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 影視行業該怎麼投資才能賺到錢?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宋小/文文化產業評論:在過去的2016一年裡電影票房收入455.21億,同比去年增長約3.2%,創下10年新低。過去10年正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期,平均每年增福達到30%左右,2015為最高峰,增幅達48%,今年的漲勢卻突然中止,使得很多踏著熱潮進入影視行業的投資者非常迷惑。但綜合各因素分析,中國電影產業仍然蘊含著大量的掘金機會,那麼影視行業該怎麼投資呢?本文作者將與我們一起探索。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總量達到了457.12億元,僅次於北美地區保持著全球第二的水平。457.12億元,相當於每個中國人一年當中為電影票房貢獻35塊錢,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2015年中國票房同比增長幅度達到48.69%,2016年隨著市場趨於冷靜以及對優質內容的挑剔情緒較強,增速放緩至3.73%,但是預計未來中國電影產業將超過北美地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票房體的趨勢依然沒變,因此這個產業當中蘊含著大量掘金的機會,那麼請隨筆者的思路,一起探索一下影視行業該怎麼投資才能賺到錢。製片及發行投資模式研究與身邊的朋友聊天經常會聽到說現在投資電影賺錢好容易,請幾個明星坐鎮票房隨隨便便好幾個億。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2016年新上映破億影片數量:86部,其中國產片45部,進口片41部;2016年共上映國產片數量:381部,總票房266.63億;2016年共上映進口片數量:90部,總票房190.49億。為什麼拿票房過億來作為一個統計的分水嶺?這需要說一下電影產業鏈中的組成部分和每個部分的分賬模式。

以100塊票房為例,國家直接先扣掉5%作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剩下91塊,差不多有一半分給影院和院線,還剩下45塊,然後發行方還要在此基礎上收發行傭金,該比例大約是處於5%到15%之間,扣完之後還剩下40塊錢左右,這個錢才是製片方真正能拿到手的部分,還不包括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也就是說,一個票房一個億的電影,製片方能分到4000萬就很不錯了。如今一個院線電影的製作成本輕輕鬆鬆就能突破4000萬,因此票房一個億對於製片方來說只是一個最基本的保本票房。知道了這些,再回過頭來看2016年的數據,國產片中票房過億的影片只佔上映國產片數量的11.8%,也就是能夠匡算出,上映的國產電影里88.2%的電影都是虧損的。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中的381部國產電影是成功上映的,還有很多電影製作出來之後並沒有能夠上映,這些電影可以說是死無葬身之地。2016年我國共生產電影944部,上映率僅有40.4%。如果用總體電影產量來計算,能夠實際實現盈利的電影只有4.8%。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是有點讓人瞠目結舌呢?所以投資單部電影意味著極高的風險。單獨投資風險過高,但是有些影片確實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很高的回報。如何降低風險追求比較穩健一點的回報呢?讓我們看一下美國華爾街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美國華爾街與好萊塢之間的深厚淵源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但是目前普遍採用的比較穩定的拼盤投資的模式出現在2000年左右,華爾街那幫精於計算的投資專家發現股票市場中的投資組合理論也同樣適用於電影業,當投資的電影項目達到20-25部時,投資收益的波動性則比較小了。2003年,在派拉蒙的商業運營副總裁埃薩克·帕莫的主導下,美林與派拉蒙達成合作,建立名為Melrose的私募基金,計劃向派拉蒙2004、2005年度計劃生產影片投入18%的資金。派拉蒙影業首先從票房中分走10%作為發行費,剩下的部分再與投資者進行分配。這支存續期為3年的基金順利籌集了2.31億美元,投資了派拉蒙的25部電影。2004年,年輕的華爾街投資人瑞恩·卡瓦勞格成立了相對論管理公司,致力於為華爾街資金進入好萊塢提供通道。他建構了一套模型,基於影片的導演、主演、類型、上映日期等因素預測電影的市場成功幾率。在2005年到2008年間,相對論管理公司籌集了超過25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華納、索尼和環球等大製片廠的拼盤投資項目中,將好萊塢的拼盤投資推向了高潮。那麼回過頭來如果將美國這種拼盤投資的模式應用到中國電影產業中能否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呢?為了避免選擇影片時受其實際票房因素的影響,筆者擔心自己會不自覺得選擇票房高的影片作為分析標的,因此筆者選擇一家公司所上映的所有影片來作為拼盤投資的標的池,但是並不意味著拼盤投資一定只限定於某一家公司的影片。下表中統計了2016年光線傳媒參與投資製作或發行的影片:

