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輪:最深刻的愛就是願意讓一切保持本來面目
第四脈輪 象徵與對應
梵文名字:Anahata(心輪)
意義: 不受打擊
位置:心
元素:風
外在狀態:氣態
功能:愛
內在狀態:同情、愛
腺體:胸腺
其他身體部位:肺、心、心包膜、手臂、手
功能失調:氣喘、高血壓、心臟疾病、肺病
顏色:綠色
種子音:Lam
母音:[e]
輪瓣:十二瓣
塔羅牌:寶劍
質點:美麗
星球:金星
金屬:銅
對應動詞:我愛
感官:觸覺
瑜伽途徑:虔信(奉愛)瑜伽
香氣:薰衣草、茉莉、鳶尾草根、西洋蓍草、馬郁蘭、綉線菊
礦物:翡翠、碧璽、玉、粉晶
屬性:(德)變性或悅性(喜德)
動物:羚羊、鳥類、鴿子
主要運作力量:均衡
系統之「心」
現在我們已經點燃了意志的火焰,掌控了我們的人生,燒穿了我們最頑強的阻礙,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火稍微平息了。隨著火焰轉成溫暖的餘燼,我們轉向自己溫暖而凈化過的核心,準備好擁抱下一層次的意識。
從活躍而火熱的太陽神經叢,我們推進到不一樣的新領域;從身體和具象顯化的國度,我們進入比較難以捉摸的靈性;從聚焦在自我及自我的慾望和行動,我們開始擁抱更大的模式,讓小我在更大的關係網路中舞蹈。我們超越自我本位,朝著更大、更深、更強的目標成長。當我們向上攀升追求至樂時,也拓展了自己。
現在我們到達了脈輪系統的中心點。即使是在我們的語言里,「心」都代表著事物的核心、精髓、真理之所在,如俗語所說的:「直指本心。」這裡是我們的靈性中樞、核心,是結合上、下、內、外力量的地方。第四脈輪的任務乃是整合與平衡個人存在的不同面向,這個過程會為生物體帶來燦爛的完整感,讓靈性與物質絕妙的互相滲透。在這完整的覺知中潛藏了內在和平的種子。
心輪是愛的中樞。我們在心輪這個層次體驗到的愛,跟第二脈輪較偏色慾和激情的愛截然不同。性愛是有對象的,因為特定人物在眼前而激發激情,但是在第四脈輪里,愛不依賴外界的刺激,而是向內體驗到存在狀態。因此我們體驗到愛是向外發散的,無論什麼進到我們的場域,都能夠以愛和同情相待。這是神聖的情懷、同理心的連結,而不是我們的需求或慾望的延伸。但願透過意志的力量,我們的需求已經被滿足或超越了。愛可能與深刻的平靜感一同浮現,這種平靜源自無欲無求;愛也可能跟喜悅的接納一同浮現,接納我們在萬事萬物中的定位;愛還跟內在的和諧性帶來的光輝一同浮現。與第二脈輪無常的本質及瞬息萬變的熱情不同,來自心輪的愛具有持久的特質,它永恆不變。
心輪——靜止的中心點
在身體層面,這個脈輪連結的是心神經叢,同時掌管心、肺和胸腺。正如每個脈輪可以視為一團旋轉的能量,整個身/心也可以視為一個脈輪。如果沿著一條路徑從頂輪盤旋而下,通過每個脈輪,會發現心是這個螺旋形的終點,既是中心也是目的地。
這個脈輪的梵文名字是「Anahata」,意思是「沒有任何兩物相擊發出的聲音」,同時意味著「不受打擊」、「不受傷」和「清新」。當這個脈輪不因舊傷而悲傷時,它的開放是天真、清新且光燦的,第四脈輪的接納取代了第三脈輪的戰鬥。如果第三脈輪完成了它的任務,我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任何處境了。
第四脈輪的元素是風(空氣),是目前為止最不稠密的物質元素。風這個元素通常連結的是「知識」,以及「寬闊和生機蓬勃的事物」。風代表自由,如同飛翔的小鳥;風代表開放和清新,如同房間通風良好;風代表輕盈,單純而柔和。當我們戀愛時,我們感覺自己飄飄然彷彿騰雲駕霧。風意味著廣闊,唯有透過放手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如果過度緊抓所愛不放,會使所愛之人窒息,就好像剝奪了他們的空氣(風),如同我們想要「呼吸的餘地」時,會說我們需要空間一般。
風(空氣)是物質的氣態,跟我們已經討論過的元素都不同,因為風傾向於平均的散播在它所佔據的任何空間(除了那些顯然比大氣輕或重的氣體里)。水會停留在碗的底部,土保持堅硬和固定的狀態,火會依附著它的燃料向上移動,而風會擴散。供桌上燒的香,會漸漸瀰漫整個房間。風蘊含了均衡、沉著和平等的意義,同樣地,心輪反應了慈愛的淡定,對應於萬事萬物複雜的相互關係。
