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體檢的七宗「最」
□文/吳 志 歐陽學農 主任醫師 福州總醫院
福州市的趙德興(化名)有家族患癌史,父親及姐姐均因患肝癌而去世,這成了他的一個心病,擔心自己不知在哪一天也被檢查出肝癌。前不久,陳先生在網上看到有消息稱,做一次PET-CT檢查,連萌芽狀態的癌症都能查出,次日便趕到醫院,指定要做PET-CT的全身防癌體檢。不料卻被醫生拒絕了。原來,PET-CT一般不推薦給健康人做體檢,而且在發現一些空腔臟器病變方面還可能存在盲區。
隨著癌症發病率的升高,人們難免有「恐癌」心理。因此,對這些年來推出的防癌體檢趨之若鶩。應當說,防癌體檢是最有效而經濟的健康計劃,但千篇一律的體檢項目不一定適合「你」。要想防癌,每個人的體檢方式最好個體化。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1次全面、專業的防癌檢查。
防癌體檢:「最」經濟有效的健康計劃
近20年來,我國腫瘤死亡率上升了29.42%,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220萬人以上,在治癌症患者600萬人以上。面對癌症來襲,防癌體檢是最有效而經濟的健康計劃,可以發現早期癌症,甚至是一些「癌前病變」,從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並且對全身各個部位的腫瘤預防都有意義。35歲以上的成年人應該每年體檢一次,有條件的話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抽血、B超、胸片、CT、MRI、胃鏡、纖維支氣管鏡、肛腸指診、宮頸刮片、乳腺鉬靶或彩超檢查等。
不少人把體檢當成疾病檢查,這是個誤區。但體檢時一些癌症是可以發現的。因此,拿到體檢報告單後,大家一定要重視醫生在報告中籤署的意見。體檢報告的結論是體檢醫生通過體檢結果的綜合分析而得出來的,是有科學性的,如果醫生建議對某個單項進行複查,最好馬上複查確診。
體檢的效果好壞並不是跟著價格走的。像磁共振、CT這類價格高的檢查項目,除了有相關指征的,一般人沒必要做。而那些體檢項目比較全的套餐,主要針對上年紀的人群,因為這個階段疾病風險高,可以做個各方面檢查;如果是年輕人就沒這必要了。
防癌體檢時,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不同。受檢者在體檢之前,最好將個人的涉癌風險詳細向醫生說明,醫生才能根據受檢者的身體狀況「量體裁衣」,做出既符合受檢者的防癌體檢需要,又比較經濟實惠的個性化檢癌方案。
肺癌:殺傷力「最」大的腫瘤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惡性腫瘤,之所以說它是「殺傷力最大的腫瘤」,就是因為它通常很難早期被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胸痛、氣短等癥狀,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屬中晚期。在肺癌所有誘因中,煙草被認為是最「囂張」的因素。此外,大氣污染、辦公環境污染、房屋裝修污染等各種因素,也是引發肺癌不可忽略的因素。
常規體檢時,許多人往往在X線檢查沒發現問題的時候就高枕無憂了。但要提醒大家注意,X線檢查的分辨度較低,等X線發現腫瘤的時候,腫瘤已經長得很大了。其實,發達國家早就推出了肺癌的早期診斷計劃,用低劑量的胸部CT來取代X線檢查。因此,肺癌高危人群平時的常規體檢如果沒有發現問題,也不要太大意,還是應該選擇胸部CT檢查,這樣更有利於肺癌的早期發現和早期診斷。
肺的某段或葉有炎症浸潤,局部肺氣腫或肺不張者,除要做CT檢查外,還要及早做支氣管鏡檢查,尤其是自發熒光支氣管鏡檢查。有80%的肺癌是從支氣管腔內長出的,氣管鏡是唯一可以直觀觀察氣管壁黏膜的檢查方法。經驗豐富的內鏡醫師,通過普通氣管鏡也有可能發現氣管內早期癌灶。
胃癌:
胃鏡檢查「最」受重視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每年新發現40萬胃癌患者,主要原因是環境或飲食結構誘發了癌性基因的激活。暴飲暴食,喜食干、硬、燙食或生冷食品,進食快、三餐不定時、生氣進食等,不良飲食方式和習慣都可能成為胃癌發生的誘因。有胃息肉,特別是息肉為寬蒂的,要定期進行複查;做過胃部手術,有疣狀性胃炎的,飲食良好、營養均衡卻又莫名貧血,等,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了解家族患病風險,特別是對胃癌的易感性。每年看一次醫生,而不是看病;即便沒病,也應該每年一次找醫生溝通自己的身體狀況,取得建議,或者到醫院做一次腫瘤專科體檢。尤其發現上腹部疼痛、食慾減退、胃部悶脹、嘔酸、消瘦等一些胃癌早期報警信號,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防胃癌體檢需做胃液分析、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實驗室檢查,以及X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這些檢查與病人的病史、癥狀和體征相互對照,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特別是胃潰瘍人群,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專項檢查。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電子胃鏡檢查。長期便秘或有腸道息肉的患者,應每年行一次電子腸鏡檢查。對懼怕胃腸鏡檢查的患者,可以行基礎麻醉,在無痛情況下一次完成電子胃鏡與電子腸鏡檢查。
