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流行時尚:的確良和喇叭褲

  70年代,是一個轉變的時代。70年代最重要的事,是「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家和人民的動蕩生活結束了,新生活重新開始了。

  70年代生活關鍵詞:

  樣板戲,地震棚,「的確良」,喇叭褲,恢復高考,包產到戶,改革開放。

  說不盡的勞動布、「的確良」、喇叭褲

  在工礦企業,用勞動布製作的工作服,幾乎成為全國勞動和福利的象徵。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商店賣的成衣非常少,主要是藏藍色的軍裝或是中山裝。在廠里的商店裡,賣得更多的是勞動布做的工作服。

  1978年前後,農村流行一種叫做「勞動布」的深藍色布料。為了好看,姑娘們會把布料放到開水裡燙,目的就是要讓布料掉色,變成淺藍色。用燙過的布料做成衣服後,再把沒有燙過的布料剪成方方正正的補丁,縫在褲子的膝蓋和屁股上,一是為了美,二是為了耐穿。

  70年代穿著上,很少有人去買成衣。家家戶戶都自己做衣服,拿上布票扯上布,滌綸、燈芯絨是當時大眾選擇最多的衣料。「的確良」已經是很高級而少見的衣料,比普通的棉布要貴幾倍。

  70年代初期和中期,最流行的還是穿草綠色軍裝。

  看似平靜的70年代,在後期終於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衣著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不斷地在矛盾衝突中演繹著時尚的風采。

  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70年代,「的確良」如一股清風闖進人們的生活,代表著時髦和前衛。「的確良」的流行一直延續到了80年代。在那個時代擁有一件「的確良」襯衫如果算不上時髦,起碼也是一個「洋氣」的必不可少的砝碼。

  「的確良」是一種化纖布料,即對一苯二甲酸乙二酯,通常用來做襯衫短袖。照現在的時尚觀念來看,它既不環保,又不舒服,也不算太漂亮,夏天透氣性差,不吸汗,而且一碰水就容易走光,然而當初怎麼穿都不皺、不破,印花顏色鮮亮的「的確良」,讓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幾年的中國人眼前頓時一亮。

  談戀愛階段,男士給女朋友送條「的確良」裙子,不亞於現在一隻限量版卡地亞手鐲,女人們會經常把「的確良」衣服拿出來,在鄰居面前擺弄,顯示男人對她的關心。除了趕時髦之外,這種布料風靡背後,是百姓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對美的需求。

  胡斐在《30年小事史 每個人的30年》(載於2008年11月26日《新周刊》)中生動地寫道:

  關於的確良這種布料在中國受到的萬人空巷式追捧,有一個段子可以說明問題:話說當年四川很缺的確良,一個小夥子一天看見大街上賣的確良布,就排了隊去買,想給自己做件襯衣,輪到他的時候,只剩下一尺布了,他十分為難,售貨員說:「你買不買?不買下面的誰要?」小夥子一急,就買了,回家只好做了條內褲。他心想:「這多冤呀,誰知道我也穿了的確良啊?」就乾脆在外褲上做了個牌子,上書「內有的確良」。一日內急,就找到個公用廁所,將牌子先解下來掛在門上,出來的時候,發現廁所外排成長龍,都在問:「怎麼等了這麼長時間還不賣呀?」

  「的確良」,解決了大多數人家的布票問題——它太耐用了,而且有些店家扯「的確良」不是以一尺布票抵一尺的,而是對摺之類的——既滿足人們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極度渴望的「情調」。

  作家蘇童曾經寫道:

  70年代的女性穿著藍、灰、軍綠色或者小碎花的上衣,穿著藍、灰、軍綠色或者黑色的裁剪肥大的褲子。夏天也有人穿裙子,只有學齡女孩穿花裙子,成年婦女的裙子則是藍、灰、黑色的,裙子上小心翼翼地打了褶,最時髦的追求美的姑娘會穿白裙子,質地是白「的確良」的,因為布料的原因,有時隱約可見裙子里側的內褲顏色。這種白裙引來老年婦女和男性的側目而視,在我們那條街上,穿白裙的姑娘往往被視為「不學好」的浪女。