最後,風代表了呼吸;透過攸關生命的呼吸過程,我們的細胞才能存活。
心需要了解、練習平衡身與心、內在與外在、自我與他人、還有施與受。打開心需要超越自我,允許自己臣服於大過小我的力量。最後,打開心輪需要了解如何控制呼吸,因為呼吸是身體和心智蛻變的手段。
愛
愛是宇宙核心在成形過程中作用於每個意識單位的吸引力。
——德日進(Teilhardde Chardin)
愛在所有英文字當中是由四個字母組成的「love」(愛),它或許是意義最豐富,也是最難以捉摸的。對每個人的靈魂而言,愛是如此根本,因此成為主宰我們生命的珍貴本質。但我們要如何發現愛呢?要如何維持它?如何分享它?還有一個超越文字所能表達的問題:「愛究竟是什麼?」
愛就像力量,是我們都想要而且需要的。幾乎沒有人會覺得他們擁有的愛夠多了,許多人甚至生活在缺少愛的恐懼中。幾乎沒有人了解愛,但我們都在追求愛,一旦找到,便會以愛來衡量自己的人生。這股神秘的力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愛在我們的人生中擁有這麼大的力量。
愛是團結的力量,能夠把事物吸引在一起,讓它們保持關係。在這種合為一體的關係中,我們可以解除到潛藏的延續性,讓我們這些孤立的個體得以和大我保持關係。我們需要確知父母會日復一日的在我們身邊,才能產生安全感。要有束縛的力量,才能長久結合,進化出固定模式,形成比較深刻和凝聚的狀態。愛允許改變和自由,但核心仍然保持凝聚。
進入第四脈輪時,我們會超越自我中心,打開自我設定的界線,融入於愛的狂喜。邀請愛最有力的方式莫過於先付出愛。由於愛是我們都想要也需要的,因此我們傾向於被感覺安全也欣賞的人所吸引。對別人提供這樣的安全感和接納,也會造就欣欣向榮的愛之場域。提供愛的能量,無論是口頭讚美、同理的認可或身體的照護,都會誘發類似的回饋能量,而追逐金錢或權力的人,卻往往只是透過敬佩和認可的形式來接收愛。直接發現自己在尋求認可,可以讓我們迴避掉一些用來尋找愛卻成效不彰的方法。
愛與贊同是我們個人成長的基礎,因為愛能促成自我接納,而自我接納也是愛自己必要的一步。孩提時代,我們經由父母的贊同或不贊同而受到制約和教導,這樣的回饋形塑了「我們是誰」的初始概念。「喔,看看這是莎莉做的,很有創造力吧?」如此便形成了正向回饋系統。如果我跟你說你今天看起來好漂亮,你會覺得很愉快,很可能你也想找些好話來讚美我,於是我也會感覺愉快。如此的良性循環會讓我們感覺愈來愈舒服自在,而且互相欣賞。
但有許多事情會減少愛的能量在人際間流動——過度依戀一個人或許會減少對方與你之間的能量流動;嫉妒也會減少愛的流動,因為嫉妒把愛限制在狹隘的範圍內流動;恐懼同性戀、年齡偏見和種族偏見都會限制愛。「你不可以碰他,他跟你是同性別」、「她太老了」、「他們不相稱(膚色、高矮胖瘦或背景)」上述任何一種界分都會破壞萬物一體且互相依存的體悟,而這份體悟是心輪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視愛為無限,從豐盈而非匱乏的觀點來接近愛,就會明白愛事實上生生不息的。
打開心輪拓展了一個人分享愛的能量的範圍。比起相同背景的人,背景歧異的人更能激勵成長。我們了解得愈深廣,愛的能力就愈強大。心輪認知的世界是一體而非分隔的。
保留愛通常也會減少接收到的愛。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我不認為約翰喜歡我。如果我告訴他我多麼欣賞他,他八成會認為我很可笑。」而同時,約翰心裡正想著你是多麼冷淡和疏離。打破這樣的循環,可以移除心輪層次上某些人際障礙。由於第三脈輪的確能賦予我們力量,這樣率先採取行動就會比較容易。
遭到拒絕是人類最根本的恐懼之一。這沒什麼好驚訝的,你只需要想一想保持我們的核心健康是多麼重要的事,而拒絕則會威脅我們基本的內在平衡和自我接納。如果心輪是個整合器,那麼拒絕就可能導致我們「分崩離析」。我們的正面回饋系統短路了,我們轉而「不愛」自己,開始自我破壞,不再感覺與人連結,我們被切割了,單獨且孤立。對有些人來說,完全沒有愛或者比較容易,勝過冒險開放自己與人分享。