2016年光線傳媒參與的電影共上映了9部,總票房為50.74億,其中《美人魚》單獨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票房。我們來計算一下如果將光線2016年上映的電影作為拼盤投資的標的,投資回報率大概有多少。首先我們要先假設製作成本,很多影片製作成本在公開數據當中難以找到,我們假設這些電影平均每部成本為5000萬,得出成本總計為6.75億。像我們之前所分析的,票房約乘以0.4才是製片方得到的部分,那麼2016年所有電影給製片方貢獻的收入為50.74*0.4=20.3億,扣除企業所得稅後的ROIC為20.3*(1-25%)/6.75=2.3,這個數字看起來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由於《美人魚》這種電影票房之高並不常見,如果我們將《美人魚》扣除之後再計算一次,此時ROIC=1.3,也就是相當於30%的總投資回報率。

如果我們加入時間因素來綜合考慮,電影基金從成立到劇本選定到開拍到上映到退出,這個周期大概需要2年的時間,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為14%,對比下圖中2016年其他投資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這個數字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拼盤投資在中國也確實可以作為一種可行的投資模式。

相信好多朋友看到這裡不禁會問,與其將某個影視公司出品的電影都做為拼盤投資的標的,為何不直接投資這個影視公司的股權呢?投資與影視製作公司風險是比較高的,我們以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基美影業為例,它的利潤表是長這樣的:2016H120152014凈利潤(萬)-172236345308可以看到其在2014年業績巔峰之後,利潤在快速下滑。如果你不幸在2014年投資於它並希望通過IPO退出的話,那很抱歉,估計要多等幾年,並且要面臨被證監會質疑業績下滑的問題。那麼對於直接投資一級市場中影片製作公司和拼盤投資影片之間的優劣,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對比總結:投資影視製作公司拼盤投資影片投資時間併購退出2年以上;IPO排隊3年以上2-3年投資風險高風險,因為影視製作公司業績波動較大,IPO需要有持續的增長性的業績。因此要同時投資於多個影視製作公司以分散風險。風險已經被分散關鍵因素公司管理團隊的能力導演、編劇、演員等投資形式缺乏靈活性,投資於一個公司意味著公司所有製作的影片都會影響業績。較靈活,可以挑選拼盤中的影片標的投資回報業績增長部分+一二級市場估值差價年化14%-50%(與公司業績是否增長無直接關係)通過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來在影片製作的一級市場中,採取拼盤投資是一個相對來說靈活性較高,風險較低,投資周期較短,而且回報率還可以的一種方式。院線及影院投資模式分析下面來分析一下電影產業鏈的下游,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院線,一個是影院。院線指的是以影院為依託,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由一個電影發行主體和若干電影院組合形成的一種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機制。國家對於院線的設立有著比較嚴格的管控,畢竟下面具體在播出什麼內容老大是要知道的,如果院線隨便可以成立會導致播出內容難以管理(你懂的)。院線的經營模式分成兩種,一種為資產聯結性質,像萬達這種在自有的商業體中建立影院,無論從租金成本上還是管理上都具有先天的優勢;另一種為簽約加盟性質,將獨立經營的影院簽約至某一院線名下,自主經營,但要按照院線的安排進行排片。國內目前廣電總局認可的城市院線一共有48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附件的列表。國內按照2016年上半年202億票房各院線票房的排名,前十大院線為:排名院線名稱票房(億)人次(萬)影城數1萬達院線25.7566282402大地院線16.8153856293中影星美院線15.3243423674上海聯和院線14.3739683145中影南方新幹線14.0940644526中影數字院線12.5938085007廣州金逸院線12.5835823258浙江橫店院線9.5630152499浙江時代院線6.72200019710華夏聯合院線6.472030256國內院線的集中度在不斷的降低,我看到下表統計的前五的院線市場佔有率近年來不斷降低,說明這是市場不斷有新進者,行業整體還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院線市場集中度統計2016H120152014CR542.6%43.9%45.19%CR1066.3%66.3%66.75%作為小弟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當迷茫的時候看看老大哥是怎麼做的,就有了方向。美國的院線發展歷史中經過了幾個階段,從垂直壟斷期到派拉蒙案導致垂直壟斷的瓦解,到後期橫向收購階段導致市場集中度不斷擴大。對於我們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的是美國院線市場後期的橫向併購。美國院線行業在到達存量博弈階段之後經歷過一段大量兼并和收購的浪潮,呈現出票房、觀影人次、人均觀影次數三大指標基本穩定、窄幅波動的特徵。北美票房總收入在2009 年跨越 100 億美元大關後,其後每年票房收入始終在約 105-110 億美元間窄幅波動,同時,年觀影總人次始終穩定在 13 億人次上下,人均觀影次數則為 4 次左右。

