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抓兔子的人也走了。自此,南北皆無國學大師

香港有兩個超級牛的人。

一個是李嘉誠,妥妥的首富,全香港人的吃喝拉撒睡都離不開他。另一個是饒宗頤,妥妥的國學大師,因為有了他,香港才不是文化沙漠。

這兩個牛人都來自廣東潮州。李嘉誠是底層逆襲,奮鬥半生,終為首富。饒宗頤可不一樣,尚未出世,家族即為潮州首富。

這一年多來,李嘉誠在兩地接連拋售產業,往海外轉移,港人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 從來政治正確的李首富說,不跑,絕對不跑。

香港人留得住首富,可留不住國學大師。今晨(2018年2月6日),饒宗頤駕鶴西去,享年101歲。

01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焦灼狀態,距離結束還要一年。趁帝國主義難以顧暇,中國境內大小軍閥們開始作妖,民不聊生。

不過,饒宗頤是沒這個煩惱的。他祖上原居江浙,後經閩入粵,定居潮州,開了四家錢莊。他爹饒鍔,早年畢業於上海法政學校,不但飽學,而且思想進步,參加過柳亞子創辦的文學團體——南社。

南社是反清組織,跟天地會類似,只不過,天地會是拿刀砍人,他們是寫詩罵人,柳亞子就是其中罵人的佼佼者,老同盟會會員,孫中山的資深迷弟。

柳亞子之所以出名,主要因為與主席老人家是詩友,互相唱和。

名句「我失驕楊君失柳」,就出自主席寫給柳亞子的《蝶戀花》, 跑到台灣的胡適讀後,說「這首詞後四句沒有一句是通的,違背詞牌所要求的格律。」 太過分了,幸虧跑得快,要不然有好果子吃,哼! 柳亞子就慧眼識人,寫詩稱讚主席是作詞第一高手,蘇軾加上辛棄疾都難敵。

柳亞子死後,主席送了花圈,總理主祭並執紼送葬。你看看這規格,可見他在我們共產黨人心中的分量。

說這麼多,一個中心:饒宗頤他爹年輕時加入的社團的老大是一個有大智慧大能耐的人。老大這般,小弟還能差到哪裡去呢?

饒鍔不止一個夫人,其中一個姓蔡,就是她生下饒宗頤。蔡夫人是名門閨秀,祖父是清同治年間資政大夫,父親則是進士出身,曾任戶部主事。

父系有錢,母系有名,饒宗頤「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個玩物喪志的公子哥兒。」

但饒少爺偏偏說不:「命里註定我要去做學問,我終於成了一個學者。我小時候十分孤獨,母親在我兩歲時因病去世,父親一直生活在沉悶之中,但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有五個基礎來自家學,一是家裡訓練我寫詩、填詞,還有寫駢文、散文;二是寫字畫畫;三是目錄學;四是儒、釋、道;五是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

饒鍔還幹了一件大好事,修建了粵東最大的藏書樓「天嘯樓」,樓高三層,藏書十萬餘冊。饒宗頤深入其中,遍讀群書。

1930年,13歲的饒宗頤考入省立金山中學。這是一所百年名校,猛哥曾經去過,至今還在,坐落在一個風景秀美的島嶼上,鳥語花香,海風陣陣,是讀書的好地方,歷史上名師薈萃,但饒少爺當時總有「吃不飽」的感覺,咩意思呀?

原來這是他委婉的說法,意指老師水平不如他,學不到東西。因不願浪費時光,僅讀一年後便輟學。所以,國學大師饒宗頤的文憑是初中肄業。

回家後,饒宗頤也沒閑下來,要麼在老爹的藏書樓看書,要麼跟老爹的筆友們談笑風生。

1933年,他寫出詠優曇花詩,潮州的文壇大佬們驚呆了,都說好膩害,紛紛點贊,類似現在周鴻禕等互聯網大佬常給王思聰的朋友圈點贊。

饒宗頤名聲大震,「一時驚諸老宿,競相唱和。」

就在他對未來展開無限想像時,17歲那年,他爹因編寫《潮州藝文志》勞累過度,匆匆離世,年僅42歲。

父親留下兩份產業,二選一:

A ,潮安銀行、榮成油行等眾多產業;

B, 「天嘯樓」10萬冊書籍和編著《潮州藝文志》的工作。

當時海外大量僑匯和國內軍餉多是通過饒家的錢莊周轉,選A,饒少爺立馬就是潮州首富。但他選了B。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詩,饒宗頤肯定心領神會。

02

饒宗頤繼承父志,一面將父親詩文遺稿編成《天嘯樓集》,另一面旁搜博採,拾佚鉤沉,完成《潮州藝文志》,後刊於《嶺南學刊》,填補了學術空白。

在前輩學人的推薦下,19歲的饒宗頤先後應中山大學之聘任廣東通志館專任纂修,及中山大學研究員。

看來,饒宗頤當年的輟學是無比正確的,對於天才來說,上學實在沒意思,要應付無聊的考試,還要為混文憑抄論文,畢業了還找不到工作,更悲催的是性壓抑。

這可不是猛哥瞎說,同時代有個清華大學的學生就在日記中這麼寫: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過午考criticism,沒怎樣看書,頭就痛起來,考題非常討厭,苦坐兩小時,而答得扔很少,又不滿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今天開始抄畢業論文,作倒不怎麼討厭,抄比作還厭。」