這樣的恐懼對於了解心輪是不可或缺的。恐懼是種保持機制,協助我們平衡輸出和輸入的能量流動,它是心輪精微能量的守門人。不過「守護」是把雙刃劍。脈輪中能量的輸出和輸入是成正比的,我們的門戶關的愈緊,就更加限制所有脈輪的能量流通。這樣的緊縮不僅抑制了與外界來往的能量交流,也局限了上下層脈輪之間的流動,導致心智與身體之間的疏離。最終心輪會能量耗竭,而把自己禁閉在孤獨一人的世界裡。
學習去愛需要耗費許多層面的能量。我們需要四個脈輪共同運作,才能創造同時維護愛。我們必須能夠感受、溝通並擁有自主權和力量,而且需要有能力去觀看和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放鬆,讓愛自然發生。心輪屬「陰「,有時最深刻的愛就是願意讓一切保持本來面目。
愛是「風」的擴展與均衡、東方的破曉、鴿子的優雅,以及和平精神,愛就是包圍我們的場域。透過愛我們找到了自己的中心、核心、力量及活下去的理由。
愛並不是去獲得連結,而是在擴及一切生命的複雜關係網路里,看清楚我們已經是連結的。愛乃是領悟到「不分彼此」——我們都是由相同的本質構成的,在同一個星球上隨著時間推移,面對同樣的問題,懷抱同樣的希望和恐懼。愛是核心的連結,無關乎膚色、年齡、性別、外貌或金錢。
愛尤其是靈性連結的深刻覺知,覺知自己被超越自身限制的高層意識所碰觸、感動和啟發。愛是與貫穿一切生命的深刻或根本實相產生連結,而這個實相也把我們連結在一起。愛讓凡俗變得神聖,進而被仔細的照料和保護。當我們喪失與一切生命連結的覺知時,就喪失了神聖的意識,喪失了照護、保衛及滋養我們的事物。
我們就是那份愛。我們就是愛的生命力,也是愛的表達、呈現及載具。我們透過愛成長、超越、勝利及臣服,以追求更深刻的再次成長。我們煥然一新,耗弱後再度更新。愛是永恆和安定的力量。愛賜福於核心的生命之輪,讓一切眾生得以運轉。
關係與平衡
要真正了解他人的理想狀況,不是看他們在極端壓力下如何反應,而是要看他或她如何因戀愛變得脆弱而受苦。
——艾爾多·卡羅德努特(AldoCaratenuto)
每個脈輪之間都有差異,第三和第四脈輪的主要差異在於覺知。透過創造和重複的模式,生物體產生了自我覺知。我們的下層脈輪活動影響並創造出意識,我們根據自己的本能和情緒行動,從錯誤中學習。當學習愈來愈困難,並且被儲存在較高的中心成為概念、記憶和邏輯時,便會再度下降到意識可以影響行動之處。
關係乃是無知和資訊之間的介面,而且和居於兩者間的所有層面攸關,事實上,一切資訊都可以看成是對關係的覺知。關係模式給了我們概念,形成思想、溝通和認知的基本結構,是界定「我們是誰」的基礎。第四脈輪的意識層次所覺知的世界,是個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路,以愛的力量將其凝聚在一起。
我們一旦能洞悉物體和它們的活動都是關係,就會認知到這些關係完美、平衡和永恆的本質。舉個例子,在觀察行星時,我們會看到其關係無止盡的循環是多麼協調和平衡——行星在軌道中運轉,與太陽的拉力達成平衡,永恆地重複彼此的模式。我們看到每顆行星高掛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上,儘管它們一直在運轉和振動;我們看到每一片青草都覆蓋著屬於自己的一小塊草皮,儘管每年它們都會枯死,然後再生。
當我們以這種方式看出模式時,便可洞悉一切持久的模式都是它各個部分維持動態均衡的產物,於是我們發現生命的每個元素都被編織進更大的模式里,並且各安其位,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尋找自己跟周遭環境的平衡點,這個平衡點成了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具備了曼陀羅的凝聚力,從中心點向外發散。當我們了解周遭關係是如此完美時,就會示意心輪開放。
