁道。我認為,這個勁道是內家拳的關鍵問題,是習武人一個較為難解的根處。儘管都知道這個關鍵所在,眾多的習武人仍然容易進入誤區,太極拳尤為明顯。大多研習形意八卦的人,多在大力量招法上用勁,甚至還有人並不提倡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似乎這種思想只適合太極拳。可是,大多研習太極拳的人,並沒有深入地去研究這種思想,因此,自古以來,太極拳內涵的純粹功夫也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上,形意八卦也是如此。

很多人把半僵不柔、軟不軟硬不硬的東西,誤認為是自己已有了爐火純青的柔勁,片面地認定再柔再軟就是懈了。更有甚者,會主觀地說,再軟再柔就是胡扯了,就不是武術了,若真是再軟再柔,就只能是老年人健身,與技擊無緣了等等。我教了多年的內外家武術,遇見過形形色色性格不同的愛好者,一開始就給內家拳下主觀見解的人很多。這樣的愛好者大多是性格較粗,學拳處於初級階段。最讓我心中不安的是,在一些書刊雜誌里,也曾見過類似意見的文章,給眾多武術愛好者的心裡留下這樣的印象,不敢相信柔能克剛。於是,很多武術愛好者在練功時,總要暗中保持著一點力量,卻不知這暗中藏著時刻準備著的力,就是你總不能去掉僵勁的一個根源所在。

研習內家拳,需清拙力放鬆軟,這才是內家拳的前途和遠見。若是懷疑,始終保持著點力量,那只是眼前利益,是內家拳發展通道的絆腳石。要想去掉僵勁,首先就要相信以柔克剛、以弱勝強,這才是研習內家拳的正確態度。若是帶著懷疑態度和試探性的心理去練習,那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唯有放開心扉,一心向松向軟向輕向虛去努力、去追求,才會有特殊的收穫。

理解內家拳,不可片面,不可鑽牛角尖,多品味道家思想含義和松靜的根本內在。不要剛接觸一下,就覺得已經懂得了內涵,要虛心,要把這個松靜清虛的思想永遠帶在身上,伴我們一生,學無止境,法門盡在其中,這樣才能進一步向這個無為的道家虛無文化靠近。道家強調心靜如止水,內家拳要多在水字上下功夫。從養生而言,心平氣和,就是養生之道;從練拳而言,把身體松下來,往柔弱如水方向努力,就是養拳之道。拳和人的身體一樣,你不養它,它就容易受病,拳要是受病了,就是又僵又硬的功夫。這一僵硬,防身自衛上就會大打折扣,還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有人會問,不是說生命在於運動嗎?沒錯,生命在於運動,但也需要靜養,更加要追求在靜中的內動。不是硬動,而是柔弱如水的動,要的是極其靜態的神勢,靜出來一種氣勢,是身體的松靜。覺得全身輕輕地浮在水面上一樣,這才是養心的功夫。達到飄然自在,沒有現在、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這就是空靜自得其靈之感,全身柔若無骨似水一般的靜態。習武的道理與日常生活的理,是相通的,無所不包。

通鬆鬆通得真功,人之有病從緊上得。若是思想緊了,馬上會覺得周身不暢通,嚴重時,身體某些部位還會堵滯而受損。剛開始可能因年輕體壯,感受不到,當習慣成自然,久之就成了人拳兩病。就算這時才醒悟,去拳病返工的動靜就大了。我認為,不管練什麼拳,都要求靜,哪怕是強權勢力,也是以靜求勝,就是以靜制動、靜中求動,這是戰術層面的事。以退為進,退一步海闊天空,道法更加寬廣,戰術是如此,拳道是如此,養生之心道也是如此。柔一下,軟一下,路數就更寬廣,取勝的法子就更多。

將養功練功看成是平常事,將功態隨時隨地自然地融進生活中,拳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練拳,密不可分。心緊則滯、心松則通,淺白易明。切不可總高談闊論,卻是眼高手低,一生不明其理,反成笑話。道,無處不在,參透人生之路,拳道自解。


推薦閱讀:

孫祿堂武學思想與中國文化
關於內家拳勁
形意內家拳內的論述
中國傳統內家拳揭秘 第2頁

TAG:思想 | 道家 | 內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