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與朝鮮在歷史疆域問題上的分歧
圖:長白山天池
朝鮮、韓國史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將整個「朝鮮通史」劃分為以下幾個歷史階段: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青銅時代——古朝鮮(新金屬時期、衛滿朝鮮、漢的郡縣)——諸聯盟王國(高句麗、辰國與三韓)——三國時期(高句麗、百濟、新羅)——南北國時期(新羅、渤海)——高麗——朝鮮——韓國。還有一種非學術意味更多一些的觀點,則是以傳說中的「檀君朝鮮」,來標記青銅時代和古朝鮮時期。
對於這個歷史延續關係的表述,中國學者的觀點與朝、韓學者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先,朝鮮半島的青銅時代比中原大約晚了2000年。正是青銅時代的中原居民將青銅文化帶入了朝鮮半島,從而才開創了那裡的文明史。公元前11世紀,箕子(名胥余,殷商王族)在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鮮」,其政體是西周王朝的一個侯國。箕子朝鮮、衛滿朝鮮以及漢朝設置的諸郡縣之間,有著確鑿
無疑的歷史傳承關係。箕子朝鮮的存在與否,關係到朝鮮半島文明史的起源和民族國家的源流等關鍵問題。如果我們把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時期稱為「古朝鮮」時期,那麼這個「古朝鮮」與現在的朝鮮、韓國古代民族國家顯然並無直接的淵源關係。而這恰恰正是朝鮮、韓國一些人極力否認「箕子朝鮮」歷史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句麗、渤海諸民族源出我國東北地區。在某些歷史時期,它們的活動範圍或者政治統治範圍曾經擴展到朝鮮半島的中部。但高句麗和渤海國仍屬於
古代中國地方民族政權,沿襲的是漢四郡的統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句麗史和渤海史研究被人為地蒙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其核心就是歸屬問題。
高句麗古國是公元前1世紀勃興於渾江、鴨綠江中上游一帶的古代中國地方民族政權。最初,其無論從政治、種族以及地望上都與朝鮮半島南部的居民沒有直接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期,高句麗日益強大,向西擴張到遼河流域,向南則進入了朝鮮半島。它首先攻擊樂浪郡,迫使其內徙,然後才開始與半島南部的土著城邦小國發生直接聯繫。迫於中原王朝的壓力,高句麗於公元427年將都城遷移至平壤城(今朝鮮平壤),但這並不說明它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朝鮮古代國家。除地望相接外,高句麗與百濟、新羅的政體和種族完全不同。作為古代中國的一個民族政權,高句麗政治上隸屬於,經濟和文化上依附於中央王朝,其管轄範圍內仍有大量包括漢族在內的原「四郡」居民。遷都後的高句麗與百濟、新羅確實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不管這種關係是以和平的還是以對抗的形式出現的。其實質類似於後來遼金王國與高麗王國的關係,即古代中國民族政權與古代朝鮮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當然,這時的百濟、新羅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古代朝鮮民族國家。高句麗建國後,夫余等古代部族與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漢族居民相融合,從而形成了古代高句麗民族。與此相似的還有古代渤海民族。唐宋以降,高句麗、渤海國相繼滅亡,古代高句麗民族和古代渤海民族的一部分又重新融入到漢民族之中。還有一部分融入到了古代朝鮮民族中去,這就給今天緊抱民族主義史觀不放的某些人,造成了混淆歷史真相的機會和借口。20世紀80年代以後,朝韓史學界極力提高高句麗、渤海國在朝鮮古代民族國家發展史中的地位和價值。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虛擬的「檀君朝鮮」與統一後的新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歷史空白需要填充。
事實證明,「古朝鮮」(包括箕子朝鮮、衛滿朝鮮、漢四郡時期)、高句麗和渤海政權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史,是中國古代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僅就區域史而言,這些歷史應當屬於朝鮮半島文明史的一部分,但並不屬於朝鮮古代民族國家史的範疇。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六點結論:
第一,「朝鮮」一詞首先是作為地域名稱,然後才是作為「東夷」中的某一支部族的名稱,記載到古代漢文史籍中的。公元前11世紀,箕子在朝鮮半島建立了第一個以「朝鮮」命名的國家,成為古代中國統一王朝治下的又一個侯國。正是「箕子朝鮮」,首次賦予「朝鮮」二字以政治含義。當代朝鮮史學界不但否定「箕於朝鮮」的存在,而且還憑空杜撰出一個強大的「檀君朝鮮」(或稱「古朝鮮」)來混淆視聽。而實際上,最初在半島上命名為「朝鮮」的城邦王國,與後來建立的古代朝鮮民族國家除了名稱相同外,根本沒有任何的政治和歷史承繼關係。歷史上真正以「朝鮮」命名的朝鮮民族國家,是始於公元14世紀末年的李氏朝鮮王國。
第二,直到公元6世紀末,朝鮮半島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古代朝鮮民族國家。生活在半島南部的「古朝鮮人」當時還處於聯邦城國時期,而半島北部則一直處於古代中國中央王朝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之下,在那裡生活繁衍的是古代中國的子民。歷史上的第一個朝鮮民族國家是7世紀中葉統一了半島南部的新羅。朝鮮民族國家的歷史,以金氏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為承繼關係。至於朝韓學者稱之為「古朝鮮」的歷史,以及高句麗、渤海國的歷史,都是古代中國邊疆地區發展史的一部分,不屬於朝鮮民族以及朝鮮民族國家歷史的基本內容。