相同的平衡原則也可適用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如果能維持全面性的平衡,關係就會長長久久。當伴侶的一方或雙方感覺關係已經失去平衡,而且沒有能力恢復時,關係就會結束。這種狀況可能歸因於施與受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因為基本生命力的不平衡,或是靈性進程、金錢、性愛、權力、家事、養兒育女、溝通的不平衡,亦或是在關係領域中逐漸耗竭的其他元素的不平衡。我們必須記住,關係的平衡是動態而非靜態的——隨著時間不停的在變動。如果要維持住關係,整體之中必須包含基本的對等力量。
唯有內在平衡,才能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維持平衡。內在平衡讓我們覺知,使我們進入曼陀羅井然有序的模式所內蘊的均衡性,而這樣的均衡性又稱為開放和穩定的基準點。這不是心智也不是身體,更不是任何單一脈輪可以獨力完成的,必須是以圓滿的心輪作為存在的核心才能達成。
當意志有意識的舒緩和滿足了我們的需求時,我們的心智對於關係就會有較好的了解,於是才找到了自己「適當的位置」。藉由這個位置,我們所有的關係,從開始到結束,才能與更大的模式調和一致。最均衡——也是最優雅——的關係,必然是最持久的關係。至於比較短暫的關係,則是創造出更大模式的墊腳石。
對於完美的領悟,開展了我們心輪的接受能力。
心輪是個人曼陀羅的正中心,因此如果脫離正確的位置太遠,會讓我們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造成最大的傷害——心輪(核心)之內的不平衡可能會使整個系統失衡。不只是上下層脈輪需要平衡,心與身、內在與外在、自我和超越都需要平衡。為了去愛,我們必須某種程度的超越自我中心,同時棄守孤立狀態,好讓我們體驗到更大的一體感。為了結為一體,我們要放棄一些個體性。
結為一體乃是「解脫的能流」促成的,我們因而體驗到愛使人自由與興奮——結為一體、超越、神聖,以及多少有點超常的意識狀態。脫離愛就是回到比較渺小的位置,恢復凡俗的自我,單獨一人且孤立,從愛的恩寵與牧歌般的飛揚狀態中摔落下來,因此我們會眷戀、執著於維護愛的狀態。
愛讓人振奮、向上提升,風險就是我們可能輕易喪失自己的根基。為了維護愛,我們需要穩固的地基來滋養愛和生根,我們必須保持一部分個人性的本質——熱情和意志就是從這部分的自我湧現出來的。如果我們過度超越自己的個別性,就不再能夠充分呈現出自我了。讓火焰跟燃料分離,等到火燒完了,就會墜落在地。我們傾斜了自己的平衡性,無法再為現有的關係提供內涵。如果我們喪失自我,喪失自己的核心,也喪失了自己的心,就會錯置我們與所愛之人的關係。引用英國作家勞倫斯(D.H.Lawrence)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人讓自己完全屈從於他人,就會有收拾不了的麻煩。你必須平衡愛和個體性,事實上,兩者都要有所犧牲。」
平衡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優雅、精緻和溫柔的狀態上。愛是持久的,同樣的,懷抱著愛所為之事也會持久,反之,喪失平衡的則不會持久。只有靠我們內在的平衡性來平衡這個世界。
要維護平衡,我們必須覺知自己的每個部分,這不能用盤點存貨一樣的知性方式達成。這樣的覺知其實來自我們的核心,也就是「心」本身的動態經驗,只要賦予心自由,心自然就會以有機的方式去組織和達成平衡。
最後一點是,心輪需要在輸入與輸出之間平衡。正如呼吸間的吸與呼是相等的,我們的能量也必須再度填滿,才能持續付出。調控合宜,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通過每一個脈輪。愛在給予時會倍增,然而許多人因為付出太多,失去根基,或是在能量耗竭時仍然付出,而導致脈輪無法對位。我們獲得的教導是自私不好——總是想著平衡自己是錯誤的,然而改變了自身的平衡性,也會改變周遭曼陀羅的均衡性。持續透支會耗盡資源,直到我們無力再付出,隨之而來的反噬可是一點都不可愛。
在追求萬事萬物的平衡時,我們需要擺脫「善」與「惡」的二元對立,無需如清教徒般良善的安撫纖細的自我,也不需要因自私自利而變得邪惡。真正的愛是從一個中心流動到另一個中心,允許每個中心都以獨特的方式自由跳出它們的那部分的舞蹈。因為心輪是屬於陰性的脈輪,其中一項挑戰就是讓「放手」取代「行動」或「成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模式的本來面目。