在存量博弈的大環境下,併購之後形成了以Regal,AMC和Cinemark為三大寡頭的行業格局,2015年市場份額分別達18.32%,17%和15.86%,三大寡頭市場集中度超過50%並在持續提升。2016年3月,AMC宣布將以11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四大院線Carmike,寡頭格局進一步鞏固。因此借鑒美國院線的發展歷程以及目前國內院線市場集中度低的現狀,可以預期到未來當中國電影市場到達存量博弈的階段時,也會出現一批兼并收購的大浪潮,而其中最有可能被收購的是具有優質地理位置的影院資源,同時負債率高(可以通過調整期資產結構來優化利潤),相信這類資產會成為龍頭眼中的肥肉。看完了院線之外,我們再來看看投資單個影院這種模式是否有利可圖。由於國內電影行業依然在快速發展期,因此新進入者不斷湧來,中國的影院數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並且每年新增的影院數量還在不斷增加,2014年新增1015家,2015年新增1200家,2016年新增1612家,影院總數達到7658家,銀幕總數達41179塊,成為全球電影銀幕數量最多的國家。

投資一家影院,除了前期的土建工程、裝修、設備採購等一次性支出(約為1500萬)以外,每個月固定的運營成本需要多少錢?我們以廣州一個影院項目為例來大致測算一下,該項目位於廣州天河最大的城中村,方圓2公里周邊人流達30萬,5公里周邊人流量達80萬,項目為商業改造,3500平方米,設計8個影廳,3個影吧,約1050個座位。序號項目月金額備註1房屋租金227,5003500平方,月租金65元,含物業2人力成本80,00020人,平均月工資40003水電費70,0004其他運營成本40,000含保潔,維修維保、推廣噴繪、行政等付現經營成本小計417,500那麼這家影院一年需要多少票房能夠保本呢?序號項目月金額備註1賣品銷售收入80,000含後產品、瓶裝飲料及現制食品銷售2賣品銷售毛利44,000毛利率55%3廣告收入30,000映前廣告銷售及場地廣告銷售收入4廣告毛利22,500扣減提成及製作費,毛利75%5其他業務收入2,500零星的場地租用收入6非票房業務毛利小計69,000非票房業務的收入凈額7影院非票房現金流-348,500扣減非票房業務毛利後的付現成本差額9票房收入影院留存比45%保本經營票房收入774,444平均月度應事先的票房收入額也就是說每個月77.4萬的票房可以實現經營上的盈虧平衡,那麼對於這個影院來說實現每個月77.4萬的票房難不難呢個?我們再以平均33元票價和15%的平均上座率再來測算一下,票房收入=總座位數1050*平均每天場次6*平均票價33*平均上座率15%*30天=93.6萬/月。那麼該影院每年的毛利=(93.6萬-77.4萬)*45%*12=87.5萬。這裡用於計算的平均票價及平均上座率是採用全國的平均數據,因此對於廣州這種一線城市來講應該是低估的,因此預計每年實現毛利潤100萬,相對於前期1500萬總投資擁有約為5.6%的年化收益率。當然這個數據只是影院經營一般的情況下的收益率,如果運營團隊能力較強,可在賣品收入和上座率上提升整體的業績,也能夠帶來非常可觀的投資回報。由此可見,對於影院投資,若前期做好人流量統計以及合理預算,基本上能夠對於影院的經營利潤做到比較合理的預計,也能夠大大提升影院投資盈利的幾率。參考文獻:1、《好萊塢電影基金拼盤投資機制研究》1、《好萊塢電影基金拼盤投資機制研究》《當代電影》2013年第11期,作者:彭侃
推薦閱讀:

2016年,整個AR/VR行業到底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很多人說茶行業越來越不好做了?
島鄰大會「把邁營銷」:16位大咖教你打造行業爆款
極客適合從事什麼行業?
《紀錄中國》的行業意義

TAG:投資 | 行業 | 影視 | 影視行業 | 怎麼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