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的「雙重身份」
07-14
新型城鎮化的「雙重身份」
從經濟轉型「驅動力」看機構布局新熱點
2012年12月13日08:32 王璐來源:金融時報 發表評論【字型大小:大 中 小】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2;}.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2;}.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2;}.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在高層的推動下,「新型城鎮化」成為我國經濟轉型中的關鍵詞。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便提出過「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而事實上,在此之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已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最大發展潛力就在城鎮化。連十八大報告中提及「城鎮化」的次數也多達7次。儼然,推進新型城鎮化已經從各個層面標註在決策層的日程表上。 在「城鎮化」概念的「身」還「未動」之際,資本市場卻「心已遠」。在市場人士看來,新興城鎮化可以成為資金長期關注的熱點,其熱度或不亞於之前的金改概念。「相對於金改,新型城鎮化涉及的範圍甚至更廣,影響面更大。」 高層定調城鎮化 驅動我國經濟轉型 事實上,高層對城鎮化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945年的「七大」,毛澤東便提出:「如果中國需要建設強大的民族工業,建設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個變農村人口為城市人口的長過程……」其後,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提出了實施城鎮化戰略的一系列方針,各省、市、自治區均確定了相應的城市化目標和政策措施;2009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未來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和拉動內需的重點,並要求率先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經過數十年的醞釀和反覆的斟酌,「城鎮化」終於走到一個關鍵時點。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已升至51.3%。按國際經驗,這是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基本在75%~80%,甚至更高,說明未來我國至少還有20多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每一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對應的都是上千萬人口以及數以萬億元計的投資和消費。」市場人士表示:「城鎮化步入加速推進階段將推動產業升級,在帶動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同時,也帶來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能在較長時期內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實踐證明,之前若干年間以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高層已經將經濟增長下調到中速,試圖將經濟建立在一個持續穩定的基礎上。而在穩定的同時,還要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活力和動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便是方式之一。「城鎮化,不僅會生髮出大量的農村居民對住房的消費需求,而且也能夠讓進城後農民的消費水平全面提升。而這兩方面就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經濟消費巨大的新增長點。」著名經濟學家易憲容表示:「同時,在這種城鎮化的過程中,也是農村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及土地使用方式等發生重大變革的節點。可以說,讓農民真正成為市民的城鎮化,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消費增長點。」 城鎮化過程存在若干問題 高層著眼「新型」二字 在展望未來的同時,還必須面對目前阻礙城鎮化發展速度的若干問題,包括:人口城鎮化落後於土地城鎮化,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區域布局不均衡等等。 以「人口城鎮化遠不及土地城鎮化」這一問題為例。按照國際標準,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速度本應是大致相當的。而與日本快速發展時期相比,中國GDP每增長1%,對土地的佔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可見,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存在著土地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人口城市化率低,將導致城市化創造就業機會受到限制,阻礙產業結構轉型,無法提振消費,也降低了投資效率。正因如此,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突出強調了土地集約和農村人口市民化問題。以此表明,本輪城鎮化的本質目標不是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是質量和效率。其中,農村人口市民化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容。和以往相比,發展城鎮化的路徑更為清晰和重點突出。要摒棄土地城鎮化單兵突進,真正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由「鄉」到「城」的轉變。 此外,資源環境也是困擾高層的問題之一。據了解,在發展城鎮化的過程中,由於日趨龐大的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能源消費、機動車使用、城市建設快速增長,大量污染物持續排放,讓我國付出過昂貴的資源環境代價。數據顯示,近十多年來,我國城鎮化每增一個百分點,平均需多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合4940萬噸標煤。同時,伴著交通擁堵,工作壓力大,子女上學難,房價高漲,社會保障水平跟不上等這一系列難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多感到焦慮和緊張。因此,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日前撰文指出,未來的城鎮化建設,應該朝著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進而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加強城鎮化管理,不斷提高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 城鎮化成資金關注熱點 應該更深層次理解概念 「新型城鎮化將成為資金長期關注的熱點。」市場人士表示:「其熱度可能不亞於之前金改概念。」根據記者的了解,已經有眾多機構在闡述2013年投資主線布局時,頻繁地提到「城鎮化」這一關鍵詞,並認為這將是貫穿全年的一個重要投資主題。這一點從大盤的表現中也可窺見一斑。資料顯示,在日前的大幅反彈行情下,基建板塊擔起了市場先鋒軍的角色,相關概念股接連漲停。其中已經經歷了較大供給收縮的周期行業基建股,成為了推動大盤反彈的重要因素。「伴隨著人口快速增長和人民對城市生活標準的逐步提高,一線城市在軌道交通、排水系統等基礎建設方面將會對投資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而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城市外延不斷擴展,對城市間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擴張的要求也就更強烈。」市場人士如是解釋。 然而,對於大盤的上述表現,博時基金投資經理歐陽凡卻認為,這只是體現了投資者對城鎮化的簡單理解。「上一輪城鎮化主要是土地紅利,圈地蓋房促發展,而這一輪城鎮化,農民變市民,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的缺失會有利於水路、燃氣、醫院建設等相關板塊。」 對照國外的經驗,市場人士認為,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主要受益的板塊有四個方面:一是與城市智能和智慧建設相關的板塊;二是城市交通和規劃建設相關的板塊;三是環保板塊;四是縮小城鄉差距和收入倍增計划下休閑、醫療和文化等板塊。「再加上確定的業績增長和不離譜的估值,可以共同構成2013年的投資邏輯,符合上述邏輯的行業龍頭會顯得有吸引力。」推薦閱讀:
※推進新型城鎮化明確八大重點
※杜人淮:困境重重的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
※李克強為啥這麼關心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62+2」方案面世 鎮改市試水大部制
※【獨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不可觸碰的五條底線該如何堅守?權威專家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