愛並不是依附在某個對象上,而是與自己和諧的一種狀態。在長時間斷食、靜坐、冥想「愛」這個主題之後,肯恩·德特沃德(Ken Dychtwald)如此描述愛:
「愛似乎領略到我們皆為一杯地球湯里的一小部分,而地球又是更大的宇宙湯里的一小部分。因此,愛就是覺知這份美並擁有充滿活力的關係,同時自然而然的欣賞和感謝這樣的情境。愛這檔事似乎並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去覺知它。這並非如何去創造發明而是如何去發現。」
愛是健康的生物之間自然的關係。只需要相信愛一直在我們周遭,時時刻刻存在於萬事萬物中,我們就能在自己內心找到愛。
親和力
親和力是用在化學上的名詞,形容兩種物質建立和保持連結的傾向,而親和力的產生,則是因為物質內在原子結構的本質吻合。
親和力的結果就是彼此相連。當兩個具有親和力的物質碰在一起時,會彼此相連,形成比較久遠的連結。雙方都擁有另一方所欠缺的,在比較簡化的層次上,這意味著對立的事物相吸引以尋求自身的平衡。
人際的連結跟化學連結是如此相似,我們往往稱其為「化學作用」。我們或許不一定了解為什麼受到某人吸引,但無論如何感覺就是在那裡,而且常常是不可抗拒的。
最常見的狀況是,對方的能量場里擁有我們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如果幸運的話,我們也擁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如此就可以產生連結,而且有利於延續這份親和的感受。因為心輪是代表平衡性的中樞,所以從這裡升起愛再恰當不過了。愛一開始是很自然的把我們的能量和其他生物的能量融合在一起,而且保持平衡。
無論如何,親和力最重要的面向不是我們對他人的化學吸引力,而是在自我的組成要素之間培養親和力。我們一旦擁有這種內在的親和感,就會發散出慈愛、接納和喜悅的振動,這麼一來就會使得甚至鼓勵別人找到自己內在的親和感。
有太多人的心智不斷跟身體交戰:「你太胖了。」「要更努力,沒有完成這項計劃之前不能休息。」「你餓了是什麼意思?我一小時前才餵飽你!」許多人以嚴厲和不退讓的方式掌控他們的身體。
身體同樣會和心智作戰,好像寵壞的孩子不斷要求關注——「喂我」、「我太累了」——因此身體跟孩子一樣,需要的是「不會寵壞」的滋養和支持,以確保滿足基本需求。
自我接納是我們練習無條件的愛的第一次機會。這並不表示我們必須放棄努力變得更好,而是我們不以未來或想像中的改變為條件來愛自己。當我們內心產生無條件的愛時,就會變得更容易接納別人,包括缺點及一切,一種出自心輪的無條件之愛。對自己接納與同情之後,要做什麼個人改變就會容易多了。
親和力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振動特質。當我們變得「親和」時,我們感受到的和諧狀態凝聚了我們一切所言或所行,彷彿是同一音階的不同音調奏出和諧共鳴。我們散發愛,是因為我們的內在創造出凝聚的核心,而這個核心又和諧了周遭的情境。
在心臟裡面,每個細胞不斷波動,如果把心臟解剖了,每個細胞還是會繼續獨自搏動著。把這些細胞跟其他心臟細胞放在一起(例如放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細胞就會改變它們的節奏共同搏動,進入規律的共振狀態。藉由融入心跳節奏,我們也和自己細胞組織的核心節奏以及周遭世界的節奏達成共振。
那麼,一個人要如何創造出這種親和感呢?花一點安靜的時間跟自己對話。你真正需要付出的,只是不時點招自己一下。而且在你讀完這段文字後,花點時間閉上眼睛,同時深呼吸,跟自己的身體打聲招呼。看看你是否得到回應的問好。展開對話。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善待自己?有沒有哪些部分需要關注?哪些部位不必要的居於主導?你對待自己是否跟對待別人一樣好?是時候開個表揚大會宣示你的感謝了嗎?或者你需要的只是靜靜坐著傾聽一段時間?