  浪漫的戀愛和隱秘的偷情在那個年代也是有的,女孩子有時坐在男友的自行車后座上,羞羞答答穿過街坊鄰居的視線。

  厚底鞋與喇叭褲可以說是70年代最流行的服飾樣式。也成為這個時代的象徵。

  喇叭褲,也叫喇叭口褲。這是一種立襠短,臀低腰短襠,緊裹屁股;褲腿上窄下寬,臀部和大腿部剪裁緊瘦合體,而從膝蓋以下逐漸放開褲管,使之呈喇叭狀的一種長褲。褲長一般蓋住鞋跟,走起路來,兼有掃地的功能。

  喇叭褲將人臀部與腿部的曲線,清晰地勾勒出來,成為女性魅力的直接展現,加上厚厚的鞋底,讓女性看上去越發的纖細、苗條。並有高高在上,營造出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

  喇叭褲,動搖了這個東方大國數十年的整齊劃一和單調乏味。

  喇叭褲原為水手服,褲管加肥用以蓋住膠靴口,免得海水和沖洗甲板的水灌入靴子。從 1960年開始為美國頹廢派服式,後於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在世界範圍內流行。中國敞開對外大門時,恰值喇叭褲在歐美國家接近尾聲但仍在流行的時候。著喇叭褲時上身須緊瘦,從而出現了A形著裝形象。中國青年幾乎在一夜之間接受了喇叭褲並迅疾傳遍全國。

  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誰要是穿一條喇叭褲在街上走的話,那就和現在裸奔的效應一樣。穿喇叭褲戴蛤蟆鏡的長髮男青年形象幾乎成了不正經、不三不四、流里流氣的代號。

  當年喇叭褲在街頭的出現引起過許多人的反對和抵制。但是引領時裝新潮的,從來都是以青年人為主。人們從海外電影中受到影響,將褲腿悄悄放開,體現了一種青年人「後文革時代」叛逆的性格。

  雖然喇叭褲作為一種「服裝怪」出現,但是它卻打破了之前中國服裝的「統一制」,這必然得到喜歡自我表現的年輕人的喜愛。

  喇叭褲開始流行的時候馬上就被禁止,說不許穿喇叭褲,喇叭褲是代表虛幻的,沒落的,腐朽的。但是已經有很多人認為這跟思想意識沒有關係。

  當時,《中國青年報》寫了一篇文章論證,根據中國唐代壁畫飛天,中國舞蹈人物不都穿著喇叭褲嗎?文章論證說這個喇叭褲是源於中國的,不是西方的,是我們民族的。

  這樣,不讓穿喇叭褲的人就不好說什麼了。

  在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面有這樣的一個鏡頭,警察追捕一群穿著喇叭褲的年輕人,並下令用剪刀把他們的喇叭褲全部給剪破了,這就是典型的一個街頭壓迫的事例。

  歌手艾敬在她的《艷粉街》里記錄了這一幕:有一天,一個長頭髮的大哥哥在艷粉街中走過,他的喇叭褲時髦又特別,他因此惹了禍,被街道的大媽押送去遊街,他的褲子已經扯破,尊嚴已剝落,臉上的表情難捉摸。

  伴隨喇叭褲的流行,鞋底也越來越厚。誇張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甚至引起趣聞:當警察追捕一名穿厚底鞋的女子,而她無法脫身時,居然大聲威脅「如果你再靠近,我就要從鞋上跳下去」。


推薦閱讀:

1830年代法國的報紙文學與商業革命
80年代的中國是這樣的 那裡有我們父輩的青春
中國80年代美女時尚舊照
那個年代1
重憶古龍那個俠客縱橫的年代

TAG:時尚 | 流行 | 年代 | 70年代 | 喇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