「論文終於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論文雖然當之有愧,畢業卻真的畢業了。」

「以前我老覺到學生生活的高貴,尤其是入了清華,簡直有腚上長尾巴的神氣,絕不想到畢業後找職業的困難。」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今天看了一部舊小說《石頭點》,短篇的,描寫並不怎樣穢褻,但不知為什麼,總容易引起我的性慾。我今生沒有別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幾個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觸。」

這個學生是誰呢?說出來嚇死你,他就是季羨林,60多年後,與饒宗頤並稱「南饒北季」。呵呵噠。

1940年,廣州淪陷,中山大學遷往雲南澄江。饒宗頤本計劃繞道香港入滇,不料路途坎坷,抱病留港。戰亂中,香港聚集了一批逃難的文化名流,一聽學霸小饒來了,都跑來圍觀,其中就有著名學者王雲五。

又不知道王雲五是誰吧? 不要緊,知道他的一個抬頭就行: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他執掌這所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出版社前後25年。

王雲五邀請饒宗頤參加《中山大辭典》的編輯,藉機,他有機會閱讀到不少一流藏書家的各種珍本,學識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國學的研究一發不可收拾。

1940年,饒宗頤完成成名作《楚辭地名考》,著名學者童書業欣然為之作序云:「考據之學,愈近愈精,讀宗頤饒君之書,而益信也。君治史地學,深入堂奧,精思所及,往往能發前人所未發!」

史學大佬顧頡剛約他為《古史辨》撰著第八冊《古地辨》和史書《新莽史》。

饒宗頤的名聲從嶺南走向全國。

03

1949年10月,饒宗頤移居香港。 歷史證明,這是一個多麼英明的選擇,是他個人的幸運,更是中國文化的幸運。

就在他去香港的前夕,看不上主席詩詞的胡適給蔣介石開了一張單子,上面都是當時國內超一流的學術大家。 蔣介石派飛機去北平,要把這些人「搶運」到台灣。

彼時季羨林已在北大任教多年,但不在名單上,半個多世紀後還有些不開森。

名單上的學者要在廣州轉機,這時一部分人要求留下,剩下的人繼續飛過海峽。就是這一剎那的選擇,成了這些學者和中國學術史的一個大分野。

去到對岸的學者得以延續研究,成果迭出,名噪一時。留在本土的學者在短暫安靜後,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苟全性命於亂世。

前幾年,傳記作家岳南對此有整理記錄,撰寫了三大本《南渡北歸》,全景描述了20世紀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的命運,讀來都是淚。

選擇留下的人中,有一個與饒宗頤頗有關聯,就是陳寅恪,這更是一個超級牛人,有多牛呢?大學文憑都無,但與梁啟超與王國維齊名,可想而知。

陳寅恪的家世也不遑多讓,他爺爺陳寶箴,是戊戍變法時的湖南巡撫。他爹陳三立,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古典詩人。他媽媽的家族更了不得,姓俞,猛哥只能說到這裡,想知道更多,自行去搜。

敦煌學就是由陳寅恪提出來的:「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地也」。 後來,饒宗頤受此激發,在敦煌學耕耘半生,收穫累累。

陳寅恪最後二十年是在中山大學度過的,不算歲月靜好,但還安穩。

因為饒宗頤與中山大學的淵源,很多年後,中山大學還派人去香港,給他發了一個「陳寅恪獎」。

04

定居香港期間,饒宗頤遊學全球,視野極大開闊,各領域開花,迎來了學術的爆發。

因為都學貫中西,且橫跨多個領域,饒宗頤起初被學界視為能與錢鍾書齊名,並稱「南饒北錢」。

只不過,當饒宗頤在香港自由地做學問時,錢鍾書和妻子楊絳被趕到幹校去接受改造,後來楊絳還寫了一本《洗澡》回憶這段經歷。

1998年,錢鍾書去世後,大陸學界覺得還要找一個人來對標饒宗頤,想來想去,推出季羨林,於是又有了「南饒北季」。

錢鍾書夫婦受難時,季羨林也沒好到哪裡去,同樣去幹校接受勞改,平反後,寫了一本《牛棚雜憶》回憶往事。

饒宗頤自謂「五洲歷其四,九州歷其七」,治學60年,而先後與他齊名的錢鍾書和季羨林卻白白浪費十幾載的黃金學術時期。

2009年7月11日,「北季」亦翩然辭世,留下的空當迄今無人去佔據。

倒是這些年,國學熱一浪高過一浪,大師的帽子滿天飛,國學院遍地開花,只見圈地,不見成果。

許嘉璐曾說:「中華文化什麼樣子?就饒公這樣!饒公是中華傳統文化呈現於二十世紀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說:五十年之內,不會再出第二個饒宗頤!」

饒宗頤常對人言,做學問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態,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積極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夠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樹底下。當有兔子過來的時候,我就猛然撲上去。我這一輩子也不過就抓住幾隻兔子而已。」

如今,抓兔子的「南饒」也走了。自此,南北皆無國學大師。


推薦閱讀:

仙家縹緲弄,彷彿此中期,看大師筆下之仙鶴
輕口味靈異故事 | 不得不說的風水大師郭璞
星雲大師:我的自學過程
【大師演奏】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演奏《如歌的行板》

TAG:國學 | 兔子 | 大師 | 國學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