如果數大就有力量,那也唯有在這些數是團結時。我們擁有許多構成的零件,我們的力量就在於這些零件的團結與和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際有效的施與別人。如果所有零件都調到與核心——也就是心臟——共振,那麼每個零件就會自動彼此協調,進入自然的親和狀態。
療愈
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所有存在都有能力療愈自己或他人。這種本能是蟲類、鳥類、獸類以及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上述所有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藥物,來療愈自己和彼此。
——國際蘇菲教團創辦人伊那業特·可汗(Sufi InayatKhan)
療愈就是變得完整。如果心輪是負責整合和團結的中樞,那麼理所當然它也是療愈的中心。事實上,愛正是終極的療愈力量。
能量從「心」向外流動到手的通道,稱之為「療愈通道」,療愈的能量以此為媒介到達別人身上。手上也有一些次要脈輪。雙手是身/心非常敏銳的延伸,比起身體大多數部位擁有更多的神經感受體。雙手既創造也接收,同時是感覺器官,跟雙眼和雙耳吸進的訊息。在覺知與控制心靈能量方面,手是寶貴的工具,因此必須打開手上的脈輪。
療愈就是恢復生物體或情境的平衡。我們相信所有的疾病,無論是由細菌、外傷或壓力造成的,都是「不平衡」的結果,而這會造成組織崩解,破壞它原本的共振親和力。
打開心輪,培養對周遭人的同情、連結與了解,自然就會產生療愈驅力,領悟到我們都是一體的,因而像菩薩一樣,在眾生受苦時,不可能獨自解脫(菩薩就是已經登道而不成佛,除非眾生可以跟上,菩薩選擇駐世以教導眾生)。我們會跟菩薩一樣,在個人道路上前行時,付出時間來療愈別人,如此也有助於我們平衡靈性與物質世界的需求。
幫助別人也是源自於單純的同情心態,而同情正是心輪的核心精神。有了對別人不加判斷的同情,必然會使我們以療愈的態度伸出援手,就像把牆上的圖畫擺正那麼自然,因為我們對事物平衡性的看法,凸顯了所有不平衡的事物。
我們不必是專業的療愈師、醫生或擁有超自然力量的人,才能開放自己的療愈通道。想要幫助老婦人過馬路、安慰哭泣的人或是撫慰疲累的肩膀,是心輪療愈能量的強力表達。
許多人在療愈的努力中忘了平衡的訓誡,你可以說他們是好管閑事的人。要恰當的療愈一個人,必須與自身的能量達成平衡,而這不一定符合療愈者所認為的「正確」概念。真正的療愈者必須讓自己的能量接地去接收對方的訊息,同時允許對方創造自己的平衡桿,療愈者在對方的療愈經驗中不過是觸媒罷了。當我們的心輪開放且平衡時,我們的存在就會散發出愛和喜悅,這種愛便是真正的療愈。
呼吸——生命之「心」
如果你的呼吸在任何方面受到拘束,你的生命也會受到相同程度的拘束。
——麥克·葛蘭特·懷特(MichaelGrant White)
正常人每天吸氣的次數在一萬八千到兩萬次之間,總計平均是五千加侖的空氣,光就重量來說,是我們飲食量的三十五倍。我們可以幾星期不進食、幾天不喝水、幾小時失溫(極冷狀態),但是只能幾分鐘沒有空氣。(我們能持續多久沒有思想呢?)
