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Robinson法頸椎病前路減壓術

Smith-Robinson法頸椎病前路減壓術

【名稱】

Smith-Robinson法頸椎病前路減壓術(Anterior Decompress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by Smith-Robinson′s Technique)

【概述】

Smith-Robinson 1958年報告頸椎前路固定術主要是用於頸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的治療,20世紀60年代我國楊克勤亦採用此法,並製成帶刻記的一組骨鑿,切除病變椎間隙的變性椎間盤,取髂骨片行椎體間融合、固定,不強調切除骨贅。此法術後頸椎穩定性較好,可阻止增生骨質的發展,但已存在的骨贅則多難吸收,故一部分病人術後癥狀改善不明顯。此後,許多國內外學者主張將骨贅切除,有的還主張切除椎間盤和骨贅後不必進行植骨融合,效果也同樣良好。有些作者提出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可以徹底切除骨贅。手術器械也不斷改進,如高速微型鑽、椎體間擴張器和特製的超薄Kerrison咬骨鉗等,促進了療效不斷提高。

【適應證】

同「Cloward法頸椎病前路減壓術」。

【禁忌證】

同「Cloward法頸椎病前路減壓術」。

【術前準備】

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

【麻醉與體位】

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

【手術步驟】

(1)手術切口到顯露頸椎椎體前面,術中病變椎間隙定位均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2)病變椎間隙骨窗形成(圖1A),操作同「Smith-Robinson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3)骨性壓迫物切除:此法形成的骨窗較小,術野顯露差,可使用椎體間擴張器將椎體的間隙擴大,骨性壓迫物切除最好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以微型鑽鑽到僅剩餘椎體後麵皮質骨的一薄層,再以超薄Kerrison咬骨鉗和刮匙將薄層皮質骨和骨嵴切除,顯露出正常的後縱韌帶(圖1B)。如同時存在局灶性後縱韌帶骨化和壓迫神經根的骨刺時亦應予以切除。(4)取髂骨片行椎體間融合術:同「Smith-Robinson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5)縫合切口: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

                 圖1

【術中注意要點】

此法做成的骨窗較Cloward法尚小,術野狹窄,看清和切除骨嵴均較困難,術者必須耐心細緻,應用椎間擴張器擴大術野,並藉助手術顯微鏡放大和良好照明下,才能較好地解除骨性壓迫。

【術後處理】

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

【主要併發症】

同「Cloward法頸段脊髓損傷前路減壓術」。

推薦閱讀:

Pink Floyd - Dark Side Of The Moon (譯本二)

TAG:頸椎 | 頸椎病 | 減壓 | Robin |