肝癌:「最」恐怖的癌中之王
肝癌在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中排名第二,在農村地區排名第一。肝癌的發病與乙肝病毒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黃種人本身是乙肝的易感染人群,加上衛生條件不足,如醫療器材消毒不嚴格,食物加工、保存方式不恰當,以及中國特色的酒文化、餐桌文化等等,都是導致我國肝癌高發的普遍原因。
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稱號,定期體檢對預防肝癌尤為重要。隨著CT、磁共振、B超等檢查技術的發展,通過體檢就能發現早期肝癌。特別是中青年男性,如有肝炎病毒感染史、肝癌家族史或身處肝癌高發地域的,更要提高警惕,最好每3~6個月做一次彩超篩查,每年做一次甲胎蛋白檢查,爭取早期發現腫瘤。
預防乙肝病毒最重要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易感人群及未感染人群均需注射。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可大大降低患乙肝的風險,能起到預防肝硬化、肝癌的作用。
乳腺癌:平時自檢「最」便捷
儘管有爭議,但普遍認為,乳房自檢是早期發現乳腺癌最便捷的一種檢查方法。女同志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自我檢查。
1.面對鏡子裸露上身,仔細觀察自已乳房的形狀、表面的膚色、有無凹陷、乳頭有無分泌物等。
2.雙臂叉腰,再抬起,分別再查看一次上面的內容。
3.張開五指,用指腹掂掂乳房,檢查是否有腫塊。
4.併攏除拇指外的其餘4指,在乳房上滑動,以畫圈的方式或先從內側滑動到外側,再從外側滑動到內側,檢查有無腫塊。
5.仰躺,將一個坐墊墊在一側胸部的下面,然後移動四指指腹,檢查乳房有無腫塊。
6.把四指放到腋下,檢查有無腫塊。然後稍稍用力抓乳暈,檢查有無溢液。
有乳腺癌家族史或良性腫塊、年齡較大等高危人群,除了定期自檢外,還要定期用全乳超聲檢查和乳腺X線攝影(鉬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篩查。一般30~50歲的女性每隔一年至一年半應做一次乳腺專科規範的查體和B超檢查,18~30歲的女性也應每2~3年檢查一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考慮乳房磁共振檢查。
前列腺癌:簡單方法「最」有效
目前,中國人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關,例如人口老齡化、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變化、生活方式以及環境污染,發達地區往往呈現出前列腺癌高發趨勢。由於雄激素和前列腺癌發病的關係,患者切忌吃含有雄激素或「壯陽」的食物、中藥或中成藥。
早期發現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檢查方法是做直腸指檢、PSA監測、超聲檢查等簡單項目。4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一年一次行前列腺檢查;如沒有問題,之後可一兩年檢查一次。超聲檢查是目前前列腺癌的最常規的篩查方法,但如想更精確,可做PSA檢測,費用也比較低廉。由於其他一些前列腺疾病比如良性增生、炎症也會影響到上述血液指標,因此,發現PSA異常之後並不能確診是癌,必須藉助影像學檢查手段如超聲、磁共振,明確癌灶是否的確存在及其大小和侵犯範圍。
兒童體檢:「最」急迫的篩查者
兒童不是癌症的天然免疫者,近年來,小兒腫瘤屢見於報端。資料顯示,小兒腫瘤的發生率近年以每5年5%的速度上升,其中55%~60%為惡性腫瘤。在我國14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已排到了第二位。早發現、早診治,是防治小兒腫瘤的第一手段。
兒童不僅會患癌症,而且各年齡段包括新生兒期都可能患癌症,發病的部位也包括了全身的各個系統、器官。先天遺傳、環境污染、輻射污染、生物污染等,是小兒腫瘤的主要根源。但臨床發現,大多數小兒惡性腫瘤屬於先天性和胚胎性惡性腫瘤,即父母生育時或母親懷孕時患有某些疾病,或長期受到某些化學物品、電離放射輻射、服用某些激素或其他藥品所導致。
兒童腫瘤篩查,通常會結合一些早期的癥狀,這樣的檢測率更高。若家族有腫瘤遺傳史,孩子出生後父母要多摸摸孩子身體的部位,發現有腫塊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就醫。兒童每年也應當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由於小兒生理和病理特點——腫瘤重量與體重之比大於成人,一些腫瘤標記物的診斷陽性率明顯高於成人,目前常用於臨床療效監測的標記物 AFP、NSE、LDH、CEA等檢測更具臨床意義,更有機會發現兒童腫瘤。
當然,腫瘤體檢並不僅限於上述介紹,囿於篇幅,不能一一敘述。建議根據自已的身體情況、有無癌症家族史等,諮詢體檢醫生或腫瘤專科醫生。在每年的體檢中加查相關腫瘤標誌物,爭取發現癌症於萌芽之中,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獲得最佳防治效果。
推薦閱讀:
※防癌體檢都有啥?
※汽車體檢十步走
※馬來西亞留學體檢注意事項
※教你一套不用花錢的,自我體檢法!
※民航招飛體檢具體項目及要求(可自身對照)——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