呼吸跟「風」(空氣)的元素相關,是打開心輪的主要關鍵。風也是在體內傳布最快的元素。不像食物需要幾小時甚至幾天來消化,每一次吸進的空氣會立刻進入血液流動。氧氣必須不斷供應給每個細胞,否則細胞會迅速死亡。因此身體擁有周密而精細的運輸系統,將氧氣分配到全身各處,那就是我們由心臟主控的循環系統,而每一次呼吸都會滋養和供應身體系統的所需。
呼吸的重要性無法單靠上述簡單事實來表達,除了維持基本的生命功能之外,呼吸也是讓自己蛻變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幫助我們燒掉毒素,釋放累積的情緒,改變身體結構也改變意識。沒有呼吸,我們就不能講話,因為空氣是我們聲音背後的力量;沒有氧氣,我們就無法代謝食物,腦袋也就無法思考。呼吸是賦予生命、療愈和凈化能量的源頭,我們大大低估了呼吸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一般人的呼吸並不是非常深長。正常的一對肺葉可以容納約一公升的空氣,然而一般人每次吸氣約半公斤或更少。你可以自己確認這項事實:正常吸氣,然後看看你可以再吸進多少氣。這麼做的同時,注意一下深長的呼吸是什麼感覺。注意胸腔哪些部位覺得緊繃,這些部位又如何壓縮了呼吸,然後給予這些部位溫柔的按摩。透過按摩或者情緒釋放,鬆開胸部和上背部,有助於加深呼吸。
大部分的知性活動因為不怎麼需要身體動作,會導致淺短的呼吸,然後漸漸變成習慣。經常恐懼、焦慮、沮喪、抽煙或只是空氣污染,也會導致習慣性的呼吸不足。一旦形成這種習慣,就會造成比較緩慢的新陳代謝,比較低水平的身體能量,而且體內會累積毒素,這一切都會助長自我鞏固的循環。當我們的新陳代謝遲緩時,就會變得懶洋洋,於是更加仰賴便利的方式,例如可以走路時卻開車,攝取興奮劑來提神,或是靠抽煙(適得其反)來刺激胸部,然然上述一切都無助於呼吸。
大腦同樣極為仰賴持續不斷的氧氣供應。身體休息時,四分之一的氧氣消耗是供大腦使用的,即使大腦只佔身體質量的五十分之一。屏住你的呼吸,看看你能維持意識多久。
呼吸也是體內少數幾項同時是自主和非自主控制的功能。當我們害怕時,呼吸就會不有自主收縮,這是殘留的生存本能,屏住呼吸有助於我們不被危險動物偵測到。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藉助強力深呼吸來戰勝恐懼,藉此舒緩全身的緊張。
透過自主的控制呼吸,自覺的努力增強肺活量,可以逐漸養成深呼吸的習慣。呼吸的確能改變身體的構造,一旦改變了,身體就會渴求增加氧氣供應,這是進化也是導向療愈的作用歷程。
呼吸練習
深呼吸,或者完整的呼吸
這項練習跟聽起來一樣簡單。以舒適的姿勢坐著,觀照你呼吸的路徑,儘可能吸氣和呼氣。深深吸氣進入你的肚子,然後進入你的胸腔,最後進入你的肩膀和喉嚨。反轉順序吐氣。重複數次。
第四脈輪的練習
風車式
我們小時候都做過這個動作。站立,手臂向兩旁伸展開,來來回回扭動上半身。這個動作可以把身體的能量向下送進手臂和手,同時放鬆胸部和腹部緊繃的肌肉。
手臂轉圈
這個動作會刺激上臂和上背(翅膀)的肌肉。手臂向兩側伸直,以同個方向轉小圈圈,漸漸的圈圈愈轉愈大,接著反方向重複這個動作。你也可以(配合風的元素)假裝是拍動翅膀飛翔一般拍動手臂。這麼做的時候,記得要深深的呼吸。
以上內容摘自《脈輪全書》,作者Anodea Judith, Ph.D,
﹍﹍﹍﹍﹍﹍﹍﹍﹍﹍﹍﹍﹍﹍﹍﹍﹍﹍﹍﹍歡迎關注「Jyothi愛與光 」公眾微信號 LoveandLight_Jyothi分享愛與光從您開始!
推薦閱讀:
※信陽的飯局 | 誰寫的?太深刻了!
※6段精闢最火的句子,為人要誠實,但不要太老實(犀利深刻)
※社會現狀,漫畫人生,刻畫的太深刻了~
※愛情如被錯過最後成了深刻的友情
※明明深刻惦念,卻一點點輸給了遙遠
TAG: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