第三,朝鮮半島的原始人類來源於大陸。經過長期的遷徙與融合,一部分定居在半島南部並形成了「三韓」原始部族。此乃今天朝鮮民族的本源。 7世紀,以新羅統一半島南部為標誌,古代朝鮮民族才真正形成。其後在漫長的古代朝鮮民族發展歷史中,仍延續著大範圍的民族遷徙和融合進程,包括女真、漢、蒙古、日本等民族在內的許多民族,都是構成今天朝鮮民族的重要源流。
第四,歷史上的中朝關係是一種典型的、十分牢固的宗藩關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朝鮮民族從貴族到貧民都自覺地接受了傳統禮治思想,認同並實踐以儒家綱常學說為基礎的封建禮法制度。歷代朝鮮王朝都在政治上依附於,經濟文化上依託於中原王朝。歷代中原王朝給予了朝鮮最特別的禮遇和利益。雙方關係的主流是和好的。近代清朝出兵朝鮮,並沒有超越傳統宗藩關係的界限,是幫助而不是侵略。
第五,從「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到「漢四郡」,古代中國中央王朝一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著半島的北部地區。其後的高句麗和渤海國,進一步延續了中央王朝對此地區的統治。當時,唐與新羅的疆界確定在大同江至龍興江(元山灣)一線。從新羅開始,歷代朝鮮王國都採取了領土擴張的政策。新羅時期自漢江流域擴張至大同江一線,高麗時期則逐漸推進到鴨綠江入海口至咸興一線。李氏朝鮮完成了對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擴張。歷經800年的蠶食鯨吞,朝鮮在15世紀後期最終將其北部疆界穩定在鴨綠江、圖們江一線。
第六,古代史上朝鮮民族在異族壓迫下曾出現過三次民族主義情緒的爆發。11世紀遼金時期的高麗出現了「三國」說,主張將高句麗納入朝鮮民族國家歷史範疇。13世紀元代的高麗又出現了「檀君朝鮮」說,杜撰出「強大的」以「檀君」、「古朝鮮」為名的朝鮮民族國家。18世紀清代的朝鮮則出現了「南北國」說,將渤海強行納入古代朝鮮民族國家的歷史範疇。
現代和當代朝韓民族主義史觀的出現,固然有其長期被侵略、被奴役、南北分裂的歷史背景,即朝韓人民需要追崇祖先以加強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這些都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是以歪曲歷史、貶低其他民族為前提,甚至以煽動民族情緒、提出非法領土主權等要求為目的,則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在古代朝鮮半島歷史研究,古代朝鮮民族國家歷史研究,以及中朝、中韓關係史研究領域,我們應當十分重視非學術化的民族主義傾向的復活。
對於高句麗的歷史歸屬,中國、朝鮮和韓國的現代學者自20世紀後期以來就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年建國之後,曾一度將高句麗的歷史視為朝鮮歷史。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逐漸扭轉了這種觀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高句麗歷史屬於中國歷史範疇,高句麗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的地方政權,高句麗民族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的主流觀點。其依據主要是:高句麗民族和國家的形成在中國的歷史疆域範圍內(漢朝四郡),其後雖然都城遷移到今天的朝鮮境內、但也並沒有脫離漢朝四郡的管轄範疇,而且高句麗滅亡以後又首先成為中國的郡縣。由於高句麗人大多數融入渤海國,小部分流入新羅並構成現代朝鮮民族的一個來源,持此觀點的中國學者通常不反對朝鮮和韓國將高句麗也視為朝鮮民族和國家的淵源之一。
朝鮮與韓國在20世紀實現國家和民族獨立之後,分別進行了高句麗史的研究。其共同的特點是,認為高句麗系朝鮮歷史上的一個國家,並且漢朝四郡本來就是朝鮮之地,高句麗曾經英勇地抵抗過中國的侵略。朝鮮學者認為,朝鮮史只以新羅為主體的敘述是錯誤的,高句麗、新羅、百濟—新羅渤海—高麗才是朝鮮歷史的正統傳承。這種史學觀點被認為與朝鮮希望確立半島北方為「正朔」有關。韓國在建立後的二十年內,主流史學界對高句麗問題均未加以重視。但是進入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的騰飛,國力的強盛,一股「高句麗熱」驟然興起。韓國軍方出版的歷史讀物,聲稱要追憶「我們民族在滿洲原野馳騁的榮光」以及「民族獨立和雄飛的歷史」。對於高句麗歷史歸屬問題的爭議,目前仍只停留在學術界和民間,中、朝、韓三國政府對此都保持了緘默和不對抗的態度。
朝鮮半島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是鳥夷,也被稱為東夷、九夷。大約公元前11世紀,殷商移民遷入大同江流域,與當地住民發生融合,形成了良夷。半島其他地區的夷人則發展成為穢人。自西周中後期開始,生活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貊系部族逐漸向東、向南遷徙,一支進入了朝鮮半島,與當地的穢人相融合而形成了馬韓。公元前3世紀初至公元前2 世紀末,中國人大量遷居朝鮮半島,移民大同江流域和漢江流域。公元前1世紀中後期,夫餘人東遷、南下,其中一部分進入了朝鮮半島南部,促使這裡形成新的民族格局.
中國歷代正史均將高句麗視為中原王朝四圍的外夷之一。後來,是王氏高麗向宋朝奉上了一個將其與高句麗連接起來的「高麗世次」表,正式宣稱自己為高句麗之香火傳人。昏聵的中原王朝不辯真偽,居然允之。於是,自《舊五代史》開始,中國歷代正史均承認二者有繼承關係。問題是高句麗滅亡之後幾百年,怎麼又突然冒出來一個王氏高麗來?史家坦承,「皆不可考」。
推薦閱讀:
※朝鮮女性得當著裝彰顯獨特美
※韓國軍方稱朝鮮試射一枚彈道導彈?
※朝鮮《銳刀譜》
※韓國人眼中首爾最偉大的建築 真相卻是清朝藩屬的一座王府
※美國媒體披露的圖片---朝鮮戰爭60周年【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